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增强扫描是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室一项重要的诊断操作,扫描时要将含碘对比剂经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病人静脉。由于含碘对比剂的药理特性以及增强扫描特殊的注药方法,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对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不安全因素。CT增强扫描所用的含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难于预防。CT室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高危人群的用药适应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时正确地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我院CT室在1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增强CT检查病人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6月—2021年8月医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26 87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并对相关危险因素利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将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过敏史(碘过敏史和其他过敏史)、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病史以及检查室的温度、湿度,病人检查所用的对比剂种类纳入研究范畴,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而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6 871例病人中有89例病人发生了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3%,1例发生了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37%。年龄、体重、其他过敏史(食物及药物)、环境温度和对比剂种类是发生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年龄、体重、其他过敏史(食物及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比剂种类是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大体重、曾经发生过食物、药物过敏... 相似文献
3.
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离子型对比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最好的效价比选择对比剂。方法分别观察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106例、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120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图像增强效果。结果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7%。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所获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在应用于非高危人群时,是相对安全的,能有效降低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CT对比剂可引起不良反应.观察CT对比剂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影响对比剂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安全使用对比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600例,碘海醇注射液400例,碘帕醇注射液200例.注射速率:成人为2.0~3.0 ml/s,儿童为1.0~2.0 ml/s;注射剂量为1.2~1.5 ml/kg.将患者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T对比剂反应率为1.0%(12/1200).对性别、年龄、对比剂加热、对比剂种类、对比剂剂量、注射速度和检查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和注射速率是CT对比剂反应率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率是影响CT对比剂反应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CT对比剂的反应率为1.0%,减少对比剂的剂量和减慢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可降低CT对比剂的反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上肢两种不同体位对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42例接受CT胸部增强扫描患者,均于右臂留置静脉通道,单筒高压注射对比剂。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和老年组(>60岁);再根据采用的不用上肢体位分为第一体位组(仰卧位,双上臂伸直上举,与身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和第二体位组(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右臂在上)。测量右锁骨下静脉胸廓入口内外各2~3 cm处CT值,取其平均值的差值作为评价对比剂利用效果的指标。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上肢体位之间对比剂的利用效果。结果 采用第一体位、第二体位时,不同年龄组的对比剂利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种不同体位组之间比较,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时,采用第二体位可降低右腋静脉及右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在胸廓外的留滞,有助于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降低对比剂局部滞留引起的伪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碘对比剂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acute adverse reaction,AARs)的风险因素,构建碘对比剂AARs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为检查前发现碘对比剂AARs高危人群并尽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数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不良反应组242例,利用SPSS随机匹配未发生不良反应的2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碘对比剂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评估。结果 碘对比剂总的AARs的发生率为0.2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碘对比剂种类、进食距检查时间为碘对比剂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碘对比剂AARs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碘对比剂AARs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37~0.905),特异性为0.810,敏感度为0.777;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碘对比剂CT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20例碘对比剂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T检查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碘对比剂CT检查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以高压团注方法进行头颈部CT增强扫描已得到广泛应用。常规采用经肘静脉途径注射含碘对比剂时,易发生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反流的高浓度对比剂聚集在头颈部静脉系统内,一方面影响图像质量,另一方面也造成对比剂的浪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2例头颈部增强扫描中发生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的病 相似文献
10.
王彦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6-138
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不同浓度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从而为临床不同浓度碘对比所致的不良反应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1 328例患者进行分析,按照增强扫描所用的碘的浓度不同分为2组,A组660例采用碘海醇350mg I/m L进行常规扫描,B组668例采用碘克沙醇270 mg I/m L,观察2组患者在增强扫描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针对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A组有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B组有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研究中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及对比剂的外渗现象按照本科室的抢救流程均获得成功救治,无死亡病例,且对比剂外渗现象都得到妥善处理。结论采用碘克沙醇270 mg I/m L作为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的碘海醇350 mg I/m L要低,且在发生不良反应时需要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是提高成功救治率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双通路手法推注对比剂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肝脏占位性病变CT增强检查中双通路手法推注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31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肘前静脉以双人双通路手法推注及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并在同层面测量主动脉、下腔静脉CT值进行比较。结果 双人双通路手法推注及高压注射器推注均满足CT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评价指标。结论 采用双人双通路手法推注对比剂能够满足肝脏CT增强检查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李璐柳邹帆邓君王亚星李昱强喻蕊蕊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6):918-92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医院影像中心CT增强检查的31 9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2月CT增强检查的32 10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订改进方案,计算干预前后患者失效模式风险优先系数(RPN),并调查干预前后患者对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运用的认知水平、完全水化率、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检查前健康宣教不足、用药注意事项交待不足、各区域宣教设施不足、健康宣教方式不当、信息化程度不足的RPN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碘对比剂运用的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于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中,可提高患者执行检查注意事项的依从性,进而降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影像检查服务的满意率,改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碘含量对比剂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上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30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270 mgI/ml)、C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300 mgI/ml)及D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270 mgI/ml),各25例;均采用40%ASiR算法和FBP算法混合图像重建。测量并分析各组门静脉期图像相同部位CT值、CNR、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按4分制对所得图像进行总体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D组与A组比较,腹主动脉CT值、肝实质CT值、CNR腹主动脉、CNR肝实质、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组CTDIvol分别为15.73±5.59、15.34±4.20、12.57±2.55、11.23±2.57,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4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P>0.05)。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100 kVp)结合低碘含量(270 mgI/ml)对比剂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所得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且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CT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增强CT扫描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在使用增强CT扫描时为了使影像效果更加明显,需要加用对比剂,有些患者就会出现对比剂的不良反应。我院应用护理干预预防增强CT扫描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3T腹部模块(P3TTM Abdomen MEDRAD)个性化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肝脏CT成像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接受上腹部CT增强检查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49)采用P3T腹部模块个性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对照组(n=42)对比剂用量为1.5 ml/kg体质量;测量并比较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肝实质和门静脉期门静脉的CT值,分析试验组体质量、对比剂用量与肝实质、门静脉CT值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肝细胞癌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肝动脉期肝实质、门静脉期肝实质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剂剂量和门静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试验组双期肝实质CT值均与体质量、对比剂使用剂量间均呈负相关(P均<0.01);两组肝细胞癌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3T腹部模块可根据患者体质量自动计算对比剂剂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应用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34000例使用碘对比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例特点;以未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4000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经干预后痊愈;其中使用碘普罗胺患者的碘对比剂例数最多,急性不良反应例数多于碘帕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碘对比剂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60岁)、其他药/食物过敏史、注射速度(4.1~5.0 ml/s)、碘对比剂浓度(370 mgI/ml)、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41~60岁)、其他药/食物过敏史、注射速度(4.1~5.0 ml/s)、碘对比剂浓度(370 mgI/ml)、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碘对比剂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受检者,统计碘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并收集所有受检者的一般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引发碘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实施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受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