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5,(6):1015-1017
目的了解医学生医学人文课程态度现状,分析影响医学生医学人文课程态度的可能因素,为改善医学生医学人文课程态度提出可行性对策。方法用自编医学生医学人文课程态度的调查问卷对30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3.1%的学生对医学人文很了解,42%的学生对医学人文不了解,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相关医学人文活动不了解;对学校医学人文课程课时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满意的学生分别为72.5%,52.2%,10.8%;医学人文课课堂、课后表现积极的医学生分别为2.4%,1.7%,积极完成作业的占51.5%,且专业、性别和年级变量上的结果差异性不显著(P 0.05);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需求满足程度有差异(P=0.009 0.05)。结论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认知不够,学校医学人文课程的授课方式有待完善,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医学人文需求差异明显,医学生医学人文课表现不够积极,学校应该多角度、多途径完善医学生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农村定向”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相关认知度及需求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建设的对策。方法:对80名“农村定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百分比显示。结果:大多数“农村定向”医学生意识到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有提升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需求,期待学校开展更多相关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表示清楚、了解,他们意识到中医文化中的人文伦理有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为有必要在医学教学中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结论:医学人文教育在“农村定向”医学生教学中没有全面深入融合,需进一步针对“农村定向”医学生开设系统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医学高职院校遵循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导向、以“突出医学生的人文能力”为核心的整体原则。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过程中,探索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医学特色人文课程新体系,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差距,全面提升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医学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欠缺、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不足,加之医学人才交流的国际趋势、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使得人文素养的现实需要日趋迫切.而〈大学英语〉课程传递了大量的医学人文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对医学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理应并且能够肩负起人文素养教育功能,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端正其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医学道德观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1]),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对医学院校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欠缺的现状,本文提出通过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优化人文课程评估方式、提升专业教师人文素养、构建学生自我激励机制、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教学质量决定了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质量与水平。调查了67所院校5个医学类专业大四及以上医学生(n=5 996)对医学人文教育认知与发展建议。研究发现,不同医学人文课程开设率不同、拟增设医学人文课程需求不同;课程内容和学习兴趣是医学人文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大班讲授和闭卷考试仍占医学人文课堂主导,建议增加问题驱动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等多样化教学与考核。建议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医学人文课程与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系统改革创新,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构建互通型学习共同体,提升医学人文教育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医生与医学生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问题与重点等的认知既有共识,也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必须明确教育目标,深化对医学人文能力的认知;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核心模块;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性;重视考核改革,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医学生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考核等问题的认知状况,为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医学人文教育问卷对医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肯定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医学人文教育在知识、能力与精神方面的价值表示赞同,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卫生法学的认知度较低;互动、PBL与启发式教学得到肯定。结论:加强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开展PBL、TBL等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设置核心课程模块;重视考核环节,探索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社会关系,医患矛盾正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卫生领域缺乏人文素养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其根源就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使医学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传染病学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由于传染病的自身特点,临床教学中涉及了许多有关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卫生法律等人文方面的问题,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对缓解医患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团队建设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医学生职业认同、医患关系认知、角色认知,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符合职业素养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建构主义教学观在PBL临床教学案例中人文关怀情境建构与实践效果。方法遵循建构主义教学原理,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临床教学案例中,隐性建构人文关怀情境。通过强化医学生人文关怀认知和学习动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PBL教学案例学习过程中,建构真实情境,体现无处不在的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结果学生在临床案例分析解决医学科学问题过程中,能主动建构人文关怀情境,注重医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结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与PBL教学法相辅相成,使医学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在PBL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和提高了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意识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医护专业学生在医患诚信趋势判定、影响因素认知、就业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医患诚信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医学生与护生在就业取向、医疗风险认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诚信认定趋势及影响因素不同,因此提出相关建议,以利于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SPOC混合式教学与传统大规模教学、课程化与非课程化信息素养教育对各年级医学生学术信息素养水平及自我认知情况的影响,比较SPOC混合式教学及其他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医学科技查新全实践”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课程化学术信息素养教育能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SPOC混合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模式更显著提升学生的学术信息知识和能力;课程化的学术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致远”赋能,并且SPOC混合式教学对学生信息能力的长效提升更显著;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良好自我认知有影响。结论:建议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建设“医信融合”课程体系,不断丰富“SPOC+N”教学模式内涵,在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强调时间变量,加强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医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探讨,对当代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旨在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模式,全方位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西北医学教育》2019,(6):1009-1012
目的为了解医患矛盾背景下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情况,探求不同专业学生对卫生法学课程认识及满意度评价,以探讨制约卫生法学教育成效中的难点,为后续卫生法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调查选取某医科大学开设卫生法学课程的2015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采用课程学习前后对比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卫生法学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现状。结果学习之后认知效果提高不明显,不同专业学生对卫生法的课程内容认知度普遍偏低,约在60%以下(P<0.05),这与学生对卫生法这门课程满意度高形成鲜明对比。结论认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卫生法教学改革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细化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倾斜,以提高卫生法学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6.
杨君洁  张玥  郭政 《现代医学》2022,(S1):126-130
目的:了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学生健康教育认知状态,为新医科建设以来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提供积极的参考。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 145名在读医学生,从健康知识教育、健康行为教育、健康人文教育、健康意识教育4个维度,调查医学生健康教育认知状态。结果:医学生对健康教育有效性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意识教育(>67.6%)、健康知识教育(>50.4%)、健康人文教育(>41.0%)、健康行为教育(>32.9%),医学生健康教育认知的核心影响因素包括疾病知识(0.273)、健康教育课程(0.165)、健康获取能力(0.085)、健康评价能力(0.135)、健康伦理道德(0.167)、健康法律认知(0.082)、健康心理素质(0.145)和健康沟通技能(0.092)。结论:医学生从健康知识向健康行为转化的有效性仍然不足,医学生对健康沟通技能的需求显示出医学教育中医患沟通还须加强,建议参考核心影响因素,提升医学生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医患沟通能力的情况,并对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的必要性及传授方式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1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6.19%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满意,见习过与没有见习过对当前医患&关系满意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力,78.6%的医学生认为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是必须的,80.5%医学生认为应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讲解<医患沟通>课程.结论:有必要增加在校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同时应改变以往教学方式,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传授,更快更好的提高在校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以培养理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和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要内容,旨在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全面发展、负责任的公民.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显得极其迫切,而通识教育是医学院校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化医学生的通识教育、人文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实用型医学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组织课题组设计了"广东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调查问卷,经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广东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和特点,并以广州医学院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构建和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能力的构成以及自身医学人文能力情况的认知,以对医学人文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学人文教学问卷对医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18.0数据统计,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大部分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能力的构成总体认识较好,但是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认知不足,临床沟通能力不足。从性别差异看,男性与女性对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能力、关怀能力等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明确医学人文教学能力的内涵,对加强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及医学人文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设计以完善和丰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养成理论及实践范式为目标。以本科阶段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与评估为观察视角,以已有的研究为理论基础,遵循教学实践基本规律,认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多维内涵。建构方式应采用一门课程为核心、多维学科知识参与的课堂教育与多维化实践训练相结合;建立医学案例沟通培训模型,最后引入评估体系以评价建构效能;建构原则应基于医学的人文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