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可防可治的疾病,通常是由于暴露于大量有毒颗粒或气体并受到宿主因素的影响(包括肺部发育异常),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而出现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1]。COPD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2-3]。COPD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减少症状及降低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稳定期的管理策略是以药物治疗结合适当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大量研究[4-8]显示,优质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会加重对肺功能损害和气道炎症[1]。急性加重次数越多,预示患者肺功能越差,病死率越高,年龄、肺功能、体重指数、运动耐量、甚至口腔卫生均有可能是COPD患者反复急性加重的原因,而持续低水平的系统性炎症也被认为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3]。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气道阻塞不可逆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和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加重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能力,甚至危及生命[1]。,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2]。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是相当高的[3]。现有数据表明,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COPD的城市病死率为第4位,而农村病死率为第1位,病死率之高十分惊人[4]。尽管我国已于1998年制定了COPD防治指南,但仍未能引起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对COPD康复期治疗应有的重视[5]。社区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缺乏,不会自我管理,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就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现状作一简要介绍,以长期有效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华亭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的患病状况。[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华亭社区常住居民中的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以肺功能检测结果作为COPD的诊断依据,分析COPD患者的患病率、男女例数、病史等。[结果]共有908例有效纳入本调查,平均年龄(66&#177;2.5)岁,高危人群COPD患病率11.0%(100/908),男性患病率为6.5%(59/908),女性为4.5%(41/908),100例COPD患者中既往被诊断为慢支、肺气肿42例,诊断为COPD 者3例,55例患者未被诊断出慢支、肺气肿或COPD ,无症状者45例,COPD患者的漏诊率达55%(55/100)。[结论]上海市嘉定区华亭社区高危人群COPD发病率高,COPD发病隐匿,漏诊率高,对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早期COPD患者,提高COPD诊断率,有利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影响BiPAP呼吸机应用病人依从性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进行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其有关因素。[方法]对明确诊断COPD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健康教育前后病人对COPD相关知识、使用BiPAP呼吸机依从性以及影响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病人对COPD疾病和BiPAP呼吸机的认识程度不同: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不同(P〈0.05)。影响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腹胀、口鼻压痛、人机对抗、漏气、影响睡眠、恐惧。[结论]对病人实施BiPAP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和COPD疾病教育,可以提高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全球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吸烟、有害粉尘或化学毒物接触等均是CO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其病情严重程度与COPD急性加重(AECOPD)和合并症的发病有关[3]。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炎症介质的水平对病情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磊  潘慧 《临床荟萃》2011,26(22):1970-19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COPD合并真菌感染呈日益增多趋势,成为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2]。如何避免和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成为COP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长时间氧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检测38例行长时间家庭氧疗的COPD病人(实验组)及30例行短时间家庭氧疗的COPD病人(疾病对照组)氧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不同时间家庭氧疗对COPD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COPD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切变率1.00/s、5.00/s)、血沉、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低切黏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实验组病人长时间(每天〉15h)低流量家庭氧疗3个月后,全血黏度(切变率1.00/s、5.00/s)、血沉、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还原低切黏度均较氧疗前显著改善(P〈0.05),疾病对照组病人与氧疗前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长时间家庭氧疗可显著改善COPD病人的血流变学,对cOPD的治疗及预防COPD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早期营养支持对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营养组,两组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抗感染治疗等常规综合治疗。营养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负责对COPD病人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包括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辅助互补。2周后观察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营养组营养指导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COPD病人肺功能,从而提高COPD病人抢救成功率,对COPD病人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因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损伤、修复和结构重塑,进而引起肺部气流受限并进行性加重的阻塞性肺部疾病,其以不完全可逆及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1],在急性加重期(AECOPD)则出现短期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可伴有发热等感染加重的表现[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对长沙市4所社区服务中心97例老年COPD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促进行为问卷和COPD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COPD病人的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分别为(117.86±4.94)分、(89.07±1.51)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其自我护理行为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r=0.497,P〈0.05)。[结论]长沙市社区老年COPD病人健康促进行为和自我护理行为有相关性,社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重视评估和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使病人能更好地执行健康促进行为,从而提高病人的健康促进行为和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春琴 《护理研究》2009,23(2):395-396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对疾病认知情况和护理服务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上海市闸北区大宁、临汾与彭浦社区320名COPD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COPD病人对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疾病康复的家庭因素、治疗措施、患病原因4方面知识认知率较低。分别为16.3%、26.6%、50.0%、35.9%;COPD病人对用药指导、营养饮食、家庭护理、功能锻炼护理服务需求高,均大于60.0%,对家庭氧疗的需求低于其他4项;经非参数检验,不同病程COPD病人对用药指导、功能锻炼护理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社区COPD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COPD病人对实施持续家庭氧疗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护士应根据COPD病人不同病程的护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朱春燕 《全科护理》2014,(25):2337-2339
[目的]观察机械振动排痰配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部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病人按照病人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OPD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振动排痰配合呼吸训练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肺部体征状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咳嗽消退时间、痰液减少时间、肺哆音减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联合呼吸训练治疗COPD病人可改善病人肺部体征,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1名COPD病人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病人以过渡期护理模式(TCM)为依据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病人住院时和出院后8周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病人家属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明显降低,干预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TCM为COPD病人家属提供过渡期护理,有利于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温爱惠  )  张小娟  )  程涵蓉  ) 《全科护理》2010,8(28):2624-2625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育。病人出院1年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SGR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可明显改善COPD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岚  赵岳 《护理研究》2009,(8):1985-198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睡眠质量及疲劳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出院后1个月稳定期COPD病人91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FS-14)、生活质量评定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进行测量。[结果]COPD稳定期病人的睡眠质量与国内常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病人的睡眠质量总分、躯体疲劳症状对生活质量均有影响。[结论]COPD痛人睡眠质量差,躯体疲劳现象严重,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吴海峰  李萍 《护理研究》2010,(1):120-121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需要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0例COPD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现行健康教育,实验组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评估、计划、实施、反馈、修改计划、巩固加强等)。[结果]实验组病人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P〈0.01),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间缩短(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用于COPD病人无44呼吸机治疗中效果优于现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COPD病人1127例,合并PTE96例的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66例治愈,19例好转出院,11例死亡(其中5例放弃治疗)。[结论]重视病人主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PTE先兆,为及时诊断和抢救PET病人赢得时机,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咳嗽症状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住院的COPD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质量评价,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疗法;干预时间为10 d;两组病人在干预第10天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病人总有效率、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能改善COPD病人的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治疗后病情平稳的病人40例,于出院当日测量BODE指数及各因子评分,包括体重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试验,同时采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评价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BODE指数与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呈正相关,比FEV1%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更强。[结论]BODE指数与目前的FEV1%相比能更好地评价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