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敏  杨小瑶 《全科护理》2023,(21):2965-2968
目的:研究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增强CT检查病人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6月—2021年8月医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26 87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并对相关危险因素利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将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过敏史(碘过敏史和其他过敏史)、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病史以及检查室的温度、湿度,病人检查所用的对比剂种类纳入研究范畴,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而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6 871例病人中有89例病人发生了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3%,1例发生了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37%。年龄、体重、其他过敏史(食物及药物)、环境温度和对比剂种类是发生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年龄、体重、其他过敏史(食物及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比剂种类是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大体重、曾经发生过食物、药物过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碘对比剂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acute adverse reaction,AARs)的风险因素,构建碘对比剂AARs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为检查前发现碘对比剂AARs高危人群并尽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数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不良反应组242例,利用SPSS随机匹配未发生不良反应的2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碘对比剂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评估。结果 碘对比剂总的AARs的发生率为0.2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碘对比剂种类、进食距检查时间为碘对比剂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碘对比剂AARs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碘对比剂AARs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37~0.905),特异性为0.810,敏感度为0.777;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应用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34000例使用碘对比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例特点;以未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4000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经干预后痊愈;其中使用碘普罗胺患者的碘对比剂例数最多,急性不良反应例数多于碘帕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碘对比剂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60岁)、其他药/食物过敏史、注射速度(4.1~5.0 ml/s)、碘对比剂浓度(370 mgI/ml)、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41~60岁)、其他药/食物过敏史、注射速度(4.1~5.0 ml/s)、碘对比剂浓度(370 mgI/ml)、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碘对比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医院影像中心CT增强检查的31 9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2月CT增强检查的32 10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订改进方案,计算干预前后患者失效模式风险优先系数(RPN),并调查干预前后患者对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运用的认知水平、完全水化率、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检查前健康宣教不足、用药注意事项交待不足、各区域宣教设施不足、健康宣教方式不当、信息化程度不足的RPN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碘对比剂运用的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于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中,可提高患者执行检查注意事项的依从性,进而降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影像检查服务的满意率,改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特点,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经CT增强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30354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病例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诱发不良反应的碘对比剂共46例(0.15%),其中轻度不良反应27例(58.69%),中度不良反应16例(34.78%),重度不良反应3例(6.52%)。碘普罗胺不良反应及急性不良反应的例数多于碘克沙醇与碘佛醇(P0.05);碘克沙醇迟发性不良反应多于碘普罗胺和碘佛醇(P0.05)。所有病例经过相应的处理及护理干预后,均治愈好转。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应结合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受检者,统计碘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并收集所有受检者的一般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引发碘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实施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受检者中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2例,发生率为2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检者有合并症、注射速度2~4ml/s、碘对比剂浓度370mg/ml、注射人员资历≤2年、受检者年龄≥60岁是引起碘对比剂外渗的危险因素。结论受检者有合并症、注射速度快、碘对比剂浓度高、注射人员资历短、受检者年龄高是引起碘对比剂外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不同浓度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从而为临床不同浓度碘对比所致的不良反应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1 328例患者进行分析,按照增强扫描所用的碘的浓度不同分为2组,A组660例采用碘海醇350mg I/m L进行常规扫描,B组668例采用碘克沙醇270 mg I/m L,观察2组患者在增强扫描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针对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A组有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B组有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研究中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及对比剂的外渗现象按照本科室的抢救流程均获得成功救治,无死亡病例,且对比剂外渗现象都得到妥善处理。结论采用碘克沙醇270 mg I/m L作为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的碘海醇350 mg I/m L要低,且在发生不良反应时需要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是提高成功救治率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便携式恒温箱在增强 CT 检查中对降低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00 例行增强 CT 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使用的碘对比剂采用新型便携式恒温箱加热至 37 ℃后静脉注射。对照组使用的碘对比剂从医用恒温箱(18~22 ℃)取出来直接注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 CT 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 30 min 内发生过敏样反应及碘对比剂外渗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 CT 检查中,使用新型便携式恒温箱对碘对比剂进行提前预热,能够有效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郭灿  曹英  曾小红 《护理研究》2022,(6):1031-1036
对CT增强扫描用碘对比剂致迟发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风险因素、管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医技护三方对CT增强扫描检查后碘对比剂致迟发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当代护士》2021,28(5):122-124
目的 探讨基于敏感指标控制的护理方案在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3689例CT增强检查患者.对照组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71例CT增强检查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818例CT增强检查患者,采取基于敏感指标控制的护理方案.统计两组患者在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扫描前后的心率和舒张压值以及渗漏、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头晕、恶心、皮疹、咽喉不适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增强扫描前后心率、舒张压较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渗漏、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敏感指标控制的护理方案在CT增强检查中对预防碘对比剂的负面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其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减少毒性反应、渗漏等情况发生,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检查中患者心率及舒张压也相对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将2381例CT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80例和观察组1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外渗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为0.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5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68(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时,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对比剂外渗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患者采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我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受检者7 660例。按登记时生成的ID尾号,单号者为对照组,双号者为观察组,每组各3 8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观察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发生率、渗漏发生率、图像质量、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比剂渗漏发生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Z=2.532,P=0.011),2组增强CT检查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发生率、图像质量、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检查患者应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可降低其对比剂渗漏发生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的合理使用,为减少对比剂所致肾损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多排CT增强患者360例,本研究已排除肾功能不全者;依据CT增强中采用的碘对比剂类型建立碘海醇组(碘含量:300mg/ml)、碘帕醇组(碘含量:370mg/ml);而每组通过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不同分为3个亚组(注射速度分别为2 ml/s,3ml/s,4ml/s);而每亚组内根据增强影前后是否饮清水(是否水化)再分为2个次亚组,对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分别检测CT增强前24h,CT增强后24h,48h,72h的尿液中的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含量。结果:碘海醇组(碘含量:300mg/ml)与碘帕醇组(碘含量:370mg/ml)未水化组与水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海醇组(碘含量:300mg/ml)注射速度2ml/s+未水化与碘帕醇组(碘含量:370mg/ml)注射速度4 ml/s+水化两个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CT增强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水化作用能够起到降低对比剂对肾脏的毒性副作用,进而降低对比性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CT增强时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条件下碘对比剂采用合理的低浓度、低剂量、低速度的检查方法是有效降低CIN发生的重要手段,对肾功能不全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CT对比剂可引起不良反应.观察CT对比剂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影响对比剂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安全使用对比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600例,碘海醇注射液400例,碘帕醇注射液200例.注射速率:成人为2.0~3.0 ml/s,儿童为1.0~2.0 ml/s;注射剂量为1.2~1.5 ml/kg.将患者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T对比剂反应率为1.0%(12/1200).对性别、年龄、对比剂加热、对比剂种类、对比剂剂量、注射速度和检查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和注射速率是CT对比剂反应率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率是影响CT对比剂反应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CT对比剂的反应率为1.0%,减少对比剂的剂量和减慢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可降低CT对比剂的反应率.  相似文献   

15.
王妙丽  王雷 《护理研究》2007,21(29):2695-2696
增强扫描是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室一项重要的诊断操作,扫描时要将含碘对比剂经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病人静脉。由于含碘对比剂的药理特性以及增强扫描特殊的注药方法,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对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不安全因素。CT增强扫描所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CA法寻找导致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前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渗率由0.34%下降到0.13%。[结论]RCA法运用于降低碘对比剂外渗事件不良事件,有效降低了外渗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差错,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对比剂的应用日益广泛[1]。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问世,使增强技术成为动态CT的重要程序[2]。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0万人次CT检查,其中50%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碘对比剂[3];而静脉外渗是注射碘对比剂的主要并发症之一[4]。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是一种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损伤,它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可从轻微的皮肤反应到严重的皮肤坏死或溃疡、血管和神经萎缩,甚至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5]。国外研究报道,CT增强扫描中常规应用高压注射器前、后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17%[6-7]、0.25%~0.9%[8-10]。尽管外渗的发生率不高,但是由于CT受检人群的基数大,外渗的绝对数是不容忽视的。外渗的发生不仅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抢救和检查诊断。本文就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损伤机制、风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作一综述。1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的机制1.1细胞毒性早期实验研究[4]发现,于动物皮下注射离子型对比剂,6h后注射部位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并于24~48h达到高峰,同时伴有坏死、水肿和出血,随后在8周内转为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特...  相似文献   

18.
碘对比剂过敏是CT增强检查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轻者患者会出现出汗、皮疹、心率加快等,重者会出现肺水肿、心脏骤停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CT室护理人员必须对碘对比剂过敏的发生给予高度重视,掌握碘对比剂过敏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处理原则,现就我们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颈外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上肢血管穿刺特别困难、行CT血管成像检查者提供有效的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途径。方法对105例上肢血管条件特别差、确定穿刺困难、心脏功能无重度损害、行CT血管成像的检查者选择颈外静脉穿刺安置留置针、建立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通路,以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团注跟踪感兴趣区平均CT值、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图像质量为评价指标,观察此路径用于该检查的有效性。结果经颈外静脉通路高压注射碘对比剂行CT血管成像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1.4%;团注跟踪感兴趣区平均CT值为(351.11±112.98)HU;碘对比剂外渗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图像质量达诊断要求。结论采用经颈外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通路行CT血管成像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对于血管条件特别差、无心脏病史或心脏功能≤III级、上肢静脉穿刺困难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离子型对比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最好的效价比选择对比剂。方法分别观察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106例、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120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图像增强效果。结果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7%。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所获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在应用于非高危人群时,是相对安全的,能有效降低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