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3例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CR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可能影响术后总生存期(OS)的因素:年龄、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碱性磷酸酶、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激素敏感时间、是否化疗、有无骨转移、Gleason评分、ECOG评分、PSA有效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9岁(50~82岁),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6~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碱性磷酸酶、NLR、激素敏感时间、是否化疗、有无骨转移、Gleason评分、PSA有效率是影响CRPC患者冷冻消融术后OS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0.003)、NLR(P=0.009)、Gleason评分(P<0.001)是CRPC患者冷冻消融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LR可作为CRPC患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预后指标,N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与疾病病程的关系;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对HCC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的影响,分析Treg频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1例HCC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分析Treg频率与HCC进展的关系。对其中34例患者进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二者的变化规律及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结果HCC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早期患者的Treg频率为6.89%±1.27%,中期患者为9.13%±1.36%,进展期患者为10.12%±2.04%,终末期患者为13.4%±2.81%。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17例肿瘤缓解患者的Treg频率较术前降低,其中7例术前AFP阳性(AFP>20ng/ml)的患者术后Treg频率和AFP水平均降低;14例肿瘤进展患者的Treg频率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9例术前AFP阳性患者术后Treg频率和AFP水平随肿瘤进展而升高。结论HCC患者Treg频率随肿瘤进展而逐渐升高。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可降低HCC患者的Treg频率;对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A...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38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X- tile软件计算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38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33例,中位生存期为21.6个月。NLR<2.4组患者生存期高于NLR≥2.4组患者,为29.1个月比15.0个月(P<0.01);PLR<14.4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高于PLR≥14.4组患者,为27.8个月比16.0个月(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AFP、PVTT、肝外转移、Child- Pugh分级、BCLC分期、AST、ALT、NLR、PLR、影像学应答是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AFP、PVTT、肝外转移、Child-Pugh分级、影像学应答、NLR是影响肝癌患者TACE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是判断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分析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对肺癌局部控制及生存曲线的影响。方法 219例ⅢB和Ⅳ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单纯接受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组(118例)和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组(101例),评估治疗后近期局部控制情况及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联合化疗组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单纯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组与联合化疗组患者氩氦靶向冷冻冰球覆盖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直径<4 cm患者较直径≥4 cm冷冻冰球覆盖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组术后3个月局部有效控制情况较单纯氩氦靶向冷冻组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氩氦靶向冷冻与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1.48)个月和(20.00±2.21)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联合化疗组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诊断分期及术后局部控制情况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局部控制情况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单纯氩氦冷冻治疗;肺癌分期较早、瘤体较小及近期局部控制较好者相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支气管灌注化疗(BAI)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入选的20例肺癌患者分为A组(单纯氩氦刀组)和B组(氩氦刀联合BAI组),分别行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及氩氦刀+BAI治疗.治疗后4周开始行CT或DSA随访,通过肿瘤区CT值变化、CT灌注成像、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及生存期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分析采用Breslow方法,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 本研究80%(16/20)的病例冰球覆盖率>90%.两组间冰球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值变化(16.73±9.43)Hu,B组(15.29±6.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V差异有统计学(P<0.05).B组疗效优于A组.20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期7~20个月,A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为1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率优于A组.结论 氩氦刀冷冻联合BAI治疗直径>3 cm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氩氦刀.CT灌注成像是评估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疗效的新手段,具有准确、敏感、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为恩度,以下简称恩度)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化、放疗无效的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18例接受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恩度治疗;另一组12例单纯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以胸部CT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随访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CT复查: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基本一致.而术后3个月及6个月CT复查后进行疗效评价则显示:氩氦刀联合恩度治疗组临床受益率明显优于单纯氩氦刀治疗组.远期生存分析:氩氦刀联合恩度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79 d,单纯氩氦刀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8 d,前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 氩氦刀联合恩度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ACE序贯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后血小板的变化规律。方法: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先行经典TACE术,术后2~4周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冷冻时间30 min)。总结术前、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结果:TACE术后1周血小板呈一过性轻度下降。氩氦刀术前与术后1周内血小板呈先迅速下降后快速恢复的过程。结论:肝癌行氩氦刀冷冻肿瘤消融术后导致血小板减少与冷冻时间、冷冻针数量及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治疗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HCC患者经TACE治疗后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与生存时间(OS)的关联.结果 HCC患者TACE后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显著升高(分别为6.109和6.834,P=0.000);低Treg组(<6.7)HCC患者中位生存期19.3个月,高Treg组(≥6.7)中位生存期12个月,两组间OS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HCC患者TACE治疗后外周血Treg水平是判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47例晚期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观察患者的病灶变化、并发症,评价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随访12、24和36个月,观察总生存(OS)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3、6和12个月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6.0%、60.9%和51.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6%、87.0%和75.6%。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1%、42.6%和27.6%。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95%CI:18.3~24.6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9个月(95%CI:6.5~11.3个月)。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晚期肺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癌(HCC)患者生存结局中的预后价值,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库,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外周血NLR与肝癌TACE治疗患者预后相关性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后,以危险比(HR)及其95%的置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利用state16.0 SE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8项研究,共计80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高NLR与HCC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期(HR=1.84,95%CI=1.64~2.06,P=0.000)、无进展生存期(HR=1.33,95%CI=1.16~1.53,P=0.000)缩短相关;但术前NLR与无病生存期无关(HR=1.58,95%CI=0.93~2.69,P=0.093)。当NLR的临界值在1.77~2.2范围内时,其对于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能力更为显著(HR=2.10,95%CI=1.88~2.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螺旋CT引导下射频消融和氩氦刀冷冻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为肝癌的临床治疗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试验研究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接受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75例,分为两组(AHC组38人,RF组37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可比性好,AHC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7%;RF组完全消融率为91.89%;AHC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2.63%,肝区疼痛发生率为26.32%;明显低于RF组患者(16.22%,59.46%);AHC组患者3年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率低于RF组患者;AH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月,RF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肝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消融两种治疗方法各具优势,在肿瘤治疗方面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氩氦刀冷冻治疗在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相对更加安全、可靠、创伤小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TACE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各项指标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8作为最佳截断值,低NLR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27.0个月,高NLR组患者的mOS为10.8个月,低NLR组患者mOS明显长于高NLR组(1年生存率75.0%比 43.5%,2年生存率51.1%比22.0%,P=0.004)。低NLR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4.7个月,高NLR组患者的mPFS为2.5个月,两组患者之间的m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ALP、GGT、AFP、CA19-9、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是影响总体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而NLR、CA19-9和血管侵犯是影响m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NLR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水平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行TACE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高NLR提示肝内胆管癌患者TACE的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通过前瞻随机临床分2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TACE+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术。随访时间24个月,通过评估治疗前后肿瘤情况、肝功能损害情况、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损害低于对照组;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生存率明显长于单纯TACE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RT评分系统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TACE的预后评估和指导重复TACE周期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月54例在90天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次的HCC患者,观察他们ART评分在总体生存期方面的表现。结果 54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8.6±2.4)月,低分组和高分组中位生存期为(23.7±2.2)月及(7.5±2.8)月(P0.0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影像肿瘤反应(radiologic tumor response)与H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01)。结论 ART评分系统可能适用于国内90内行2次以上TACE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的预测,指导临床医师何时终止TACE,并且影像肿瘤反应是影响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分析PD-1与HCC病程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HCC患者141例,其中男109例,女32例,年龄28~71岁,巴塞罗那分期(BCLC)早期4...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蛋白- 胆红素(ALBI)分级在接受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早期HCC患者中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接受TAE联合RFA治疗的HCC患者215例。定期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数据,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09个月,死亡100例,生存115例,1、2、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9.5%、96.7%、92.1%、74%、57.6%。复发165例,1、2、3、5和10年复发率分别22.4%、39.3%、54.2%、69.7%、81.1%。ALBI 1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2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07,P<0.01)。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年龄、ALBI分级、肿瘤直径是早期HCC患者消融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肿瘤直径是早期肝细胞癌患者消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LBI分级、年龄、肿瘤直径是影响早期HCC RFA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建立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的技术和探讨其原理、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7例肾癌患者采用氩氦刀,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肿瘤病灶行冷冻治疗。结果7例患者冷冻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皮肤冻伤、感染或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7例在冷冻治疗后1个月,CT显示病灶区内出现低密度坏死区,5例肿瘤大小无改变,2例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特别是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肾癌病例。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RFA或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结果 RFA组(35例)和氩氦刀治疗组(25例)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氩氦刀冷冻消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胸与胸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而术中疼痛发生率高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热、出血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具有相近的安全性和疗效,可以作为Ⅰ期NSCLC治疗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方法,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月内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68例,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检查,测量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和CT值,并比较冷冻治疗前后的变化.其中30例患者自愿接受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灌注参数并比较术前、术后灌注参数变化.应用Log-rank法计算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最大直径的平均值由(5.61±3.13)mm缩小至(5.15±3.00)mm,依据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好转率10.29%,总有效率98.52%.肿瘤直径最大层面病灶CT平均值平扫由术前(42.01±7.66)Hu减少至术后(25.61±2.06)Hu,增强由(66.99±7.65)Hu减少至(29.66±2.06)Hu,CT值明显降低.30例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患者的灌注参数改变分别为血流量(BF)由术前(48.32±8.41)ml·100 ml-1·min-1减少至(28.73±8.92)ml·100 ml-1·min-1,血容量(BV)由(65.38±10.49)ml/l 000 ml减少至(37.8±10.71)ml/1 000 ml,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由(13.08±3.41)s减少至(10.01±3.38)s,渗透性(permeability,P)由(91.79±22.80)ml·100 ml-1·min-1减少至(44.62±34.26)ml·100 ml-1·min-1.以上所有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随访至2009年4月30日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 氩氦刀冷冻是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CT灌注成像能在早期反映氩氦刀冷冻治疗的疗效,配合常规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可以在术后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残留的病灶,对肿瘤的进一步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采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在B超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治疗300例HCC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165例患者的223个瘤体(直径7.2&#177;2.8cm,5.0-15cm)未被彻底毁损,135例的185个瘤体(直径5.6&#177;0.8cm,1.9-7.0cm)被完全毁损,两组肿瘤直径差异显著(P=0.0001)。265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31.2(6-63)个月,彻底毁损组(经氩氦刀治疗后肿瘤被完全毁损)肿瘤原位复发率为16.30(22/135),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经氩氦刀治疗后肿瘤未被完全毁损,再联合TACE治疗)原位复发率为47.1%(41/87),两组肿瘤原位复发率差异显著(P=0.0001)。早期、中期、进展期肝癌(巴塞罗纳肝癌分期标准)术后生存期分别为38.7&#177;3.8、26.5&#177;4.2、16.9&#177;1.4个月。17例(5.7%)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冷休克6例(2.0%)、肝癌破裂出血5例(1.7%)、应激性胃黏膜出血4例(1.3%)、肝功能衰竭2例(0.7%)。术后肝功能多有轻度损害,2周左右恢复至术前的基线水平。结论经皮氩氦刀治疗肝癌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肿瘤直径和肿瘤分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