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Q绍兴孙女士我妈妈今年58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医生说像她这个年纪需要及时补钙,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钙补充剂,究竟哪个更适合呢? 相似文献
4.
问:目前各大药店补钙保健品种类繁多,我该如何选择呢?(青岛,赵艳艳)答:购买补钙保健品,首先要考虑其含钙量。一般来说,钙保健品都标明有含钙量。标明含钙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含钙化合物的量;另一种是含钙元素的量,营养学上习惯用钙元素的毫克量来表示。补钙量因人而异,一般补充到供给需要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粗略计算,婴幼儿每天可补200~300毫克,学龄儿为300~400毫克,青少年为500~600毫克,成人为300~400毫克,孕妇和乳母为400~600毫克。钙保健品的溶解度:钙以离子状态吸收,在机体内也以离子状态参与生命活动,基于碳酸钙的含钙量最高,且对胃刺激性很小,所以美国药典及非处方药物手册中绝大多数推荐碳酸钙。其次看钙源是否安全。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碱性强,水溶性也较差,对胃刺激性较强。市场上还有些从贝壳中提取的钙制剂, 相似文献
5.
没有一个药品或保健品有钙片那么有名。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和钙片打过交道。补钙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茶余饭后的健康话题;报刊杂志上,影视明星和体育明星纷纷为钙片做广告;电视屏幕上钙片频频出镜亮相,俨然成为电视广告的主角;医院里的钙片算药品,商店里面的钙片叫保健品;进口钙片品种繁多,国产钙片更加繁多;钙剂已成为逢年过节馈赠的礼品;钙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是否大家都懂得科学补钙了?钙片虽小学问大! 相似文献
6.
没有一个药品或保健品有钙片那么有名。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和钙片打过交道。补钙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茶余饭后的健康话题;报刊杂志上,影视明星和体育明星纷纷为钙片做广告;电视屏幕上钙片频频出镜亮相,俨然成为电视广告的主角;医院里的钙片算药品,商店里面的钙片叫保健品:进口钙片品种繁多,国产钙片更加繁多;钙剂已成为逢年过节馈赠的礼品;钙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是否大家都懂得科学补钙了?钙片虽小学问大! 相似文献
7.
8.
没有一个药品或保健品有钙片那么有名。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和钙片打过交道。补钙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茶余饭后的健康话题;报刊杂志上,影视明星和体育明星纷纷为钙片做广告;电视屏幕上钙片频频出镜亮相,俨然成为电视广告的主角;医院里的钙片算药品,商店里面的钙片叫保健品;进口钙片品种繁多,国产钙片更加繁多;钙剂已成为逢年过节馈赠的礼品;钙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是否大家都懂得科学补钙了?钙片虽小学问大! 相似文献
9.
没有一个药品或保健品有钙片那么有名。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和钙片打过交道。补钙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茶余饭后的健康话题;报刊杂志上,影视明星和体育明星纷纷为钙片做广告;电视屏幕上钙片频频出镜亮相,俨然成为电视广告的主角;医院里的钙片算药品,商店里面的钙片叫保健品;进口钙片品种繁多,国产钙片更加繁多;钙剂已成为逢年过节馈赠的礼品;钙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是否大家都懂得科学补钙了?钙片虽小学问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使“缺钙”这个时髦的名词家喻户晓。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及其子女受广告影响,采用吃钙片的办法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患者骨密度下降,引致骨骼变弱和变脆,增加骨折机会。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是一个主要因素。骨骼对钙元素的利用障碍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缺钙。所以仅通过口服单纯补钙药物是无法纠正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孕妇贫血关系着未来宝宝的健康,所以及时补血很重要。但对于补血,很多孕妇仍存在一些误区。孕妇补血若不走出这些误区,就难以合理地补血。误区1:只吃红枣可以补血专家评:红枣本身虽具有补血的作用,但若只单吃红枣,效果是相当微弱的,若女性想藉由食物来补血,建议可以用红枣搭配葡萄干、龙眼等食品一起吃,效果会比单吃红枣好。长期服用红枣,肚子会容易涨气,且会使身材变胖,怕胖的人不宜长期服用,一个礼拜吃2~3次即可。 相似文献
18.
钱进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1,(9):25
不少人有睡前服药的习惯,但专家指出,每种药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掌握了其特点才能使其发挥最好的疗效。睡前服药一般指的是西药睡前15~30分钟,中药睡前1小时左右服用,此时服药应有选择,不可乱服,以避免因服用时间不当对身体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9.
眼下人们看楼时往往少不了问一句“绿化率有多少”,这反映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的愿望,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居住区。小区环境状况如何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那么,影响小区环境质量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专家建议,考察小区环境时要“三看”。 相似文献
20.
高钙奶并不“高”
随着人们补钙观念的不断深入,一些人总是担心体内的钙不足,想方设法食用钙含量高的产品。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额外加钙的“高钙”食品才能补钙。而商家也利用消费者对“高钙”认识的误区,故意给一些食品戴上“高钙”的帽子来吸引消费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