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s of the fibula,MFF)的诊断和治疗特点,并评估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15例MFF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54(35.00±7.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8(6.33±1.04) d。所有骨折为新鲜闭合性损伤。观察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17.00±3.79)个月。4例发生漏诊。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时间4~6(4.80±0.94)个月。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为(90.23±7.27)分;其中优9例,良3例,可3例。结论:MFF是一类严重的不稳定的踝关节损伤类型,容易忽视腓骨高位骨折及下胫腓的分离而造成漏诊误诊,手术治疗可恢复下胫腓联合以及踝穴的解剖学关系,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下胫腓联合损伤常伴有踝关节骨折,亦可发生在无骨折的情况下,但病史及体格检查通常缺乏特异性,漏诊或误诊可能导致患者踝关节功能受损。下胫腓联合损伤分型方法不一,可按需运用。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辅助检查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试验、外旋试验、挤压试验、腓骨横移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关节镜为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时极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尤其在评估固定术后慢性踝关节疼痛方面。急性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可保守治疗,但严重下胫腓联合损伤推荐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式可分为静态固定、弹性固定、下胫腓钩固定和韧带重建,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该文对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33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Dupuytren骨折)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3例,Ⅳ度8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4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6例,良15例,可2例。结论:下胫腓联合是维系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得到解剖性修复。  相似文献   

4.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分型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胫腓联合是稳定踝关节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常合并踝关节和腓骨高位骨折,少数情况可单独发生。非稳定性损伤见于非单纯性及部分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需早期手术治疗。稳定性损伤见于部分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可选择保守治疗。早期治疗和稳定下胫腓联合损伤比不治疗,延迟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稳定性及急慢性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稳定性、损伤时间、固定类型可影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可选择螺钉固定和弹性固定。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但其螺钉是否拔除、置入位置等技术细节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其缺点是可限制下胫腓联合微动等。保留下胫腓联合微动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弹性固定可作为一种螺钉替代治疗方式,已经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临床疗效和是否需要加压固定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需要根据其稳定性、损伤时间、固定类型等方面进行合理选择,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腓骨高位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称之为Maisonneuve骨折(MFF),是踝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易漏诊.如果早期漏诊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笔者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MFF 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7~51岁,平均2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例,坠落伤2例,运动伤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同时合并内踝骨折3例,均为伤后2 d内人院.  相似文献   

6.
Maisonneuve骨折诊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Maisonneuve骨折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
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23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25~43岁,平均35.3岁;摔倒伤10例,运动相关损伤8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内踝骨折16例,后踝骨折6例,三角韧带撕裂7例;所有患者均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和腓骨上1/4螺旋型骨折。手术采用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及固定修复下胫腓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3例患者中有9例在入院前发生漏诊,漏诊率为39.13%(9/23),入院后经详细查体而明确诊断。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均无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踝关节活动度与对侧基本相同。术后4~7个月,平均5.3个月X线片示腓骨骨折及踝部骨折均骨性愈合,踝穴正常,腓骨长度恢复,无下胫腓螺钉断裂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末次随访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5~100分,其中优1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22例患者中有19例已经恢复到伤前的活动水平。
结论 Maisonneuve骨折是容易产生漏诊的踝关节损伤,仅注意到受伤的局部情况和缺乏对这种少见骨折的认识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及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CT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凯  赵铁山  张中伟 《中国骨伤》2007,20(8):546-547
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部损伤(包括骨折、脱位及无骨折脱位的损伤)中常累及下胫腓联合。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X线摄片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拍摄角度、生理差异、患者的配合程度等,漏诊与误诊率均较高。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踝关节CT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并确定损伤程度以指导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摄片踝关节正侧位、CT扫描并最终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探查下胫腓联合处。其中男40例,女…  相似文献   

8.
下胫腓联合又称下胫腓关节,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有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和骨间韧带组成.临床上下胫腓联合损伤多合并踝部的骨折,其占踝部损伤的1% ~11%,有时也可单发生.在受伤早期,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疼痛以及创伤性关节炎.对下胫腓联合损伤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9.
<正>踝关节骨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据统计,在所有踝关节骨折和需要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的病例中,伴有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比例分别占10%和20%[1]。临床中由于对踝关节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认识的不足,导致诊疗方面存在很多误区。下胫腓韧带损伤常导致距骨外移和踝关节不稳,尸体研究发现:当距骨向侧方移动1 mm时,胫距关节连接区域减少42%[2]。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会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踝关节疼痛,而治疗不当或漏诊常会导致疼痛、关  相似文献   

10.
孙辉  罗从风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3):143-147,152
下胫腓联合一旦损伤分离会严重影响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因此需对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结构、运动特征、损伤机制有充分的认识,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深刻的理解.近几年许多国外学者一直围绕下胫腓联合的各个方面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剖学研究中对临床相关的解剖数据进行精确测量;运动学研究中运用更为精细的仪器,相对清晰地测量描述出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观察或精确测量的运动模式;有学者回顾性研究下胫腓联合损伤机制的探讨文献,归纳出多种损伤机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不仅保留和继承了传统临床试验及常规影像学检查,还不断提升和总结CT、MRI、踝关节镜及术中诊断技术的作用;治疗方面关注的焦点虽还集中于AO所推荐的下胫腓联合横行螺钉固定,但其技术细节正不断深化更新,新型固定技术、韧带修复重建理念也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下胫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治更为重视.该文归纳总结了下胫腓联合损伤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33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Dupuytren骨折)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3例,Ⅳ度8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4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6例,良15例,可2例.结论:下胫腓联合是维系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得到解剖性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急性踝关节骨折X线测量与MRI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建议和方法.[方法] 5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均行Denis-weber分型和Lauge-Hansen分型,骨折分型结合X线测量评定下胫腓联合损伤,MRI作为参照标准来评估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性,以此来统计分析X线检查发现下胫腓损伤相对于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X线测量值与韧带损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Denis-weber分型中结合测量值,发现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敏感性为49%,特异性为100%,Lauge-Hansen分型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4%,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阴影不与下胫腓联合损伤成完全对应关系,增宽的距骨内踝间隙不与三角韧带损伤成对应关系.[结论]根据Lauge-Hansen骨折分型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与MRI表现更接近;与X线检查相比,MRI能更准确地评估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探讨腓骨近段横形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及其与Maisonneuve骨折鉴别。方法通过1例腓骨近段横形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从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与Maisonneuve骨折相鉴别。结果根据本病例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治疗方法与Maisonneuve骨折不同,按照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结果97分。结论对于小腿近段直接暴力损伤造成腓骨近段横形骨折,其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有别于Maisonneuve骨折。  相似文献   

14.
Maisonneuve骨折的误漏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Maisonneuve骨折即内踝或三角韧带损伤合并腓骨近端1/3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踝关节损伤伴高位腓骨骨折[1],很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笔者自2000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该类骨折21例,早期误诊2例,漏诊2例,最终均得到正确治疗,效果满意。现对该类骨折误漏诊原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治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有关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和治疗的文献,总结进展。结果病史(损伤机制)、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等可辅助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对于不稳定下胫腓联合损伤需积极手术治疗,原则为解剖复位和固定,避免踝关节不稳定、长期慢性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但对于内固定方法仍存在争议。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仍缺乏特异性量化参数,疗效评价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112例伴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行腓骨内固定或不固定,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8个月。结果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98例,良14例。未见骨折不愈合、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对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时,除了固定内、外踝,还要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恢复了内、外侧所有结构的完整性后才能真正恢复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内、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三角韧带的损伤不修复,虽然下胫腓韧带可以获得愈合,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仍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38例获得10个月以上时间随访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进行钢板或螺钉内固定,并采用下胫腓螺钉对下胫腓联合进行规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术后4周去除石膏托循序功能锻练,术后10~12周取出下胫腓螺钉。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8±1.4)周;术后3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患侧出现切口处浅表的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5%;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治疗优良率为86.8%。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能够有效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踝关节功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6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外踝崩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至少行4孔或6孔普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行长螺钉固定。随访60例,随访时间4个月 ̄4年8个月,优47例,良9例,可4例。认为按照Lauge-Hansen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阐明受伤机制,指导临床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恢复外踝长度和稳定下胫腓关节,对踝关节的稳定和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51-2255
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是急性损伤诊治不当而迁延不愈的结果。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通常合并踝关节骨折,当骨折开始愈合后,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症状逐渐表现出来,此时结合其体征、X线片,必要时拍摄外旋或外翻应力位X线片、踝关节CT或MRI,其诊断稍显复杂但并不困难。踝关节镜检查为诊断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直接证据。由于认识不足,其治疗手段五花八门,目前尚无金标准。下胫腓韧带重建术与下胫腓融合术是两大类理念不同的治疗方法,尽管从短期随访来看,二者都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结果,但后者仍颇具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方法,并通过文献综述,批判性地总结现有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层修复三角韧带联合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8-03手术治疗的31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先取仰卧位内侧入路探查三角韧带并评估损伤程度,在三角韧带深层止点预置锚钉,再取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后踝固定或不固定,再取仰卧位前外侧小切口探查清理下胫腓联合并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最后依次修复三角韧带深层、浅层。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18~48)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为12~4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下胫腓螺钉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时踝-后足AOFAS评分平均91(72~97)分,优27例,良3例,可1例。结论全层修复三角韧带联合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损伤的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可降低踝关节复位不良发生率,恢复踝关节稳定性,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练,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