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产褐黄血蜱卵原生质蛋白及功能,揭示蜱胚发育的物质需求,为创新免疫控蜱策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C/MS/MS技术,搜索唾液腺转录组文库鉴定褐黄血蜱卵原生质蛋白和高丰度卵成分。结果检获特异性肽段503条,由此鉴定多肽137条,高可信的82条,属于79种蛋白,其中34种已知功能的分别属于酶类、蛋白酶抑制剂、转运蛋白、蛋白合成与修饰、免疫相关蛋白等五类;序列比对表明,在抑制剂和转运蛋白两类中,成员有明显的家族性;定量分析显示,在卵蛋白中,丰度最高的蛋白是contig_43009+19714,另外三种分别为contig_42244+44787、contig_195、contig_12613,其丰度排名依次为第2、6、7。电泳显示,新鲜卵蛋白大小25-400 ku之间,但分布不均,在近120 ku、90 ku等9处形成浓染条带;切带分析显示,9个条带中的高丰度蛋白均为contig_43009、contig_19714、contig_42244、contig_44787等Vn片段,说明蜱卵产出时其内的Vn(或Vg)已降解成大小不同的肽段。结论新产褐黄血蜱卵原生质蛋白具有多样性、系统性和家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产褐黄血蜱卵原生质蛋白及功能,揭示蜱胚发育的物质需求,为创新免疫控蜱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LC/MS/MS技术,搜索唾液腺转录组文库鉴定褐黄血蜱卵原生质蛋白和高丰度卵成分。结果 检获特异性肽段503条,由此鉴定多肽137条,高可信的82条,属于79种蛋白,其中34种已知功能的分别属于酶类、蛋白酶抑制剂、转运蛋白、蛋白合成与修饰、免疫相关蛋白等五类;序列比对表明,在抑制剂和转运蛋白两类中,成员有明显的家族性;定量分析显示,在卵蛋白中,丰度最高的蛋白是contig_43009+19714,另外三种分别为contig_42244+44787、contig_195、contig_12613,其丰度排名依次为第2、6、7。电泳显示,新鲜卵蛋白大小25-400 ku之间,但分布不均,在近120 ku、90 ku等9处形成浓染条带;切带分析显示,9个条带中的高丰度蛋白均为contig_43009、contig_19714、contig_42244、contig_44787等Vn片段,说明蜱卵产出时其内的Vn(或Vg)已降解成大小不同的肽段。结论 新产褐黄血蜱卵原生质蛋白具有多样性、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16S rDNA基因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gene,COⅠ)基因建立3种形态学特征相近的血蜱属蜱类-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及铃头血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在上海市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后,提取蜱样本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蜱基因组中扩增16S rDNA及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Mega 6.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3种血蜱中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0%~97.2%,96.9%~98.8%;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9%~98.3%、87.1%~91.9%;铃头血蜱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日本的铃头血蜱(AB819170)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7.5%;3种血蜱16S rD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8.0%、87.0%、86.9%,COⅠ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0.4%、80.8%、82.8%。用16S rDNA及CO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中,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分别与已知的长角血蜱和褐黄血蜱聚在一起,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均形成独立的分支。结论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并能更好地了解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辽宁省东部地区蜱类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情况及种型分布。方法采集辽宁省本溪、宽甸长角血蜱,提取DNA,采用PCR扩增SFGR ompA基因,并进行测序和聚类分析。结果 65份(368只)长角血蜱标本有7份扩增出SFGR OmpA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0.77%。对其中3份标本的扩增片段(BH36、BH30、KD9)测序后进行聚类分析,ompA基因序列与SFGR河北株暂定种Candidatus R.hebeiii(HQ651815、HQ651817)同处于一个分支,同源性为99.83%~100%;与R.heilongjiangensis和R.japonica遗传距离较近,与其他SFGR遗传距离较远。结论辽宁省东部地区长角血蜱携带SFGR Candidatus R.hebeiii,且感染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褐黄血蜱Hf05基因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方法基于褐黄血蜱中肠转录组文库中的Contig16575序列设计引物,RACE法扩增Hf05 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利用qRT-PCR分析褐黄血蜱Hf05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吸血状态下的雌成蜱和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Hf05 cDNA全长1 058 bp,ORF长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其表达情况为:饱血雌成蜱饱血若蜱饱血幼蜱雄成蜱(P0.05),饱血雌成蜱3/4饱血雌成蜱1/2饱血雌成蜱1/4饱血雌成蜱(P0.05),饱血雌成蜱体壳半饱血雌成蜱体壳饱血雌成蜱唾液腺半饱血雌成蜱唾液腺(P0.05)。结论成功克隆褐黄血蜱Hf05基因,该基因编码176个氨基酸的Hf05蛋白,qRT-PCR检测Hf05基因在饱血褐黄血蜱雌成蜱高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镰形扇头蜱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ase)CysA和CysB,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保护效果测定。方法将cysA和cysB基因亚克隆到pET-32a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表达产物免疫家免,首次免疫抗原剂量免为300μg/兔,二次免疫和三次免疫均为150μg/兔。三次免疫后进行攻击蜱试验,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在IPTG诱导下,重组质粒pET32a—cysA和pET32a—cysB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产生Trx—cysA和Trx—cysB融合蛋白.这两种融合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家兔,分别使成蜱的吸附率降至17%和17%,饱血率降至42%和22%。结论重组质粒pET32a-cysA和pET32a-cysB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能诱导家兔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蜱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筛选抗蜱及蜱传疾病基因工程疫苗的抗原候选分子,构建了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表达文库。方法 用Frizol试剂提取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应用长链PCR(LD-PCR)扩增方法,合成双链cDNA。双链cDNA(ds cDNA)在Sfi I内切酶的作用下,形成两端分别带有Sfi I A和Sfi I B的粘性末端。经CHROMA SPIN-400柱纯化,收集5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将其连接于带有Sfi工A和Sfl I B末端的λTriplEx2噬菌体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XL1-Blue为受体菌构建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结果 经测定,库容量为4.2×106,重组率为96%。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2.04×1010pfu/ml。通过对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5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一个编码线粒体ATP酶第6亚基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结论 结果显示,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表达文库已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筛选长角血蜱功能性抗原基因。 方法 在无RNA酶污染的条件下提取长角血蜱总RNA,进而纯化mRNA,以寡脱氧胸腺核苷酸[oligo(dT)]为引物合成双链cDNA,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cDNA分子定向克隆至具有EcoRⅠ/HindⅢ黏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对以上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以形成完整的噬菌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R1647,从而构建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使用兔抗长角血蜱全蜱血清对该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经过2次筛选得到的阳性噬菌体转化E. coli BM25.8亚克隆为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JM109,提取重组质粒进行PCR和测序分析。 结果 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的基础库容量为1.8×106 pfu,重组率为100%,扩增后的滴度为2.4×109 pfu/ml。筛选获得42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有12个新cDNA序列,其编码蛋白与长角血蜱原肌凝蛋白、环状扇头蜱幼蜱未知蛋白、黑腹果蝇染色体2R、褐黄血蜱线粒体DNA、青海血蜱HqL09、Hq05和肌球蛋白轻链mRNA等具有同源性。 结论 构建了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获得的阳性克隆为长角血蜱功能性抗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病螺旋体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KM鼠建立实验感染动物模型 ,以此阳性感染鼠感染试蜱非感染种群 ,观察试蜱的感染能力以及以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结果 通过剌叮阳性KM鼠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幼蜱饱血后分别获得 6 1 3%、75 0 %的阳性感染 ,但所感染的螺旋体在感染后 2d即死亡消解 ,不能重新获得分离 ,PCR扩增阳性也只能持续到饱血后 8d ,幼蜱蜕化为若蜱后 ,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这两种蜱的若蜱也都可通过吸血获得 70 0 %的检测阳性率 ,感染后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可分别在在饱血后 5、10d内保持螺旋体的活性 ,PCR检测阳性率可延迟至饱血后 15d。此后直至蜕化成为成蜱 ,所有血、蜱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不同种群在感染和保持螺旋体能力上表现一致。结论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感染莱姆病螺旋体但不能经期传播到下一发育阶段 ,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 ,作为莱姆病主要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角血蜱两性生殖株和孤雌生殖株幼蜱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方法将长角血蜱两性生殖株和孤雌生殖株饱血幼蜱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发育历期和积温,采用拟合模型方程求出两性株和孤雌株幼蜱发育的零点温度,计算幼蜱发育的有效积温。结果长角血蜱两性株和孤雌株的发育零点分别为14.89℃和14.95℃,平均积温分别为(265.08±99.37)日度和(306.90±176.24)日度,有效积温分别为(101.44±147.66)日度和(116.51±116.79)日度。结论长角血蜱饱血幼蜱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两性株比孤雌株发育快,研究结果可以作为长角血蜱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扩增Ha7.7,获得包含该EST的基因全长,以便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以Ha7.7-GSP-和Ha7.7-GSPz和Ha7.7-GSP。为引物,RACE法扩增亚洲璃眼蜱雌成蜱唾液腺总RNA,获得基因的5’-端。根据Ha7.7和5’-端序列设计全长引物(Ha7.7-FLP^+和Ha7.7-FLP-),扩增cDNA第1链获,得全长cDNA。结果 分析表明,基因大小为449bp,由吸血诱导亚洲璃眼蜱成蜱唾液腺表达。结论 与数据库资料比对显示,GP15为新纪录(Genbank登录号DQ0202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长角血蜱(Hemaphysalis longicornis)不仅吸食家畜血甚至人血,还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对该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兽医学意义。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长角血蜱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HlGPx),为该酶在长角血蜱中的生理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该病媒的免疫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长角血蜱EST文库提示的片段序列的信息,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长角血蜱成蜱的cDNA中扩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利用定点突变将该基因编码序列中一个编码硒半胱氨酸的密码子TGA突变为通用半胱氨酸密码子TGC,与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转化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长角血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全长序列,突变后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了约51kDa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显示表达产物与抗GST抗体有很强的交叉反应。结论突变的HlGPx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可用于下一步制备免疫血清及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南热带环境血蜱属成蜱内共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方法 对成蜱样本进行形态学分类,扩增线粒体COI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血蜱属内共生真菌ITS1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以OTU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阐明内共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 热带环境游离血蜱属内共生真菌聚类为245个OTU;群落组成分布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80.56%、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15.43%及接合菌门(Zygomycota)占0.37%;优势菌种为Zasmidium citrigriseum,占7.72%。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血蜱属内共生真菌具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结论 热带环境血蜱属成蜱内共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可为揭示蜱与内共生真菌复杂的互作关系提供依据,为进一步阐明热带蜱的行为特征并探索有效的生物学防控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广州管圆线虫虾红素金属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组织定位分析,探讨其在虫体中的分布及功能。方法根据虾红素金属蛋白酶EST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ACE克隆和进化树分析;制备Ac-ALMP多抗血清,对广州管圆线虫L1,感染期L3和成虫进行免疫组织定位,通过Real-time PCR进行Ac-ALMP定量分析。结果获得广州管圆线虫虾红素金属蛋白酶全基因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c-ALMP(Astacin-like metalloprotease)。进化树分析Ac-ALMP基因的核酸序列与Dictyocaulus viviparous同源性较高。免疫荧光定位分析Ac-ALMP在广州管圆线虫的各期中主要分布于消化道(肠道与食道)。定量分析显示Ac-ALMP在各期中均有表达,其中L1相对表达量较高,L3次之。结论成功对Ac-ALMP蛋白进行了原核及真核表达,定量分析Ac-ALMP在虫体的肠道、角质层、精巢、体壁等均有分布,推测Ac-ALMP在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及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感染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后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方法用Hamilton 10μL微量进液器将汉赛巴尔通体菌液悬浮液(浓度为10^5cfu/μ),通过假头与盾板间缘凹处注入已部分吸血的未交配的长角血蜱成蜱血腔内,在染毒后1h,6h,12h,24h及48h后收集长角血蜱的血淋巴,使用南京建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测定其血淋巴中SOD的活性。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收集到的不同时间段的血淋巴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后发现,实验组在感染后48h内,酶活性一直处在平稳的水平;生理盐水对照组SOD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又降低,在12h达到(11.1999±1.3248)U/mL,并且与实验组此时间段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6);而在48h降为最低,与1h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长角血蜱受到一定浓度的汉赛巴尔通体攻击后,血淋巴SOD酶活性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克隆和表达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 L 基因(FhCL),分析其免疫原性。 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FhC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肝片吸虫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FhCL基因编码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通过EcoR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MD18-T/FhCL,并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经PCR,以及BamH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FhCL,转化大肠埃希菌(E. coli)BL21(DE3)pLys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FhCL,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以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对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及免疫的SD大鼠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PCR和BamHⅠ、HindⅢ双酶切均可见约1 000 bp的条带,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FhCL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Mr 42 000(含6个组氨酸标签),与目的蛋白相符,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FhCL可被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和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在目的条带Mr 42 000处见单一特异性条带,而阴性对照血清则无反应带。 结论 克隆及表达了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 L 编码基因,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红、绿色荧光蛋白的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菌株,并建立快速定量BCG细菌数的qPCR方法。方法电转化构建稳定表达红、绿色荧光蛋白的BCG菌株,比较其与野生菌株的生长曲线。将此荧光蛋白标记的BCG感染人源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感染吞噬效果。基于BCG 16S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qPCR定量检测BCG细菌基因组DNA,根据细菌平板计数菌落数与qPCR循环数绘制标准曲线,建立qPCR定量BCG细菌数的方法。结果构建的荧光蛋白标记BCG菌株荧光信号强,生长曲线与野生菌株基本一致,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感染细胞后呈现良好荧光效果。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能定量检测BCG细菌数量,重复试验中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结论构建的卡介苗菌株稳定表达荧光蛋白。建立的qPCR方法重复性好,可用于对BCG菌株的快速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Cumate系统实现APOL1基因在293T细胞内的可诱导稳定表达。方法通过查询NCBI数据库,设计APOL1基因编码区全长引物,克隆至Cumate慢病毒质粒。嘌呤霉素筛选包装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Cumate诱导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POL1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293T细胞系可被Cumate诱导表达APOL1,且不同浓度的Cumate对细胞表达载脂蛋白L1有不同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均证明在诱导48 h后,随着诱导剂浓度的增加,APOL1表达增多,在Cumate为50μg/ml时APOL1达到最高值。结论成功构建了可诱导表达APOL1基因的293T细胞系,为研究APOL1在EV71感染人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表达及纯化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3C样蛋白酶(3-chymotrypsin-like protease,3CL^(pro))并制备3CL^(pro)多克隆抗体。方法将重组质粒pET28a-Proteinase_3CL-pro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超声破碎后用SDS-PAGE凝胶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利用Ni-NTA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用重组蛋白免疫4~8周龄健康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对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重组蛋白His-3CL^(pro)在重组菌培养上清中高表达,分子质量单位为33.8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结合重组蛋白3CL^(pro),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可达1∶204800。结论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3CL^(pro),免疫小鼠并制备高效价的鼠抗3CL^(pro)多克隆抗体,为研究3CL^(pro)功能进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表达及纯化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普遍应急蛋白A(Universal stress protein A.UspA).并进行生物学预测和分析。方法查询鲍曼不动杆菌Usp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以提取的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UspA片段。回收目的片段,连接到质粒pET28a.转化大肠埃希菌.37℃培养后,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加人IPTG诱导重组UspA蛋白表达.并经Ni2+亲和层析纯化。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UspA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获得全长为444 bp的鲍曼不动杆菌UspA基因,且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UspA.得到纯度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17X103的重组UspA蛋白。该蛋自为细菌的胞质蛋白,其a-螺旋占51%,延伸链占27%,无规卷曲的含量占31%。由2个同源UspA蛋白分子构成二聚体。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鲍曼不动杆菌UspA蛋白。该蛋白可能含B细胞表位,而具有免疫原性,为其生物学活性及耐药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