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在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15例患者行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术治疗(3D打印组),男9例,女6例;年龄(46.3±8.2)岁;骨折畸形愈合位于胫骨中上段11例,胫骨下段4例;左侧6例,右侧9例;内翻畸形8例,外翻畸形7例;术前骨折畸形角度24.3°±5.5°。15例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传统手术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7.1±6.0)岁;骨折位于中上段12例,下段3例;左侧5例,右侧10例;内翻畸形7例,外翻畸形8例;术前骨折畸形愈合角度平均22.5°±5.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3D打印组和传统手术组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D打印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10个月。3D打印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短[(102.2±13.0)vs.(137.9±10.5)min],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少[(77.3±39.7)vs.(163.3±35.2)mL],术后3D打印组畸形角度较传统手术组显著减小[(1.9°±0.4°)vs.(3.2°±0.9°)],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截骨处均实现愈合,未再次出现畸形,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在辅助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截骨治疗中能精准截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是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有效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股骨头中心点定位装置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0-01—2015-08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1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9例采用自制股骨头中心点定位装置辅助定位下肢力线(观察组),7例术中采用传统方法(髂前上棘-第1/2趾间定位法)定位下肢力线(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线段AB长度(Fujisawa点为A点,下肢力线与胫骨平台关节线交点为B点)。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8.0±7.3)min,对照组为(89.0±10.3)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6.7±15.8)mL,对照组为(242.8±50.9)mL;观察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7次,对照组为12次;观察组线段AB的长度为(8.4±2.0)mm,对照组为(11.4±2.2)mm。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减少、线段AB的长度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中采用自制股骨头中心点定位装置辅助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并且提高了下肢力线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9诊治的9例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股骨畸形截骨矫形,然后一期行单髁置换术。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2~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无下肢肌肉萎缩。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股骨截骨处均骨愈合,下肢力线矫正精确,单髁假体位置良好且无脱位迹象。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1~2(1.44±0.53)分,HSS评分83~90(85.44±2.19)分。术后12个月KSS临床评分(88.33±2.87)分,KSS功能评分(86.66±3.54)分,OKS评分(17.33±1.50)分,WOMAC评分(20.56±1.94)分。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一期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可行的,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精确,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诊断失误、术中复位不良、植骨及内固定不理想等均可导致畸形愈合。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引起临床症状均为手术矫正的适应证。术前详细采集患者病史并认真体检,影像学资料,尤其是双下肢立位全长X线片非常重要。常用手术矫正方法主要包括重新复位内固定,截骨矫形术、单侧平台干骺端截骨术、关节内软骨下截骨术。高位胫骨截骨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案,适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年轻患者,在计算机辅助技术支持下可达到满意效果。晚期重建的目的在于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面平整和下肢力线,最大限度地减少膝关节周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1采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0例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19例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导板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截骨(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力线偏差比值,以及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4(24~29)个月。与常规组比较,导板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短,术后力线偏差比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板组与常规组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辐射损伤,下肢力线矫正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22例(36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6膝),女11例(20膝);平均年龄(41.1±15.8)岁。比较术前计划力线和术后力线的差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平均手术时间(40.1±12.8)min,术中平均透视(13.3±4.5)次。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由术前(83.0±1.8)°矫正至术后(90.1±2.3)°,P0.001。下肢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 WBLR)由术前的(22.6±9.7)%调整至术后的(52.9±3.8)%,P0.001。术后MPTA(90.1±2.3)°,与术前计划MPTA(90.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术后WBLR为(52.9±3.8)%,与术前目标WBLR(54.4±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差值(1.5±3.1)%。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平均为(10.2±3.3)°,与术前PTS(10.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合页骨折2例,其中TakeuchiⅠ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1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移位及矫正力线丢失。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矫正精确,可有效维持胫骨平台后倾,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胫骨畸形多见于胫骨骨折术后骨折畸形愈合,占所有胫骨骨折的2%~12%[1],患者常出现下肢力线偏移现象。而胫骨畸形和力线不良会改变患者的膝、踝关节的负荷传导,导致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不适症状,进而加速下肢关节骨关节炎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矫正畸形、缓解疼痛、防止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骨科医生尝试了多种外科手术方式,如截骨矫形术、髓内钉或钢板固定、关节置换等[3-4],而截骨矫形是改善下肢力线的主要方式,能大幅减小复杂关节置换的困难程度[5]。为了能准确纠正畸形,精确的术前规划必不可少。传统的截骨矫形术,多由高年资医生按照二维的X线片测量,凭借其临床经验进行操作,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出现截骨角度、方向的失误,难以实现解剖重建的最优化。此外,由于骨骼畸形的性质是三维的、多平面的[6],因此,基于传统的二维X线片制定的术前规划已被证实无法满足对骨骼三维畸形的观察,难以实现精确的术前规划[7],截骨准确性难以保证。而术前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的骨性解剖标志,和分析畸形程度,但难以在三维空间内为多平面的复杂畸形提供准确的量化评估[8],同时不能为保证术前规划在术中精准实施[9]。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对于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的精准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内翻骨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61例(64膝);分为3D打印组(43膝)和传统手术组(21膝)。比较两组术前规划与术后的下肢力线(WBL)绝对差及其可接受范围程度、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手术时长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伤口渗出。3D打印组合页点骨折4例;传统手术组5例。3D打印组WBL绝对差(3.7±2.9)小于传统手术组(7.3±5.9)(P=0.01)。3D打印组WBL可接受范围程度(81.4%)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52.4%)。3D打印组MPTA绝对差值(2.5±1.8)少于传统手术组绝对差值(5.1±3.0)(P=0.01)。两组术前和术后P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和传统手术技术相比,所得术后下肢力线与术前规划更为接近,具有更高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改变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其中应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截骨(3D打印模具组)19例,常规方法截骨(常规截骨组)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MPTA、FT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3D打印模具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截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FTA、MPTA、VAS、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后倾角较术前轻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FTA、MPTA、HSS评分、VAS评分及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可简化手术步骤,避免反复透视和多次截骨操作,节省手术时间,为术中精确截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会出现膝内外翻、屈曲或反张、旋转畸形、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关节僵硬、膝关节不稳定等。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术有切开复位内固定、胫骨近端截骨术、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结节远端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等,其中胫骨近端截骨术是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常用的治疗方法,可达到满意疗效。翻修术的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最大限度地减少膝关节周围并发症发生。该文就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骨科技术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胫骨成角短缩畸形精准矫形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8月收治胫骨成角伴短缩畸形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19岁,平均16.5岁。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6例,胫骨、股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肢体短缩畸形3例,骨折畸形愈合16例。术前患侧肢体短缩1.5~9.5 cm,平均6.2 cm。采取数字化骨科技术分析患肢三维空间存在的畸形,模拟截骨矫形和延长的手术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3D打印个性化辅助截骨矫形导航模板,借助外固定架辅助胫骨延长。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观察新生骨塑形情况、肢体延长长度、下肢力线、成角畸形有无复发。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18.8个月。1例发生针孔浅表感染,经清洁换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无骨不连、足部马蹄状畸形、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X线片示胫骨畸形完全矫正,下肢负重力线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计划完成骨延长长度,牵移骨痂矿化时间为12~20周,平均11.6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为18~26周,平均14.9周;愈合指数为21~78 d/cm,平均63.4 d/cm。延长过程中1例患儿膝关节屈曲活动较健侧减少15°,经理疗锻炼后好转,并完成肢体延长达到预期矫正效果。结论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胫骨畸形实施精准矫形,借助外固定架辅助矫形术后肢体延长,可获得较好疗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Miniaci法与力线杆定位法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中力线矫正时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联合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21例术中采用力线杆定位法(力线杆定位组),C型臂X线机透视下逐渐撑开截骨间隙使力线杆经过胫骨平台宽度的62.5%处;24例采用Miniaci法定位(Miniaci法定位组),采用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确定负重轴计算术中截骨撑开角度及高度。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3~15)个月。与力线杆定位组比较,Miniaci法定位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更少,术后胫股机械角、胫骨近端内侧角矫正程度更优,下肢负重力线矫正至可接受范围的比例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基于PACS影像的Miniaci法术前计划胫骨内侧高位截骨矫正角度比术中使用力线杆透视定位法更为精确,同时可减少术中透视时间,进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的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 (OA)近、远期疗效 ,确定远期良好疗效的最佳下肢力线及术后各不同阶段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临床X线检查的综合评估 ,测量全下肢立位力线 ,确定矫正截骨角度 ,采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矫正下肢力线 ,术后 1年、2年、5~ 9年按同一评估标准进行追踪观察。资料应用 χ2检验分析。 结果 随访结果参考窦宝信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术后 1年组优良率 98.2 8% ,2年组优良率 96 .0 8% ,5~ 9年组优良率 78.12 % ,手术最佳下肢力线为 182°~ 185°。结论 全下肢立位力线测量准确性高 ,可重复性好 ,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矫正下肢力线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OA ,矫正角度易于掌握 ,截骨部位愈合好 ,近、远期疗效高 ,是单侧股 -胫关节病变为主的膝关节OA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在肿瘤性长骨畸形胫骨截骨矫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2例肿瘤性长骨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3D打印导板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拍摄下肢全长及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负重线比率(WBL)、关节线相交角(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后倾角(PTS)。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下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下肢畸形均得到有效矫正。术后1周,WBL和MPTA较术前明显提升(t=-7.294,P<0.05;t=-4.153,P<0.05),JLCA较术前明显降低(t=-1.463,P<0.05),术前和术后PTS无明显变化(t=2.284,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t=-5.087,P<0.05),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Lysholm评分相比无明显变化(t=1.245,P>0.05)。结论: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肿瘤性长骨畸形截骨矫形,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萍矿总医院骨科、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共50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3D打印组25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 男14例, 女11例;年龄(42.5±9.1)岁;传统组25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男13例, 女12例;年龄(42.2±9.3)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6、12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3D打印组手术时间(125.4±10.6)min、术中出血量(206.2±16.3)mL、术中透视次数(9.2±2.7)次和骨折愈合时间(3.0±0.7)个月均显著少于传统组[(168.2±14.1)min、(303.2±20.4)m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在重度膝关节炎合并下肢关节外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行TKA治疗的6例(8膝)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术中采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辅助截骨。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3~1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型号及安装位置正确,下肢力线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明显假体松动及下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15.9±13.6)°,股胫角为(4.5±3.4)°,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6.5±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TKA术中使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截骨可获得较好的假体位置和下肢力线,而且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胫骨近端骨折行LISS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下肢力线畸形程度、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为45~91(68±10.5)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8~44(27±6)次;术中出血量为50~210(130±29)ml;术中输血量为0~300(56±13)ml。术后下肢力线畸形程度:内外翻畸形0°~5°(1°±0.3°),旋转畸形0°~7°(2°±0.7°),肢体长度误差0~0.8(0.3±0.1)cm。6例失访,39例获得随访,时间6~24(1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6.5(3.8±1.5)个月。HSS评分:优20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89.7%。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4%(6例),其中浅表感染1例,内固定激惹2例,复位丢失出现内翻畸形(5°)2例,内旋畸形(7°)1例。结论 LISS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严重粉碎性骨折)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槽氏钢板做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方法术前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X线检查评估,测量全下肢立位力线,确定截骨矫正的角度,采用槽氏钢板做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矫正下肢力线。结果随访结果参考窦宝信标准进行评定,85.8%疗效优良,理想的胫股角为170°~172°。结论采用槽氏钢板内固定矫正下肢力线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方法设计合理,矫正角度易掌握,矫形确切,内固定牢靠,截骨部位愈合好,是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15例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关节内截骨治疗。显露原始骨折线,骨折未愈时经原始骨折线插入骨刀,劈开骨折块行关节内截骨;骨折已愈时在畸形最明显处打入2枚平行的克氏针,沿克氏针行关节内截骨。截骨块翻开后,骨刀插入软骨下骨撬拨,恢复胫骨平台高度,骨缺损区植骨,支撑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9.1±26.3) min。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9.3±3.1)周。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89.9±4.6)分,优良率93.3%。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内截骨术能够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性、重建下肢力线,在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向器(Patient-specific intrumengtation,PSI)辅助下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自2019-12—2022-02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30例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中14例在PSI辅助下进行胫骨高位截骨(PSI组),16例行常规胫骨高位截骨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与术前目标力线的吻合程度(过矫或不足例数)。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15±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膝关节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PSI组与常规组的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I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组与术前目标力线的吻合程度高,无过矫、矫正不足发生,而常规组过矫9例、矫正不足3例,常规组过矫例数显著高于P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矫正不足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I辅助下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