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新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5):80-82
目的探讨牙挺多点增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下颌水平阻生第_5-磨牙低位120颗,中位阻生128颗.均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牙挺多点增隙法;B组采用传统牙挺法。分别观察拔牙用时、术中去骨、断根、术后疼痛、术后并发干槽症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在拔除下颌水平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在手术用时、去骨要求上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拔除水平中位阻生第三磨牙时,术中断根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多点增隙法比传统牙挺法手术用时少,手术创伤减少,断根发生率明显降低,符合微创原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速涡轮牙钻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中应用较普遍。作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率高且拔除难度大,拔除时对邻近软硬组织产生的创伤大且术后反应重.术后反应严重程度与阻生牙类型、个体差异、医生临床操作熟练程度及手术方法等有关.临床医生减轻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反应的研究,主要包括拔牙器械、切口设计及缝合方法三个方面.本文就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62例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智齿牙根尖与下颌管连结),按照拔除方式不同分为截冠留根组与传统拔牙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出血率、术后疼痛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观察2组术后18个月感染发生率,观察截冠留根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断根移位情况。
结果2组术后1周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冠留根组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拔牙组(P<0.05);截冠留根组术后疼痛时间短于传统拔牙组(P<0.01);截冠留根组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拔牙组(P<0.05);2组术后18个月之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断根移位(0.51±0.06) mm,术后6个月移位(1.14±0.13) mm,术后12个月移位(1.48±0.17) mm,术后18个月移位(1.50±0.18)mm,趋于稳定,21例经二次手术拔除断根。
结论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可减轻对下牙槽神经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获得其满意,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7.
徐东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5):88-91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三磨牙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下颌第三磨牙不适而就诊的患者250例,运用锥形束CT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患病率。探究年龄、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及深度、第二和第三磨牙接触位点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结果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邻面龋的患病率为52%。>38岁年龄组的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为40°~70°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最高(P<0.05);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接触点位于釉牙骨质界处第二磨牙龋坏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患者年龄较大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为40°~70°且接触点位于釉牙骨质界时,第二磨牙远中更易发生龋坏,建议尽早拔除阻生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致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下颌第三磨牙的预防性拔除及邻近磨牙防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因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龋坏同时伴有相邻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评估患者性别、年龄、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阻生角度、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CEJ)与第三磨牙近中CEJ距离等因素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卡方检验和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阻生角度和CEJ距离这3个因素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阻生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以下(OR=6.781,95%CI=1.937~23.732,P=0.003)阻生角度在40°~70°之间(OR=13.241,95%CI=3.106~56.442,P=0.001)容易发生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结论:年龄和阻生角度是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致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小于30岁,阻生角度在40°~70°之间的下颌第三磨牙应该尽早预防性拔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应用Nd:YAG激光照射处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下颌双侧中低位阻生智齿患者54例,采用自身对照分组.对照组拔除术后采用常规处理;试验组拔除术后即刻用Nd:YAG激光照射1次,口内时间为3 min,口外咬肌区为5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零敲击法与传统锤击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00例(400颗)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00颗)。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零敲击法和传统锤击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术后采用疼痛评分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估患者拔牙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等心理状态,记录拔牙时间,观察术后3 d并发症(软组织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和下唇麻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拔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软组织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均轻于对照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及下唇麻木、干槽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锤击法比较,零敲击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了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且没有增加拔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吉林医学》2020,(2)
目的:观察在锥形束CT(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技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的效果。方法:选择拔除IMTM的106例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53例,分别在常规X线、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开展拔除术,记录并比较拔除术中并发症及术后症状。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低于对照组的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颌面部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对照组断根率依次为3.77%、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除IMTM,能降低IMTM拔除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拔牙创愈合,降低拔牙术中及术后不适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