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重症伤员或患者在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院内救治无缝对接的达到ICU病房洁净度的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功能定位要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救护车专用底盘,研发、优选急救设备设施及制氧、净化设备,严格按急救医护流程布局配置3G网络、北斗和卫星通信系统。结果:车辆最高时速125 km/h,可同时满足1名卧姿伤员和3名坐姿伤员的转运、现场救治,图像、数据可适时查询、传输,具有全天候、全覆盖的语音通话,可实现不间断连续供氧,空气洁净程度达10万级。结论:整车性能优良、功能完备,实现了重症伤病员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和院内救治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急救医疗装备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一种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能适应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和后送的需要。方法:分析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伤痛员的特点和勤务救治要求,结合内嵌设备结构及急救器材与药品的配置,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系统框架整体结构、设备安放位置、固定方法、干涉情况、操作性能等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设计的系统能推、能抬,能加载在多种运载工具上,进而快速投放至急救现场展开急救.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设计的系统结构新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为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中伤病员现场抢救.以及伤病员长距离转移过程中不间断急救复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综合急救装备。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高原应急医疗救护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高原搜救直升机的应急医疗救护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平战时搜救直升机对高原危重伤员的医疗急救。方法:根据M17B-7直升机的特点.研制了直升机高原应急医疗救护系统.系统由呼吸复苏与监护设备箱、急救背囊、保温袭和转运担架等组成。结果:研制的复苏与监护设备符合人体工效要求,高原急救背囊和保温袋的功能可满足对重症伤员综合急救复苏处置和复温、保温的要求。该系统能独立完成复合伤、多发伤的包扎、止血、固定等紧急处置,能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及有效的呼吸支持,可维持重症伤员生命体征检测和进行冻伤复温救治。结论:直升机高原应急医疗救护系统能独立开展对重症伤员的急救监护,具备良好的救治能力、野战生存能力.能够按勤务要求和部队建制体制编配.将为高原遇险人员的搜索和紧急救治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微型智能急救与转运呼吸机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微型智能呼吸机,该产品可用于院前和院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和转运。方法:采用气动电控原理设计研制,时间和压力切换,微处理器控制,气路、电路、结构的集成化设计使设计产品集通气参数监测、报警、氧浓度调节于一体并微型化。结果: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体积最小、最轻便的气动电控型微型数显呼吸机。结论:能够满足急救转运所要求的操作快捷、简便,常用通气模式、监测和报警功能,体积小、质量小、持续工作时间长的要求,非常适合院前和院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和转运,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3F医疗在急救领域最新推出急救专用移动监护系统(Am-bulatory Monitoring System in Emergency,简称AMSE)。AMSE是一套立足于院前急救,打通院前与院内信息空间,实现院前患者及体征信息向院内急诊科实时不间断传输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120急救和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此次救治的60例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抢救成功率为95.0%(57/60)。结论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院前相关急救。其中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护和途中监护以及运送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可携带重症急救设备的便携式前出急救背囊,以方便在无依托的环境下快速高效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和卫勤保障。方法:在囊体外部设有携带重症急救设备的专用组合式囊袋,其内设备可通过管线出入口与外部有效连接,将重症急救设备集成于单个急救背囊。结果:可满足院前急救、突发紧急医疗救援、野战救护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医疗救治需求。结论:该新型急救背囊具有结构精巧合理、携带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广泛的特点,为重症伤员的一线救治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的监护转运方案。方法采用电子问卷普查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对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机构2009年的基本情况及运行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显示,全国"120"急救电话开通率为94.16%,但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拥有率仅为24.54%;编制内人员仅占在岗总人数的71.75%;平均每个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总收入177.10万元,总支出190.12万元;每个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仅有4.86辆救护车、1.52台呼吸机、1.79台除颤仪、2.12台心电图机;平均回车率达14.00%。结论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资源不足,必须增加财政投入和补充急救人员数量,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急救转运危重患者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德国产万曼便携式呼吸机对我院31例危重患者在急救或转运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观察抢救成功率及转运意外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均稳定,22例患者抢救成功。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外伤导致的颅内出血患者各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除2例抢救成功外其余7例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毅  赵军平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37-37,40
目的:研究建立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为全程监护和远程监护提供支持。方法: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基础、以实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结果:提出由数字化医疗仪器、仪器临床网关、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床边综合临床信息终端、护士站综合临床信息终端、重症患者探视系统、小灵通局域通讯系统、会诊示教系统、个人数字助理临床信息终端系统组成的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的建立将重症监护病房中每个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与CIS、LIS、PACS、HIS等实现无缝连接,必将促进数字化医院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交通事故、各种灾害等造成外伤和失血、脱水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控制性快速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目前,由于受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真正适宜于野外、灾害现场、后送转运等院前急救的长时间使用的可控快速输液输血装置在国内尚属空白,主要原因是现有此类装置功耗、质量与体积过大,操作不便。因此,研究便携、可控、低功耗、小型化适宜现场和院前急救的便携可控输血输液装置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医疗设备管理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方法:从院前急救医疗设备使用环境、使用人员和使用状态3个方面,分析其使用特点,采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造成院前急救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不佳的原因;从采购、使用和保障环节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果:在设备采购环节注重急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坚固耐用、多功能、一体机、网络化和品牌型号一致性等因素,使急救设备便于使用;加强使用培训、制定操作规程和完善使用记录,使急救人员规范使用急救设备;在保障环节中严验收、勤保养、密检测、配备人员和配置工具,使急救设备随时可用。2020年南京市院前急救出救车次同比上升3.38%,而可视喉镜、心电图仪、心肺复苏机和呼吸机的成功使用次数同比分别上升了11.35%、22.06%、110.14%和36.42%,患者综合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论:针对性的院前急救医疗设备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状态完好,可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谱以提高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水平。方法对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3627例患者的疾病谱、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5位依次是创伤(23.57%)、心血管疾病(12.90%)、神经系统疾病(9.93%)、呼吸系统疾病(9.68%)、消化系统疾病(8.68%)。创伤以20—40岁人群为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消化系统疾病以20—60岁为主。结论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为依据,应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急救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减少院前急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Health devices》2003,32(12):449-481
The supply of treated water for the hemodialysis machin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emodialysis process. Without high-quality water, hemodialysis patients may be exposed to dangerous concentrations of toxic contaminants. Water treatment for hemodialysis is generally performed in two types of system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large central systems and small portable systems. Most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 receive treatment in dialysis centers and hospital dialysis units, where the water is treated by central systems. However, portable water-treatment systems are used for some bedsid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dialysis needs, in centers with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e.g., in nursing homes and rural areas), and for home dialysi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five portable water-treatment systems from four suppliers. We rated two systems Preferred with Conditions, one system Acceptable, and two Not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5.
心率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单兵便携式心率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系统基于AVR系列单片机ATmega64(L),用于心率监测系统的MCU,实时性好,体积小,功耗低,携带方便,适用于单兵训练强度的心率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自行设计制造便携式医用设备带,用于临床、科研及灾害医学。方法:参照HTM2022标准,采用电气分离及强弱电分离的设计理念,便携式设备带由横向气体管路操作面板、纵向电源管路操作面板、底座、轮子4个部分组成。采用铝合金材质一次成型技术,铝合金板材厚度为2 mm,具有"轻、硬、韧"的优点。结果:便携式医用设备带常用于医院病员增多加床急用设备带时的补充,不定期做动物实验以及灾难救援,制作简单、便于携带。结论:该设备带具备将医用仪器设备、电源、气种集中在一起放置的功能,同时便于移动和携带,较设备吊塔和壁挂式设备带制作成本低,在临床、科研及灾害医学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现状与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70例次院前出诊记录。结果:急救处理病例2941人次,占68.88%;空车1329例次,占31.12%。院前急救排序为:创伤、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急腹症、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结论:根据院前急救的特点,加强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形成院前一种院内一体化的急救护理体系,制定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规范院前急救网络并加强管理,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宋长英 《中国保健》2010,(10):15-16
目的探讨对危急重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从而给病人带来的各种好处。方法回顾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危急重患者100例,与未实施院前急救的危急重患者100例进行疗效及费用等分析比较。结果实施院前急救组的病人从致残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优于不实施院前急救组。结论对危急重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是必要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