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全景矩阵成像技术MR全脊柱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号矩阵成像(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在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7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75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椎管内全段脊髓、全部脊椎及周围韧带的连续全脊柱MR图像,7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1例脊柱病变,19例脊髓病变。结论:全景矩阵成像技术MR全脊柱成像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好,定位、定性准确性高,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枉、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特点与在诊断脊柱、脊髓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SENSE-Spine线圈,自动移床和无缝拼接技术,对52例临床疑是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了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椎管内全段脊髓、脊椎及周围韧带的连续全脊柱MR图像,MR全脊柱成像显示5例正常,30例脊柱病变,17例脊髓病变.结论:MR全脊柱成像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好,定位、定性准确性高,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MRI)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3例疑有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先行各部位脊柱的矢状位扫描,然后应用Composing(合成)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最终完成全脊柱图像。结果133例均能直观、准确地获得椎管内脊髓、椎体结构等的连续图像。结论应用3.01"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可以全面地观察脊髓及脊柱多发性疾病,很好地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及临近组织和结构被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对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手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对脊柱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42例脊柱病变临床资料,进行全脊柱扫描成像,对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整显示全段脊柱的椎体、椎管、脊髓及周围韧带等结构。其中,椎间盘突出14例,黄韧带肥厚6例,脊柱外伤9例,脊髓空洞症5例,转移瘤5例,脊柱结核2例,脊柱畸形1例。结论: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可在一次检查过程中显示全段脊柱、脊髓影像,对多发病变的寻找和病变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 myelography,MRM)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利用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85例疑似脊柱及脊髓病变者分别行常规平扫和MRM.三维图像经最大强度投影及立体透视技术后处理后多角度观察。结果:MRM可清晰显示椎管内“造影柱”的形态。椎管内外不同病变对造影柱造成的压迫各有特征:硬膜外病变会导致患侧造影柱狭窄;硬膜下病变会造成患侧造影柱扩大.脊髓向对侧移位;髓内病变会造成造影柱均匀变窄。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无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对各种病变所导致的椎管改变可清晰显示,通过对造影柱形态的观察可对病变进行定位或定性诊断: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荻得全面、直观的病变信息,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Tim、全脊柱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4例MR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全身成像、脊柱全身成像的应用.可以完全、优质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及信号变化。结论:MRI是诊断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优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Avant0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MR及水成像技术,回顾分析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规MIni及水成像扫描的MR表现。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的脊髓水成像表现为椎管内脑脊液液体柱的腹侧、腹外侧及背侧的弧形压迹呈蜂腰样或糖葫芦状。结论:腰椎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可间接显示硬膜囊受压及神经根移位程度,是常规MRI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半月板撕裂在低场强磁共振(MR)中的影像特征,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半月板撕裂的鉴别诊断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月44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低场强MRI图像。结果 44例病人中,半月板撕裂的MR图像中清晰显示半月板内的线状、条状、星形裂隙样等各序列高信号及半月板截断、半月板游离体及半月板破裂征象。结论低场强MRI可以精确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及撕裂情况,可以明确排除类半月板撕裂的假阳性,在基层医院低场强MR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MRI SPACE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普通X光平片显示脊柱侧弯的患者应用MRI SPACE扫描技术,采用3D抑脂自旋回波各项同性的T1、T2加权序列,完成冠状位扫描,沿着脊髓的中心进行曲面重建完成一幅完整的显示椎管内脊髓全貌图像。结果:21例均可在一幅图像上完整显示扭曲的脊柱及椎管内脊髓的全貌,了解脊柱侧弯的程度、椎体骨质异常及椎管内脊髓受压变形等改变。结论:磁共振SPACE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脊柱畸形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对手术治疗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煜楠 《医疗装备》2022,(17):21-23
目的 分析全脊柱站立位数字X线摄影(DR)与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矢状面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55例退行性脊柱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脊柱图像质量及椎体显示质量,分析矢状面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全脊柱仰卧位MRI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站立位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内置软件半自动拼接、手工微调后,所有图像均可清晰、完整显示全脊柱、脊髓的解剖形态、病变部位及形态等,全脊柱仰卧位MRI、站立位DR图像椎体显示质量优的占比分别为100.00%、98.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脊柱仰卧位MRI图像矢状面参数CL、TK、LL的测量值均低于站立位DR,SS、SVA的测量值均高于站立位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I图像矢状面测量参数CL、TK、LL、SS、SVA均成正相关(r>0,P<0.05)。结论 全脊柱站立位DR、仰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优势。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脊柱结核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及新生骨形成、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骨性椎管狭窄及钙化,但不如MRI敏感。而对椎问盘受累及脊椎结核早期变化的评估'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的范围准确评估,MRI占明显优势。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①总结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与CT影像学表现;②探讨老年性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检查、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60例,就其腰椎X线平片与CT影像学表现分析。结果60例老年性腰椎骨质疏松有35例(53.33%),60例90节椎间盘中检出退变83节(92.22%),各椎小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100%)。结论需重视影像学与临床方面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的改变表现,尤其是对于椎间盘变性、椎小关节病变、继发性椎管狭窄导致老年性腰腿症状因素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管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42-24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颈椎损伤患者病例共30例,对其颈椎X线平片、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椎弓骨折及脊髓损伤。[结果]CT与MRI在颈椎损伤中各有优势,与普通X线片相比,CT在椎弓骨折的显示方面有明显优势,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脊髓损伤的显示中,MRI则比CT更有优势。[结论CT与MRI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CT、MRI扫描及增强扫描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2%、943%、964%.对椎体、骨质破坏包括附件的破坏,死骨形成,敏感性分别为924%、985%、974%.对椎间隙的狭窄椎旁软组织肿块、腰大肌肿块、椎管及脊髓的受累显示率分别为872%、904%、995%.结论 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椎间盘破坏、椎管及脊髓的受累,MRI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