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医疗领域尤其是骨科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由于骨肿瘤患者发病部位及病情个体差异大,传统手术切除和重建难度较大。基于3D打印技术可以制备三维模型,清晰展现疾病解剖部位情况,使术者充分了解局部情况并制定合理手术计划,同时对于复杂手术还可以进行术前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部位、大小,进一步设计制备个性化假体,在适配性方面可能更有优势。本文在广泛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基础上,对3D打印技术在肢体骨肿瘤手术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Ludloff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2月拟行Ludloff截骨矫形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28足)中重度外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n=14):A组为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截骨手术,B组为传统截骨手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足侧别和外翻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患足功能;根据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以及第1跖骨长度短缩程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6.4个月。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HVA、IMA和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HVA、I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A、B组间AOFAS评分及第1跖骨长度短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除B组1例发生转移性跖骨痛外,A、B组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Ludloff截骨矫形术,可以达到术前准确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施精准截骨的目的,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骨肿瘤外科主要任务涉及两个方面:切除与重建。近十年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骨肿瘤切除后骨关节缺损的重建取得长足进步。依照重建方法不同分为生物性重建和机械性重建。此外,新兴的3D打印技术在肿瘤性缺损重建的临床应用正在展开,短期效果可靠,然而远期功能结果和并发症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人工骨修复材料是自体骨移植最佳替代品,骨修复材料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代:惰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智能型材料。研发具备多种生物学活性、体内降解与新骨生成完美适配、能完全重建生理状态下骨组织的骨修复材料是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TKA术式(传统组),30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同时与30例正常成人(<60岁)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3 d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个月。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3D打印组KS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示,术前两组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活动范围均大于正常成人(P<0.05),屈伸角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与正常成人相似(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成人相比,传统组内外翻角活动范围增加、屈伸角活动范围减小(P<0.05);两组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其余自由度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结论与传统TKA相比,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中使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膝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留关节面的肿瘤切除重建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7~59岁,中位年龄44.5岁。骨肉瘤11例、纤维肉瘤1例,均为EnnekingⅡB期。肿瘤与关节面距离为5.5~8.2 cm,平均6.94 cm。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肿瘤复发、有无假体周围骨折及无菌性松动等情况,使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测定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6个月,平均54.5个月。截骨长度为14~26 cm,平均22.08 cm。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未发生累及假体的深部感染,无患者因假体感染行翻修手术。随访期间2例发生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总无病生存率为58.3%。2例患者因肺转移死亡,患者总生存率为83.3%。1例患者因局部复发截肢,1例假体断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总假体生存率为83.3%。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获得了满意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95°~125°,平均110°;2例患儿因疼痛无法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恢复不理想,分别为50°和75°。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可接受的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6~30分,平均28分;患者均可不拄拐独立行走。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可以保留关节面,患者可获得良好肢体功能,减少假体无菌性松动风险,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科对12例股骨远端恶性肿瘤术前通过CT、MRI确定病变范围,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截骨导板及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待假体定制完毕后行肿瘤瘤段切除、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假体重建术。术后采用美国骨骼肌肉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80~270 min,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50 ml。12例随访12~50个月,平均21.9月。2例术后12、16个月因肿瘤肺部转移死亡,1例术后3个月肿瘤肺转移带瘤生存,1例(8.3%)术后1年出现关节假体周围感染。10例影像学示假体及钢板位置良好,无松动及骨吸收征象,股骨近端3D打印项圈固定在位,4例有连续骨痂形成;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状态良好,膝关节屈曲105°~135°,平均115°,伸直无受限,MSTS评分22~28分,(24.3±1.8)分。结论 3D打印辅助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置换技术在不增加手术创...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近三十年来中国颅颌面外科的发展和现况作了全面述评,重点总结了先天性颅面畸形的手术改进和微创化、先天性颅面畸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3D打印和手术模板导航等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牵引成骨技术以及种植赝复体修复重建技术对学科发展的促进等。最后对颅颌面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学会将于8月10日-12日在沈阳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21次全国学术交流大会暨修复重建外科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举行系列纪念活动。我刊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会内磊志,见证了学会发展壮大的历程。为了全面系统反映我国修复重建外科各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进展,本期将编辑出版“修复重建外科30周年专辑”,特邀请学会主任委员以及各学组组长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跨学科医学专业类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每月15日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刊载内容学科领域:骨支架修复重建、关节功能重建、脊柱脊髓损伤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残缺肢体修复重建、器官再造与功能重建、血循环功能重建、神经修复与功能重建、口腔颌面整形与再造、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异体及异种移植、生物活性材料。栏目设置:指南与共识、述评、专家论坛、临床论著、实验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短篇报道等。2投稿须知(1)本刊实行杂志官网(www.rrsurg.com)在线投稿,唯一投稿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修复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Cierny-MaderⅣ型长骨骨髓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应用3D打印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的8例Cierny-MaderⅣ型下肢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27~79岁,平均54.6岁;缺损部位:股骨干5例,股骨干骺端1例,胫骨干1例,胫骨干骺端1例;缺损长度7.7~15.5 cm,平均10.2 cm。第一阶段:局部感染控制及临时稳定重建(Masquelet技术);第二阶段:3D打印的假体及稳定模式设计;第三阶段:3D打印假体植入及康复。术后记录患者的膝、踝关节的运动范围,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功能。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患者从第一次入院到假体植入完成后出院,总治疗时间为65~125 d(平均91.0 d),其中第一阶段用时13~57 d(平均28.7 d),第二阶段用时30~87 d(平均48.3 d),第三阶段用时28~84 d(平均63.0 d),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7例患者在假体置入术后14.7 d(4~42 d)恢复完全负重活动,1例患者因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术后6个月恢复完全负重。8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膝关节的运动范围为0°~100°,踝关节的运动范围为35°背屈至40°趾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优2例,良5例,中1例。结论应用3D打印修复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Cierny-MaderⅣ型长骨骨髓炎骨缺损治疗周期短,患者可以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周围是恶性骨肿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之一,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外科切除及关节重建始终是临床研究的挑战。随着对胫骨近端特殊解剖结构的深入认识,外科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方法及瘤段切除后关节重建方法得到较大发展。该文就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手术入路改良、骨与关节重建、软组织与伸膝机制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6月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1例,交通事故伤4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3.1 h。骶骨骨折6例,右侧骶髂关节脱位1例,髂骨骨折3例;10例均有耻骨上下支骨折,左侧3例(其中2例耻骨上支骨折邻近耻骨联合),右侧2例,双侧5例。骨折Tile分型:B2型4例,B3型1例,C1型4例,C2型1例。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CT三维重建评估骶髂螺钉和耻骨上支螺钉位置,按照Majeed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平均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为30 min,平均每枚螺钉切口失血量为50 mL。每枚骶髂螺钉植入透视时间为24~96 s,平均62 s;每枚耻骨上支螺钉植入透视时间为42~80 s,平均63.2 s。住院时间17~90 d,平均43.7 d。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 d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获优8例,良2例;CT三维重建示9枚骶髂螺钉位置均为Ⅰ类,13枚耻骨上支螺钉位置均为0级。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退出、断裂,继发性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根据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获优9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合并左侧L5神经根损伤的Tile C2型患者L5神经根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有助于精确植入螺钉、降低血管神经损伤风险,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骨折内固定理念的转变、内植物的创新及改进、微创技术的应用、关节镜技术的推广以及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等使骨关节损伤的修复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将对相关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作为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和射线可透性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探讨使用3D打印个性化PEEK材料修复肩胛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采用肿瘤切除3D打印PEEK肩胛骨假体重建治疗肩胛骨肿瘤6例, 男3例、女3例, 年龄14~52岁, 滑膜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软骨肉瘤4例。术前通过CT数据设计、制作PEEK假体;术中在确保安全外科边界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除用假体置换, 其中全肩胛骨假体置换2例、部分肩胛骨假体置换4例。手术时间为90~170 min, 出血量为100~400 ml。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6~28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全部患者均无瘤生存。末次随访时,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2分, 最高为68分;日本骨科协会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3分, 最高为78分。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换在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质量轻、适配好、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精准化、个性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关节假体治疗5例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3~57岁,平均35岁。骨缺损长度5~12 cm,平均8 cm。致伤原因:机械砸伤2例,绞伤3例。均为GustiloⅢ型。合并桡骨骨折2例,尺神经损伤1例,桡神经损伤3例。受伤至一期手术时间为6~18 h,平均10 h。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定期随访,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明确有无假体松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及上肢Enneking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40~190 min,平均165 min;术中出血量310~490 mL,平均415 mL;透视次数1~3次,平均1.6次。术后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1个月。1例出现切口渗液,经抗炎局部换药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皮下血肿,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好转。术后各时间点MEPS评分及Enneking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6、12个月间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MEPS评分及Ennekin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的个性化治疗,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肘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侧3D打印模型能否指导桡骨远端骨折的精准复位,尤其是模型关节面精度能否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方法2016年11月至12月期间采集15名正常志愿者(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22.8岁)的双侧桡骨CT扫描数据。对桡骨远端1/3的骨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将左侧桡骨模型镜像重建并进行3D打印,通过光学扫描仪获取3D打印模型的数据(测试模型组),并与右侧桡骨远端数据(参考模型组)进行三维偏差分析。结果两组模型最大体积差异为6.86%;参考模型组和测试模型组体积平均分别为(19165.82±3250.50)、(19310.65±3305.15)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1,P=0.363)。两组模型最大表面积差异为3.84%;参考模型组和测试模型组表面积平均分别为(5075.80±549.34)、(5139.43±572.48)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28)。三维偏差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正偏差为(0.37±0.10)mm,平均负偏差为(0.30±0.07)mm。模型间差异的最大均方根值为0.65。3D偏差主要分布在1.0mm以内区间,分布频率为96.27%。结论高精度设备制备的健侧桡骨远端镜像3D打印模型可以指导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精准重建。临床手术中,可以采用精确、可靠的健侧桡骨镜像3D打印模型作为参考对象指导桡骨远端骨折的精准复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8.
骨髓在骨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陈璐璐童安莉旧骨被吸收及新骨随之而形成的骨重建过程贯穿着整个生命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受力的变化及维持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在骨的发生过程中,随着骨的增长增粗,每个骨的形状都需要经过不断改建才能与身体的生长和体型相适应,最初形成的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打印在上颌窦壁重建修复中的准确性和病人满意度。方法 2022年4月~2022年11月我院收诊的上颌窦壁重建修复病人52例,按CT三维重建以及3D打印影像重建两种不同方式将52例病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常规组采用128层CT三维重建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3D打印影像(3D printing images, 3DPI)进行重建检查诊断。统计各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下的诊断效能,对两组上颌窦壁重建修复病人进行重建修复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固位功能指标进行对比,调查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固位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26.92%,观察组为80.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影像用于上颌窦壁重建修复临床效果显著,病人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进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2021年3月12例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41.8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肉瘤2例。病程1~20个月,平均8.1个月。记录患者截骨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以与健侧上肢握力的百分比表示患肢握力,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包括背伸、屈曲、桡偏、尺偏;影像学随访观察腕关节骨-假体界面上的骨长入及骨整合情况;记录腕关节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截骨长度5.0~10.5 cm,平均6.8 cm;手术时间180~250 min,平均213.8 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61.7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2个月,平均30.8个月。影像学随访示所有患者均可观察到骨-假体界面上的骨长入及骨整合现象,并逐渐实现生物固定。随访期间腕关节稳定性、运动功能及活动范围良好,无关节炎、半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等。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和MSTS评分分别为(82.1±5.4)、(27.5±1.5)分,较术前(48.8±13.5)、(16.4±1.4)分均显著改善(t=-10.761,P<0.001;t=-26.600,P<0.001)。患侧握力达健侧握力的59%~88%,平均70.5%。腕关节ROM分别为:背伸55°~80°,平均65.42°;屈曲35°~60°,平均44.58°;桡偏10°~25°,平均17.92°;尺偏10°~25°,平均18.33°。结论 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是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重建骨骼及关节缺损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改善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腕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