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研究进展以及对于ACL重建技术的影响进行总结。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ACL解剖和重建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近年ACL的解剖和形态有了新认识,提出的扁平的、如带状(Ribbon-like)的ACL解剖理论逐渐被关注。目前研究认为相对于既往重建方式,"Ribbon-like"ACL解剖重建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更符合解剖重建、等长重建。结论 "Ribbon-like"ACL解剖理论是对ACL解剖结构的不同认识,但存在争议,且缺少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手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理念和定位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ACL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理念及定位方法的研究文献,并对其归纳和总结。结果 股骨骨道位置是决定ACL重建术预后的关键因素。ACL重建术股骨骨道定位理念经历了等长重建、解剖重建、Ribbon-like理论、I.D.E.A.L.理论和类等长重建理论。股骨骨道定位技术也随着对ACL解剖及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而不断变化,每种骨道定位技术各有优缺点。Over-The-Top(过顶位)技术目前主要用于ACL的翻修;时钟面定位法由于误差较大、稳定性差、可复性低,基本已不使用;骨性标志定位法(股骨外侧髁的住院医师嵴和分叉嵴、外侧髁后软骨缘顶点)由于解剖标志较为恒定,临床上多采用此法;X线透视下象限法由于术中实施较为繁琐,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和术后骨道评估;计算机导航辅助骨道定位精确性高,避免了人为因素对骨道定位的影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3D打印辅助定位骨道技术定位精确,可复性高,学习曲线短。结论 ACL重建术股骨骨道定位理念历经多次演...  相似文献   

3.
李飞龙  秦磊磊  胡宁  梁熙  黄伟  罗小辑 《骨科》2018,9(1):79-84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ACL重建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随对于其的认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于ACL重建的手术时间的选择,需手术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状况,过早或延期手术治疗都有着相应的潜在并发症。ACL重建移植物分为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自体移植物多使用骨-髌腱-骨(B-PT-B)和股薄肌-半腱肌组成的四束腘绳肌(HS)肌腱移植物,其与同种异体移植物一样,都有着相应的优缺点,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三代人工韧带LARS韧带表现出了优秀的短中期随访效果,但仍需远期随访结果。用于ACL重建移植物的内固定装置,主要分为悬吊装置和挤压螺栓,近年也有新的内固定装置被提出。对于ACL重建手术技术,解剖ACL重建相对于过去非解剖重建有着优秀的随访效果,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之间孰优孰劣,仍需进一步探讨,但解剖双束和解剖单束重建都表现出了相似的、优异的手术效果,完善针对患者解剖形态、病情而行个性化解剖重建可能将是未来探讨的重点。对ACL重建术后是否使用促进肌腱、隧道愈合的PRP、BMP或MSCs等产物,仍处于争议状态,仍需要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和随访效果。总之,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其损失治疗方式仍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改进,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内非常重要的韧带之一,同时,前交叉韧带损伤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ACLR)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比较传统的方式,术后能较好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但对于ACL的解剖及ACLR的手术方式、骨道形状等存在多种选择,本文目的是对ACL解剖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ACLR技术的影响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伤,导致关节退变和关节疾病的早期发生.关节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使得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提出的双束韧带重建手术方法更符合解剖学要求,对重建ACL的翻修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该文就近几年有关ACL重建在移植物、手术方法、重建韧带翻修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单束和双束重建比较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家阔 《中国骨伤》2016,29(5):391-396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主要结构之一,ACL断裂的患者,会继发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退变~[1]。ACL断裂后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重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ACL重建的手术方法有多种~[3-6]。近年来,对ACL重建术式的争论焦点多集中在单束重建或双束重建方面~[7]。虽然也有股骨和胫骨骨道都是3个的ACL解剖3束  相似文献   

7.
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和保留残束的ACL重建保留了更多ACL的残留组织,有研究认为可促进组织愈合并提高临床疗效,但也有研究发现ACL保残重建相比非保残重建无明显的优越性,而且ACL保残重建手术过程相对复杂,延长手术时间,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ACL保残重建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回顾分析ACL保残重建的相关文献,对ACL残端的生物学特点、分类、保残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等距和非等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观察等距ACL的解剖结构,在尸体和模型上重建等距和非等距ACL,分别观察重建后ACL长度和胫骨平台表面压强的变化。结果 等距ACL的重建在膝关节的全范围活动中长度的变化值最小,胫骨平台所受的压强也最小。结论 只有等距的ACI。的重建才能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而非等距重建的ACL会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定(或活动受限),或者使膝关节表面的压强增加。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是膝关节内起稳定作用的重要结构,一旦损伤,可继发膝关节内软骨、半月板损伤,关节退变等后果.长期以来,ACL的重建主要是针对其前内侧束,但大量的临床结果已经显示出单束重建的缺陷和劣势.数据显示单束重建ACL的成功率为69%~95%[6,13,24],失败率也高达10%~30%[30],并且有15%~30%的患者轴移试验阳性[16-17,20],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对ACL的解剖和功能的认识加深,在关节镜下ACL双束重建技术已日趋成熟.虽然仍有很多学者对其持保留态度,但其仍不失为一项较为先进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股骨干性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的形态、位置及大小,提出新的形态学分类,为临床重建ACL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7副已知性别成人股骨干性标本的ACL股骨止点进行解剖研究。测量ACL股骨附着点的面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股骨止点面积:男(104.4±30.8)mm2,女(81.4±29.1)mm2,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CL股骨附着区形态中椭圆形49例,占36.6%,新月形39例,占29.1%;圆形20例,占14.9%;长条形17例占12.7%,不规则形9例,占6.6%。[结论]ACL股骨止点有椭圆形、新月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股骨止点面积有性别差异,重建ACL应结合股骨附着区的形态、位置、大小、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重建。  相似文献   

11.
郭韵  高峰  杜良杰  李建军 《骨科》2016,7(6):465-469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膝关节镜下重建手术结合专业化的康复训练对损伤的ACL进行治疗.重建手术是修复ACL解剖结构的关键,康复训练则是恢复膝关节功能和帮助患者重返运动的重要保障.随着重建技术的改进和ACL生物力学及功能研究的深入,ACL术后康复的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改变.本文着眼于ACL重建术后相关功能的恢复,重点探讨目前ACL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用LARS人工韧带对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将LARS韧带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界面螺钉固定韧带.结果 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6 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8例均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为22~65分(40.25±17.07)分;术后评分为80~93分(88.75±4.06)分(t=8.083,P<0.01).结论 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LARS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1年2月对54例ACL损伤分别行关节镜下LARS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腘绳肌腱组31例,LARS韧带组23例,分别对其术前术后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并选取最近一次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LARS韧带组的膝关节Lysholm、Tegner、IKDC评分略高于腘绳肌腱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RS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LARS韧带组和自体韧带组有相似的早期疗效,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解剖同一个体的左右侧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骨性止点,对比双侧形态及大小是否存在差异,以验证能否使用对侧ACL胫骨骨性止点资料进行计算机辅助系统下的ACL胫骨隧道个性化重建。方法收集10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胫骨平台标本,对ACL胫骨残端纤维进行解剖,观察左右侧胫骨骨性止点的形态,测量该骨性止点的长度、宽度、深度、面积,对比左右侧ACL胫骨骨性止点的差异。结果左右侧ACL胫骨止点的长度、宽度、深度、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长度(r=0. 820,P=0. 004)和面积(r=0. 802,P=0. 005)呈显著相关性;但在外观形态方面差异较大。结论支持使用对侧ACL胫骨骨性止点的形态学测量结果作为计算机辅助系统下ACL胫骨隧道重建的参考资料,但在移植物形态选择方面,不建议将对侧ACL胫骨骨性止点的形态外观作为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技术是影响疗效的最重要因素。骨隧道定位,尤其是股骨侧隧道定位(解剖位点、定位方式和髁间窝成形)仍存在争议。ACL双束重建术因重建了双束的正常解剖结构,理论上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尤其是旋转稳定性,故日益受到重视,但有关临床结果的报道不一,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移植物的初始张力尚无标准。固定方式的改进是近年重要的技术进展,可靠的固定有助于早期康复锻炼,但固定术后的骨隧道扩大值得关注,长期影响和预防措施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并研究标准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的相关骨性标志数据,为临床ACL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标记ACL股骨止点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两束止点中心(前内侧束为A点,后外侧束为B点)与股骨后髁弧形中心(i点)的距离,测量A点与过顶点、B点与过顶点的距离。结果解剖观察表明,ACL在中段根据其纤维走行及屈伸过程中的松紧变化,较易分为2束。A点与i点的距离为3.08~7.33(5.40±1.56)mm,B点与i点的距离为3.42~7.15(5.40±1.31)mm,A、B点与i点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8,P=0.848)。A点与过顶点的距离为7.60~12.40(9.90±1.60)mm,B点与过顶点的距离为13.50~18.60(15.70±1.70)mm。结论股骨外髁弧形中心(单束重建等长点)与ACL前内侧束、后外侧束中心等距,支持单隧道双束重建ACL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治疗ACL断裂最常用的外科手术。可以尽可能的恢复它的解剖结构,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并可能防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提前发生。本文对前交叉韧带残端的分型、保残重建的优越性、方法及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不明确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过去的15年中,对于ACL的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目前普遍采用ACL重建术进行治疗以恢复患者的旋转稳定性。但部分高危患者ACL重建后仍有持续性的前外侧旋转不稳, 导致患者术后满意度下降与重返运动受阻, 是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ACL重建后旋转不稳定促使学者关注髂胫束和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 ALL)等膝关节前外侧结构。其中, ALL自1879年被发现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 但一直未受到重视。尽管仍有争议, 但近年来多数研究确认ALL为独立的韧带, 是维持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重要解剖结构。膝关节前外侧结构加强术以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解剖性ALL重建为代表。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存在术前高度轴移、ACL翻修手术等严重旋转不稳定、年龄不足25岁以及需要参与旋转运动等对旋转稳定性要求较高, 是ACL重建时需要联合ALL重建的重要参考因素。国内外的权威共识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标准, 但不同专家基于自身经验选取的手术指征并不统一。由于ALL重建改善旋转稳定性的实际作用以及是否会过度限制内旋功能的文献报道并不一致, 不同学者对ACL...  相似文献   

19.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是膝关节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重要结构,主要约束和限制胫骨前移,对外翻和内翻应力也有一定作用,除此之外,它还限制了胫骨平台向内旋转。前交叉韧带存在2个功能束且目前争议不大,即前内侧束(anteromedial bundle, AM)及后外侧束(posterolateral bundle, PL)。然而,ACL正常解剖止点究竟在哪里、ACL损伤后需要重建几束等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议,由于测量方式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者测得数据差距较大。但无论在重建ACL时如何定位,使用单束还是双束重建,都取决于外科医生对ACL解剖和功能关系的认识。本文将回顾前交叉韧带的神经、血管、外科标志、解剖特点,为外科医师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使用标志物确定股骨侧及胫骨侧止点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传统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进行比较,说明基于X线影像的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重建ACL的手术方法隧道定位更精确。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3月共完成40例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选择2005年6月-2006年3月40例传统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作为对照组,在X线片上分别测量胫骨隧道和股骨隧道的位置,对两组患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组测量股骨隧道位置平均值为62.3%±5.6%(52%-73%),传统手术组测量股骨隧道位置平均值为56.6%±7.3%(46%-77%)。胫骨隧道位置测量,导航辅助手术组平均值为45.4%±3.8%(37%-53%),传统手术组平均值为41.1%±6.0%(25%-54%)。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位置分别做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导航辅助手术组数据更接近解剖重建ACL位置。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延长20 min,透视次数为4次。结论基于X线影像的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使股骨、胫骨隧道位置更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