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建中  王百灵  王瑛  俞皎 《中国康复》2012,27(4):266-267
目的:探讨辅助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康复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6例,分为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组(联合组)及单用米氮平组(米氮平组)。2组均服用米氮平,联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1周末联合组HAMD及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米氮平组(P<0.05),米氮平组在治疗第2周末HAMD及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6周末,2组HAMD及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1)。联合组显效率较米氮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9%,84.37%)。结论:辅助生物反馈训练可加快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19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针灸康复治疗及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疗法.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选择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4例,男55例,女39例;年龄37~60岁,平均(50.5±3.1)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缺血性卒中58例,出  相似文献   

4.
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生物反馈组同时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生物反馈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生物反馈结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疏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 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并观察PSD(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对符合CCMD-Ⅱ-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诊断的脑卒中患评定抑郁和认知障碍。入选41例患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期间两组患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每晨口服。实验组患采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实验组临床痊愈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SDS评分治愈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对PSD患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杨启明  汪燕  陈捷 《中国康复》2013,28(5):363-36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不全脱位(GHS)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GH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采用理疗及偏瘫侧肩关节的主、被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后评定肩关节复位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并生物反结馈肩胛带肌群,对治疗脑卒中后GHS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用认知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1/2002-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实验组采用认知疗法指导,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和认知功能。结果2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54.34±3.46,65.62±5.37,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抑郁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5%,25%;5%,16%;1%,7%)。②两组患者中认知障碍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3.29±2.46,16.86±3.84,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9%,18%;5%,16%)。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用认知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应用认知疗法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岩  吴坤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148-148,154
目的 观察用认知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1999-01/2002-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实验组采用认知疗法指导,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和认知功能。结果2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54.34&;#177;3.46,65.62&;#177;5.37,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抑郁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5%,25%;5%,16%;1%,7%)。②两组患者中认知障碍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3.29&;#177;2.46,16.86&;#177;3.84,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9%,18%;5%,16%)。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用认知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联合图片识别训练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认知干预及图片识别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图片识别平均反应时间及正确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图片识别平均反应时间为(708.59 ±181.82)ms,正确率为(91.02± 10.23)%,HAMD评分为(11.1±3.2)分,BI评分为(74.1±9.4)分;对照组图片识别平均反应时间为(840.35±190.56) ms,正确率为(72.41 ±11.64)%,HAMD评分为(14.6±4.2)分,BI评分为(61.8±10.5)分,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认知疗法联合图片识别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图片识别能力及抑郁症状,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焦虑症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应用生物反馈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HAMA及MBI评分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李飞  谷德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129-132
目的:从国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6-01期间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和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词“stroke,depression,therap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548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4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筛选到42篇相关文献,包括679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其中17篇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药物治疗相关,7篇与心理治疗相关,13篇与其他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康复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抑郁障碍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等;讲解脑血管病康复知识、根据心理问题等综合干预和认知行为治疗、电惊厥治疗以及加强社会家庭支持等均可以用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治疗,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障碍的发生。 结论:药物、心理、电惊厥治疗和社会家庭支持可以有效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情绪,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康复,但能否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国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6-01期间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和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词“stroke,depression,therap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548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4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筛选到42篇相关文献,包括679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其中17篇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药物治疗相关,7篇与心理治疗相关,13篇与其他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康复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抑郁障碍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等;讲解脑血管病康复知识、根据心理问题等综合干预和认知行为治疗、电惊厥治疗以及加强社会家庭支持等均可以用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治疗,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障碍的发生。结论:药物、心理、电惊厥治疗和社会家庭支持可以有效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情绪,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康复,但能否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把符合条件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3个月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和中国脑卒中功能评分标准(1995)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都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两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综合治疗比常规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对抑郁的恢复、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患者中20%~50%临床上以抑郁、焦虑不宁、睡眠不佳、悲观失望为主症,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百忧解辅以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8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百忧解配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MBI) 、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 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HAMD评分和S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逍遥散联合百忧解并配以心理疗法治疗PSD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心理干预组还给予心理干预,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和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2、4周后,心理干预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心理干预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能快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来,虽然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进展很快,但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40%左右.脑卒中后抑郁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认识脑卒中后抑郁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Medline检索近5年内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及国外有关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抑郁,发生率,相关因素.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等相关文献42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在42篇文献中,内容有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0篇,给予删除;对3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0%左右,是社会、心理、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抑郁发生的高危期为脑卒中后一两年,脑卒中后抑郁病程不一.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受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中重度抑郁可延迟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后抑郁还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差,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痴呆的发生率.从临床观察而言,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已取得明显进展.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其与多种因素有关.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会产生不良影响.积极的干预与治疗,对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PSD对患者功能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近年来关于PSD的研究较多,现就PSD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守安  罗韵文 《中国康复》2009,24(6):407-409
脑卒中后抑郁(PSD)成为困扰脑卒中患者、家属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近年国内外针对其发病率、相关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有许多报道,本文现就PSD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瑞妍  邢诒刚 《新医学》2007,38(7):424-426
1 引言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从大量的临床报道可见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很高,约40%~50%.大部分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2年内,尤其在前半年内.PSD不仅使脑卒中患者康复时间延长、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对PSD作一简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