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钙黏蛋白-11(cadherin-11,CDH11)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BA和胆总管囊肿(C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肝脏CDH11与肝纤维化标志基因和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BA组50例,女25例、男25例,中位年龄59.5(46.8~71.8)天;CC组8例,女5例、男3例,中位年龄70.0(49.0~125.3)天。BA组患儿肝脏中CDH1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肝内CDH11 mRNA表达水平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B2)、角蛋白19(KRT19)、肌动蛋白α2(ACTA2)、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和Ⅳ型胶原α1链(COL4A1)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0.73,P均<0.01)。与轻度肝纤维化BA患儿相比,CDH11表达水平在重度肝纤维化BA患儿肝内显著升高(P<0.01)。BA肝内CDH11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γ-谷氨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A)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白介素-33(IL-3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18例BA与12例无黄疸症状且肝功能正常的胆总管囊肿(CC)患儿血清和肝脏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33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IL-3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A组血清中IL-33的表达(791.0±22.22)pg/ml明显高于CC组的(607.1±20.68) pg/ml(P<0.0001);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呈正相关(r=0.629,P=0.005).BA组肝组织中IL-33 mRNA表达0.0420±0.0061明显高于CC组的0.0220±0.0027(P=0.0181).BA组肝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0.4683±0.0188亦明显高于CC组的0.3433±0.0293(P=0.0137).结论 IL-33在BA组血清及肝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升高,可能在BA炎症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胆道闭锁(BA)肝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Kasai术治疗的BA患儿46例、胆总管囊肿患儿30例和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17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中HSP 70蛋白表达,利用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染色液检测BA患儿肝组织纤维化,双重染色法检测BA患儿不同纤维化肝组织中HSP 70蛋白表达,所有BA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结果 BA、胆总管囊肿以及静脉海绵样变患儿三组,HSP 70蛋白高表达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P=0.018),以BA组的HSP 70蛋白高表达比例为最高。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强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1,P0.001);46例BA患儿中,死亡15例,生存分析显示,轻度BA患儿术后生存率82.4%,中位生存时间(34.6±2.3)月;中重度患儿术后生存率58.6%,中位生存时间(25.5±2.8)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函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12)。BA患儿中,HSP 70蛋白低表达者的生存率85.0%,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4.0±2.6)月,HSP70蛋白高表达者生存率53.8%,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8.3±2.2)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29)。结论 BA患儿肝组织中HSP70蛋白呈高表达,且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进程,HSP70表达上调往往预示患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诊断价值及其与BA肝纤维化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黄疸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4例,包括BA患儿34例(BA组)和其他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10例(DC组)。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DAC中HDAC1~HDAC11在BA中的表达情况。取BA组和DC组患儿肝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2在两组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对HDAC2的表达进行评分。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HDAC2评分对BA的诊断价值。分析BA患儿HDAC2表达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所有BA患儿在Kasai术后均进行了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时的黄疸清除率(jaundice clearance rate,JCR)和自体肝生存率(survival with native liver rate,SNL)。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Kaplan-Meier法分析HDAC2表达与JCR和SNL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与DC组相比,BA组中HDAC的mRNA表达含量丰富,其中HDAC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2FC=0.61,P=0.00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A组肝组织中HDAC2表达定位于多数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而DC组肝组织内仅少量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核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A组肝组织中HDAC2[(15.58±2.32)比(1.42±0.42),P<0.001]、ACTA2[(2.561±0.328)比(1.150±0.196),P<0.001]和KRT19[(2.324±0.367)比(1.116±0.164),P=0.005]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C组。DC组与BA组的HDAC2评分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3.0(3.0~5.0)分比8.5(6.0~10.0)分,P<0.001];BA组纤维化分级Ⅰ、Ⅱ级与Ⅲ、Ⅳ级的HDAC2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5.0~8.0)分比9.0(7.0~10.0)分,P=0.005]。HDAC2评分诊断B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46~1.000,P<0.001)。HDAC2高表达患儿和低表达患儿的S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Kasai手术日龄较大(HR:3.764,95%CI:1.239~11.428,P=0.019)和HDAC2高表达(HR:4.883,95%CI:1.296~18.392,P=0.019)是BA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AC2的表达水平评分具有潜在诊断价值,与BA肝纤维化程度有关;同时其高表达可以提示不良预后,为BA的诊断、预后评估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胆道闭锁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和Westen blot方法检测13例BA患儿、7例胆总管扩张(CC)患儿和8例正常对照儿童(CO)肝脏组织中TLR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BA患儿肝脏组织TLR7表达明显高于CC组患儿和CO组患儿(P<0.05);而TLR3的表达在BA组患儿和CC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略高于CO组患儿(P>0.05).TLR4的表达在BA组患儿和CC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CO组患儿(P<0.05).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TLR3、TLR7、TLR4表达异常,可能在胆道闭锁胆管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和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其在B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胆道闭锁患儿(BA组)肝组织15例、胆管扩张症患儿(CBD组)肝组织10例、BA发展为肝硬化接受肝移植患儿(LT组)肝组织10例。HE、Vimentin染色观察各标本的组织学改变并判定纤维化程度,CD34染色标记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BD组、BA组、LT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6.8±1.9、23.2±3.8、25.9±2.1。HIF-1α在肝细胞胞浆和部分胞核中表达,BA组HIF1-α的光密度(0.160 7±0.029 7)高于CBD组(0.150 4±0.146 3)和LT组(0.151 3±0.005 9),P0.05。VEGF在肝细胞、胆管、动脉壁的表达,BA组VEGF的光密度(0.162 9±0.012 9)高于CBD组(0.132 2±0.025 7)和LT组(0.146 2±0.015 2),P0.05。结论 HIF-1α、VEGF可能通过参与BA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促进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ET)、透明质酸(HA)与胆道闭锁(BA)患儿术后肝损害、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行肝门空肠吻合(Kasai)术后的BA患儿为BA组(n=38),正常体检儿童(n=12)为对照组;BA患儿根据其胆红素水平再分成黄疸组(n=14)和无黄疸组(n=24)。由自动生化仪测肝功能,鲎三肽基质显色法测E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HA水平。结果 BA组患儿存在肝损害,血清ET、H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儿童高(P<0.05);BA组患儿中,黄疸患儿的肝损害较无黄疸者重,血清ET、HA水平也较无黄疸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及H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ET水平与术后BA患儿肝损害和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后判断BA患儿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透明质酸(HA)与胆道闭锁(BA)患儿术后肝损害、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Kasai术术后BA患儿为BA组(n=35),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10).BA组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黄疸组(n=11)和无黄疸组(n=24),根据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情况分为门静脉高压(PH)组(n=27)和非PH组(n=8).应用自动生化仪检测2组肝功能,采用ELISA检测2组血清Gal-3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HA水平.结果 BA组肝损害、肝纤维化程度较健康对照组重,血清Gal-3、H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a<0.05);黄疸组肝损害、肝纤维化程度较无黄疸组重,血清Gal-3、HA水平均较无黄疸组显著升高(Pa<0.05);无黄疸组血清Gal-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PH组血清Gal-3水平较非PH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Gal-3水平与总胆红素、ALT、γ-谷氨酸转肽酶水平呈正相关(Pa<0.05),与HA水平亦星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Gal-3水平与BA术后患儿肝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BA术后判断患儿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道闭锁(BA)肝组织和肝外胆系的表达,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本院21例BA肝组织、肝门纤维块进行CD68和α-SMA染色;对照组为5例胆汁淤积和10例胆总管囊肿.选用LEICA-DM研究级生物显微镜,QWIN软件环境下测量抗体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随访19例BA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比率.同时对21例BA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并与α-SMA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α-SMA在BA肝纤维块高度表达于胆管上皮、胆管周围的胶原纤维;α-SMA阳性表达量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表达量与表达强度呈线性正相关(r=0.549,P=0.022);CD68在BA肝组织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肝门纤维块鲜有表达.α-SMA表达量与肝脏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P=0.02);α-SMA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率呈负相关(r=-0.653,P=0.029),但肝组织CD68表达与α-SMA阳性表达相关性不明显(r=0.444,P=0.057).结论 α-SMA的表达可能是肝脏纤维化的早期标志,SMA的阳性表达量与术后3个月胆红素消退呈显著负相关,预示BA肝内外胆管系统纤维化,乃至肝硬化,提示可能临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诊断价值及其与BA肝纤维化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黄疸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4例, 包括BA患儿34例(BA组)和其他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10例(DC组)。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DAC中HDAC1~HDAC11在BA中的表达情况。取BA组和DC组患儿肝组织样本,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2在两组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 对HDAC2的表达进行评分。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HDAC2评分对BA的诊断价值。分析BA患儿HDAC2表达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所有BA患儿在Kasai术后均进行了随访, 记录术后6个月时的黄疸清除率(jaundice clearance rate, JCR)和自体肝生存率(survival with native liver rate, SNL)。采用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的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拟建立更好的评估肝纤维化的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就诊的100例B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Ohkuma's肝纤维化分级和不同胆管增生分级患儿间各术前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整合模型,各实验室指标同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BA患儿Kasai手术年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在不同肝纤维化分级及不同胆管增生分级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纤维化分级越高,胆管增生分级普遍越高(P<0.001)。整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806,0.945),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93.2%,准确性为83.0%,阳性预测值为87.5%,阴性预测值为80.9%,高于各实验室指标的单独预测效能。结论Kasai手术年龄、MMP-7、APRI与BA患儿肝纤维化分级、胆管增生分级相关。多实验室指标的创新整合模型对于无创预测BA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2(c-Jun N-terminal kinase,JNK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及CollagenⅢ在胆道闭锁(BA)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胆管扩张症肝活检病例10例,为胆扩组;BA肝活检病例15例,为BA组;BA晚期因肝功能衰竭而行肝移植患者自体肝活检10例,为肝移植组。采用HE染色观察并评价肝标本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JNK2、TIMP-1及CollagenⅢ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肝组织中JNK2、TIMP-1及CollagenⅢ基因表达情况。结果①HE染色:胆扩组偶可见少许纤维细胞增生;BA组汇管区增宽,纤维组织增生、桥接纤维化现象普遍,可见假小叶形成;肝移植组汇管区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较重,广泛桥接纤维组织形成,假小叶显著。②免疫组化:胆扩组JNK2、TIMP-1及CollagenⅢ表达为弱阳性,BA组及肝移植组JNK2、TIMP-1及CollagenⅢ蛋白均在肝细胞、汇管区胆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阳性表达。(3)半定量分析:三组JNK2(0.122±0.008、0.182±0.017和0.198±0.033),TIMP-1(0.123±0.009、0.185±0.012和0.201±0.017)和CollagenⅢ(0.126±0.012、0.194±0.008和0.208±0.033)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中,BA组及肝移植组JNK2、TIMP-1及CollagenⅢ表达明显高于胆扩组(P0.05);肝移植组JNK2、TIMP-1及CollagenⅢ蛋白含量与B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qRT-PCR:三组JNK2、TIMP-1和CollagenⅢ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21(0.17)vs 1.395(1.22)vs 1.095(1.21),H=17.686,P=0.003;0.439(0.31)vs 1.404(0.85)vs 1.571(0.66),H=20.648,P=0.000;0.917(0.09)vs 1.802(1.35)vs 1.957(1.30),H=15.555,P=0.007),BA组及肝移植组肝内JNK2、TIMP-1及CollagenⅢmRNA表达含量比胆扩组高(P值均小于0.017)。结论JNK2、TIMP-1及CollagenⅢ在BA患儿随着肝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升高,表明其可能参与并促进BA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A)患儿肝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上下游调控因子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BA进行性肝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本院行Kasai手术的38例BA患儿与16例对照儿童肝组织iNOS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应用ELASA法对BA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总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浓度进行测定;应用TUNEL法对BA患儿和对照组肝内胆管上皮凋亡指数进行测定;应用免疫印记法对BA患儿和对照组肝组织NF-κB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iNOS在BA患儿肝组织异常高表达,强度为0.30±0.08,而在对照组肝组织不表达.BA患儿外周血总NO代谢产物浓度为(90.40±12.46)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7±5.78)μmol/L,且BA组总NO代谢产物浓度与血清ALT水平[(152.76±29.59)U/L]呈强正相关(r=0.97).BA组肝内胆管上皮凋亡指数(54.00±11.67)%远高于正常对照组(20.72±5.63)%,且与肝组织iNOS表达强度呈强正相关(r=0.99).NF-κB出在BA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0.74±0.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22±0.03),且与iNOS表达强度呈强正相关(r=0.97).结论 iNOS异常高表达在BA患儿进行性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是由iNOS及其上下游调控因子NF-κB、NO共同作用所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达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 CX3CR1)的T淋巴细胞(即CX3CR1+T淋巴细胞)在不同儿童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胆道闭锁肝组织浸润的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胆道闭锁患儿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手术的24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 同时选取同期进行手术的胆总管囊肿20例(接受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胆汁淤积症4例(术中胆道造影排除BA)、门静脉高压9例(行门静脉高压治疗手术)作为对照组。对24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标本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所有患儿肝脏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患儿肝脏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对BA患儿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肝功能指标、BA肝纤维化评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对BA患儿随访2年, 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儿肝脏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7.91±8.8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的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拟建立更好的评估肝纤维化的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就诊的100例B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Ohkuma’’s肝纤维化分级和不同胆管增生分级患儿间各术前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整合模型, 各实验室指标同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比较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BA患儿Kasai手术年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MMP-7)、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 FN1)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阐述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凋亡肌醇磷脂-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数据库数据对FN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时留取的患儿肝组织标本31例, 其中因非肝胆疾病导致死亡的婴儿肝脏组织样本3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CBD)5例和BA 23例;根据日本Ohkuma’’s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对所有肝组织样本进行分级处理, 按照纤维化程度又将BA分两组:轻度(Ⅰ~Ⅱ级)、重度(Ⅲ~Ⅳ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1、PI3K、p-Akt和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以上蛋白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 利用qRT-PCR检测肝组织FN1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FN1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 是调控小鼠肝纤维化的核心基因之一。FN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验证血清MMP-7对胆道闭锁的诊断准确性, 明确血清MMP-7在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流程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等9家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因梗阻性黄疸自愿要求检测血清MMP-7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探查结果或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或保守治疗随访过程中黄疸消退与否为诊断标准, 将患儿分为BA组(确诊胆道闭锁)及Non-BA组(排除胆道闭锁), 比较两组血清MMP-7值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诊断四格表, 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等。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例, 比较近年来胆道探查阴性率及Kasai手术年龄差异, 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时期的患儿手术日龄差异。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儿共217例, 其中130例为BA组, 87例为Non-BA组。BA组血清MMP-7中位浓度为60.10(37.00, 97.94)ng/ml, Non-BA组为11.10(7.97, 14.83)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63, P<0.001)。血清MMP-7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达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的T淋巴细胞(即CX3CR1^(+)T淋巴细胞)在不同儿童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胆道闭锁肝组织浸润的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胆道闭锁患儿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手术的24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进行手术的胆总管囊肿20例(接受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胆汁淤积症4例(术中胆道造影排除BA)、门静脉高压9例(行门静脉高压治疗手术)作为对照组。对24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标本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所有患儿肝脏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患儿肝脏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对BA患儿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肝功能指标、BA肝纤维化评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对BA患儿随访2年,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儿肝脏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7.91±8.81)%,低于胆总管囊肿患儿(21.53±13.85)%以及门静脉高压患儿(13.82±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3.96±5.39)%,低于胆总管囊肿患儿(8.76±9.16)%以及门静脉高压患儿(7.68±5.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3)。胆道闭锁肝脏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患儿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P=0.048)。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评分与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CX3CR1^(+)Ki67^(+)CD8^(+)T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25,P=0.030)。预后良好患儿肝脏中CX3CR1^(+)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预后不良患儿高(P<0.05)。结论CX3CR1^(+)CD4^(+)T淋巴细胞和CX3CR1^(+)CD8^(+)T淋巴细胞可以反映肝脏的免疫状态,参与肝纤维化,可能是预测胆道闭锁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胆道闭锁肝内外胆系免疫炎性反应与临床预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测定胆道闭锁(BA)肝组织和肝门纤维块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含量,分析肝内外组织免疫炎性改变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旨在了解其在发病过程的重要性.方法 取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在本院行BA Kasai根治术的21例患儿的肝门纤维块及肝脏组织标本;对照组为5例胆汁淤积综合征患儿和10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肝脏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CD68、MCP-1和ICAM-1染色.选用LEICA DM研究级生物显微镜,QWIN软件环境下测量抗体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随访19例BA患儿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比率,与肝组织CD68、MCP-1和ICAM-1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A组肝组织CD68、MCP-1、ICAM-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肝门纤维块几乎没有表达;CD68、MCP-1、ICAM-1阳性表达量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CAM-1最为显著;除了MCP-1外,CD68、ICAM-1在肝脏表达的表达量与表达强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838,P=0.0002;r=0.565,P=0.035;BA组肝组织CD68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率呈负相关(r=-0.645,P=0.023).结论 CD68阳性表达是BA免疫炎性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MCP-1和ICAM-1在这一环节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肝组织CD68阳性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胆道闭锁肝内外胆系组织病理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胆道闭锁(BA)肝门纤维块、肝脏组织的病理及其超微结构观察,对肝门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进行评分,并与肝纤维化分级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肝门纤维块及肝脏组织标本;研究同期选取疑似BA经术中胆道造影除外BA,诊断为胆汁淤积综合征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作为对照组,留取肝脏组织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标本的病理改变,以及肝细胞、毛细胆管和肝门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SPSS 14.0软件,半定量比较BA与对照组肝脏纤维化的差异,检验肝门纤维块成纤维细胞活跃程度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21例BA Kasai根治术病例,手术平均年龄(66±20)d;对照组为5例胆汁淤积综合征和10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BA组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是肝内门脉区胆管炎症及纤维化形成,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同年龄胆汁淤积综合征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肝门纤维块毛细胆管增生,部分管腔闭锁、狭窄,腔内炎细胞浸润及部分淤胆,大量间质成分增生;电镜下肝门成纤维细胞活跃、肝脏毛细胆管上皮微绒毛缺失、肝细胞及肝血窦内电子致密物质增多及部分毛细胆管扩张;肝门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相关(P=0.04)。结论 BA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是肝内门脉区胆管炎症及严重纤维化形成;超微结构改变提示肝门部成纤维细胞活跃,其分化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