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对比两种筛查模式在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1我院眼科行眼病筛查的600例1 200眼早产儿病例资料,均采用双眼间接检眼镜(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BIO)和第3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Ⅲ)检查眼底病变,统计检查结果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结果:患者600例1 200眼中,BIO检出ROP的几率为10.92%,与RetCam Ⅲ(1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BIO为“金标准”,RetCam Ⅲ检查ROP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7%、93.13%、99.35%、94.57%、99.16%。BIO、RetCam Ⅲ检查ROP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检查眼底非ROP病变的几率为4.83%,与RetCam Ⅲ(4.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BIO为“金标准”,RetCam Ⅲ检查眼底非ROP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67%、94.83%、99.91%、98.21%、99.74%。BIO筛查过程中17例(2.83%)出现不良事件,与RetCam Ⅲ的7例(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tCam Ⅲ检查ROP及早产儿眼底非ROP病变结果与BIO基本一致,但在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上RetCam Ⅲ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与双目间接检眼镜(BIO)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4-05/2017-05在我院出生的1 624例3 248眼早产儿进行RetCam与BIO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ROP的筛查结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早产儿1 624例3 248眼中,RetCam检出ROP患儿196例392眼,BIO检出ROP患儿189例378眼,二者的分期结果与分区病变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BIO检查结果为标准,RetCam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9.51%、3.57%、96.43%; RetCam与BIO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tCam与BIO筛查ROP具有较高一致性,RetCam可以替代BIO作为ROP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该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8-01/2021-01高州市人民医院符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指南(2014)》的1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Retcam Ⅲ对其进行眼底筛查。收集新生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61例新生儿中,ROP组26例(16.1%)、非ROP组135例(83.9%)。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病、受孕方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549,95%CI:0.391~0.770,P=0.001)是ROP的保护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病(OR=3.947,95%CI:1.049~14.852,P=0.042)及辅助生殖(OR=4.632,95%CI:1.112~19.305,P=0.035)是ROP的危险因素。

结论:患儿胎龄是发生ROP的保护性因素,辅助生殖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应高度关注低胎龄、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生以及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患儿,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ROP所致的眼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

方法:采用Retcam Ⅲ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对2015-01-15/2017-10-15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及眼科门诊就诊的出生胎龄<37wk或出生体质量≤2 000g的2 203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计算ROP发病率,并分析致病因素。

结果:早产儿2 203例中,共检出ROP者367例(621眼),发病率为16.66%。符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的887例早产儿中检出ROP者236例(399眼),发病率26.61%,筛查标准之外的1 316例检出ROP者131例(222眼),发病率9.95%。ROP组与无ROP组两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与ROP发病密切相关,人工受孕、剖宫产、性别、多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亲孕期高血压、母亲孕期糖尿病、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与ROP发病无关。ROP发病在不同胎龄组、不同出生体质量组、不同吸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中ROP发病率为16.66%,《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之外ROP仍占有一定比例。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9-12/2018-06在我院眼科门诊及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眼底检查的早产儿3 121例,男1 862例,女1 259例,其中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g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400例,男191例,女209例; 出生体质量≥1 500g的早产儿2 721例,男1 671例,女1 050例。比较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ROP的检出率、出生胎龄、性别比例、ROP的诊断时间、ROP的严重程度及其他眼病的患病率。

结果:本研究筛查3 121例早产儿,ROP检出率8.2%(255/3 121),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g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400例,ROP检出率23.8%(95/400),其中无需治疗的1~2期病变93.7%(89/95),阈值前及阈值病变3.2%(3/95),4~5期病变3.2%(3/95)。出生体质量<1 000,1 000~1 499,≥1 500g,ROP检出率分别为25.0%、23.7%、5.9%。不同体质量组男女性别比例、ROP检出率、出生胎龄、ROP诊断时间、ROP严重程度均有差异(P<0.001)。出生体质量<1 000g组与出生体质量1 000~1 499g组,以及出生体质量<1 000g组与出生体质量≥1 500g组的ROP严重程度比较有差异(χ2=28.90,P<0.01; χ2=34.64,P<0.01),但是出生体质量1 000~1 499g组与出生体质量≥1 500g组的ROP严重程度无差异(P>0.05)。不同出生体质量组其他眼病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出生体质量越低,ROP的发生率越高。出生体质量<1 000g的ROP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出生体质量≥1 000g的早产儿。眼科应联合产科、新生儿科,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提高极低体质量ROP筛查、随访的依从性,是降低ROP致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查统计新生儿眼底病变的基本情况,并探讨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6-01-01/2018-05-31于我院产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 Ⅲ)进行眼底筛查的新生儿,记录其性别、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史等临床资料,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研究纳入新生儿289例,其中早产儿97例,足月儿192例。检出眼底病变者64例(22.1%),其中视网膜出血者34例(11.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23例(8.0%)。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分娩方式、经阴产情况、有无窒息史、有无母孕期妊高征史、分娩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经阴道分娩、有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高危因素。

结论: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较高,其与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诊疗中应高度重视新生儿眼底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顾文婷  彭铎  王珍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9):1719-1722

目的:观察2011/2015年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

方法:对2011-01/2015-12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NICU收治及ROP专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筛查标准的2 527例早产、低体质量、有吸氧史的患儿进行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wk。接受筛查的2 527例患儿,出生体质量640~4 200(平均1694.99±370.875)g。出生孕周24.5~41.1(平均32.397±2.2171)wk。采用RetCamⅡ进行眼底检查。按照国际ROP分类法和ROP早期治疗研究标准记录检查结果。双眼病变不对称时,记录病变严重眼; 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阈值前Ⅰ型病变和阈值病变)统一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5a间ROP发病率变化及季节分布情况。

结果:早产儿2 527例中,共发生408例ROP,发病率为16.15%; 其中重症ROP 30例,占筛查人数的1.19%。2011/2015年的ROP年发病率分别为10.14%、14.91%、14.26%、19.64%、20.15%,呈逐渐增长趋势(χ2=24.625,P<0.01),重症ROP为1.18%、0.94%、0.63%、0.90%、2.2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秋冬四季的ROP发病率分别为17.62%、15.20%、16.12%、1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7,P=0.706)。

结论:苏州地区2011/2015年ROP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与出生孕周及出生体质量逐渐减少相关,ROP发病无季节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王刚  李乃洋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1):1932-1934
目的:总结和分析综合性医院使用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3)进行新生儿眼部筛查的结果,为新生儿眼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12/2021-12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进行眼部筛查的新生儿7 239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RetCam3获取眼部筛查图像。对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进行相应治疗和随访,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纳入新生儿7 239例中眼部异常者1 200例(16.58%),其中眼前节异常7例,眼底异常1 193例。7例眼前节异常者中,先天性白内障2例、瞳孔残膜2例、角膜白斑3例。1 193例眼底异常者中,视网膜出血(RH)1 141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19例。足月儿中出现类ROP者6例。结论:新生儿眼部异常以眼后节为主,综合性医院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新生儿眼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本部3 471例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患病情况。

方法:选择2010-01/2016-09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本部ROP专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筛查标准的3 471例早产、低体质量、有吸氧史的患儿采用RetCam Ⅱ辅以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wk开始。诊断标准按照国际ROP分类法,双眼病变程度不对称则记录病变严重眼,双眼或单眼发病的患儿均按1例人数纳入统计; 接受治疗的病例均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6a余ROP及重症ROP患病情况。

结果:筛查的3 471例6 942眼患儿中,发生不同程度ROP患者591例1 132眼,ROP患儿检出率17.03%; 重症ROP患儿 40例80眼,占筛查人数的1.15%。男性检出率16.38%,重症ROP为1.08%; 女性检出率17.85%,重症ROP为1.25%; 男性和女性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6,P=0.255)。单胎儿ROP检出率为17.61%,重症ROP为1.13%; 多胎儿检出率为 15.13%,重症ROP为1.23%。单胎及多胎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6,P=0.100)。出生体质量<1 000g、1 000~1 499g、1 500~1 999g、2 000~2 499g、≥2 500g者,ROP检出率分别为75.00%、36.17%、10.75%、6.86%、3.77%(体质量<2 000g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重症检出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36.54%、1.68%、0.31%、0.19%、0(体质量<2 000g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出生胎龄<28周、28~31周、32~36周、≥37周者,ROP检出率分别为69.12%、29.91%、8.28%、3.33%(胎龄<37周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重症ROP检出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25%、1.52%、0.24%、0(胎龄<37周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筛查的3 471例早产儿中ROP检出率17.03%,重症ROP检出率1.15%,性别及单多胎ROP患病情况无差异,出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ROP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盆地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的高危因素。

方法:2017-07/2018-08对出生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 500g早产儿的238例476眼采用RetCamⅢ进行ROP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筛查同时评估并记录受检儿全身情况和母孕期健康状况,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ROP组35例70眼,ROP检出率为14.7%,其中1期14例28眼,2期11例22眼,3期8例16眼,4期2例4眼,5期0例。需接受激光光凝治疗者12例24眼。非ROP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ROP组(P<0.01); 不同胎龄组、不同出生体质量组ROP发病情况均有差异(P<0.01); 两组持续吸氧>72h、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均有差异(P=0.034、0.001、0.004); 两组患儿其他全身疾病、母孕期健康状况均无差异(P>0.05)。

结论:2017-07/2018-08四川盆地地区ROP检出率为14.7%; 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持续吸氧>72h、缺血缺氧脑病、机械通气是影响ROP发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新生儿眼底病变进行筛查统计,并分析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行眼底筛查的1558例新生儿资料。统计新生儿眼底病变发病率以及视网膜出血发病情况,对影响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558例新生儿中筛查出眼底病变患儿196例,占12.6%;类型包括视网膜出血(8.9%)、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眼底渗出(1.2%)、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0.5%)、视网膜色素沉着(0.4%)、先天性结晶样变性(0.3%)、视网膜母细胞瘤(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宫内窘迫、机械通气是影响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均为P<0.05);而性别、是否足月、出生体质量、是否子痫、是否胎膜早破、是否窒息、是否输血、是否吸氧等因素与视网膜出血的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娩、机械通气是视网膜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眼底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绝大多数为视网膜出血,阴道分娩和机械通气是导致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此类新生儿群体加强观察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陈祥雷  陶黎明  徐媛  周全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68-2271
目的:观察532 nm眼底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患有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经门诊确诊为重度NPDR患者120例22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口服和血明目片3mo,而对照组只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别观察光凝术后的1、2、3 mo时两组患者视功能、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等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光凝术后3 mo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光凝治疗术后1、2 mo时,治疗组患者患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术后3mo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眼视功能指标之间却无显著性区别,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眼底渗出、视网膜出血以及水肿消退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NPDR患者采用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缩短患眼视功能指标恢复速度,并可以促进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的吸收速度,减少激光继发再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眼底病的发病情况,为新生儿眼底病防治提供依据。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25 644例。方法 对所有新生儿应用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 (RetCam3) 进行眼底检查,记录所有受检患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眼底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446例新生儿眼底异常,异常率达18.16%。其中视网膜出血3334例(13.00%),经阴道分娩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20.91%)明显高于剖宫产(3.71%)(P=0.000);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7例(0.34%);视网膜周边白色病灶539例(2.1%);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4例(0.02%);牵牛花综合征6例(0.02%);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0.01%);在1649例早产儿中检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79例(4.79%),其中检出率与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呈负相关(r=-0.879、-0.907,P=0.049、0.034)。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眼底疾病发病率排在前几位的眼病都是非致盲性、非紧急、无需干预的告知性眼病,主要的致盲性眼底疾病仍是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内外各层厚度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出生的早产儿60例(120眼)作为早产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足月儿60例(120眼)作为足月组,早产组根据出生时是否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否接受治疗分为无ROP亚组(32例)、未治疗ROP亚组(20例)和治疗ROP亚组(8例)。测量各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acuity,BCVA)和屈光度,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测视网膜内外各层厚度。比较足月组和早产各亚组间 BCVA及视网膜内外各层厚度,分析早产儿视网膜内外各层厚度与BCVA的关系。结果 足月组BCVA明显优于早产组(P<0.05),早产组中治疗ROP亚组BCVA明显弱于未治疗ROP亚组和无ROP亚组(均为P<0.05)。足月组与早产组年龄、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早产组各亚组视网膜内层总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内网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及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厚度均显著厚于足月组(均为P<0.05);未治疗ROP亚组和无ROP亚组视网膜内层总厚度、GCL厚度均显著薄于治疗ROP亚组(均为P<0.05)。早产组各亚组视网膜外层总厚度、外网层(outer plexiform layer,OPL)和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厚度均显著厚于足月组(均为P<0.05);未治疗ROP亚组和无ROP亚组视网膜外层总厚度、OPL、ONL厚度均显著薄于治疗ROP亚组(均为P<0.05)。早产组儿童视网膜内层总厚度及GCL厚度与BCVA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视网膜外层厚度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GCL是影响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视网膜内外层厚度增加,视力降低,且接受ROP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各层厚度和视力所受影响更大,GCL厚度增厚是引起BCVA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08/2019-08我院收治的DR患者182例32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91例164眼)与对照组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91例162眼),治疗前、治疗6mo均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a、b波振幅、峰值时间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微循环参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6mo,两组患者a、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观察组b波振幅高于对照组(P<0.05),但a、b波峰值时间及a波振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mo,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BCVA改善,黄斑区渗漏面积、CMT降低(P<0.001),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黄斑区渗漏面积、CMT低于对照组(P<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01),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可促进视力改善,减少荧光素渗漏,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有助于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抑制新生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6.
刘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74-2076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2-05/2013-05间在我院眼科出生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浓度、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吸氧时间、贫血、颅内出血均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低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在吸氧浓度等因素上都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变化及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12周龄早产儿84例(168眼),其中ROP(+)组30例,ROP(-)组54例。在睡眠状态下进行F-ERG检查,记录视杆反应、最大混合反应以及视锥反应。成人组为健康成年人15例(30眼)。F-ERG的记录遵循ISCEV2000年修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程序。结果 F-ERG各反应波形发生率3组比较,ROP(+)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χ2=50.710,P=0.000;最大混合反应:χ2=32.002,P=0.000;视锥反应:χ2=23.992,P=0.000)。ROP(+)组和ROP(-)组视杆反应波形发生率低于视锥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P=0.000;χ2=12.706,P=0.000)。3组F-ERG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及振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隐含时F=66.405,P=0.000;b波振幅F=180.496,P=0.000。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F=9.536,P=0.000;a波振幅F=189.150,P=0.000;b波隐含时F=89.851,P=0.000;b波振幅F=278.984,P=0.000。视锥反应:a波隐含时F=37.526,P=0.000;a波振幅F=67.182,P=0.000;b波隐含时F=32.470,P=0.000;b波振幅F=145.631,P=0.000)。除视锥反应a波振幅和b波隐含时ROP(+)组与ROP(-)组比较以及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ROP(-)组与成人组比较外,ROP(+)组余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4~12周早产儿的视网膜功能仍处于发育过程中,视杆细胞较视锥细胞成熟晚;而ROP对其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主要影响视杆细胞功能,其影响与病变程度有关。F-ERG可以作为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From January 1986 to December 1991 we examined the eyes of 206 infants born at Westmead Hospit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who were less than 29 weeks' gestation at birth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Eighty-five infants (41.3%) had no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in either eye, 82 infants had stages 1 or 2 ROP (39.8%), 29 had stage 3 ROP (14.1%) and 11 had stage 4 ROP (5.3%). Of these, cryotherapy was performed in 18; six now have bilateral retinal detachment and are blind The more severe stages of ROP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ays of oxygen supplementatio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ay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fants receiving steroids for mechanical ventilator dependence ha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chance of requiring cryotherapy (11 or 22 receiving steroids versus seven of 43 without steroids; P < 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