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476首,所用药物315味,使用频次共计6 905次,使用频数前10位中药分别是土茯苓、薏苡仁、牛膝、黄柏、苍术、萆薢、甘草、泽泻、威灵仙、白术,用药类别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化湿药为主。痛风高频药对前3组为薏苡仁-土茯苓、土茯苓-萆薢、薏苡仁-牛膝。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性药,药味为甘,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9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1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27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牛膝(川)、黄柏、薏苡仁、苍术、土茯苓、萆薢、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用药以祛邪为主,清热化湿健脾之法贯穿病程的始终并以四妙散加土茯苓、萆薢的组方为核心,兼以活血化瘀止痛、利湿泄浊除痹、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文献,构建肺结节方药数据库,利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肺结节处方进行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复杂网络等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22首,19大类中药,194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917次。药性以寒、温及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和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大肠)和肝(胆)经为主。中药使用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及理气药为主。中药使用频次靠前的中药为甘草、浙贝母、黄芪、茯苓、当归、白术、半夏、牡蛎、夏枯草、川芎等。关联规则得到6组关联度较强的中药组合。聚类分析分为5组聚类中药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以健脾益气、养阴、化痰散结、养血活血、行气类药物为主。结论:肺结节病机本虚标实,以肺脾气虚为本,以气滞、痰凝、血瘀有形结节为标,治宜肺脾同治、肝肺同治,临证应重视培土生金、气阴双补、苦降辛开、调气畅血等理论的应用,处方以四君子汤、二陈汤、沙参麦冬汤及柴胡疏肝散加减为核心,兼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 相似文献
3.
治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到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肺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治疗肺纤维化的64首中药复方中,涉及114种药物,使用频次为584次;其中使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共36种、431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补益药、活血药、化痰药、宣肃肺气药、清热药、平喘药6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9条,药纽规则25条,主要为益气药与活血药的配伍组合。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文献,经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功效分布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884篇,涉及中药495味,高频药物有黄芪、丹参、山药、茯苓、山萸肉、地黄等,按频次排序前50位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11类,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黄芪-丹参、黄芪-山药-丹参,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以补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可为临床辨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Citespace V5.5.R2软件,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中医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文献的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源,收集“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分类下的符合标准的中文学术期刊文献,应用Citespace V5.5.R2软件通过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方法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812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苗明三,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共现中,除去与主题词相同的关键词,频次排在前十且中介中心性数值≥0.1的是关联规则、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聚类分析、名老中医。突现词40个,选取有意义的聚类10个,总结归纳为4个方面。结论:对中医药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作者之间合作不太密切,机构联系较为紧密。研究内容围绕技术方法、工具、对象、目的等展开。研究热点是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名老中医,糖尿病、新安医学、叶天士、肺癌是未来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王会仍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浙江省中医院王会仍门诊诊治的肺结节患者病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病例140诊次,涉及中药133味,累计用药频次2 747次。其中补虚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清热药使用频率最高,分别占24.03%、20.28%、18.42%。获得高频药物40味,高频药物的药性以平、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疏肝解郁类、燥湿化痰类、补益脾肺类、清热散结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苦杏仁-浙贝母、金荞麦-三叶青为核心药对,核心药物组合为苦杏仁、浙贝母、金荞麦、三叶青、猫爪草、薏苡仁、太子参。结论:王会仍治疗肺结节兼顾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用药平和。在补益脾肺的同时,注重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燥湿化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用药规律,为肝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Excel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等软件,对中医药治疗肝损伤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统计,以及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144首,涉及中药214味,高频药物21味,其中柴胡、甘草、白术、茯苓、丹参、茵陈使用频次较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见;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以寒为主,多归脾、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9种关联强度高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4种药物组合。结论 现代中医治疗肝损伤以调和肝脾、扶正补虚为主,常使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性味多为苦寒,主入脾、肝经,并辨证配伍清热、活血化瘀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王邦才教授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宁波市中医院王邦才教授名医门诊诊治的200例郁证患者的200首首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0)进行数据挖掘,通过该软件的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等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对王邦才教授治疗郁证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0首,收录中药128味,高频药物共38味,主要有茯苓、淮小麦、柴胡、半夏、白芍、栀子、陈皮、郁金、香附、远志等,药效以清热类、补虚类、理气类、解表类、化痰类、活血化瘀类等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寒、温、平多见;归经以肺、脾两经居多。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26条高频药物组合,24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5个核心组合。结论:王邦才教授在治疗郁证时,主张形神同调,宣畅气机,总体用药以苦、辛、甘为主,体现了寒温并用、气血同调、刚柔相济、和解枢机等治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魏军平教授治疗Graves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魏军平教授Graves病的门诊处方203张,构建处方数据库,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关联性。结果:对选出的203个处方进行统计,涉及141味中药,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其中使用频次高于40的中药共20味,前5位中药依次为夏枯草、柴胡、白术、茯苓、白芍,并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魏军平教授治疗Graves病临床经验丰富,多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养阴清热、健脾化痰、软坚散结之品,符合其辨治Graves病治则治法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70-2072
目的:整理临床治疗IPF方药并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将所收集的260个处方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探讨,并应用以药推证法,探讨其病机变化。结果:在治疗IPF的260个处方中,涉及药物63种,其中使用频率大于5%的药物有52种。经聚类分析,发现益气活血、止咳化痰是众医家治疗IPF的共识;经因子分析,总结其病理因素根于痰和瘀,病理性质以热为主,燥热伤肺、痰热蕴结、痰瘀痹阻、气阴两虚为IPF的主要病理机制。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IPF组方用药规律有益于总结经验,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医药为主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肺间质纤维化中药药物治疗使用最多的药物为黄芪、丹参、甘草、当归、麦冬、川芎。聚类分析显示肺间质纤维化用药可分为7类,包括养阴活血化瘀类、益气健脾类、清肺化痰类、益气养阴类等。结论肺间质纤维化的用药以益气、养阴、活血,清肺化痰类中药为主,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是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整理《中华医方》治疗消渴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处理,对高频药类、药物、药对、方剂年代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方剂共482首,涉及药物374种,累计用药次数达3784次.清热药、补气药、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儿童哮喘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40首方药,统计发现发作期中热性哮喘证、缓解期中肺脾气虚证分布较多;共涉及药物292味,高频药物50味,分别为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解表类、清热类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肝、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5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8对。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重视苦温、苦寒燥湿祛痰,辛温宣肺散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治法以化痰平喘、宣肺疏表、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肾为主,久病夹虚入络,当配伍祛风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病案的证候与用药规律。方法:运用Excel及Python软件,对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中收集的343个冠心病临床病案的证素、证候以及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权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结果:冠心病最常见的3个证素为血瘀、痰和气虚,最常见的3个证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出现频率居前5位的证候为胸闷、胸痛、气短、苔白和舌暗,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中药为丹参、甘草、川芎、半夏和茯苓。结论:通过证素-证候分析得出,气虚血瘀特有的证候有苔白、舌淡、脉沉、汗出与气短,气滞血瘀特有的证候有瘀点(斑)舌与苔黄,痰瘀互结特有的证候有苔腻、纳呆、苔厚、脉滑与舌胖;通过证素-中药分析得出,气虚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气滞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瘀互结证用药可归纳为温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剂的规律。方法:记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喉痹内服方剂,应用EXCEL 2010建立喉痹内服方剂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根据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结果:关于治疗喉痹的内服方剂,共收集到533首方剂涉及381味中药,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甘草、桔梗、玄参、升麻等45味核心药物,总结了6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得出29条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涉及药物广泛,药物相对集中,以清热、解表、补虚、化痰四类药物最为常用,同时发现药物配伍存在比较固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