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MS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肝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40只VX2肝肿瘤模型兔,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进行HIFU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分别对两组实验动物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VD、VEGF表达情况,分析MSCT灌注参数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灌注参数、MVD及VEGF表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和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MSCT灌注参数中,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灌注指数(HAI)与VEGF、MVD的表达均呈高度正相关(P〈0.05),而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r)与VEGF、MVD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MS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王冰  雷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98-20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CT灌注参数与MVD的相关性,为脑胶质瘤术前的诊断、分级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选择被CT或MR初步诊断为脑胶质瘤并且未经任何治疗的住院患者20例,应用CT灌注技术进行灌注扫描,测定感兴趣区和相应正常区域CBF、CBV、PS值并得到灌注图像。手术切除肿瘤,对相应感兴趣区进行HE染色明确病理类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测定MVD。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对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的CT灌注各参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同时作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的CBV、CBF、PS与肿瘤MVD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的CBF分别为22.11±3.23;0.72±0.10;0.81±0.07,CBV分别为50.28±10.90;2.26±0.49;4.99±1.01,PS分别107.95±15.87;6.35±1.05;11.28±1.76,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99.6;170.16;209.46,P值分别为0.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低级别胶质瘤MVD计数为31.00±8.47;高级别胶质瘤MVD计数为60.60±7.96。(3)高、低级别组CBF、CBV、PS与MVD的统计学处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9;0.85;0.77。[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能准确反映肿瘤组织的灌注状态,评估肿瘤血管的增殖程度,可以为脑胶质瘤术前的诊断、分级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对肺癌生存率的影响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为判断肺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MVD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癌标本中Ang-2表达变化。结果肺癌标本中VEGF、Ang-2高表达,MVD高表达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7.2%、16.3%、15.5%,显著低于低表达组(37.5%、31.9%、36.8%)(P<0.01);VEGF、Ang-2基因表达,MVD与术后生存期负相关(P<0.05);VEGF、Ang-2基因表达水平与MVD正相关(P<0.05)。结论VEGF、Ang-2表达水平越高,MVD越大,肺癌患者生存率越低,生存期越短,是判断肺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抑制VEGF、Ang-2的表达来降低MVD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计算机体层成像(CT)灌注成像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30例肺炎患者为肺炎组和30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肺CT灌注成像检测。结果肺炎组有2种时间-密度曲线类型,A型时间-密度曲线逐渐上升至最大值后缓慢上升,B型时间-密度曲线上升和下降均比较缓慢;肺癌组有4种时间-密度曲线类型,A型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迅速,上升至最大值后略有下降或者缓慢下降,B型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迅速,上升到峰值后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维持在平直状态,C型时间-密度曲线逐渐上升至峰值后不下降,维持在平直状态,D型时间-密度曲线逐渐上升至峰值后继续缓慢上升,肺炎A型时间-密度曲线和肺癌C型时间-密度曲线相似,但肺炎的增强幅度明显高于肺癌;肺炎组血流量和毛细血管通透性(9.32±2.56ml/min.100mg、9.97±1.48ml/min.100g)均低于肺癌组(27.53±14.37ml/min.100mg、22.10±8.94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阈值为15.02时,鉴别肺炎和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90%和100.00%;毛细血管通透性的阈值为14.04时,鉴别肺炎和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0%和100.00%;CT灌注诊断肺炎和肺癌的灵敏度为73.30%,特异度为96.70%,诊断符合率为85.00%,误诊率为3.30%,漏诊率为26.70%,约登指数为70.00%。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肺炎性结节的诊断及其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5):767-769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并分析其相关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42例LABC患者化疗前后,并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临床无效应组和效应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及最大信号衰减率(Maximum Signal Intensity Loss Rate,MSILR)变化,灌注成像初期评价疗效,并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效应组化疗后肿瘤体积较化疗前明显缩小(P<0.05),效应组化疗后MSILR明显低于效应组化疗前(P<0.05)及无效组化疗后(P<0.05);采用MRI检测两组患者化疗第一、三疗程后的肿瘤病灶体积改变,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MSILR改变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最为明显(P<0.05);乳腺癌组织MVD计数为16~44,平均计数为(25.4±7.5),最大信号丢失率及ΔR_2*peak等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与MVD呈正相关性关系(r_1=0.687,r_2=0.662,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估LABC新辅助化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8例手术切除后的胃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和H IF-1α、VEGF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在48例胃癌组织中,H IF-1α阳性表达32例(66.7%),VEGF阳性表达29例(60.4%),胃癌组织的MVD值为(42.5±14.7),均与正常胃黏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IF-1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MVD值呈正相关。H IF-1α、VEGF表达及MVD均值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H IF-1α、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MVD值高于正常胃黏膜。H IF-1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MVD值呈正相关。且均与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CT灌注成像,观察并总结CT灌注成像的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在良恶性肝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肝脏肿瘤患者的BF值为(329.15±52.11)m L·100 g-1·min-1,恶性肝脏肿瘤患者的BF值为(435.05±41.05)m 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肝脏肿瘤患者的HPI值为0.24±0.05,恶性肝脏肿瘤患者的HPI值为0.6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9.29%,特异度为87.50%,敏感度为90.63%。结论 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及灌注参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及其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CT灌注成像及灌注参数对宫颈癌生长、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的诊断价值,探索CT灌注成像在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2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的40例宫颈癌患者(Ⅰb2~Ⅱb期)的组织标本,患者均于术前利用多排螺旋CT行灌注扫描;并取26例癌旁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测定宫颈癌及瘤旁宫颈组织标本CT灌注成像数据,采集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信息,并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对照,通过χ2及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及参数与MVD密切相关;宫颈癌组织时间-密度曲线(TDC)为速升型且峰值高,与癌旁宫颈组织的低平型曲线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灌注参数BF/BV/MTT/PS均高于癌旁宫颈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F/BV/MTT值与MVD呈正相关;在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浸润深度等组中对照,灌注参数BF/BV/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及灌注参数在辅助宫颈癌诊断、评估癌肿分期及侵袭情况、转移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的提示性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16例设为A组;脾脏结节或肿块患者19例为B组,其中脾脏淋巴瘤6例为B1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5例为B2组,脾脏转移瘤8例为B3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正常脾脏组织和脾脏疾病的血流灌注特点,分析CT灌注成像的检出率,并比较各组脾脏肿块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A组门脉和脾脏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脾脏肿块患者TIP、MTT明显高于对照组,BF、PEI、BV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和HPV抗原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其中17例鳞癌患者、11例腺癌患者、2例鳞腺癌患者,其中11例为低分化,19例为高分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组织中的VEGF、MVD、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类型、分级、HPV抗原的关系。结果:VEGF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癌症分化程度和VEGF表达以及MVD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组织中MVD值平均为50.4±20.0。MVD和VEGF的表达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HPV抗原的表达率为93.3%,HPV抗原与肿瘤类型以及分级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HPV抗原与MVD以及VEGF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统计分析表明MVD是肿瘤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VEGF在所有肿瘤组织中都有表达,VEGF的表达和MVD有显著的相关性。HPV抗原的表达同MVD和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HPV的感染增强了宫颈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MVD可以作为宫颈癌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表了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VEGF、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Ki-67的表达和MVD,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性。结果:大肠癌VEGF、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73.2%,明显高于癌旁肠组织的35.0%、20.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差异显著(P〈0.05);VEGF阳性表达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提示阻断VEGF通路将对大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Ki-67是肿瘤良恶性鉴别、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血流信号平均密度(MCVD)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测乳腺癌肿块内MCVD。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算乳腺癌肿块内MVD。结果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结节样增生组织(P〈0.01),乳腺癌肿块中MVD、MCVD明显增高(P〈0.01),VEGF-C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P〈0.01),MVD与MCVD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管生成是与VEGF-C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与MVD、VEGF-C检测结合,能很好地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在不同单能量下CT值、碘(水)密度变化,以探讨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42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能谱CT成像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疾病19例(良性组),肺癌23例(肺癌组).结果 能谱CT成像诊断肺占位性病变及淋巴结转移灶的x2值分别为26.1和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恶性占位性病变keV越低,CT值差异越大.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密度(0.13±0.08) g/L显著低于肺癌组的(0.20±0.15)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水密度(1.01±0.01) g/L与肺癌组(1.00±0.01)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灶能谱曲线斜率(1.10±0.07)与原发肺癌灶(1.07±0.08)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在不同单能量下成像,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定量分析有助于肺部良恶性占位及淋巴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较难诊断病灶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评价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87例手术切除直肠癌标本的癌灶中心运用单克隆鼠抗人CD34抗体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然后与临床病理因素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癌灶中心MVD计数表达不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MVD计数分别为98.78±26.15、80.12±18.40(P<0.05);浸润深肌层以内及浆膜层及以外分别为83.39±19.70、89.00±28.21(P>0.05);Dukes分期A+B与C+D分别为82.47±18.40、96.50±21.36(P<0.05)。结论直肠癌不同病理因素中MVD表达不同,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增加。MVD可以作为直肠癌分期、预测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及MMP-9在NSCL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3例肺良性病变组织、30例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及111例NSCLC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VEGF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和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VEGF和MMP-9的表达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在腺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P〈0.05)。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随TNM分期增高而升高(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增大而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存活1 a以内、1-3 a的患者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存活3-5 a者(P〈0.05)。结论VEGF和MMP-9可能在NSCLC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NSCL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的阳性率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BVaG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小RNA1,从60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筛选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标本,对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BHRF1、VEGF-C、LYVE-1和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在600例胃癌标本中EBVaGC的阳性率为5.0%,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在30例EBVaGC标本中LMP1呈低表达,与性别、分期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BHRF1、VEGF-C高表达,均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P<0.05);EBVaGC中MVD与性别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TNM分期显著有关(P<0.05);MLVD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HRF1的表达与MVD无显著关系,而与MLVD有明显差异(P<0.05)。VEGF-C阳性表达的19例EBVaGC组织中,MVD和MLVD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无关。EBVaGC中LMP1的表达率低,BHRF1的表达率高,可能与EBVaGC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可能参与EBVaGC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其高表达间接促进肿瘤细胞沿新生的淋巴管迁徙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主要依赖于肿瘤内血管的生成,而肿瘤新生血管则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又与微血管密度成正相关,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表达对鼻咽癌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对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表达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VEGF—C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腺癌中表达率最高(P〈0.05);在术中淋巴结检测为阳性的病例,VEGF—C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两个表达无相关性。结论Bcl—xl和VEGF—C蛋白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浸润和转移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胃良性病变中E-cadherin和MMP2表达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低于胃部良性病变,在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浸润组的表达低于无浸润组的表达(P<0.05),在胃癌低分化组的表达低于高中分化组(P<0.05)。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胃部良性病变,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浸润组的表达高于无浸润组的表达(P<0.05),在胃癌低分化组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同时,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中存在E-cadherin下调和MMP2上调且两者具有相关性,两者的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肺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62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临床条件(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组研究VEGF—C、MMP-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2例肺腺癌中有34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3%,38例MMP-2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8.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7,P〈0.01)。结论VEGF—C、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VEGF—C和MMP-2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