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术前肝脏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肝癌病人测定肝脏储备功能(ICGR15)和营养状况(NRS-2002),并根据病人术前肝脏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分组,观察病人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当病人ICGR15≥10%,营养状态越差,术后首次排气及拔除胃管所需的时间越长(P0.05);NRS-2002≥3分时,肝脏储备功能欠佳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P0.05);当病人NRS-2002≥3且ICGR15≥10%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0.05)。[结论]术前应根据病人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积极采取护肝治疗及营养支持,以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肝癌行肝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NRS-2002得分),运用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测定患者肝储备功能(ICGR15),并根据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及肝储备功能分为A、B、C、D四组,观察四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当患者NRS-2002≥3时,肝储备功能欠佳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P0.05);ICGR15≥10%,营养状态越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拔除胃管时间越长(P0.05);当患者NRS-2002≥3且ICGR15≥10%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0.05)。结论术后恢复与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及肝储备功能相关,根据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术前积极采取营养支持及护肝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储备功能,以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肝叶切除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肝储备功能测定及营养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及测定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31例,B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30例,C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23例,D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2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康复指标显示,D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其他各组比较,均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上述指标均较A组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共出现18例并发症,其中A组发生率为3.23%,B组发生率为10.00%,C组发生率为17.39%,D组发生率为45.45%,A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且A、B、C三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疾病患者肝叶切除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较差,对术后康复有不利影响,术前需对患者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予以准确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不置胃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胆囊手术的病人81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快速康复外科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术前不置胃管,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术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术中常规安置胃管,直至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及肛门排气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手术病人不置胃管并早期恢复经口进食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病人不适感并有利于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龚竹云  王彬  李继东 《护理研究》2011,25(6):509-5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2009年肝移植手术病人8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胃管自然引流,不施行负压,待胃液<200 mL/d,可听及肠鸣音后拔除胃管。对照组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于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病人舒适程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后拔除胃管时间、病人舒适程度、进食时间、睡眠等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肝移植病人手术后胃管自然引流,待胃液<200 mL/d,可听及肠鸣音后拔除胃管可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并早期恢复进食,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2月-2009年1月确诊为大肠癌并完成手术患者395例,采用NRS-2002营养评分进行术前营养评估,并分为0、1~2分、≥3分3组,比较3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级别与拔出尿管、血浆引流管的时间显著关联,与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关联;营养风险评分与拔出胃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恢复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医护人员应重视术前营养评估和针对性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并给予必要的术前营养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7.
贾占辉  冉战玲 《护理研究》2011,25(26):2379-2380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体温度对腹腔镜肠道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例肠道肿瘤手术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加温至37℃的CO2气体建立气腹,并与50例常规建立气腹的病人进行对照,观察术后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拔除胃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加温至37℃的CO2气体建立气腹进行肠道腹腔镜肿瘤手术,可有效促进病人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是否留置胃管及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行肝癌切除术的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120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首次肛门排气后拔除;试验1组104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次日9∶00拔除;试验组98例术前不留置胃管。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适症状、总体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早,使用营养液的时间较短,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不留置胃管或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建议减少留置胃管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病房肝癌根治术病人鼻胃管的应用情况。[方法]从加速康复病房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85例肝癌根治术病人,按留置鼻胃管与否分为A组、B组,留置鼻胃管的25例为A组,未置鼻胃管的60例为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人舒适度、满意度及护理时数。[结果]A组和B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B组病人满意度和舒适度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时数低于A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根治术病人留置鼻胃管与否对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但未置鼻胃管病人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高于留置者;同时,不留置鼻胃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可明显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肠道术后病人早期康复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胃肠道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术后病人进行详细的早期康复活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病人术后舒适度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促进机体内稳态的平衡,使身体各个器官保持良好的恢复状态,提高病人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对病人术后康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丛冰  周玉虹 《护理研究》2006,20(24):2172-2173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病人分为实验组(肛门排气后继续胃肠减压2d或3d、禁食)和对照组(肛门排气后即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观察腹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道排气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肝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早期功能锻炼、早期拔胃管进食、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位和内庭穴位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在胃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确诊为胃癌行胃癌D2根治术的病人101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进行规范营养管理,由营养师根据病人情况配制专用口服营养液,按时按量供应。比较两组病人进食时间、进食量、术后排气时间、腹胀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前3 d进食量、腹胀情况、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病人术前、术后进行规范营养管理,能促进病人肠功能恢复,增加进食量,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测定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测定吲哚氰绿(ICG)15min潴留率(ICGR15),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Child-Pugh评分。根据联合断流术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M)组和重度损伤(S)组。分析两组术前ICGR15的差异。结果联合断流术后M组与S组术前ICG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2)%vs.(27.1±6.4)%,P<0.05]。结论 ICGR15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其临床应用有助于降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曾凡英 《全科护理》2011,(8):708-708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的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将60例术前留置尿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24 h开始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后即予拔除尿管,并协助病人下床排尿;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比较两组病人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尿路感染情况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尿路感染及尿潴留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促使病人排气时间提前,减少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杰  何琴  黄平  洪咏梅  梁潇 《全科护理》2020,18(4):438-44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肝叶切除术围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将实行肝叶切除的98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人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最低蛋白指数、清蛋白恢复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饮水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输入液体量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清蛋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最低蛋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能够促进肝叶切除病人术后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7.
叶妙勤 《全科护理》2020,18(10):1244-1246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在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病人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胃肠外科8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行胃肠减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术后第1天、第2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病人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 d、2 d、3 d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意外拔除胃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2天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 d、2 d、3 d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意外拔除胃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行胃肠减压病人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能改善病人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术后早活动、多活动,降低意外拔除胃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宗云 《全科护理》2012,10(17):1546-154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禁食、禁饮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口渴与饥饿感、术中呕吐及术后腹胀、口渴、饥饿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输液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呕吐、术后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前与术后口渴、饥饿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病人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缩短了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病人术后能早期进食进饮,增加营养,加快了病人康复速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40例结直肠癌病人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未留置胃管,未常规行肠道准备;观察组病人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可促进病人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病人住院费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胡细玲  凌聪  周雪玲 《全科护理》2012,(20):1881-18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GLN)的作用。[方法]将9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d、术后8d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GLN组术后第8天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A、IgG、CD4、CD8较EN组明显增高,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应用GLN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