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亲母初乳口腔滴注对机械通气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滴注,观察组30例,生后24 h开始初乳口腔滴注,对比两组生理指标、喂养及发育状况。结果 滴注前后两组患儿心率、经皮氧饱和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开始肠内营养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以及出现吸吮动作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1、8.260、7.778、58.445,P<0.05);观察组喂养时喂养不耐受(胃潴留、腹胀、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5.454、4.705,P<0.05);观察组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并发症发生率6.77%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第7、14天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2.483,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临床操作的可行性,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观察两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观察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及例数、每日摄入热卡、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重,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策略的重要内容,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3.
邓金金 《广东医学》2016,(Z2):73-74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与支持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全静脉营养支持,研究组行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联合静脉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肠外营养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胃营养达到标准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恢复至出生的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体重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概率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不耐受情况,减少黄疸发生,缩短其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对其生长发育起着促进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探讨将口腔按摩作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加入口腔按摩。结果:经系统的护理及资料整理,观察组患儿在各类喂养不耐受率及口腔感染发生率上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数据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加入口腔按摩能够有效降低其喂养不耐受事件的发生率,进而促进其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力鼻饲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以常规方法插入胃管,根据病情需要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方法.比较2组患儿在喂养相关指标、喂养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鼻饲法较常规鼻饲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奶量的增加,有利于出生体重恢复,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体重增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勇 《安徽医学》2013,34(2):162-163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喂养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救治的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将患儿分为24 h内喂奶组(观察组)与延迟喂奶组(对照组),每组均为29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配方奶喂养,均选用"全合一"的胃肠外营养,每天2~4次,每次0.5~1.0 ml,逐渐增加喂养次数以及奶量,直到每天每千克体重150~160 ml后,转为全肠内营养,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分娩前所用药物以及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结合胆红素量、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脓毒症、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24 h内开奶比延迟开奶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67-169+175
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n=31)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n=31)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并发症、体重变化,调查喂养情况、住院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开始喂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改善喂养情况,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成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情况、生长发育、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时间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体重增长率、每周头围增长的速度、每周身长增长的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1);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胎龄≤31周,出生体重<1500g,并除外消化道先天畸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于生后第2天常规给予红霉素3~5mg/kg.d-1,共6~8天。结果用药组的喂养不耐受率(34.09%)低于对照组(58.54%),差异有显著性(χ2=4.17,P<0.05)。两组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和每天大便次数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住院时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组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郝香兰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117-11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对疾病恢复的效果。方法对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高营养。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结果早期喂养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7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5 g、3次/d,连用21 d.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但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益生菌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喂养方式以及早期持续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4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持续间歇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持续间断注入;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观察两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情况及胎便排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喂养耐受及胎便36小时内排除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的辅助喂养方法,能促进早产极低体重儿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段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方法将50例胎龄30~33周,体重在1050~1450g活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25例给予分段喂养方式(分段喂养组),将另25例给予持续、间歇胃管喂养,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两组喂养的耐受情况、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达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两组喂养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喂养耐受、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分段喂养方法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分段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并发症更少,优于持续、间歇胃管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妍琦 《吉林医学》2013,(30):6248-624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应用早期喂养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极低体重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传统方法喂养(对照组)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的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出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以及胎粪排除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能有效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可促进患儿肠道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郭洁婷  杨春凤 《广西医学》2014,(12):1833-1835
目的探讨口腔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效果。方法将116例VLBWI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采用经口胃管饲早产配方奶方式喂养,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NNS)训练,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口腔按摩(吞咽功能训练及口腔推拿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患儿腹胀、呕吐、胃潴留液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口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长速度、每日增加奶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按摩能有效降低VLBWI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VLBWI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各种因素,造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原因,探讨开展早期微量胃肠喂养问题,为解决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喂养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63例,排除了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NRDS,呼吸衰竭、畸形等疾患。随机分为二组,早期微量胃肠喂养83例为观察组,常规喂养80例为对照组,二组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二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各分项比较均P<0.01;二组在治疗10d内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有助于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缩短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基层医院的喂养成功率,增强患者的整体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生长和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掌握的适宜喂养方式,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管齐下的护理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为观察对象,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抚摸法、非营养性吸吮法三管齐下的护理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发育情况、喂养效果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音乐疗法、抚摸法、非营养性吸吮法三管齐下的护理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效果,可帮助其快速恢复体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奕怀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46-1847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总结有利于胃肠喂养成熟的因素。方法对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且痊愈出院的33例婴儿的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等情况进行调查。分为喂养不耐受和耐受两组,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开始胃肠喂养时间的早晚分为早胃肠喂养组和晚胃肠喂养组,比较两组胃肠喂养的不耐受率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总的不耐受率为48%(16/33)。胃肠喂养耐受和不耐受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胃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日龄、开始经口喂养日龄及氨茶碱的使用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LBWI的胃肠喂养不耐受率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母乳口腔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的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母乳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母乳口腔护理的方法,能够减轻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或喂养不耐受的概率,同时缩短经口喂养到全口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体重增长,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NICU收治出生胎龄30~34周的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观察组,2009~2010年出生时胎龄30~34周的13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2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睡眠时间、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并发症发生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质量,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