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佑兴  成霞  刘嘉洋  林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3,(11):1903-1906+1923
目的 调查成都市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探究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4个城区共60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总分为(158.31±35.03)分,平均分为(3.68±0.81)分,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中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得分最高[(3.81±0.8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月可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P=0.001)、社会支持水平(P=0.006)、是否患慢性病(P=0.001)、健康状况(P=0.023)、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P=0.035)及参与意愿(P<0.001)是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尤其在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方面。城市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互联网+"城市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莲池区63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力测试量表、一般人口学问卷和"互联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互联网+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模式总需求标准化得分为74.89%,处于较高的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最高,其中,排在前3位的是紧急救援(100%)、健康体检(98.4%)和医疗康复(98.4%).而家政服务需求最低.结论:老年人对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较高的需求,在满足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在日常照顾、精神慰藉、维权、利于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模型研究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问卷法对滨州市滨城区彭李社区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选择医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11.34%,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查量表得分为(30.45±11.22)分;居住方式、文化程度、户外锻炼次数、医疗负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等是影响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的因素。结论 可根据社区老年人个人特质、生活习惯和家庭经济状况为其提供适合的医养健康养老模式,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因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而有望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精准识别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养老服务。目的 基于养老服务需求方视角,了解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人50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了便于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按老年人养老的地点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统一归为社区居家养老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6.2%。91.3%(444/486)的老年人并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有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53.1%(258/486)的老年人表示知道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7%(266/486)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不是很清楚;34.0%(165/486)的老年人知道社区能提供疾病诊治服务。41.3%(201/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为老服务项目;39.3%(191/486)的老年人认为其不需要社区提供任何日常生活照料服务;66.7%(324/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体检、康复、老年护理服务;60.0%(292/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48.0%(233/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60.9%(296/48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20.0%(97/48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最少,占19.1%(93/486)。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OR=3.379,95%CI(1.307,9.802);大专及以上:OR=3.955,95%CI(1.508,10.371)〕、退休前工作〔有:OR=5.097,95%CI(2.382,10.908)〕、子女数〔2个:OR=8.198,95%CI(2.982,22.537);3个及以上:OR=3.607,95%CI(1.521,8.552)〕、自理情况〔完全不能自理:OR=4.165,95%CI(1.570,11.050)〕、受照顾情况〔保姆照顾:OR=0.046,95%CI(0.010,0.209)〕是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南宁市城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或将成为大趋势。经济条件好(高学历、退休前有工作)、家庭支持条件好(有配偶和多个子女)、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问题,亟待社会养老补位。山东省惠民县已形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格局,但医养结合性质的养老机构还存在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认识医养结合机构性质和服务功能、推行多元养老模式、分类照顾护理老年人、引导老年人乐活共居和共同休闲养老、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医疗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发展等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护理人员现状及需求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以综合性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等为主,提供入住托养、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同时还具有培训、示范功能。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城市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所等日间照料机构为主;农村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乡镇敬老院的服务辐射功能,向农村老年人提供养护、社区照料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方法:分析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3种模式,并比较其实施目标、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和资金来源差异。结果:发现家庭医生签约的医疗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延伸模式存在社区医养康养资源短缺服务不力的问题,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康养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医养结合机构稀缺服务不均的问题。结论:提出改革家庭医生制度,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培育社会资本市场;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建议,从而为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客观地把握社区居家养老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中2000—2021年的相关文献,并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纳入的280篇文献的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发文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机构多为高校;研究热点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概念明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3个方面;研究趋势集中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方面。结论: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研究,为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研究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均等化、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和开展中西医并重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4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信息化使专业化老年医护技术服务应用于医养结合服务中,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方法调查200例老年及慢病人群的健康、养老及医疗状况,为100例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老年及慢病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医养结合医护技术服务平台实时动态管理老年及慢病人群的健康问题,对有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的人群提供医护服务。结果医养结合组老年及慢性病人的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解决结果比普通服务组更有效(χ2=208.995,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专业老年医护技术服务模式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应用,其优势在于充分地利用了三级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护理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老年及慢病人群对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的问题,此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暨"持续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工作启动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本市将实现全市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社区养老驿站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今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着力破解土地、设  相似文献   

11.
韩杨  李红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目的 调查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锦州市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4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以评定失能程度)、养老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类型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95.1%。168名(39.2%)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260名(60.8%)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子女数量、就医方便度、医养结合认知度、失能程度是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260名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127名(48.8%)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81名(31.2%)选择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名(20.0%)选择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锦州市老年人中,60.0%以上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影响其选择的因素较多。在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近半数愿意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形式,且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其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重机构设施建设、轻服务,导致服务供需错位、资源闲置等问题突出。由于我国还未有统一标准的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工具,现有评估工具呈现出评价不全面、地区性明显、维度单一、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编制能够全面、精准评估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评估问卷迫在眉睫。目的 编制具有良好信效度且能全面评价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方法 在政策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立问卷条目池。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四川、贵州5个省市共23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统计分析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W),采用界值法进行条目的筛选。以专家函询确立的问卷条目为基础,编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通过Kano模型特定的正向和反向问题设置,实现服务需求属性的划分。于2019年2-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自贡市共27家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自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7.0%和95.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和0.927;Kendall W分别为0.309和0.349。经专家函询后确立了包括5个一级条目(生活照料、医疗照护、健康保健、心理社会支持、环境安全)、64个二级条目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通过Kano模型的5种层次划分,整体服务需求呈现“环境安全>生活照料>医疗照护>心理社会支持>健康保健”的倾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正向问题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6,生活照料、医疗照护、健康保健、心理社会支持、环境安全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921、0.901、0.937、0.873、0.902;反向问题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8,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926、0.881、0.912、0.862、0.894;评价者间一致性水平(IR)为0.859,问卷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全体一致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59,平均S-CVI(S-CVI/Ave)为0.977。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机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及供需匹配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 应用线上问卷星平台和线下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山东、浙江、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六个省份的60岁及以上老人和养老机构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智慧养老服务的现状描述和供需差异分析。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1 328名老人中,有305名老人使用过智慧养老服务。其中对智慧养老服务非常满意的老人占使用人数的42.3%,比较满意的占33.8%。在调查的46家养老机构中,有7家养老机构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占15.2%。供需匹配中,养老费用和服务类型,P<0.05。结论 智慧养老的满意度高,发展前景好。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比例不高,供给方式多样。智慧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养老费用在月1 000元以下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大于机构的服务供给;在月3 000~5 000元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小于机构的服务供给。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和老年教育服务,老年人服务需求大于养老机构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金华市8个社区及6家养老机构的长期照护老年人共813例,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除听力外,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各项健康需求均高于居家者(P〈0.05),但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均高于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时间、认知能力、慢性病数目;影响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卧床状况。结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大,健康为影响其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评估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综合健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巩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结合宁夏本地医养服务现状,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养综合服务信息化体系,搭建适用于不同层级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协同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结果: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方位联合体机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医养服务及管理模式,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疗、养老等服务。结论:“互联网+医养”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医养融合互联互通全流程管理,是“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需求现状,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和制定内容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编制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人员对105名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生活状况、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走访调查.结果76.20%的社区老年人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其中社区老年人对于Et常医疗护理需求最高.结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加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对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中屡遇瓶颈,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老年人多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是影响机构发展及其服务实现的“源头性”问题,精准把握并分析其需求现状,是健康合理发展医养结合、改善供需错位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目的 调查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泸州市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65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结合相关情况调查表、衰弱综合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将调查内容中关于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纳入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性因素,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概率及拟合优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5%。627例老年人中,340例(54.2%)对医养结合有所了解,416例(66.3%)表示有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模型Ⅱ和模型Ⅲ的-2对数似然值(-2LL)均小于模型Ⅰ,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Ⅰ;模型Ⅲ的-2LL小于模型Ⅱ,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Ⅱ,表明模型Ⅲ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最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92,95%CI(1.118,2.560)〕、子女数〔OR=0.571,95%CI(0.407,0.800)〕、就医方便度〔OR=2.931,95%CI(2.117,4.058)〕、社会支持度〔OR=0.455,95%CI(0.326,0.635)〕、慢性病患病情况〔OR=1.999,95%CI(1.343,2.975)〕、医养结合认知水平〔OR=1.719,95%CI(1.222,2.418)〕、衰弱程度〔OR=2.495,95%CI(1.666,3.736)〕、抑郁程度〔OR=1.914,95%CI(1.296,2.827)〕是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知晓、需求水平较高,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企业及后续研究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分类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仍需先行试点,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杭州市居家养老的医养护结合现状,发现存在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从而提出开展针对性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方法  于2019年对杭州市西湖区和江干区共5个社区的居家养老人群,共调查942人,按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结果分为自理组(707人)和失能组(23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调查,以了解医养护结合需求和供给现状。  结果  居家养老人群中失能组的年龄比自理组的年龄大(P < 0.05);2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均为女性较多;2组的生活照料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照顾者是伴侣,失能老人独居比例下降,依靠子女和保姆比例增加;除了慢病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和健康知识教育外,老年人接受其他项目的公共卫生服务比例均 < 50%;失能老年人接受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助医服务的比例 < 50%,提示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差;接受管道护理、压疮护理服务比例 < 50%,提示老年专科特色医疗护理欠缺;除了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接受其余康复项目服务的比例均 < 50%,提示专业的康复缺乏。  结论  通过对杭州市居家养老的医养护结合现状调查,发现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单身人士尽可能结婚,以应对将来老年期的生活照料问题,建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加上门服务和短期照料服务以增强家庭养老能力;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针对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培训老年专科护士,建设专业康复科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医养结合模式下,针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健康养老问题,协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疗结构、公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第三方养老服务产业的多方、多层次需求的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进行老年人慢性病检测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实现医养结合模式下,智慧养老平台的构建。促进医疗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为卫生事业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和就医意向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农村老年人社区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东省中山市3个镇对4800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护理需求方面: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类和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较高,其中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服药指导(34.6%)、血糖监测(34.6%)和血压监测(37.0%)的需求最大;就医意向方面: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结论:中山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较高,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意向有待提高,应加强社区护理的建设,满足居民的护理需求,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