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小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20-172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术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需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发生静脉血栓。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盲穿法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优势.方法对300例拟实施PICC的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分为对照组136例(传统盲穿法)和超声组164例(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分析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组出现并发症24例,对照组57例(P<0.01),两组局部血肿、局部感染、静脉炎及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相对于传统盲穿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对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操作步骤,肉眼观察右颈内静脉,评估穿刺可行性并排除解剖变异,使用PICC穿刺包完成穿刺;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中心静脉置管,选用索诺声超声仪(M-terbo),在高频探头下获得有效的穿刺指引,判断血管准确位置并查看是否穿刺成功,可顺利回抽静脉血后以改良塞丁格法将PICC导管置入。比较2组穿刺情况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9.67±2.85)min,观察组平均(10.55±2.4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4%(42/50),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4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观察组为4%,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穿刺时间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85-87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PICC盲穿术,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置管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第2天穿刺点渗血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PICC置管术,能明显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需行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后第2d和第6d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较常规方法置管更能准确定位靶向静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对穿刺血管损伤少,能有效减少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体位在超声引导下最佳穿刺区域(ZIM)行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寻找适合在ZIM区域穿刺的最佳体位。方法 将某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80例确诊为血液病需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全部行ZIM。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侧肢体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进行穿刺,导管到达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将导管送至需要长度;观察组采用置管侧肢体举臂抱头体位进行穿刺,导管到达肩部时无需转头直接将导管送至需要长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颈内静脉异位及置管成功率。结果 在超声引导下PICC行ZIM区域穿刺法置管时,对照组疼痛程度得分为(8.425±0.808 )明显高于观察组(7.825±1.111),P<0.05;对照组体位不适分值为(7.288±0.996)明显高于观察组(4.2±1.072),P<0.05。观察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50%(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10/80),P<0.05。对照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7.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举臂抱头体位是在超声引导下ZIM区域行PICC置管时的理想穿刺体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310例有PICC置管适应证的患者,分为超声组122例和对照组188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法进行P1CC置管,并定期超声检测血栓并发症;对照组采用盲插的方法进行PICC置管,仅当出现症状时,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组中,一次穿刺成功118例(96.72%),总体成功率100%。对照组中,一次穿刺成功132例(70.21%),总体成功率94.68%。超声组的穿刺时间为2.7±1.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1.7 min(P<0.05)。血栓导致拔管超声组0例,对照组5例。结论超声检查提高了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并可早期发现血栓,便于早治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 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初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次 数、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耗费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初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耗费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初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并可节省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99-201
目的:比较两种外周静脉穿刺方法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及探讨在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下行儿童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PICC置管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采用超声血管定位下血管穿刺方法,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外周静脉穿刺采用盲穿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选择率、外周静脉穿刺时间、置管时间、置管中、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3.3%),贵要静脉穿刺选择率高(90.0%),外周静脉穿刺时间及总的PICC置管时间短,穿刺点渗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超声血管定位联合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行儿童PICC置管术操作方便,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超声引导下观察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间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3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65例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穿刺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导管意外脱落、置管部位及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21%、3.64%、3.64%、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10.91%、9.09%、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脱落、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既保证PICC置管后续治疗的实施,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达到和谐医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置入和传统盲穿PICC置入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行PICC穿刺置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方式分成采用超声导引结合MST行上臂PICC置入的观察组(35例)与传统盲穿置管的对照组(35例),在置管第7d对两组包括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穿刺点异常、手指肿胀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均为100%,置管第7d,观察组包括穿刺部位渗血、穿刺点异常、手指肿胀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结论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能够有效改善PICC穿刺患者的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陶莲德  张莉  袁志平  王静  邹翰琴  王培忠 《西部医学》2011,23(7):1362-1363,136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需行PICC置管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3 cm处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渗血、脱管堵管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置管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8%(46/5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40),低于对照组的34.7%(18/52);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2.5%(37/40)、85.0%(34/40),高于对照组的57.7%(30/52)、48.1%(25/52)。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患者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置管操作.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提高儿童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PICC患者80例,分为B超引导组(n=40)和传统盲穿组(n=40)2组.B超引导组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置入PICC治疗,传统盲穿组患者接受传统盲穿置入PICC治疗,对2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和置管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疼痛程度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80.0%(32/40)、100.0%(40/40)均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的52.5%(21/40)、87.5%(35/40)(P<0.05);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的35.0%(14/40)(P<0.05);置管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盲穿组(P<0.05),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P<0.05),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较传统盲穿用于PICC置管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治疗方式,并对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探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4人,观察组3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的成功率、PICC置管留置的时间、非计划拔管的概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穿刺的成功率、PICC置管留置的时间、非计划拔管的概率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中的应用,为后期开展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1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等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阻塞、导管异位、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应用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与传统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塞丁格方法PICC置管。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异位、静脉炎、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具有实用、安全、损伤小、定位准的优点,较传统PICC 置管适用性、成功率大大提高,减少了穿刺时的相关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部2021年1—8月行深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体表定位法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法穿刺置管,对比2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和机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置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为(7.86±2.6)min,短于对照组的(12.51±3.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1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深静脉置管可以提高深静脉置管成功率、降低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急诊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应用,改进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方法,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128例ASA为2~5级的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72)采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56)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定位标志明确性、首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用时、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用时、置管困难率、穿刺失败率、穿刺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定位标志明确性(93.1%)和首次穿刺成功率(90.3%)显著高于对照组(67.9%和71.4%,P<0.01);前者首次穿刺成功用时(6.8±3.2)min和穿刺成功用时(9.5±3.6)min显著短于对后者[(10.7±3.5)min和(12.8±4.1)min,P<0.01)]。实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2%)高于对照组(92.9%,P<0.05);置管困难、穿刺失败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穿刺并发症3例次少于对照组5例次(P<0.05)。结论:三角肌前缘定位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定位精确度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音乐干预组、联合干预组.置管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音乐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予以音乐干预,联合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予以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比较3组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置管效果(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满意度.结果 联合干预组状态焦虑水平、疼痛水平、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状态焦虑水平低于音乐干预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可缓解患者状态焦虑和疼痛,提升置管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