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肿瘤位于胃部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3例;回肠2例.肿块直径<5.0 cm者4例;直径≥5.0 cm者8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8例;囊实性混合2例.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1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2例;交界性3例;恶性7例.结论:对胃肠道间质瘤行CT检查有助于准确定位,发现肿块,判断肿瘤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大小约5.9cm×6.4 cm~24.6 cm×26.1cm,为类圆形或分叶状,分为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三类。4例CT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中3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部分平扫密度与子宫相仿,增强扫描2例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实性部分可见数条纤细、迂曲的肿瘤血管影,2例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延迟强化;1例为囊性肿块型,囊壁薄而光整,平扫CT值16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2例MRI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为实性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伴有等信号成分,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结论 充分认识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加强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女性盆腔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结核的MSCT表现。结果 15例中MSCT上有7例形成盆腔软组织肿块,其中囊实性3例、囊性3例,实性1例,增强肿块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4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肿大,增强呈不均匀环形强化;12例有盆腔积液;10例出现盆腔内脏器、网膜组织肿胀粘连;5例附件区出现斑点状钙化。15例中正确诊断12例,占80.0%。结论 女性盆腔结核的MSCT表现主要为盆-腹腔积液、盆腔内粘连及盆腔肿块,肿块增强呈轻-中等不均匀强化;盆腔积液常累及子宫直肠窝,部分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及环状强化,MSCT对女性盆腔结核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7例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肿块位于大腿深部肌肉间隙内,形态不规整,边界清晰,其内主要为囊性信号,可见排列紊乱的纤维间隔,T1 WI肿块为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肿块呈高信号,信号无减低;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极少;4例肿块内可见多发囊性分隔,增强扫描肿块内呈斑片状、絮状不均匀的轻度强化,肿块周围可见强化的血管影;3例肿块内可见被纤维分隔呈多个囊性包块,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斑片状短T1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短T1信号被抑制呈低信号,证明其内可见脂肪组织.结论 MRI对下肢黏液性脂肪肉瘤具有典型的表现,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性,6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0+d”于2012-05-08入本院.病史采集:10+d前因家人发现患儿腹部明显增大,当地医院CT发现腹腔积液,拟诊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转入本院.入院查体:腹部可触及一巨大质硬肿块.超声检查示:盆腔占位,拟诊为右附件囊肿(22.3 cm×11.7 cm×17.7 cm),盆腔积液深度为2 cm.盆、腹腔CT示:盆腔巨大实性占位(12.3 cm×10.2 cm×18.5 cm),实质强化明显不均匀,与盆腔右附件区相连,可见增粗血管影与肿块相连,右卵巢血管蒂征呈阳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可见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为DFSP患者的CT与MRI表现,复习相关文献,总结DFSP的影像特征。结果 18例病灶均位于皮下或隆起皮肤表面,其中躯干11例,头面部4例,右肩部、乳腺、左大腿各1例。18例均与邻近肌肉分界清晰,6例邻近皮肤增厚呈"皮肤尾征"; 4例外形呈"悬吊征"; 8例瘤体边缘呈浅分叶状并有5例可见结节状外突。肿块直径2. 5cm 1例、3~5 cm 8例、5~10 cm 7例、> 10 cm 2例。CT平扫以稍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渐进性显著强化,5例瘤体内见结节状明显强化。MRI上信号略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 DFSP在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依据这些特征可以对其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炎与乳腺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到本院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炎或者乳腺癌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诊断出乳腺炎的患者有13例,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有16例,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这30例患者进行MRI诊断。结果:13例乳腺炎患者通过MRI诊断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乳房增大、乳头凹陷、皮肤增厚、腺体内出现条片状的异常信号,且信号不断增强,13例乳腺炎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脓腔、2例患者的乳腺内侧呈现出形状不规则肿块并且边缘毛刺;16例乳腺癌患者通过MRI诊断发现,其中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多发界面以及单发界面不清晰、出现了不均匀强化肿块,边缘较为毛躁,有4例乳腺癌患者通过MRI诊断没有发现肿块,且腺体的信号强度不均匀,在临床表现上出现乳房增大、乳头凹陷、皮肤增厚、且乳晕明显强化的情况。结论:在临床医学上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均有各自的特点,但某些特殊的乳腺炎和乳腺癌类型容易在诊断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的情况,需要采用MRI进行鉴别。通过MRI对乳腺炎及乳腺癌进行诊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通过各种参数成像、软组织分辨率等特点为主治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筛窦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表现及正确诊断的认识。方法: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回顾分析4例筛窦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证实,4例患者中有3例为腺泡性横纹肌肉瘤,1例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CT和MRI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病变区域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病变组织对周围结构,如眼眶、鼻窦、鼻腔、前颅底等常有侵犯;骨质改变多以压迫性骨质吸收和溶骨型骨质吸收并存为主。结论:CT可以显示骨质的破坏程度和病变范围,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而CT及MRI联合检查有助于准确判断筛窦横纹肌肉瘤的病变范围及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单发者16例,多发者1例。其中良性4例,CT表现多为直径小于5 c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性强化;恶性13例,CT表现多为直径大于5 cm的不规则状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常出现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在CT影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7岁。因"绝经22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0+d"于2010-11-08入本院。病史采集:G4P4。绝经期无阴道不规则流血史。入院查体:妇科检查未及异常。盆腔超声检查示,宫腔内4.6cm×4.0cm中等回声团,边界清,其内探及血流信号。盆腔增强MRI检查结果示,宫腔内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宫颈黏膜稍厚,呈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明显强化。TCT检查示非典型细胞,不能排除腺细胞来源。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及CA19-9均正常。入院诊断:①宫腔内占位;②子宫内膜癌待排。2010-12-01先行分段诊刮术,宫颈无组织刮出,子宫内膜刮出物污秽,术中冰冻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回示恶性,遂行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1例PCC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PCCCL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单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右肝13例,病灶位于左肝6例,病灶直径在2.0~4.8 cm之间,病灶平均直径为(3.28±0.95)cm,另外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其中最大病灶直径为13.8 cm。CT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改变,16例患者密度均匀,5例患者CT平扫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检查,17例患者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患者动脉期病灶出现不均匀明显强化,21例患者延迟期病灶均为低密度,1例患者出现包膜延迟强化。MR平扫,9例患者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6例患者病灶T1WI信号混杂,T2WI扫描均呈混杂高信号;MRI增强扫描,6例患者动脉期呈轻度强化,5例患者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PCCCL患者CT以及MRI影像学表现相对不典型,变化差异较大,但是,由于PCCCL肿瘤细胞当中富含糖原以及脂质,通过CT以及MRI可显示出此类特征,同时需要与普通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PCCCL患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增强扫描后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21例患者中,位于胃部13例、小肠4例、结肠3例、肠系膜1例。其中,恶性12例,直径>5 cm,边缘分叶、密度不均、瘤体中心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良性7例,直径﹤5 cm,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交界性2例,瘤体密度多较均匀。结论 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诊断继发性卵巢腺癌中采取MR与CT影像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45例断继发性卵巢腺癌患者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MR和CT影像检查,对比病理结果以及影像特征.结果:45例断继发性卵巢腺癌患者,25例单侧卵巢腺癌,原发部位包括11例胃、12例结肠、2例胆管;20例双侧卵巢腺癌,原发部位包括4例胃、4例结肠、12例直肠,总共出现65个病灶,最小肿块为2.3×1.9×2.0cm,最大肿块为133×11×9cm.结论:继发性卵巢腺癌多是双侧或者单侧卵巢出现III型或者IIc型肿块,肿瘤内出现瘤内囊、囊实性分界清楚,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明显,在实行MR和CT检查之后可以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癌胚抗原(CEA)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卵巢肿瘤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MRI、CEA检测,以病理学检查为对照,分析MRI、CEA及二者联合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9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恶性卵巢肿瘤有50例(25.25%)、良性卵巢肿瘤有148例(74.75%);恶性卵巢肿瘤的MRI图像特征为形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为高信号或高低分层的混杂信号)、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示病灶显著强化,良性卵巢肿瘤的MRI图像特征为形态规则实性肿块、信号均匀(囊内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囊壁光滑、增强扫描示无强化或呈轻度强化,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中,MRI分别为80.00%、82.43%、81.82%,CEA分别为76.00%、78.38%、77.78%,MRI联合CEA分别为96.00%、93.24%、93.94%,MRI联合CEA明显高于单独MRI、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EA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钙化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X射线及MRI影像特征,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经乳腺X射线检查为非肿块、非钙化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X射线摄影及MRI检查,分析X射线和MRI表现。结果:乳腺X射线表现:结构扭曲5例,结构不对称7例、局灶不对称11例;MRI表现:以非肿块型强化多见(13例),非肿块型强化方式以不均质性强化多见(6例)、强化分布以区域分布多见(4例),早期强化模式以快速为主(15例),延迟期强化模式以平台型为主(12例)。结论:非钙化非肿块型乳腺癌乳腺X射线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乳腺X射线摄影对于诊断该病仍有一定的困难,结合临床并进一步行MRI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梁鹏  段芙红  张玉忠 《医疗装备》2011,24(10):22-24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与相关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腮腺Warthin瘤的CT、MRI资料,其中CT检查22例,MRI检查5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7例病人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47~76岁,平均60.2岁,双侧单发6例,单侧多发1例,双侧多发3例,单侧单发17例;病灶最大径0.6~3.5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增强CT显示病灶实质区明显强化,增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以男性多见,常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病史较长,表现为同侧腮腺增大,但淋巴结无增大;影像资料发现腮腺区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类圆形病变,其内伴局灶性囊变坏死,增强扫描CT呈明显强化,MRI呈不均匀强化,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和病变影像特点,应首先考虑Warthin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为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SCT扫描.结果 74例患者行MSCT共发现163个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4R、2R和7区.短轴直径1~2 cm的淋巴结72个,短轴直径大于2 cm的单个或融合淋巴结91个.其中密度均匀者20个,密度欠均匀者106个,中心或边缘有钙化者37个.59例120个淋巴结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7个、不同程度环状强化33个、均匀强化10个及无明显强化10个.23例合并肺内结核,其中4例表现为条索影,14例表现为斑片影,4例表现为结节灶,1例表现为胸腔积液.结论 MS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对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临床触诊阳性的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中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临床触诊阳性的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80例,病变不伴肿块、钙化及结构扭曲,于术后分别与病理对照,观察病灶形态、分布、动态增强、时间-曲线及周围影像改变等显示情况,并统计诊断准确率。所有患者在手术前2周内均进行乳腺X线及MRI检查。结果:肿块型强化22例,非肿块型强化58例;病灶强化均匀14例,强化不均匀66例;其内伴多发脓肿,壁呈均匀或非均匀环形强化34例;患侧乳内异常血管增粗并较对侧丰富28例,皮肤局部或广泛性增厚32例,皮下水肿27例,腋下淋巴结实性增大15例;时间-曲线Ⅰ型36例,Ⅱ型22例,Ⅲ型22例。乳腺良性病变48例,其中乳腺增生症8例,硬化性腺病2例;乳腺炎症37例(慢性炎症23例,肉芽肿性乳腺炎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囊肿伴感染4例),纤维腺瘤1例;乳腺癌32例,其中乳腺导管癌23例,乳腺小叶癌5例,乳腺血管肉瘤2例,乳腺导管癌合并乳腺小叶癌2例。结论:对临床触诊阳性的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中,乳腺MRI在发现病变及良、恶性疾病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36岁.因"右侧附件切除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为卵巢囊腺癌12 d"于2009年3月23日入院.病史采集:既往月经规律,G1P1,7 d/30 d,量中,无痛经.17 d前因"下腹疼痛1 h"在外院就诊,超声检查示:子宫上方可见一实质性稍低回声团块(74 cm×50 cm),边界清,边缘整,其内回声不均匀;急诊术中见:腹膜充血,腹腔有脓血样渗液约100 mL,子宫正常大小,左侧附件外观正常,右附件区扪及一12 cm×10 cm×10 cm肿物,大部分肿物被充血状大网膜包裹,处理大网膜后取出肿物,见部分肿物表面呈乳头样突出,部分囊壁穿破,流出脓样豆腐渣样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MRI影像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且同时累及灰白质(86.95%),额叶8例,颞顶叶1例,顶枕叶2例,颞枕叶2例,岛叶2例,小脑1例,胼胝体及左侧侧脑室1例,第三脑室1例;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14例;WHO-2级10例, WHO-3级8例(间变性)。(2)MRI表现:肿瘤内部多见大小不等坏死灶或囊变区(86.95%),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与少突胶质瘤鉴别比较困难,而囊变或坏死的发现有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关键。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结合临床可以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