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全股骨置换术近年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与全股骨置换术相关的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其手术指征、手术技术、假体设计、手术并发症及分类、术后康复锻炼和功能评价。结果全股骨置换术的适应证是股骨广泛受累或存在跳跃性病灶的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以及伴有严重骨缺损的髋膝关节翻修术。手术切口近端以Watson-Jone切口为主,然后沿大腿外侧,远端延伸至髌骨外侧显露股骨全长,保护好血管神经和髋外展结构,行组配或定制假体置换。假体设计不断进步,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假体。手术并发症多且发生率不一。术后康复锻炼早期以物理治疗为主,负重训练循序渐进。功能评价主要以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主。结论全股骨置换术保肢效果确切,需要继续进行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研究,逐渐统一手术适应证和功能锻炼标准,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外侧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手术效果。方法68例患者采用外侧切口行全髋置换术,术后随访0.5~3年,并以Harris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外侧切口下顺利进行,术中显露满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半年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外展无力和髋关节脱位显现,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优良率达100%。结论外侧切口进行全髋置换术具有入路快捷、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微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手术操作及早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成形术的手术操作并对术后早期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小切口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18例(21髋),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0~16个月,髋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口平均长度为9.7 cm;平均手术时间88 m in;平均术中失血量509 m l;无伤口感染、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骨盆X线片未发现有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迹象。大多患者1个月后无需持拐辅助行走。结论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术具有微创、康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专用手术床辅助下行直接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早期经验。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21例患者(23髋)接受前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采用Heuter入路,经专用手术器械显露髋关节,在前侧单一切口内完成假体置放。技术关键为股骨侧假体置入时需用专用手术床将术侧髋关节后伸、内收及外旋,并通过专用粗隆钩上抬股骨近端以充分显露髓腔入口。术中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记录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对假体置放位置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切口长度平均为10 cm,手术时间平均为71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295 mL。前10髋手术时间为(76±13)min,后13髋手术时间为(62±12)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1)。1例发生术中股骨距劈裂骨折,2例发生股前外侧皮神经麻痹。2例髋臼外展角超过50°,1例髋臼前倾角超过25°,所有患者假体柄内、外翻角度均未超过3°,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为3 mm。结论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尽管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但通过合理的适应证选择及规范的手术操作,仍能取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及手术风险。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对16例17髋患者行前外侧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度9.5cm,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0ml,术后平均引流量170ml。随访12个月未发现Trendelenburg征阳性。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单一切口内完成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不须切断肌肉、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股骨峡部髓腔与全髂置换术中假体选择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形态学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微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手术操作及早期疗效;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前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翻修股骨侧植入物的取出;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容积的CT测量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自2005年9月~2006年3月行后外侧单切口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30髋和常规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35髋.小切口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52±14.4岁,常规切口组男17例,女17例,平均48±11.7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切口长度和并发症,分析术后影像学资料,测量髋臼杯外展角,髋臼杯前倾角,髋关节旋转中心,肢体长度,股骨假体内外翻比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体重质量指数无统计学差别.小切口组25例(29髋),常规切口组32例(33髋)随访18~24月(平均20.1个月).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497±64.9 ml)比常规切口组(675±181.4 ml)少(P<0.05).常规切口组术后需要输血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小切口组37.7°±6.8°,常规切口组40.3°±5.8°;髋臼杯前倾角小切口组10.8°±7.2°, 常规切口组13.2°±8.9°; 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上移小切口组-1.4±2.5 mm, 常规切口组-1.5±3.8 mm;术后肢体延长小切口组1.1±7.1 mm, 常规切口组1.5±8.4 mm;股骨假体小切口组内翻1例,中置27例,外翻2例; 常规切口组内翻2例,中置30例,外翻3例.两组假体位置相关参数测量数值差别无统计意义.[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术者具有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与常规切口手术相比并不影响假体位置的安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患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7例(12髋)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临床随访。其中男4例(8髋),女3例(4髋);年龄28~52岁,病程4~28年。屈曲强直畸形35°~85°,平均62.83°。本组3例6髋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切口,余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均采用生物型假体。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年至3年2个月。5髋出现异位骨化,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早期无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9.33分。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良好。术后髋痛消失,膝痛、腰骶痛明显改善,步态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改变情况来分析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改建情况。方法纳入自2011-06—2016-06完成的7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37髋)采用短柄股骨假体(短柄组),36例(37髋)采用常规股骨假体(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两种股骨假体置入后的应力遮挡情况。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5(13.2±0.8)个月。短柄组与常规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年短柄组股骨假体周围Gruen 1区和5区骨密度无明显变化,Gruen 4区骨密度降低,而Gruen 2、3、6、7区骨密度增加;常规组术后1年股骨假体周围Gruen 1、2、3、5、6、7区骨密度降低,而Gruen 4区骨密度升高。术后1年短柄组股骨假体周围所有Gruen分区骨密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组股骨近端内侧与外侧均出现应力遮挡,而短柄组仅在股骨近端外侧出现应力遮挡。结论短柄股骨假体具有良好的力学传导特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短柄股骨假体可促进股骨近端骨改建并减少应力遮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及随访的功能结果。方法回顾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15岁。发病部位于股骨上段的患者有1例,股骨下段的11例,股骨干的13例。肿瘤破坏范围22~28cm,有跳跃灶6例,病理性骨折2例。术前均行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骨肉瘤的23例,软骨肉瘤的1例,小细胞肿瘤1例。24例行术前化疗,20例术后化疗。手术经患肢外侧入路切除瘤骨,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结果25例均有随访,平均46个月(3~132个月)。ⅡB期患者20例,其中6例患者出现肺转移(占30%),6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无瘤存活3~132个月(平均61月)。ⅢB期患者5例,存活9~20个月(平均12.5月),最终死亡。本组3例患者术后6~14个月局部复发(占12%);23例患者术后恢复行走,占92%,依Enneking骨骼肌肉系统肿瘤术后功能评估系统,肢体功能恢复率41%~90%(平均70%)。3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2例术后髋关节脱位,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结论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适于股骨广泛受侵犯的恶性骨肿瘤患者,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对于Ⅲ期患者,姑息性保肢能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 lasty,THA)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43例49髋,男22例,女21例;年龄22 ̄79岁,平均53.2岁。体重指数17.1 ̄30.2,平均23.4。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3髋。两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衡(P>0.05),但疾病谱不同。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THA组31例(36髋)、常规THA组25例(31髋)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小切口THA组切口长度平均9.3cm,较常规THA组短(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318±223.1)ml,引流量(252±169.1)ml,均较常规THA组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切口THA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THA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小切口THA组无并发症,常规THA组1例术后脱位。结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由拥有相应设备条件的医院及一定经验的医生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置换手术,手术时间58~86 min,术中出血量210~450 m L,术后住院时间8~14 d。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24个月。依据Harris髋部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64%(39/44)。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人工全髋置换患者实施术后心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4.4%(34/36)。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患者实施术后心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人工全股骨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对1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的诊断分析及全股骨置换的治疗特点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股骨干骨肉瘤发病较少见,国内文献报道22例,诊治困难;文献中全股骨置换国内报告14例,国外报告80余例,效果良好。作者应用MR的早期信号改变发现了股骨干肿瘤的侵袭范围,改良了传统手术切口及假体设计,使手术操作和假体设计更加完善。结论:全股骨置换是治疗股骨干广泛病变较为理想的保肢方法。术前MR对发现病变的侵袭范围有重要价值;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为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术前假体的设计需要依据临床资料而确定;术中遵守无瘤操作,并最大限度保留下肢肌肉,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肢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于2012-04诊治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左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球头、股骨假体分离导致后脱位1例。1病例报道患者,男,72岁,因左下肢疼痛及活动受限2个月、加重1周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左侧Ⅲ期,右侧Ⅱ期[1]),行左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右侧卧位,选择左臀部后外侧切口,行常规手术操作,术中行适度牵引、屈髋、外展、内收、后伸等检查左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下肢长度等正常,透视假体位置及髋关节无异常。术后卧床休息,左下肢着防旋鞋,进行轴向屈伸功能锻炼。术后15 d出院前复查左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36例均获得平均60.1(4~71)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术后4年死于内科基础疾病。35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Zhu ZA  Dai KR  Wang Y  Sun YH  Shi DW  Tang J  Hao YQ  Yan MN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403-1406
目的探讨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预防神经损伤的对策。方法35例(39髋)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女性,年龄36~56岁,平均46岁。获得随访31例35髋,随访时间1年~8年,平均4年。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髋臼侧除1例2髋外,均在真臼水平安放臼杯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5例5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2例2髋以往曾行转子下截骨者先行转子下截骨矫正术,再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前平均43分。结果获得随访的31例(35髋)中,5例5髋发生术中骨折,其中小转子轻微襞裂骨折3例3髋,大转子不全骨折2例2髋,但股骨假体稳定,予钢丝固定或未作特殊处理。3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Ⅱ型。2例术后分别出现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术中术后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7分,术后肢体延长4~6cm,平均5cm,肢体短缩得到满意纠正。结论后外侧人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股骨假体安放的技术,提高对术中股骨假体安放及假体周围软组织修复的认识。 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病骨肿瘤科同期收治的髋部肿瘤、股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肿瘤已全身转移且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者90例95髋,男53例56髋,女37例39髋;年龄12~81岁,平均(55±14)岁。其中行肿瘤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者(A组)12例12髋;行常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者(B组)78例83髋。术中两组患者参照多处解剖标志安放股骨假体,并最大限度重建假体周围软组织解剖结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和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90例获3~30个月的随访,平均(36±7)个月的随访。在手术时间和术中术后出血量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7,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2,P<0.05),两组患者其术后髋关节功能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9,P<0.05),术后B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于A组患者。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术后下肢不等长、术后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肿瘤型假体组1例由于外展肌力不全,出现行走步态异常。 结论股骨假体位置的正确安放及假体周围组织完整性的保持和术后重建恢复是术后髋关节获得良好功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股骨柄假体下沉可以导致松动、不稳、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带沟槽的钛合金股骨柄广泛应用于全髋翻修术。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86例全髋翻修术病例资料,包括106例一体式和80例组配式股骨假体,随访3个月~3年。结果发现,组配式股骨柄假体下沉率显著高于一体式股骨柄假体(3.9 mm±2.6 mm vs 2.3 mm±2.5 mm,P<0.001);组配式股骨柄假体>5 mm的下沉发生率显著高于一体式股骨柄假体(29.2%vs 11.3%,P<0.001)。因此作者认为,在进行全髋置换术选择假体时必须权衡组配式股骨柄假体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