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文静  胡素芳 《妇幼护理》2022,2(21):4991-4993
目的 探究基于质量控制理论小组管理策略对儿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控制及总体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 附属儿童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单单双号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36 例和观察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质量控制理论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模式对儿科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控制、总体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儿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 19.44%(7/36)低于 对照组 2.8%(1/36)(P<0.05)。观察组总体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 97.22%高于对 照组 80.55%(P<0.05)。结论 儿科手术室护理实施基于质量控制理论小组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 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珊珊  马夏云  陆燕英 《妇幼护理》2022,2(8):1899-1901
目的 分析 SBAR 沟通模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床旁交接班。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 SBAR 沟通模式的护理床旁交接班。分析对比两组护理 人员对病情的掌握情况、交接班评分、交接班时间以及患儿临床不良时间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 员对病情掌握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交接班 评分及交接班时间均比参照组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依从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SBAR 沟通模 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交接班工作的质量,保证患儿治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科内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运用风险寻源、归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意外伤害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果:持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吕雪  吴雪雪 《妇幼护理》2023,3(17):4136-4138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我院新生儿重 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 120 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管 理;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 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提高护理质 量,减少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儿科IC U (重症监护室)患儿转入普通病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从儿科IC U转入普通病房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n=45),研究组在转入普通病房前后实施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不实施过渡期护理,比较患儿转入普通病房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次转入IC U率等。结果研究组患儿再次转入IC U率及不良事件、心理紊乱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心理紊乱综合征持续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IC U患儿在转入普通病房后实施过渡期护理,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6.
巩俊英  刘雪  韩娜娜 《妇幼护理》2022,2(17):3975-3978
目的 探究儿科护理中实施 6S 阶段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 8 月到 2021 年 8 月我院儿科诊治的 120 例患儿, 按照住院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 6S 阶段管理模式护理。比较 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及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 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67%)高于 对照组(75.00%)(P<0.05)。结论 儿科实施 6S 阶段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梁迎盈  刘婷  刘方囡 《妇幼护理》2022,2(7):1619-1621
目的 探究叙事护理干预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3 月 1 日至 2021 年 9 月 1 日 178 例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 理质量、护理依从性、心理弹性及护理管理质量。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试验组 5 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较优,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行为、护理配合、检查配合、睡眠情况、活动量及饮食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护理后心理坚韧性、乐观及自强评分显著上升,试验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护 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96.63%)高于对照组(86.52%)(P<0.05)。 结论 儿科患儿进行叙事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朱天霞  陈玲玲 《妇幼护理》2023,3(5):1115-1117
目的 研究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院 2021 年 4 月到 2022 年 4 月小儿重症监护病 房收治 66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双号开展品管圈护理。对 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况、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生活质量、重症监护时间、 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采用品管圈护理,能够提高 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护理管理在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至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腹泻停止时间、大便质地恢复正常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服务能力、护理操作质量、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儿依从性,加速其胃肠功能恢复,还可提高护士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时小娜  张甜甜 《妇幼护理》2023,3(5):1118-1120
目的 探讨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患儿 80 例患儿, 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在团队协作下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 两组护理综合质量、风险防范质量,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部检查评分与护士长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 照组(22.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 儿科护理中采用团队协作联合 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与风险防范质量,减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孙严慧 《妇幼护理》2021,1(1):150-153
目的 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急诊科收治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 9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家庭式参与式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 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记录对比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理干预 后心理评估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针头滑落、液体渗漏、皮下血肿、穿刺点感染等不良事件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操作感受、护理服务态度、生活护理 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患儿焦虑、恐惧、偏执、敌对心态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提高患 儿家属对于医护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综合评分,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提高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本院于2014年6月开始在科室内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对实施分层护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考核,统计2组患儿意外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红臀发生率。结果采取分层级护理模式后,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重症护理、基础护理得分,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专科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实施分层级护理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后,无意外事件以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红臀发生率为1.07%,均少于实施分层级护理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分层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差错事件的发生,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科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雪雅 《妇幼护理》2022,2(2):475-477
目的 探讨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儿 科住院治疗的患儿 150 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治疗的 75 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 以常规儿科护理。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入院的 75 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以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67 %)高于观察组(2.67 %)(P<0.05)。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90.67 %)低于观察组(100.00 %)(P<0.05)。对照组健康教育、病房护理、心理护理、风险护理等评分 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提高儿科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 生。  相似文献   

14.
乔文清 《妇幼护理》2024,4(7):1601-1603
目的 探索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实施于新生儿科护理床头交接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 在我院的新生儿科室收治的 7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 取规范性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床头交接班满意度、患儿不良症状的发 生率、并发症出现概率观察指标及临床观察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 验组护理人员在患儿六项基础信息提供、护理人员负责评分、患者配合度评分、交班质量效率评分和患者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日增长体质量、日增长奶量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科护理的床 头交接班环节实施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该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该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刘桂云  郭玉燕  程学静 《妇幼护理》2023,3(18):4413-4415
目的 研究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 30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组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开展层级式责任制模式,参照组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 量、护理患儿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护士在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护理质量、重症基础护理, 综合能力、教学能力上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患儿家属满意度和患儿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的服务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的36名消化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1月至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工作状态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工作积极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技巧、护理执行规范及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职业倦怠量表(MBI)评分低于对照组,盖洛普Q12调查表(GWA)、中文版康纳-戴维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本职工作、职业环境、团队协作、职业展望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内科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利于缓解工作倦怠感及心理压力,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何艳丽  张琦  胡柳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133-F0003
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背景下的护士岗位设置对护士工作效能的影响。方法: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楼冠心病病房1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护士临床业务记录表,比较实施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背景下的护士岗位设置前后的患者护理时间、护士平均加班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直接护理时间长于实施前(P<0.05),间接护理时间中的从家属处获得的信息、员工间的内部沟通、记录和护士平均加班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背景下的岗位设置在冠心病病房的实施可以延长患者直接护理时间,缩短护士加班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儿科重症监护患儿转入普通病房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PICU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自P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患儿80例未实施过渡期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重返PICU率、出现心理紊乱综合征情况、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重返ICU率、心理紊乱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转入普通病房的患儿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管理,保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儿重返PICU率和心理紊乱综合征的发生率,促进了患儿的康复,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潘结英 《妇幼护理》2022,2(8):1861-1863
目的 观察基于 PDCA 的循环护理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儿童 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 190 例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 90 例和研究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 PDCA 的循 环护理模式。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家属护理满意度和综合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护理操作能力强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室接受 治疗的小儿患者使用基于 PDCA 的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