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剥脱综合症,又名囊膜性青光眼,以瞳孔缘及前房角白色碎屑样剥脱物合并开角型青光眼为其特征。本病多发于老年人,单眼或双眼发病,北欧地区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剥脱性青光眼的临床和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剥脱综合征 exfoliation syndrome表现为高龄者的晶体前囊和虹膜瞳孔缘部出现灰白色头皮屑样物质 ,多伴发难治性青光眼。剥脱综合征伴发的青光眼称为剥脱性青光眼 exfoliation glaucoma。剥脱性青光眼基本无自觉症状 ,当发现患病时已经出现显著的视野损害 ,已不能恢复视功能。所以对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剥脱综合征以前高发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北欧各国 ,在其他国家比较少见〔1〕。但是 ,最近在九州大学就诊的 5 0岁以上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老龄患者多半归于本病〔2〕,所以对剥脱综合征和剥脱性青光眼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剥脱综合征     
一关于本综合征的命名1917年Lindberg 首先描述,在单纯性青光眼病例,有时发现瞳孔缘有灰白色碎屑样物存在,当时认为是渗出物。1918年Vogt 也见到一例,认为是瞳孔残膜,这例后来也发生了青光眼。直到1925年Vogt 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认为是晶状体囊浅层剥脱所致,将这些发现与单纯性青光眼相联系,命名为“囊性青光眼(glaucomacapsulare)”,或“晶状体囊剥脱(exf—oliation of the lens capsule)”。Th-ebald 及其他学者认为,这些碎屑并不是晶状体囊的剥脱物,不过是一些沉着物,并非  相似文献   

4.
剥脱综合征     
剥脱综合征的特点是临床上见淡灰色或白色碎片位于瞳孔缘和晶体前囊,也出现于虹膜的两面、小带、睫状体、玻璃体、小梁和角膜内面。常合并青光眼。作者注意到单眼剥脱病人中93%需要在双眼进行抗青光眼治疗。这表明在未发生剥脱症的另一眼多有异常高眼压,并由此推测囊性青光眼可能经常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并存。作者复查了1977年74例患单眼或双眼剥脱综合征的病人及其资料。都曾经过散瞳裂隙灯下检查、房角检查、视盘的描绘或照像和视力、视野的测量。剥脱综合征的诊断是通过对晶体、小带等处典型碎片的观察而做出的。眼压数次测量为  相似文献   

5.
剥脱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SyndromeES)是以眼前节组织表面出现灰白色头皮屑样物质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因对其临床特征缺乏认识和重视,故此病在我国报道较少。此病于1917年Lindberg即已提及,他首先注意到在单纯性青光眼患者中,约有半数的虹膜瞳孔缘有灰白色碎屑状沉积物。此后,1925年Vogt称本病为囊膜性青光眼(CapsularGlaucoma),他认为这是由于晶体囊膜的脱屑堵塞房角所致。1954年Theobald认为此剥脱物并非来自晶体囊本身,称之为晶体囊膜假性剥脱(Pseudoexfoliationofthelenscapsule)。1956年和1974年Sunde和William先后发现剥脱物…  相似文献   

6.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 XFS)是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的系统性疾病,其特点为一种纤维状的细胞外物质在许多眼部组织中的产生和进行性蓄积,类似的物质在皮肤、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中也被发现。其临床特征为细小的、白色头皮屑样物质沉积在眼前段组织中,最常见于瞳孔缘及晶体前囊膜。除了剥脱物沉积,另一个重要体征是眼前节色素的脱失与沉积。近来XFS已被认为是导致青光眼的最常见原因,在一些国家它是大多数青光眼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7.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常伴有房水动力学方面的异常。某些伴有青光眼的人,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极差。白色的剥脱物出现在睫状突、晶体韧带、晶体表面和虹膜瞳孔缘,偶而可在角膜后及小梁上见到。多见于老年人,但年青人中也有报导,双眼者较多见,但临床上表现为不对称者也不少见。电镜研究证明剥脱物质具有一  相似文献   

8.
色素性青光眼和囊性青光眼: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色素性青光眼7例(13眼),囊性青光眼9例(12眼)。眼前段色素播散和剥脱物质沉着分别是色素性青光眼和囊性青光眼的特征性改变,而囊性青光眼也可见非典型眼前段色素播散。小梁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色素性青光眼中色素颗粒,囊性青光眼中剥脱物质和色素颗粒在阻塞房水排出通道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这二型青光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剥脱性青光眼又称囊性青光眼,国内报道较少。自1983年夏恒需等报告2例以来,迄今公开报道者已搜集到118例。近年来随着对剥脱性青光眼认识的提高。发现率也随之增加。我院青光眼病组于1999年1月~2002年6月问连续收治的剥脱性青光眼22例29眼,现结合临床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Wang M  Dong XG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81-184
剥脱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剥脱综合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剥脱综合征目前是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剥脱综合征和剥脱性青光眼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开展了大量的相关性研究,获得了较多的研究资料。因此,有必要就剥脱性青光眼的患病率、遗传特性、剥脱物质的形成机制、基因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有遗传性窄房角者,瞳孔中度散大是激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最常见的原因。在多数情况下,瞳孔散大可为生理性的,而由于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阻断所引起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亦偶尔可见。本文报告一例继发于后交通动脉瘤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T  Liu L  Li Z  Zhang S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6):413-415
目的 研究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影像特征。方法 对 11例临床上疑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而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诊断为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并不表现为典型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影像特点 ,但是后房均存在 ,支持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诊断。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影像特点因原发疾病的不同而异 :外伤后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 ,晶状体和睫状突间的距离于脱位处增大 ,晶状体位置前移 ;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 ,具有严重的虹膜前、后粘连的特点 ;抗青光眼手术后引起的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患者 ,其睫状突与晶状体赤道部间有明显的距离 ,有虹膜周边切除孔或滤过内口不通畅的特点。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对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诊断及其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后房存在与否为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苏宇星  牛童童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750-1753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PEX)患者、剥脱性青光眼(PEX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为早期诊断剥脱性青光眼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4/ 2020-06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70例70 眼,剥脱性青光眼患者 80例80 眼,按照视野缺损分期分为早中期剥脱性青光眼患者56眼、晚期剥脱性青光眼患者24眼,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维吾尔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例60例60 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视盘不同位置RNFL厚度。

结果:对照组、假性剥脱综合征组及剥脱性青光眼组患者视野缺损(MD)逐渐加重且剥脱性青光眼组患者MD显著高于假性剥脱综合征组(P<0.01); 假性剥脱综合征组、早中期剥脱性青光眼组及晚期剥脱性青光眼组视盘不同位置RNFL厚度较对照组均变薄(均P<0.01); 假性剥脱综合征组患者视盘平均RNFL、下方、上方RNFL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 晚期剥脱性青光眼组患者视盘各个位置RNFL厚度明显低于早中期剥脱性青光眼患者(均P<0.01)。

结论: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早期RNFL厚度较未患有剥脱综合征人群开始变薄,早期对于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RNFL进行检测有助于剥脱性青光眼疾病诊断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梁抽吸术     
假性剥脱综合症(pseudoexfoliation,PEX)的临床特点是伴发青光眼的患病率很高,且通常为开角型青光眼。早在1930年,Vogt就注意到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seudoexfoliationglaucoma,PEG)或称囊膜性青光眼(gl...  相似文献   

15.
扩瞳偶然可引起房水内色素过剩释放,有时合并一时性眼压升高。此现象可发生于滴用抑交感神经药物的老年正常眼,但青光眼较常见,也特别出现于色素扩散和剥脱综合征患者。作者报告一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双侧瞳孔扩大后,引起明显的色素扩散和顽固性眼压增  相似文献   

16.
全面评价Adie瞳孔一附三例典型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ie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Adie综合征或Holmes—Adie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单侧瞳孔散大,双侧者少见,在临床偶有误诊为青光眼、外伤性瞳孔散大或球后视神经炎,甚至有被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行手术治疗者。该病有其固有的眼部特征,通过仔细检查,容易诊断此病。现对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例典型Adie瞳孔患者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6岁,维吾尔族.因右眼无痛性视力下降3年,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既往无眼部疾病及外伤史.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为0.05(无法矫正),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47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眼为16 mm Hg;右眼无充血,角膜后散在色素性沉着物,前房深度正常,可见少量色素性颗粒浮游,瞳孔直径为3 mm,瞳孔缘可见大小不等灰白色头皮屑样物质沉积(精粹图片1中A),晶状体轻度混浊,散大瞳孔可见瞳孔中央区晶状体表面圆盘状半透明膜样物质沉积,周边部环状灰白色颗粒样混浊带,二者之间为透明区(精粹图片1中B).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淡,杯盘直径比为0.9,视网膜血管无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右眼前房角镜检查:宽角,小梁网色素沉着,房角可见灰白色头皮屑样物沉积.左眼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右眼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右眼并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8.
剥脱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眼病,是导致青光眼的常见原因.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较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更严重、预后更差.在此文中对近年来,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有关论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之后,晚期并发白内障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现将我院1995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ECCE联合IOL手术治疗14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4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白内障,男6例,女8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7.5岁。均为闭角型青光眼。右眼9眼,左眼8眼。小梁切除术10眼,灼滤术2眼,术式不详5眼。抗青光眼术后3月至10年,平均4.6年。12眼可见滤过泪。眼压1.36-2.99kPa,平均2.35kPa。视力0.01-0.1,10眼,其余为眼前数指或更低。瞳孔中度散大不圆12眼,13限可见虹膜后粘连,其…  相似文献   

20.
剥脱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剥脱综合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剥脱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发现了多种危险基因、异常表达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广泛的眼前、后节改变。剥脱性青光眼与全身疾病和环境存在一定关联。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