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阿霉素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估不同移植方式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为5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其中2只4周龄大鼠用于体外分离培养BMSC;36只16周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建CK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CKD组)、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M组)和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M组),每组各12只;12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经尾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移植BMSC后第7、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制作肾脏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结构病理改变,Masson三色染色评估肾脏纤维化程度。结果 CKD组、V-M组、A-M组在各观察点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组(P<0.01)。移植后第7天,V-M组、A-M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CKD组(P<0.05),且A-M组低于V-M组(P<0.05);A-M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低于CKD组(P<0.01)。移植后第14天,V-M组、A-M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CK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低于V-M组、CKD组(P<0.05)。CKD组、V-M组、A-M组肾组织HE染色呈慢性肾病改变,Masson三色染色示肾间质及肾小囊周围不同程度纤维化,但A-M组纤维化程度较V-M组、CKD组有所改善。结论 经肾动脉移植BMSC可抑制或延缓CKD大鼠肾脏纤维化,并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评价经肾动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慢性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5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2只12周龄大鼠用于BMSC分离培养;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组),36只经尾静脉注入阿霉素制作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病对照组(C组)、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组)和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组),每组12只.N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结果 A组、V组、C组在各观察时点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组(P<0.01).移植后1、2周A组24 h尿微量蛋白均低于C组(P<0.01),且血肌酐均较C组和V组低(P<0.01);移植后1周A组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低于V组(P<0.01),但2周时与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肾动脉途径移植BMSC可提高细胞归巢效率,并提高对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慢性肾病(CKD)大鼠肾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37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其中2只4周龄用作体外分离BMSC,8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27只制作CKD模型。建模中3只死亡,24只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CKD组(n=8)、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组,n=8)和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组, n=8)。BMSC移植后7、14 d,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制作肾脏病理切片,苏木精- 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肾组织炎性细胞表达。结果 CKD组、A组、V组与N组相比,BMSC移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均显著升高(P<0.01)。移植后7、14 d,V组、A组血肌酐均较CKD组降低(P<0.01),A组在7 d时下降更为显著(P<0.01);移植后7 d,V组、A组血尿素氮较CKD组均显著下降(P<0.01),A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移植后14 d,V组、A组较CKD组稍降低,A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移植后7、14 d,V组、A组24 h尿蛋白较CKD组均显著降低(P<0.01),A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A组、V组炎性浸润均较CKD组减轻,A组仅有少量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萎缩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扩张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D组大鼠CD3、CD20呈强阳性或阳性表达,A组、V组大鼠肾间质CD3、CD20表达较CKD组减轻,但A组较V组减轻更为明显。 结论 BMSC通过抑制免疫介导性炎症修复受损肾脏组织。经肾动脉移植效果优于经尾静脉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肾动脉途径单次或多次移植于阿霉素肾病大鼠后对其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阿霉素经尾静脉输入构建大鼠慢性肾病模型32只,随机分为M0、M1、M2、M3组(4×n,n=8),另选8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以2×106个/ml、单次0.5 ml分别移植BMSC细胞0次(M0组)、1次(Ml组)、2次(M2组)、3次(M3组),不进行BMSC移植组别每次操作以L-DMEM培养基0.5 ml作为安慰剂对照,移植间隔为1周.移植前及末次移植后1、2周末检测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末次移植l周末制作病理片并于激光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和BMSC细胞在肾脏内分布情况.结果 M0、M1、M2、M3组在各观察点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总量、24 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N组(P<0.001),末次移植第1周末M2、M3组24 h尿蛋白总量、24 h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M1组(P<0.05),M2、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 BMSC经肾动脉途径移植2次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效果最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下运动至力竭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常温力竭组(E)、高温暴露组(H)和高温力竭组(HE),每组8只。常温环境25℃,湿度50%;高温环境38℃,湿度50%。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E组在常温环境下以20 m/min的速度运动到力竭,H组在高温环境下暴露1小时,HE组在高温环境下以20 m/min的速度运动到力竭,记录E、HE组大鼠运动到力竭的时间。实验前各组大鼠称量体重,E、HE组大鼠力竭后即刻称量体重,H组暴露1小时后称量体重;麻醉后取血和肾脏,测试血浆渗透压、血清抗利尿激素(AVP)浓度,RT-PCR法测定大鼠肾脏抗利尿激素V2受体(AVPV2R)和AQP2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肾脏AVPV2R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磷酸化的AQP2蛋白表达。结果:(1)E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为(163.00±26.04)min,HE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28.00±11.44 min)明显缩短(P<0.01)。(2)HE组大鼠体重丢失%明显低于E组(P<0.05);E组和HE组大鼠血浆渗透压和血清AVP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3)E组、H组和HE组大鼠肾脏AVPV2R mRNA和AQP2 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C组(P<0.01),AVPV2R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E组、H组和HE组大鼠磷酸化的AQP2表达增强。结论:高温环境下大鼠运动能力降低,机体脱水明显,AVP起到了调节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AQP2在转录水平发生改变,磷酸化的AQP2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QP2及AQP5蛋白在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将2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与模型组(n=10)。模型组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6μg/(kg·d),注射10 d;空白组以1 ml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注射10 d; 7 d后取材。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Western-blot法检测AQP2、AQP5蛋白在豚鼠耳蜗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与Western-blot结果均显示,模型组中AQP2蛋白表达含量高于空白组,AQP5表达含量低于空白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二者间并无相关性(P> 0. 05)。结论 AQP2与AQP5均参与了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但二者并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模拟海拔4000m高原环境,观察大鼠肺动脉压(PAP)和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s 5,AQP5)表达变化,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产生机制。方法:低压氧舱减压至海拔4000m,在缺氧、缺氧复合寒冷和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条件下,用心导管检测PAP变化,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AQP5表达变化。结果:与平原对照组及平原寒冷组比较,缺氧、缺氧复合寒冷、缺氧复合寒冷运动引起大鼠PAP明显升高(P〈0.01~0.05);与两个平原组比较,AQP5在缺氧及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条件下表达均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模拟高原缺氧24~72h内,在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条件下AQP5表达呈增高的趋势,48h达到高峰,72h较前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缺氧复合寒冷运动组较平原对照组肺间质增厚、肿大,AQP5表达明显增多。结论:高原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时,AQP5表达增加,且与肺含水量和HAPE发病时相呈一致性趋势,提示AQP5可能对肺泡型肺水肿发生起代偿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变化,并探究其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大鼠胶质瘤模型,分成PDT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实验,术后24h分别用鼠脑干湿重法及Westernblot进行脑水肿对比和AQP4蛋白定量测定。结果PDT组鼠脑组织含水量大于其他三组,而单纯激光照射组与单纯光敏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大于空白对照组。AQP4与脑水肿密切相关。AQP4在PDT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激光照射组和单纯光敏剂组,远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可加重脑水肿的发生,AQP4在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术后表达增高,与脑水肿成正相关。AQP4介导了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术后脑水肿的加重,因而调控AQP4的表达有可能成为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的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钠排泄对于慢性肾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慢性肾病(2~3期)成年患者临床资料,据尿钠排泄水平进行分组。其中,24 h尿钠排泄量≤100 mmol者为A组(n=42),24 h尿钠排泄量>100 mmol为B组(n=42)。检测两组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血清肌酐、血清尿素、血磷、甘油三酯、血钙、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以AASI为自变量,尿钠排泄量、血尿酸为因变量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动脉硬化指数≥0.55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慢性肾病患者(2~3期)平均24 h尿钠排泄量为(136.81±63.20)mmol。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清尿素、血磷、甘油三酯、血钙、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酸、AA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分析,尿钠排泄量与AASI呈显著相关(乘积相关系数=0.4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钠排泄量为AASI升高的危险因素,血白蛋白为保护因素。结论慢性肾病患者中,尿钠排泄量为AASI升高的危险因素,血白蛋白可能是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支配术(RSD)对慢性肾病(CKD)大鼠肾功能及血压的作用,并观察其对肾胺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肾衰模型组(n=10)、RSD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前两组以300 mg/(kg·d)腺嘌呤混悬液灌胃4周,8周时RSD组行RSD,分别在4、8周,RSD后4周测定血肌酐(Cr)值、尿素氮(Bun)值、尿量及24 h尿蛋白;8周及RSD术后4周测定血压;RSD术后4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肾胺酶蛋白的表达。结果 RSD术后4周,肾衰模型组、RSD组Cr、Bu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SD组Cr、Bun水平均低于肾衰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模型组、RSD组24 h尿蛋白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尿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RSD组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肾衰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SD术后4周,肾衰模型组、RSD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RSD组SBP、DBP均低于肾衰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D术后4周,RSD组肾胺酶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肾衰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D对CKD大鼠有延缓肾功能恶化、抑制尿蛋白增加、降低血压的作用,且能增加肾胺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脑干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与DTI参数ADC值及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急性酒精中毒组(n=25),急性酒精中毒组于造模后1、3、6、12、24h行MRI扫描。MRI检查序列包括T2WI、T1WI及DTI序列,病理学检查包括HE染色、AQP4免疫组化染色,对DTI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酒精中毒组ADC值、FA值、AQP4表达光密度值变化表现为先持续降低后逐步回升趋势,在3h达最低点。1、3、6h的ADC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FA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h的AQP4表达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检查能够反映急性酒精中毒早期的细胞毒性水肿,同时间段AQP4表达下调与ADC值下降的演变趋势表明AQP4在细胞毒性水肿演变过程中具有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H-2b)雄性小鼠为供体制备MSC单细胞悬液.取雌性BALB/c(H-2d)小鼠12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MSC-A组、MSC-B组、MSC-C组和PBS组(n=30).均接受60Co γ射线致死剂量(8Gy)照射,前3组小鼠于照射后2h分别经尾静脉输注MSC 1×106、1×105、5×104/R,PBS组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输注等体积(0.4ml)PBS.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变化,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计数,对Y染色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小鼠股骨骨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各组小鼠经致死剂量照射后,WDC、HGB和PLT均迅速下降,PBS组小鼠于照射后17d内全部死亡.MSC-A、MSC-B、MSC-C组小鼠的外周血WBC、HGB、PLT在2周左右开始逐渐恢复,观察至56d,各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61.9%、47.6%、38.0%.MSC各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率、骨髓单个核细胞、CFU-GM、CFU-S均明显高于PBS组(P<0.05),前述各项指标均随MSC输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移植后10d,MSC各治疗组小鼠骨髓中均可检测到Y染色体,但仅在移植后初期短暂植入.MSC输注后42d,MSC各治疗组骨髓增生活跃.结论 异基因来源的骨髓源MSC单独输注可促进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随着MSC输注数量的增加,其促造血重建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9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4)和肝纤维化模型组(n=25)。对照组给予普通食水喂养;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及乙醇喂养,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各9只)。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然后将MSCs通过大鼠尾静脉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进行移植。移植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MSCs移植后4周,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对照组大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移植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移植组的肝功能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大鼠血清白蛋白显著增高,胆红素、转氨酶、Ⅳ型胶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骨髓MSCs移植4周后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足月胎儿脐带分离的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供体,化疗预处理后NOD/SCID小鼠作为受体。将小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每组10只):单纯化疗组,仅做化疗预处理,不输注任何细胞;单移植组,化疗后输注单纯脐血单个核细胞(1×107/只);共移植组,化疗后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1×107/只)和脐带MSC(1×106/只)。移植后第3、7、14、21、28天分别计数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观察其变化;移植后第6周计算小鼠的生存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内人CD45 细胞的表达(即植入率)。结果共移植组小鼠移植后第14、21天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为(5.73±0.38)×109/L、(5.90±0.42)×109/L]明显高于单移植组[分别为(3.30±0.58)×109/L、(4.83±0.41)×109/L],差异有显著性(P<0.05)。移植后第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人CD45 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而两组小鼠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异种异基因小鼠脐血移植模型,脐带MSC作为一种新来源的MSC,能够促进造血重建,提高植入率,有望应用于临床共移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冷却治疗对劳力性热射病(EHS)大鼠血液浓缩程度及水通道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肾脏水通道蛋白基因转录中AQP2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在机体水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将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常温对照组(C组,n=8)、高温运动即刻组(E组,n=9)、高温运动休息1组(ER1组,n=9)、高温运动冷浸1组(EC1组,n=8)、高温运动休息2组(ER2组,n=9)和高温运动冷浸2组(EC2组,n=8)。参加高温运动的大鼠在36℃高温、75%高湿环境中运动至力竭,依据热射病经典模型测量直肠温度作为核心温度,当直肠温度上升到约42℃时,建立EHS大鼠模型。采用19℃冷水浸泡5 min作为EHS大鼠冷却治疗方法。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E组仅参加高温运动。高温运动后,ER1组常温休息5min;EC1组冷浸5 min,ER2组常温休息5 min+60 min;EC2组冷浸5 min,常温休息60 min。麻醉取血、取肾脏,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试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Real Time-PCR法检测肾脏AQ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AQP2蛋白表达。结果:(1)高温运动至力竭后,各组大鼠核心温度较运动前显著性升高(P<0.01,P<0.05)。E组与C组相比,Hct升高(P<0.05),而Hb无明显变化;调节水代谢的AQP2 mRNA表达以及AQP2蛋白表达上调(P<0.01)。(2)冷浸后,EC1组与ER1组相比,大鼠核心温度下降(P<0.01);AQP2 mRNA表达下调(P<0.01)。EC2组与ER2组相比,大鼠核心温度下降(P<0.01);AQP2 mRNA表达下调(P<0.05)。EC1组与E组相比,AQP2 m RNA表达和AQP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P<0.05)。EC2组与E组相比,Hct和Hb下降不明显;AQP2 mRNA表达和AQP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P<0.05)。结论:冷浸可以有效降低热射病大鼠机体核心温度;冷浸诱导水通道蛋白AQP2mRNA表达及AQP2蛋白表达显著性下调,导致水通道蛋白在肾脏的合成减弱;冷浸对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骨髓细胞(BMC)输注对同种异体小鼠胰岛移植嵌合状态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应用链脲佐菌素制备BALB/C小鼠糖尿病模型,将分离纯化的C57BL/6小鼠胰岛移植到上述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肾包囊下,用抗CD154单抗进行受体预处理。将接受胰岛移植的25只BALB/C受体鼠随机分为A组(单纯胰岛移植);B组(供体MSC悬液0.5ml输注);C组(供体BMC悬液0.5ml输注);D组(供体BMC和MSC各0.5ml输注);E组(供体BMC和第三品系的KM小鼠MSC各0.5ml输注),每组5只,所有细胞在胰岛移植后经尾静脉输注。比较以上各组供体细胞嵌合率(DC)和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移植后第30天,MSC联合BMC输注的D、E两组与单纯BMC输注的C组比较,其DC显著升高(P<0.01);胰岛存活时间亦显著延长[(77.0±7.7d)和(61.0±2.2d)vs(53.0±16.4d)(P<0.01)]。胰岛移植后第60天,D组与E组比较,DC维持在更高水平,且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更长(P<0.05)。结论MSC联合BMC输注比单纯BMC输注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混合嵌合状态,并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比非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胎肝细胞输注移植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对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的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胎肝细胞及胎肝细胞联合运动干预4组,后3组均采用改良的胆总管结扎法构建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模型。自孕龄12~16天的SD孕鼠胚胎中提取肝脏组织,加工制备胎肝细胞。两胎肝细胞组于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胆总管结扎后进行胎肝细胞肝门静脉输注移植。运动组进行坡度5%、速度16.8 m/min、每天45 min、每周5天、共12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训练。12周后大鼠禁食过夜,随后分离出肝组织并取材,应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细胞形态;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多药耐药蛋白(MPR2)的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EGF、FXR、MRP2 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组可见肝细胞广泛空泡样变性、片状坏死,胎肝细胞组肝细胞少量点状坏死,胎肝细胞联合运动组肝细胞未见明显坏死。胎肝细胞组和胎肝细胞联合运动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含量显著低于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组(P<0.05)。胎肝细胞组和胎肝细胞联合运动组大鼠HGF、EGF阳性表达显著低于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组(P<0.01),而MRP2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组(P<0.05)。胎肝细胞组和胎肝细胞联合运动组大鼠EGF mRNA表达显著低于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组(P<0.01),而MRP2、FXR mRNA含量表达显著高于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组(P<0.05)。结论:胎肝细胞肝门静脉输注移植以及胎肝细胞肝门静脉输注移植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阻塞性黄疸导致的重症肝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与再生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细胞再生相关因子的表达和肝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修复与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的骨髓干细胞移植途径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注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门静脉移植和肝实质内移植干细胞两种方式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对于药物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干细胞移植后3周,两种方式的移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肝实质内移植组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5);肝实质内移植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1)。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白蛋白恢复;肝实质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易引起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预热处理对运动后大鼠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安静对照组(C)、热处理即刻组(H0)、热处理恢复24h组(H24)、预热处理恢复24h后再离心运动即刻组(HE0)、预热处理恢复24h后再离心运动后恢复24h组(HE24)、预热处理恢复24h后再离心运动恢复48h组(HE48)以及常温离心运动后即刻组(E0)、常温离心运动后24h组(E24)、常温离心运动后48h组(E48)。采用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大鼠肝脏HSP70蛋白表达及SOD、MDA、GSH、GPT进行测定。结果:H0组大鼠肝脏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为133%,与C组相比有增加趋势;H24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到175%,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0组、E24组、E48组大鼠肝脏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呈逐渐增高趋势。HE0组大鼠肝脏HSP70蛋白表达水平达到138%,也显著高于C组(P<0.05);但HE24组下降至89%,显著低于E24组(P<0.05);HE48组明显增加,达到224%,显著高于C组(P<0.05),亦高于E48组的17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热处理明显使肝脏HSP70表达增加,并有延迟表达现象。预热处理会导致GSH明显下降,但对MDA和SOD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预热处理不能缓解离心运动后GSH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消肿散瘀丸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Rosenberg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0)、消肿散瘀丸大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40mg/kg灌胃,2次/d)和消肿散瘀丸小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20mg/kg灌胃,2次/d),后两组再随机分为术后12h及1、3、7、10d组(n=10)。比较3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术后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大剂量组术后1、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术后7、10d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术后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脑出血后早期给予消肿散瘀丸可使AQP4表达降低,从而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