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生儿女性患婴, 出生后不久经食管造影初步诊断食管闭锁Ⅲb型, 应用胸腔镜技术治疗后诊断为H型食管闭锁合并食管狭窄, 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Ⅲ型食管闭锁矫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行改良胸腔镜Ⅲ型食管闭锁矫治23例的临床资料,Ⅲa型9例,Ⅲb型14例;男13例,女10例;体重2.0~3.7 kg,平均2.65 kg;入院年龄5 h^12 d,平均3.5 d。气管插管全麻,双肺通气,左侧俯卧位,采用三孔法(2个孔靠近脊柱,1个孔在腋中线肩胛缘),气胸流量2 L/min,压力<5 mm Hg,术中维持脉搏氧饱和度(SpO 2)>85%。保留奇静脉弓,将其作为支撑把壁层胸膜缝合覆盖食管气管瘘残端;食管吻合在壁层胸膜浅面胸腔内进行,5-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或4-0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结果食管闭锁矫治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无输血。1例合并胃穿孔,开腹行胃穿孔修补及置管造瘘。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25 min。术后吻合口漏11例,保守治愈10例,1例二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无食管气管瘘复发,无胃食管反流。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5例,经胃镜下探条扩张治愈。结论将操作孔后移行双肺通气胸腔镜食管闭锁矫治是可行的;保留奇静脉弓作为支撑将壁层胸膜瓣覆盖食管气管瘘残端有利于预防食管气管瘘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Ⅰ期根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994年11月至2008年6月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113例,其中接受Ⅰ期根治术41例,均为Ⅲ型,其中B型38例,A型3例.手术治疗率36.28%(41/113例).手术先行胃造瘘术,后行食管闭锁根治术.结果 术后近、远期死亡6例,死亡率14.63%(6/41例).长期生存35例.2007年以后手术12例全部生存.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行食管扩张术治愈.吻合口瘘5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再次手术2例,保守治愈1例.结论 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疗效肯定,吻合口瘘是死亡高风险因子,但不是决定因素.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早诊早冶,加强围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EA/TEF)修复术,麻醉中容易发生消化道胀气、肺通气不足,甚至反流误吸。麻醉管理重点在于良好的肺通气,避免瘘口通气。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因手术操作需要压迫右侧肺,造成左肺单肺通气(OLV),麻醉管理困难。现将我院20例新生儿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麻醉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个月25天.因“喝奶后呛咳1个月个余”入院.患儿出生后第1天喝奶后即出现呛咳,伴颜面青紫,呼吸费力,当地医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行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但仍有呛奶.转上级医院后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显示食管气管瘘(图1).后转入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气管瘘修补术,术中取颈部近锁骨上窝处横切口,逐层切开各层组织,显露食管,贴气管后壁向上分离,可见瘘管斜行连接食管及气管,瘘管外径约0.5cm,术中诊断为V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图2).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先天性Ⅲ型食管闭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梅 《护理学杂志》2001,16(3):155-156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新生儿消化系统的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 ,在国内发病率为 1 /2 0 0 0~1 /40 0 0 [1] ,男性高于女性。在其病理解剖分类中以 型最多见 ,占 85%~ 90 % [2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途径 ,而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合并病变如吸入性肺炎等是影响治疗成功的关键。我科 1 996年 1月至2 0 0 0年 6月收治新生儿先天性 型食管闭锁 1 2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2例中 ,男 8例、女 4例 ,入院时年龄为 1 1 h至4d,手术时年龄 1 .5~ 1 6 d;体重 1 .9~ 3 .5kg。经食管碘油造影、胸腹 X线摄片而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吐泡沫…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atregia,EA)患儿伴或不伴食管气管瘘的治疗.是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80%以上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中.食管两盲端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近的,这些患儿总体手术效果令人满意。但食管两盲端的距离在2~3cm或更长时.其手术效果不甚满意。笔者通过回顾文献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谈谈有关长间隙食管闭锁的治疗以及胸腔镜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食管闭锁是腔镜手术涉及较迟的病种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腹腔镜探索性的涉足小儿外科病种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见有大量腹腔镜应用于各类儿童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报告,延至1999年始见首例胸腔镜下新生儿食管闭锁纠治术的报告[1],此后在欧美国家也陆续见有小宗的临床报告[2-4],并且多数见于伴有远端食管气管瘘的Ⅲ型食管闭锁,而所有报告均给出结论,胸腔镜下修复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cal atrcsia,EA)并气管食管瘘(tracheo esophageal fistula,TEF)的患儿常合并肺部感染和循环衰竭,手术死亡率较高。近4年来我科共实施10例此类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食管闭锁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和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是常见的新生儿畸形,根据国外统计,活产儿中发病率为1/3000~1/4500[1]。出生后常以发绀、气促、口吐白沫为主要症状。术前由于重症肺炎可影响手术时机和预后,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传统治疗方法为开放性经胸食管—气管瘘管结扎、食管端端吻合,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根据Holcomb等[2]统计,全球只有一些散在的成功个案报道在胸腔镜下行食管—气管瘘管结扎,食管端端吻合。而在国内,胸腔镜下矫治手术少有报告。今报告我院1例成功应用胸腔镜行新生儿食管—气…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3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均采用食管上盲端前壁肌层U形翻转,即经胸膜外入路充分游离食管上端及瘘管,近气管侧缝扎切断瘘管。用剪刀将远端食管前壁纵行剪开5min,吻合前距吻合口上方10min处行食管上下两端浆肌层缝合3针,然后距吻合口上方15~20min处将食管前壁肌层切开,从切开处向吻合口方向从两侧纵行切开肌层至吻合口约5mm,轻轻分离前壁肌瓣,形成U形向下翻转,缝合在食管远端浆肌层上。结果 32例中17例采用此方法未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成功行一期胃代食管术。结论 食管上盲端前壁肌瓣U形翻转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Ⅰ、Ⅱ型食管闭锁采用一期胃代食管术,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本院自1999年3月至2003年3月行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根治术3例,全部存活,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5d。因吐沫5d,青紫2d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9^ 6周,顺产,出生体重3600g,生后无窒息。羊水过多、清。于生后即发现唾液多、不断从口腔溢出,吐白沫。生后6h喂奶,吃后即吐,呈非喷射性,并有呛咳。于生后第2天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新生儿肺炎,予禁食补液等治疗,2d后出现颜面青紫逐渐加重而转我院。入院时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食管畸形,其中以Ⅲ型最为多见。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监护水平的提高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治愈率明显提高,但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我们自1998年7月至2002年11月连续为17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进行一期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本组研究取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围术期的呼吸管理,术中单肺通气(OLV)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18例年龄6h~10d、体重1380~3100g、行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食管端端吻合术患儿,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面罩吸2%~4%七氟醚1min,气管插管尽可能插过气管食管瘘口。使用压力控制通气呼吸模式。麻醉维持吸入1%~3%七氟醚。术中压迫右侧肺,使其尽量萎陷,造成左肺OLV,调节呼吸参数,维持SpO2>90%。术中监测ECG、SpO2、PETCO2、BP、T。记录麻醉诱导前后、OLV10min、30min及术毕时的SpO2、PETCO2、HR、T。结果 OLV后所有患儿Sp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适当调节呼吸参数,3例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其中1例肺部感染重的患儿间隔恢复双肺通气,使SpO2维持90%以上。OLV30min,17例患儿SpO2较OLV10min时升高(P<0.05)。OLV10、30min时HR均较诱导后减慢。术中T维持在35.5~37.0℃。全部患儿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围术期,采用单腔气管插管,术中人工肺萎陷法OLV麻醉时,恰当的呼吸管理,应用压力控制通气,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I期吻合术的新生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出生1~5d,体重1.42~3.28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PHC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两组新生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FiO2100%,新鲜气流量2L/min。P组VT6ml/kg,C组VT_10ml/kg。根据气道压及血气分析结果,通过调节呼吸机RR和PEEP参数,维持P组PaCO_2为60~80mm Hg,C组PaCO_2为35~45mm Hg。记录气胸建立前(T0)、气胸建立后15min(T_1)、30min(T_2)、60min(T3)和气胸解除后15min(T4)的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术后2h内气胸发生情况及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结果T_1时,P组P_(ET)CO_2明显高于C组[(73.93±3.53)mm Hg vs.(41.53±1.59)mm Hg,P0.05],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C组(7.25±0.02vs.7.38±0.03,P0.05),PaCO_2明显高于C组[(74.80±2.45)mm Hg vs.(41.93±1.39)mm Hg,P0.05];T2时,P组P_(ET)CO_2明显高于C组[(73.46±3.04)mm Hg vs.(41.30±1.29)mm Hg,P0.05],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C组(7.24±0.01vs.7.37±0.03,P0.05),PaCO_2明显高于C组[(75.33±2.19)mm Hg vs.(42.01±1.31)mm Hg,P0.05];T3时,P组P_(ET)CO_2明显高于C组[(74.13±2.85)mm Hg vs.(41.67±1.35)mm Hg,P0.05],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C组(7.25±0.01vs.7.38±0.02,P0.05),PaCO_2明显高于C组[(75.20±2.08)mm Hg vs.(42.13±1.19)mm Hg,P0.05]。P组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7%vs.40.0%,P0.05)。P组与C组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6)d vs.(3.5±0.6)d]。结论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aCO_260~80mm Hg)可以安全应用于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气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胸膜外入路治疗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胸膜外切口入路治疗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7例。按Waterston分组:A组2例,B1组3例,B2组1例,C2组1例。均在胸膜上剥离胸膜,游离食管,直视下结扎远端食管支气管瘘,行食管端端减张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的经验。方法 2015年6月~2021年3月我们对7例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行腔镜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经右胸游离食管、腹游离胃及左颈部吻合;2例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行腔镜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经腹游离胃,右胸游离食管及胸内吻合。结果 9例顺利行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未发生因麻醉插管导致气管憩室的损伤。3例气管憩室在胸腔镜手术中探查诊断,其中1例在游离食管过程中发生憩室损伤,经缝合修补术后未发生与气管损伤相关的并发症。7例腔镜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时间(237.9±18.7)min,术中出血量(154.3±12.7)ml,清扫淋巴结(23.4±3.5)枚,术后住院时间(11.0±1.4)d;2例腔镜胸腹两切口手术时间分别为195、240 min,术中出血量160、150 ml,清扫淋巴结20、23枚,术后住院时间11、10 d。9例术后随访4~62个月,中位时间28个月,1例转移,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余7例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罕见,术前应仔细阅片及术中精细操作,对安全实施食管癌手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