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医患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预防、缓解、改善医务工作问题,促进医患沟通,促进健康的新兴职业,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需要。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医务社会工作实习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对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自身在山西省医务社会工作实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分析目前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希望通过个人层面、医院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采取措施促进山西省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合理有效的进行,从而加快山西省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实习教学是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重要手段.面临的困难除了实习制度尚未建立、社会认可度低外,还有教师经验不足、实习经费不足等.对此,医科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医务社工实习制度、督导模式和评估制度,促进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几种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岚  孟群 《医学与社会》2010,23(2):36-38
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我国现行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对促进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业勤  曹明倩 《医学教育》2005,(2):23-24,52
本文在介绍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上,对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条件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解决开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上,对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条件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解决开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风险病例管理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常涉及医疗风险、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医务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理念和方法,参与高风险病例评估、讨论、诊疗风险告知等。介入高风险病例管理,促进医患沟通,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协助临床工作。因此培养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规范医务社会工作,建立有医务社会工作参与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是加强高风险病例管理、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又一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阐述,探析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疫情防控的必要性。医务社会工作应以问题为导向,运用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介入疫情防控,准确评估目标人群的需求,及时有效地满足目标人群的服务需要,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因此,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医务社会工作的科学介入能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患关系的严峻现状,对当前医务社会工作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离不开其教育的发展,要促进医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必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观摩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医患冲突的专业性水准与能力,最终实现医务社会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现有的几所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本研究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介绍了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为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等医科院校社会工作实习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建立在一套价值理念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其实习教育方面长期以来倍受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尝试从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尴尬处境中挖掘实习难以顺利进行的原因,探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北医学教育》2019,(1):58-61
为了解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及从业意愿,对某医学在校学生进行普查。调查结果显示,年级和学历越高,越不愿从事医务社会工作。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越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越好,也对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越强烈。综上,高校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有侧重地针对临床,护理和预防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学;在学分设计上增设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和培训学分等。  相似文献   

12.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院中开展带有医学特色,围绕医务工作开展的社会工作,它既有别于医院的行政、医疗管理、信访接待等工作,又有其专业的工作要求和方式。在我国,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条件已成熟,在全人医学时代,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本文就将着重于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社会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以期能让读者对医务社会工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在实务运用及价值体现方面的紧密联系,介绍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医务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临终关怀,针对临终患者、家属、不同群体等方面开展专业服务,分析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发挥实际作用局限的现状以及面临伦理、观念、技能等方面的困境,就临终关怀理念、团队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推动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自我管理指用自我管理方法来控制慢性病。慢性病自我管理对缩减医疗费用、增强患者自主权利、促进个人健康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医院及社区健康保健专业人员对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支持多集中于狭义的患者赋权和教育培训上,对患者社会、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整体支持关注较少。医务社会工作在慢性病患者心理、社会支持上占有优势,能够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全人关怀和整体支持。医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帮助患者实现经济与资源的链接,增强患者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缓解心理社会压力,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结合我国目前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现状,重视对慢性病患者的全人关怀与整体支持,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参与是亟待开展的工作。本文研究医务社会工作者为慢性病自我管理提供全人关怀和整体支持的作用与策略,透过研究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在慢性病自我管理支持方面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5.
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促进医患和谐与社会和谐。方法对医疗机构建立医务社会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工作切人点进行分析与思考。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医务工作与社会工作缺乏有机结合,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优势在医疗工作中没有得到发挥。结论:加快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是多方共同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模式的需要,有利于增进医患之间沟通与协作,促进医疗服务与质量的提高和实现医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医务社会工作是衡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服务质量和健康公平程度的重要视角,对于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医务社会工作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了加快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医务社会工作部成立于2008年,多年来积极探索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不断拓展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内涵,以创新性项目为契机,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深入发展,并创建成上海市首批医务社工试点医疗机构、上海市社会工作示范创建单位。通过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在社会工作实务与志愿服务实践中,将医务社会工作理论、志愿者理念与本国、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出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为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国各个地区均有开展,成立专门机构的约占调查总数的7.9%,仅有17.5%的医院将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志愿者运营管理、患者心理疏导等。结论:我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缺乏、岗位职责不明及社会认同度低是制约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医务社会工作主要是指配合医护人员所进行的预防、医疗和伤残康复等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于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协助病人解决其有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效果^[1]。医务社会工作基本职能是为解决困扰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和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提供专业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为建立医务社会工作调解医患冲突机制提供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等方法,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发展现状。结果: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已经起步,但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结论:要加大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政府要从制订政策、落实岗位等方面支持这项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