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8例复杂性下咽环周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45~80岁,平均57岁。均为外院治疗后下咽癌复发者,结束治疗至复发确诊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6.5个月。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类分期:T_2N_1M_0 3例,T_3N_1M_0 2例,T_3N_2M_0 1例,T_4N_1M_0 2例。全喉全下咽切除术后,下咽环周缺损范围为9.0 cm×8.5 cm~12.0 cm×10.5 cm;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的穿支皮瓣皮岛范围为7.0 cm×4.0 cm~9.5 cm×6.0 cm,胸大肌肌皮瓣皮岛范围为9.0 cm×5.0 cm~14.5 cm×6.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12~22 d,平均14.5 d。术后8周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18.7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未发生咽瘘、切口裂开和肿胀等情况,皮瓣不臃肿,重建的下咽腔无狭窄。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复杂的下咽环周缺损往往存在颈部受区血管缺如情况,不适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可以作为一种局部重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咽瘘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月应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对8例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的咽瘘缺损进行修复重建。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2岁,平均51.8岁。病程8~62个月,平均27.5个月。咽瘘缺损范围为4.0 cm×2.5 cm~6.0 cm×4.0 cm,颈部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3.0 cm~6.0 cm×4.0 cm。皮瓣大小为7.0 cm×4.0 cm×0.3 cm~9.5 cm×6.0 cm×0.5 cm。以胸肩峰动脉穿支为蒂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8.3±0.5)mm,其旋转点至受区中心距离为(94.5±1.9)mm。结果 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7~14 d,平均9.6 d。改良吞钡试验未发现瘘或狭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2个月,平均28.5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未见咽瘘复发或咽食管狭窄。胸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均恢复了正常饮食。结论全喉切除术后一旦发生咽瘘应早期修复,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修复放疗和全喉切除术后的咽瘘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肌瓣的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22例合并有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36.4岁。6例位于足底,6例位于小腿及踝关节,5例位于会阴部,2例位于肘部,2例位于背部,1例位于眼眶处。缺损创面:5 cm×4 cm^16 cm×11 cm,死腔范围:3 cm×2 cm^10 cm×4 cm。14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5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浅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1例采用胫后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术后对创面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2例,皮瓣面积为6 cm×5 cm^17 cm×12 cm,肌瓣面积为3 cm×2 cm^10 cm×4 cm。1例腓浅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术后皮瓣边缘拆线后裂开形成创面,经换药后二期手术植皮愈合;1例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术后出现皮下窦道,换药清创后创面愈合;其余20例嵌合穿支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3~18个月,创面外形、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带肌瓣的嵌合穿支皮瓣中肌瓣填充死腔,皮瓣覆盖创面,可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8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病灶切除后继发缺损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9例,继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0 cm×12.0 cm~31.0 cm×16.0 cm,全部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26.0 cm×12.0 cm~35.0cm×15.0 cm。本组患者均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遗留的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联合皮瓣的具体形式分为两种:①对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②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选择包括胸廓内血管、胸外侧动静脉、胸肩峰血管、胸背血管、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和颈横动静脉。采用第二种皮瓣形式时不能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结果采用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57例,其中4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采用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32例,其中2例在切取过程中发现带蒂腹直肌皮瓣完全没有血供,改为游离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清创后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后期治疗,术后随访12~96个月,平均(29.5±0.3)个月,11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7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5.1%),4例患者发生脑部转移(5.1%),3例患者发生肝转移(3.8%),6例患者发生肺部转移(7.7%),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联合下腹部皮瓣移植安全性高,有助于控制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移植血管吻合选择更加灵活,皮瓣血运更加可靠;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手术时间短。两种术式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跟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并比较游离和带蒂穿支皮瓣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9例跟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5.4岁(18 ~51岁).合并损伤:跟腱断裂或缺损3例,跟骨结节骨折、缺失4例,跟骨骨髓炎1例.缺损面积为4cm×1 cm~17cm×9cm,均采用穿支皮瓣覆盖创面,皮瓣面积为5cm×2cm~18cm×10 cm,其中游离穿支皮瓣5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3例,横支穿支皮瓣1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例),带蒂穿支皮瓣4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例).同时修补合并的跟腱断裂,术中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 结果 9例患者术后获6 ~ 39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9例患者皮瓣完全存活,其中1例穿支皮瓣患者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存活;1例带蒂穿支皮瓣患者远端回流障碍,经持续按摩后存活.9例患者术后小腿肌力均达到5级.游离穿支皮瓣较带蒂穿支皮瓣厚,患者穿鞋时有后跟摩擦.1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走路有轻度跛行,其余患者步态正常.结论 对于小面积跟周软组织缺损者,应优先采用带蒂穿支皮瓣覆盖;对于缺损面积大、尤其是缺损宽度大的患者,应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并注意治疗并发的跟腱和跟骨损伤,以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18例。其中,足后跟软组织缺损伴骨感染4例,跟腱部缺损3例,内踝部缺损3例,外踝缺损伴死腔8例,皮肤缺损范围9 cm×4 cm~16 cm×9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18 cm×10 cm,携带的深层腓肠肌肉面积4cm×3 cm~9cm ×6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7例,游离植皮11例。 结果 术后18例肌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无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 结论 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的临床解剖及其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4月—2016年1月,采用不同形式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44例舌癌术后缺损。男40例,女4例;年龄32~71岁,平均46.3岁。原发舌缘24例,舌腹17例,口底癌累及舌3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 16例,T4N1M0 11例,T3N1M0 9例,T3N2M0 8例。病程1~22个月,平均8.6个月。皮瓣切取范围为8.5 cm×4.0 cm~12.0 cm×6.5 cm,肌瓣切取范围为4.0 cm×3.0 cm~7.5 cm×5.0 cm。其中11例采用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大收肌肌皮瓣,大收肌穿支血管蒂长度为(8.3±0.5)cm;33例采用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股薄肌肌皮瓣,股薄肌穿支血管蒂长度为(8.1±0.8)cm。大腿内侧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3.8个月。所有患者再造舌形态良好,舌体活动可,吞咽和语言功能恢复满意,无1例肿瘤局部复发。大腿内侧瘢痕位置隐蔽,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可以以不同形式切取,适用于舌癌术后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胸背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前臂残端创面临床应用结果. 方法 2001年9月至2006年5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5例同侧前臂残端软组织缺损.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44岁(平均37岁).右侧3例,左侧2例.皮瓣切取范围:30 cm×9 cm~40 cm×9 cm,平均34 cm×9 cm. 结果 1例术后发生小的受区切口表浅感染,经换药逐渐愈合,改良的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随访1.5~5.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满意,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该皮瓣以胸背动脉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等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同侧前臂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14例巨大胸壁缺损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32~57岁,平均44.2岁。左侧8例,右侧6例。晚期乳腺癌5例,胸壁原发肿瘤5例,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骨坏死4例。胸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6 cm~22 cm×22 cm。切取大小为26 cm×8 cm~35 cm×14 cm的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根据胸壁缺损面积将其制备成面积基本相等的两个皮岛,转移至胸壁缺损区域后重新拼接,具体方式:7例低位对侧皮岛位置不变、高位同侧皮岛旋转90°,7例两侧皮岛均分别旋转90°后重新拼接。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外观及活动无影响。所有肿瘤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灵活设计并切取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皮瓣血运,充分利用皮瓣组织修复巨大胸壁缺损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血流桥接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2022年1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足踝外科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 其中男7例、女4例, 年龄18~56岁。清创后,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6 cm~32 cm×10 cm, 无效腔或深部组织裸露面积为7 cm×4 cm~10 cm×7 cm。3例患者桡动脉缺损, 长度为4~7 cm;2例患者尺动脉缺损, 长度为5~8 cm;4例患者尺、桡动脉均缺损, 长度为3~7 cm;2例患者尺、桡动脉及肱动脉均缺损, 长度为4~8 cm。设计并切取股前外侧血流桥接嵌合穿支皮瓣, 切取皮瓣面积为22 cm×7 cm~32 cm×11 cm、嵌合肌瓣面积为7 cm×4 cm~10 cm×7 cm, "T"形血管蒂中桥接血管的长度为4~8 cm。移植皮瓣时, 将血管蒂近端同受区血管近端吻合、血管蒂远端同前臂远端较正常的血管吻合, 利用肌瓣填塞无效腔。对组织瓣供区创面采用直接闭合或移植皮片处理。术后, 观察皮瓣血运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邻近区域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部采用带蒂ALTF修复阴囊、转子区及膝周部软组织缺损11例, 合并股骨髁上骨折2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39(10~52)岁。近端蒂皮瓣3例, 其中修复阴囊坏死性筋膜炎软组织缺损2例, 嵌合股外侧肌皮瓣修复大转子外伤后组织缺损1例;远端蒂皮瓣修复膝周部软组织缺损8例, 其中嵌合股外侧肌皮瓣3例。皮瓣大小9.0 cm×7.0 cm~18.0 cm×11.0 cm, 嵌合肌瓣大小6.0 cm×4.0 cm×1.1 cm~10.0 cm×6.0 cm×1.3 cm。定期对患者进行门诊及微信随访, 修复膝周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末次随访时采用皮瓣功能和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结果皮瓣均成活, 仅1例远端蒂嵌合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再次扩创、换药愈合。8例供区直接缝合, 3例取中厚皮植皮, 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8个月~6年, 皮瓣质地、弹性良好, 外形满意, 按KSS评分, 结果优5例, 良3例。结论带蒂ALTF解剖相对恒定, 操作相对简...  相似文献   

13.
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7年7月到2011年12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25例,穿支动脉来源分别为腓动脉18例,胫后动脉6例,足背动脉1例.皮瓣面积4cm×10cm~9 cm×33 cm.结果 供区直接缝合9例,游离植皮16例,有3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淤血,2例经滴血疗法最终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1/3坏死,经清创后游离植皮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个月,所有皮瓣蒂部平整,外表美观,患者较为满意.结论 穿支螺旋桨皮瓣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中比其他带蒂皮瓣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延长血管蒂及改善皮瓣血运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2年至2009年,对11例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进行修复.术中通过彻底松解血管蒂(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完全断开蒂部肌肉组织,将血管蒂从锁骨后骨膜下穿过,以增加血管蒂长度.切取皮瓣远端时携带部分腹直肌前鞘,并保留肋间血管的穿支与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远端的吻合血管,以改善皮瓣远端的血运.结果 11例患者获随访2~36个月,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未发生坏死或部分坏死.2例患者术后发生腮腺漏,1例发生口腔内霉菌感染,1例发生轻度睑外翻.结论 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可以延长血管蒂,增加转移范围,并具有改善皮瓣远端血运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与蒂部设计微型瓣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1年8月,对17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患者,采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5 cm× 3.0 cm~4.0cm×2.0 cm.术中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设计微型瓣,微型瓣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为2.0 cm× 1.5 cm~1.0 cm× 1.0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第2掌背动脉皮瓣出现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4.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mm,平均7.6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设计应用微型瓣可有效地防止蒂部血管受压或血管网破坏而影响皮瓣的血运,是一种预防掌背动脉皮瓣术后血供障碍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升支为蒂19例,以其降支为蒂6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cm×9cm~4cm×3cm,皮瓣面积11cm×9.5cm~6cm×5cm。结果 23例皮瓣完全存活,另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瘀血。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蒂部无臃肿。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长轴皮瓣修复内后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内后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施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长轴皮瓣修复9例.切取皮瓣面积8 cm×5 cm~4 cm×3 cm.结果 术后9例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不臃肿,外观好,功能佳.结论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长轴皮瓣修复内后踝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带蒂胸脐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8年12月,对45例手及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带蒂胸脐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5.5 cm×4.0 cm~25 cm×15 cm。[结果]术后45例皮瓣均存活,1例皮瓣术后1周蒂部发生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控制,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2.24±4.52)个月,皮瓣外形可,功能良好,供区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带蒂胸脐皮瓣,皮瓣均有知名血管供应,切取方便,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既适合于技术条件好的医院,也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预扩张后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缺损畸形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对23例乳房缺损畸形患者,采用预扩张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单纯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皮瓣大小为12 cm×22 cm~7 cm×12 cm。结果 2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无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恢复较好。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较薄,穿支血管蒂较长且走行恒定,预扩张后可提供较大面积的皮瓣,是修复乳房浅表组织缺损畸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的联合蒂,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轴切取皮瓣,顺行移位修复膑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切取范围8.0 cm×8.0 cm~12.0 cm×10.0 cm,联合血管蒂长1.8~3.0 cm,联合血管蒂发出位于腘褶皱以远10.0 ~ 17.0 cm,距后正中线2.0~5.0 cm的范围内.结果 6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皮瓣远端表浅干性坏死,面积约1 cm×2 cm,经换药后逐渐愈合.随访6~ 15个月,无任何并发症,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切取面积大,转移距离长,为临床修复髌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