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淋病奈瑟菌FA1090全基因组外膜蛋白进行免疫原性和膜定位的初步分析,以评价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力。方法采用基因合成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柱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初步评价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其在外膜的定位。结果构建了15个重组质粒,获得了相应的纯化蛋白,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免疫血清。免疫原性分析蛋白WP_003689500.1诱导小鼠产生相应IgG抗体的能力较强,膜定位分析显示有4个蛋白在外膜表达的可能性较高。结论蛋白WP_003689500.1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较高,与全细胞抗原的结合能力较强,可作为淋病奈瑟菌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原核系统克隆表达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YF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鉴定其免疫原性。方法 以YFV-17D疫苗株为模板,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QE30-YFV NS1表达载体,原核表达纯化YFVNS1重组蛋白;免疫印记、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QE30-YFV NS1,制备纯化可溶性YFV NS1蛋白;该重组YFV NS1蛋白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乙脑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免疫小鼠腹水及寨卡病毒NS1、YFV NS1蛋白免疫小鼠血清均发生反应,重组YFV NS1蛋白免疫小鼠血清与YFV感染细胞超声上清也发生反应。结论 获得高纯度YFV NS1重组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含天然NS1蛋白表位,为基于NS1黄热病毒早期抗原诊断方法和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用pET蛋白表达系统重组表达A、B两个亚家族的fHBP蛋白(fHBP-A和fHBP-B),制备脑膜炎球菌蛋白疫苗,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检测,评价该蛋白疫苗抵抗脑膜炎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脑膜炎球菌Nm048(A家族)与Nm035(B家族)菌株裂解液为模版扩增目的基因fHBP-A与fHBP-B,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4b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4b-fHBP-A和pET-24b-fHBP-B。分别用pET-24b-fHBP-A和pET-24b-fHBP-B转化大肠埃希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Ni^(2+)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fHBP-A实验组、fHBP-B实验组、fHBP-A+fHBP-B实验组用相应重组蛋白免疫,对照组注射PBS。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免疫家兔抗血清与靶菌的结合情况,通过血清杀菌力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评价该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PCR扩增出约76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ET-24b-fHBP-A与pET-24b-fHBP-B构建成功.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采用Ni^(2+)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获得2个蛋白,纯度均>90%。分别用fHBP-A、fHBP-B及其混合产物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滴度分别为1.8×10~4、4.9×10~5、4.8×10~5。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抗原组合免疫抗血清均能与靶菌结合,血清杀菌力试验检测相应的杀菌效力均SBA>1∶8,其中fHBP-A+fHBP-B免疫抗原组抗血清的杀菌滴度较高且具有交叉反应。结论 2个亚家族的fHBP蛋白疫苗能诱导家兔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fHBP-A+fHBP-B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脑膜炎球菌蛋白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基于弓形虫免疫作图蛋白1(TgIMP1)抗原蛋白的表位疫苗并进行结构验证。方法分别采用IEDB和ABCpred软件预测TgIMP1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分别采用SYFPEITHI和IEDB软件预测TgIMP1蛋白的T细胞抗原表位,运用DNA man比对筛选出T-B联合表位,在PfIMP2同源结构中验证表位性质并设计TgIMP1优势表位盒。结果通过计算机虚拟设计,得到了4条TgIMP1的优势B细胞表位(B1-B4)和2条优势T细胞表位(T1-T2),6条优势表位均处于PfIMP2结构外侧的无规卷曲区,且均为极性表面,适合作为表位疫苗的备选肽段。结论根据预测结果构建了3种TgIMP1优势表位盒,为多价表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柔嫩艾美耳球虫基因微线蛋白1(EtMIC1)和微线蛋白2(EtMIC2)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微线蛋白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机制以及该互作在鸡球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柔嫩艾美耳球虫EtMIC1和EtMIC2基因,构建不同的重组表达载体。将构建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GBKT7-EtMIC1及捕获质粒pGADT7-EtMIC2转化至Y2HGold酵母感受态,涂布于对应的营养缺陷培养基进行毒性和自激活活性检测。表达GST-EtMIC1和His-EtMIC2两种融合蛋白,纯化后通过GST-Pull down验证二者在体外的相互作用。将构建的pcDNA3.1-His-EtMIC1和pcDNA3.1-HA-EtMIC2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RIPA裂解后取上清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鉴定二者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将真核表达载体pEtMIC1-Myc-LC151和pEtMIC2-HA-KN151共转染HEK-293T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的细胞内发出的红色荧光。结果pGBKT7-EtMIC1和pGADT7-EtMIC2单转化对酵母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且自身无自激活活性,而pGBKT7-EtMIC1/pGADT7-EtMIC2共转化后能够在显色板上长出蓝色菌落,说明二者在细胞内可相互作用;GST-Pull down试验表明二者可在体外发生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证实EtMIC1和EtMIC2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论EtMIC1和EtMIC2在体内、外均能够产生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微线蛋白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机制以及该互作在鸡球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组核酸苗,评价其与佐剂联合免疫BALB/c小鼠的效果。方法选择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蛋白基因(RBD)和新冠病毒S、M、N、E 4个结构蛋白的抗原表位基因(EPI)为主要抗原基因,以pVAX1为载体,分别构建pVAX-RBD-EPI质粒和pVAX-RBD质粒。用2种重组质粒和pVAX空载体质粒分别与PIKCA佐剂联合免疫或无佐剂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间隔21天免疫,每7 d对小鼠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对三免后21 d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T淋巴细胞亚类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VAX-RBD-EPI和pVAX-RBD。用重组质粒转染BHK细胞,Western blot显示重组核酸质粒稳定表达目的蛋白。BALB/c小鼠免疫结果表明,三免后14d时pVAX-RBD-EPI+PIKCA组IgG抗体水平为无佐剂组的3.65倍(P<0.01)。三免后21 d,pVAX-RBD-EPI+PIKCA组CD3^(+)/CD4;T达到55.71%,是阴性对照组的1.52倍(P<0.01);三免后21 d,CD3^(+)/CD8^(+)T数量pVAX-RBD-EPI+PIKCA组为7.07%,是阴性对照组的1.83倍,是pVAX-RBD-EPI组(5.86%)的1.2倍(P<0.05)。结论成功构建重组DNA候选疫苗pVAX-RBD-EPI和pVAX-RBD-EPI。两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PIKCA免疫佐剂的加入可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梅毒螺旋体TpF1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TpF1n,为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宿主炎症反应研究提供候选蛋白。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PF1n,表达重组TpF1蛋白,用重组TpF1蛋白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1β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TPF1n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肠埃希菌后稳定表达约25 ku大小的重组TpF1蛋白。与空白组相比,TpF1蛋白干预组的IL-1β分泌水平显著升高。结论重组TpF1蛋白可显著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提示TpF1蛋白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宿主炎症反应研究中的候选蛋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Cumate系统实现APOL1基因在293T细胞内的可诱导稳定表达。方法通过查询NCBI数据库,设计APOL1基因编码区全长引物,克隆至Cumate慢病毒质粒。嘌呤霉素筛选包装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Cumate诱导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POL1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293T细胞系可被Cumate诱导表达APOL1,且不同浓度的Cumate对细胞表达载脂蛋白L1有不同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均证明在诱导48 h后,随着诱导剂浓度的增加,APOL1表达增多,在Cumate为50μg/ml时APOL1达到最高值。结论成功构建了可诱导表达APOL1基因的293T细胞系,为研究APOL1在EV71感染人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抗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生殖道感染作用,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ET-28a(+)/PGLYRP-1原核表达重组体,IPTG诱导表达PGLYRP-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将5×10^(5)包涵体形成单位(IFU)的Cm和不同剂量的PGLYRP-1(50、100、200μg)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阴道后穹隆,PBS和Cm感染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3、7、10、14、21、28、35d)小鼠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第21d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PGLYRP-1刺激后测定IFN-γ含量;第63d分离小鼠生殖道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GLYRP-1可降低Cm在小鼠生殖道组织的定植并促进Cm的清除,Cm感染阳性对照组及50、100、200μg 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Cm清除时间分别是第35、21、14、10d;IFN-γ含量分别为(959.6±104.6)、(1025.4±112.5)、(1537.8±118.6)、(2131.2±196.7)pg/ml,PBS阴性对照组为(224.0±23.5)pg/ml;83.3%的小鼠在Cm感染后第63d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现象,PGLYRP-1接种组有22.2%的小鼠存在类似情况。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显著减轻,且与PGLYRP-1蛋白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PGLYRP-1具有抗Cm生殖道感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IFN-γ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可感染人、猪、牛、犬等多种动物,引起诺如病毒病,每年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伤。本研究基于AKTA纯化系统探索诺如病毒VLPs的纯化工艺。方法将诺如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接种到SF9细胞中培养,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SDS-PAGE进行鉴定,对鉴定正确的细胞培养产物采用阴、阳离子柱进行病毒的层析纯化,并对层析柱的选择、层析缓冲液的pH值、洗脱液NaCI浓度等进行优化。基于优化后的参数或条件通过AKTA纯化系统纯化诺如病毒VLPs,分析纯化效果。结果经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以及SDS-PAGE等鉴定,诺如病毒重组杆状病毒转染SF9细胞后表达诺如病毒VLPs。采用阴、阳离子柱进行病毒的层析纯化,优化的纯化参数或条件为:阴离子纯化柱,层析缓冲液pH值为6.0,洗脱液NaCI浓度为0.2 mol/L。结论诺如病毒重组杆状病毒转染SF9细胞后表达诺如病毒VLPs。优化的AKTA纯化系统可用于诺如病毒VLPs的纯化。  相似文献   

11.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给全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分泌的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参与调节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PV)及纳虫泡膜(parasitophorous vacuole membrane,PVM)的形成并能维持其结构稳定性,部分GRAs可参与宿主细胞的转录。近几年来,不断发现了多种新的GRA蛋白家族新成员,并随着对该家族成员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GRAs是研制抗弓形虫疫苗的候选分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研究弓形虫致病机理和研发新的抗弓形虫疫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纯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表达的可溶性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蛋白(MSP1-42,3D7株),检测其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MSP1-42,用带组氨酸标签的镍柱纯化可溶性的MSP1-42。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用MSP142与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抗原免疫剂量每次为200“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2周。佐剂对照组以PBS代替抗原同法免疫。免疫前及末次免疫2周后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天然抗原的反应,用含10%和20%免疫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检测免疫血清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结果经镍柱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MSP1-42蛋白;免疫组个体在第4次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依次为1:640000、1:640000、1:160000,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表明MSP1-42免疫兔血清与恶性疟原虫表面蛋白有阳性反应;免疫血清能抑制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在10%浓度时,3只免疫兔血清的抑制率依次为(51.94-24.2)%、(29.4±8.6)%和(86.7±7.4)%,在20%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93.3±7.5)%、(65.3±10.6)%和(96.4±1.0)%。结论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表达的MSP142蛋白免疫血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体外培养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疾病发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运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分系统进行痴呆程度评定,并对所有患者血液hs—CRP水平进行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VaD两组按照痴呆指南推荐进行治疗,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期间每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时均对患者进行痴呆程度和hs—CRP测定。结果VaD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过程中随着痴呆程度的好转,hs—CRP水平均逐步降低。中重度VaD患者hs-CRP水平与轻度VaD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VaD患者相关性比AD更高。VaD的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可以参考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血液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NA)-223、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的表达变化。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心肌炎组,同时期体检健康者85例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外周血miR-22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MGB1,比较心肌炎组与对照组以及心肌炎组患者治疗前后miR-223、HMGB1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miR-223、HMGB1表达水平对患者转归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R-223与HMGB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肌炎组患者miR-223相对表达量为0.57±0.13,HMGB1为(3.69±0.52)ng/ml,与对照组的1.16±0.20和(0.74±0.15)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炎组患者治疗后miR-223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HMGB1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前及治疗后miR-223与HMGB1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5和-0.637,均P<0.01);miR-223高表达患者心律失常、恢复迁延率低于低表达者,痊愈率高于低表达者(均P<0.05);HMGB1高表达患者心律失常、恢复迁延率高于低表达者,痊愈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miR-223表达下调,HMGB1表达上调,miR-223与HMGB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miR-223高表达患者和HMGB1低表达患者的转归情况较好,提示miR-223、HMGB1表达水平的变化对预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片形吸虫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FhGST)对SD大鼠的免疫原性。方法将已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FhGST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宿主菌,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精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蛋白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蛋白免疫组以纯化的重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Sd大鼠,抗原免疫剂量为200μg/(只·次),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佐剂对照组以PBS代替免疫抗原同法注射。免疫前、每次免疫后和末次免疫后3周、6周鼠尾采血,分离血清。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大鼠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噻唑兰法(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经纯化获得重组FhGST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_r 31300处出现单一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纯化重组FhGST蛋白能识别自然感然肝片形吸虫的山羊阳性血清,在M_r 31 300处可见特异的免疫反应带。重组FhGST蛋白免疫SD大鼠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在免疫后第9周,抗体效价达到顶峰(1:89 144),且明显高于佐剂对照组(1:1000)重组蛋白能显著刺激大鼠脾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重组FhGST蛋白能诱导SD大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细粒棘球绦虫Fis1(EgFis1)蛋白的抗原表位,为分子肽疫苗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检所并下载EgFis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EXpasy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采用SignalP5.0和TMHMM sever 2.0软件预测EgFis1蛋白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利用SOPMA和SWISS-MODLE预测EgFis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采用IEDB、ABCpred和SYFPEITHI数据库预测EgFis1蛋白的T、B细胞表位。结果细粒棘球绦虫EgFis1是由157个氨基酸组成的等电点为5.86,分子质量单位为16.93ku的蛋白质;不含有信号肽序列,但具有一个跨膜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例为48.41%,延伸连占19.11%,β-转角占7.01%,无规则卷曲占25.48%。亲水性较强的区域主要位于12aa-24aa,42aa-52aa,64aa-69aa,81aa-90aa,97aa-105aa,126aa-150aa。Eg-Fis1含有3个优势B细胞表位,7个T细胞表位以及2个T、B联合表位。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EgFis1蛋白含有4个优势B细胞表位、7个T细胞表位以及2个T、B联合表位,可作为免疫治疗和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对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ILP蛋白(Impact-like protein)进行克隆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蛋白结构分析。方法提取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组DNA,PCR扩增ILP基因,构建pGM-T重组载体,挑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将ILP基因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运用PSIPRED和SWISS-MODEL进行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LP,该基因全长831bp。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条带出现在相对分子量约33kD的位置,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并分析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ILP蛋白,为蓝氏贾第鞭毛虫ILP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华支睾吸虫HMGB1同源分子的CDS及其蛋白序列,并分析其进化特征。方法分别用基于麝猫后睾吸虫HMGB1预测序列的5'和3'RACE以及基于华支睾吸虫HMGB1基因组预测序列的PCR法扩增华支睾吸虫成虫来源的cDNA,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和拼接,分析其ORFs,据此对华支睾吸虫成虫来源的cDNA进行PCR扩增验证其转录;构建进化树,对识别出的HMGB1同源分子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识别出两个华支睾吸虫HMGB1同源蛋白CDS,大小分别为381和477 bp,二者均在华支睾吸虫成虫转录,产物均一;推测其编码蛋白分别为127和159个氨基酸,其分子序列与血吸虫同源性较高,而与人及其他脊椎动物同源性低。结论成功识别出华支睾吸虫HMGB1同源蛋白CDS序列,为研究其与肝胆管癌发生的关联性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HIV基因分型、病毒重组鉴定、传播源追踪、传播链和高风险传播者发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省是中国艾滋病最早流行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省HIV的传播范围及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多种HIV毒株在云南省的流行成为病毒重组变异的基础,使云南省HIV-1基因型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对云南省近30年HIV-1基因亚型特征及变异趋势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流行规律,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2型猪链球菌酪氨酸激酶Cps2C基因过表达株,为cps2C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使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延伸因子TufA(又名EF-Tu,编码基因为SSU05_0530)的启动子(命名为P0530)与cps2C基因连接为P0530cps2C片段,将P0530cps2C酶切后连接至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穿梭质粒pSET2,构建过表达质粒pSET2::P0530cps2C。将pSET2::P0530cps2C电转化导入S.suis 2野生毒株05ZYH33感受态细胞,抗性及组合PCR筛选得到cps2C过表达株。qRT-PCR检测过表达株cps2C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重叠延伸PCR成功将P0530启动子片段(300 bp)和cps2C基因片段(696 bp)拼接为P0530cps2C(996 bp),片段及载体经BamH I和EcoR I酶切后连接,成功构建出过表达质粒pSET2::P0530cps2C;将pSET2::P0530cps2C电转化导入S.suis 205ZYH33感受态细胞,抗性筛选及组合PCR检测结果显示cps2C过表达株构建成功。提取野生株05ZYH33和cps2C过表达株总RNA后进行qRT-PCR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株cps2C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较05ZYH33株上调2.4倍。结论本研究选用S.suis 205ZYH33的延伸因子TufA强启动子P0530作为启动子,成功构建过表达质粒pSET2::P0530cps2C并导入S.suis 2感受态细胞,成功获得cps2C过表达株,为进一步研究酪氨酸激酶Cps2C功能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