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关节镜筋膜深层入路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经至少1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单足跖筋膜炎患者在关节镜下筋膜深层入路行清理跟骨骨赘、切断跖筋膜内侧1/3~1/2术。术后1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足踝功能。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术后患足完全负重时间7~14 d。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57.0分±7.4分,术后1年91.7分±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术后残留足跟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疼痛缓解。结论关节镜筋膜深层入路治疗跖筋膜炎创伤小、视野清楚、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跟骨骨赘切除术联合足底筋膜松解、跟骨减压术治疗慢性足底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19-12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跟骨骨赘切除术联合足底筋膜松解、跟骨减压术治疗的26例慢性足底跟痛症。用套针进行钝性解剖,在脚跟脂肪垫和足底筋膜之间建立关节镜视野,显露足底筋膜与跟骨结节,射频消融释放足底筋膜的内侧和中央带,保留足底筋膜外侧带。跟骨骨赘完全显露后用钻头将其磨平,透视确认完全移除跟骨骨赘,再用微骨折器械对打磨区钻孔跟骨减压。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无疾病复发。本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070,P<0.001);术后3个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趋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230,P<0.001);术后3个时间点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趋于升高...  相似文献   

3.
周亚静  徐宁  荣雪余  赵汉学  魏芳远 《骨科》2020,11(5):362-36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203例临床诊断跟痛症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后对比分析跖筋膜炎患者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 按照BMI是否大于24 kg/m2分组,对比上述参数,探讨超声诊断跖筋膜炎的价值。结果 跖筋膜炎是上述患者足跟痛的首要病因,占82.8%。其中跖筋膜炎患者跖筋膜跟骨止点处的超声测量厚度大于健侧 (0.50 cm vs 0.37 cm),而脂肪垫厚度小于健侧(0.55 cm vs 0.60 cm)(P<0.05),中段跖筋膜厚度无差异(P>0.05)。在跟骨止点处,BMI > 24 kg/m2组与BMI < 24 kg/m2组患者右侧跖筋膜无差异(P>0.05),而BMI > 24 kg/m2组左侧跖筋膜厚于BMI < 24 kg/m2组 (0.46 cm vs 0.40 cm) (P<0.05)。同时,BMI > 24 kg/m2组右侧足底脂肪垫厚度较BMI < 24 kg/m2组增厚 (0.59 cm vs 0.50 cm)(P<0.05)。结论 足底跖筋膜炎超声可直接显示的跖筋膜跟骨止点处增厚,其可为临床提供定量的参数指标,对于足跟痛的软组织因素分析和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跟痛症的跟骨跖侧压痛点与跟骨结节骨赘的位置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骞  陈振伟  解谦 《中国骨伤》1998,11(3):44-45
跟痛症是一个症状性诊断。关于跟痛症与跟骨结节处骨赘(以下简称“跟骨骨刺”)究竟有无关系颇有争论~([1~3])。但是,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是仅根据跟骨侧位X线片判断和推测跟痛症与跟骨骨刺的关系,尚缺乏跟痛症跟骨跖侧压痛点(以下简称“压痛点”)与跟骨结节及跟骨骨刺在相应跟骨轴位X线片的位置关系。为了解跟痛症跟骨负重痛的病因,1996~1997年对眼病症28例(34只足)的42个压痛点进行金属标记,跟痛症不分单侧、双侧.全员并足拍摄双侧跟骨侧位X线片及轴位片,研究跟痛症的压痛点与跟骨结节及跟骨骨刺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冲击波方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慢性跖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足底组和复合组,足底组对足底区进行冲击波治疗,复合组在足底区治疗的基础上对同侧小腿三头肌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足底部压痛阈值(PPT)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足底组比较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周PPT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在治疗后4、12周PP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4、12周与足底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同时冲击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足底筋膜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42-1243
[目的]分析足跟痛治疗鞋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4月~2018年4月足跟痛治疗鞋临床治疗效果。以"疼痛完全消失"为优秀、"疼痛明显改善"为良好、"疼痛有改善"为一般、"疼痛无改善"为无效。[结果]本组共98例129足,经治疗后,优秀77例(96足),占74.42%;良好14例(22足),占17.05%;一般7例(11足),占8.53%;无效0例。优良率达91.47%。[结论]足跟痛治疗鞋对于预防和治疗足跟痛有着确切的疗效,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必定给广大足跟痛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病因很多 ,治疗方法也很多 ,1984年许振华等人倡用钻孔减压治疗。1994~ 1999年 ,我们收治跟痛症 6 2例 ,按有无静息痛分为 2组 ,均施以钻孔减压术治疗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患者 6 2例 ,男 4 5例 ,女 17例 ,年龄 2 3~ 6 0岁。病程 1~ 2 1年。单足 32例 (左侧 2 0例、右侧 12例 ) ,双足 30例 ,共 92足。全部患者按孙树椿等跟痛症病因分类〔1〕,并按有无静息痛分为 2组。有静息痛组 38例 6 0足。跟后痛 :痹症性跟痛症 10例 18足 ,跟后滑囊炎5例 8足 ;跟下痛 :肾虚性跟痛症 12例2 0足 ;跖腱起点筋膜炎 6例 9足 ;跟…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坏死性筋膜炎12例张跃强1刘双国1祝敏21.河南省周口地区中医院(河南466000)2.河南省周口市公疗医院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发病迅速、病症凶险、死亡率高的重症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临床较少见,我院1988年至今曾收治1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0.
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术对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3年4月应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32例(42个跟骨)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20个月。在硬外麻下,所有患者都在跟骨钻6至9个小孔减压。临床疗效的指标包括疼痛指数、行走距离、足底筋膜的紧张度、足部感觉、踝关节及距下关节的活动情况。结果治疗42个跟骨均经半年以上的随访,平均疼痛指数由8.2降至2.6。疗效近期有效率90.4%,远期有效率95.2%。结论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是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程迅生综述周维江李嘉寿审校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plantarfascitis/heelspursyndrome,PF/HSS)临床上非常常见。据报道因足部疾患就诊的病人中约15%为跟痛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痛症的形成机理,研究跟痛症的病因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在5例成人25~26 cm新鲜足的标本中观察跖腱膜分布,起止点及毗邻关系,36例患者接受了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部分切断、滑囊切除手术.[结果]通过解剖学观察发现跖腱膜与足纵弓及跖趾关节关系密切,跖趾关节背伸时跖腱膜最紧张,跖趾关节反复屈伸,跖腱膜受到牵拉刺激,久之形成滑囊炎及骨赘,是导致跟痛症形成及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平均随访2年,36例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结论]跖腱膜长期受到牵拉刺激,形成滑囊炎,久之骨赘形成是导致跟痛症的重要原因,微创手术切除滑囊及骨赘治疗对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法强度对慢性跖筋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强度200N/cm~2康复治疗跖筋膜炎,与强度100 N/cm~2康复治疗的跖筋膜炎作对照,以疼痛日记为疗效指标,晨起第一步时及每天最痛时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经8周治疗且随访3个月,强度200 N/cm~2的手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优于强度100 N/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慢性跖筋膜炎方面,手法强度与疗效有着明显关系,大强度手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痛症发病机理及针刀法治疗疗效。方法:用针刀在跟骨刺基底部,将跖长韧带自附着处切断,并于足弓处切断跖腱膜,结果:22例经针刀法治疗一次后跟痛症状消失,随访半至一年,总有效率95.46%,结论:跟骨刺不是引起跟痛症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附着于跟骨结节上的跖长韧带及跖腱膜的反复受伤,造成粘连,水肿,筋膜挛缩及无菌性炎症所致,经针刀彻底切断,松解跖长韧带及跖腱膜,可消除跟痛症。  相似文献   

15.
<正>跟痛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通过临床系统研究,认为跟痛症发病与跖腱膜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有着密切关系;并在治疗部位术式有新的改进,减轻了患者在治疗中痛苦。笔者于2007年5月~2009年3月,收治67例跟痛症患者,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跟痛症与跖腱膜生物学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跟骨穿刺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3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跟骨钻孔术治疗跟痛症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8.
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术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波  陈雷  刘彩龙 《中国骨伤》2015,28(11):1059-1063
目的:评价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患者5例8足,平均年龄52岁。术前症状为第2跖趾关节不稳定伴跖痛症。所有患者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采用AOFAS评分及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第2跖趾关节恢复稳定及跖痛缓解。所有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AOFAS评分高于术前。结论:应用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可有效缓解跖底疼痛,稳定跖趾关节,降低术后半脱位率及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跖腱膜切断术治疗跖腱膜炎(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用跖腱膜切断术治疗用腱膜炎共50足(44例)。平均随访时间11.2月结果显示56.6%的病人症状完全消失,94.9%的病人症状明显减轻、除部分病例有疤痕形成外来出现其它并发症.文中对跖腱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郭传安 《中国骨伤》1996,9(5):55-56
中药跟痛散治疗跟痛症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74030)郭传安笔者在1984~1996年,采用跟痛散局部贴敷的方法治疗跟痛症88例,收到简便易行、确实可靠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8例中,男40例,女48例;年龄20~82岁;单侧足痛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