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联合体外Studer原位新膀胱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联合体外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47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其中开放组33例,腹腔镜及机器人组各7例,对3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肿瘤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及机器人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较开放及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552.86±145.80)min vs.(474.55±90.22)min vs.(468.43±39.88)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235.71±102.93)mL vs.(1090±629.37)mL vs.(457.14±171.82)mL;P=0.001、P=0.02]。机器人组患者术后平均进食及住院时间较开放组显著缩短[(4.57±1.62)d vs.(7.55±4.99)d,P=0.03;(13.29±4.62)d vs.(33.48±26.92)d,P=0.002],与腹腔镜组相比均无差异(P均>0.05)。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联合体外Studer原位新膀胱安全可行,相较于开放及腹腔镜,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具有术中失血少、术后康复速度快等优势,且肿瘤治疗效果与开放及腹腔镜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程序化流程进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加深对其流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例按程序化流程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术后短期尿控能力等。结果: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60岁,所有患者均按照流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296min,平均失血量约145ml。术后病理提示2例T_aN_0M_0,5例T_1N_0M_0,3例T_2N_0M_0,清扫淋巴结均为阴性,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短期随访过程中其中一例尿道狭窄入院,再次行尿道内切开术;1例由于孤立肾输尿管狭窄行肾穿刺造瘘术;现患者均健在,未发生局部转移,白天和夜晚有良好的尿控能力。结论:程序化流程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原位新膀胱术操作简单,短期肿瘤根治效果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尿控能力,远期疗效及肿瘤控制效果仍有待对更大样本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pT2bN0M07例,pT2bN0M01例,pT3aN0M02例. 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Studer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有相似的手术和肿瘤学等方面的结果,但Studer原位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4.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探讨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改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Studer回肠代膀胱术进行技术改进,包括缩短输入道回肠、先作成贮尿囊和完成输尿管与输入道吻合口,最后贮尿囊尿道6针吻合、代膀胱前壁与耻骨悬吊固定等,并应用于35例患者。膀胱癌31例,晚期神经原性膀胱2例,腺性膀胱炎2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l岁。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35例手术时间5.5--8.5h,平均6.5h。术中出血量300~l200ml,平均650ml,术中需输血2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6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l例。患者术后均恢复生理排尿,剩余尿40~60ml者5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白天控尿率分别为91%和100%,夜间控尿率分别为87%和96%。上尿路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满意。结论: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符合生理性排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可行性和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41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北京朝阳医院3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例。年龄平均59(44~78)岁。体质指数平均25.3(20.1~34.7)kg/m^2。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平均3(2~6)分。术前检查均无尿道狭窄,无尿失禁。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所有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取活检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前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0例(73.2%),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例(高危或反复复发)(22.0%),原位癌2例(4.9%)。41例均在全麻下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之后在体腔内采用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进行尿流改道。距回盲部约30 cm向近端截取末端回肠约60 cm,将已截取的回肠近端10 cm移至远端,作为右侧输入襻,之后将中间40 cm肠管去管化,U形缝合后反折缝合成球形,构建成顺蠕动双输入襻回肠新膀胱即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记录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术后<30 d和30~90 d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控恢复情况(日间、夜间控尿满意均定义为需要尿垫≤1个)及预后。比较手术开展的前21例和后20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总手术时间平均324.9(210~480)min。出血量平均177.6(50~700)ml。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时间平均105.5(60~178)min,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平均179.7(121~298)min。前21例与后20例的总手术时间[(365.1±61.7)min与(290.9±41.8)min,P<0.01]、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211.7±44.5)min与(170.1±29.1)min,P=0.001]和出血量[(207.1±144.3)ml与(128.0±63.2)m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40例(2例合并原位癌),小细胞癌1例。清扫淋巴结数量中位值为19(11~58)枚。淋巴结阳性7例(17.1%)。切缘阳性3例(7.3%),分别为输尿管切缘阳性1例,膀胱切缘阳性2例。病理分期Ta^T1期16例,T2期10例,T3期13例,T4期2例。41例术后下地时间中位值为1(1~4)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值为3(1~18)d,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中位值为7(3~18)d,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9(3~23)d,输尿管支架拔除时间中位值为15(13~35)d,尿管拔除时间中位值为20(6~30)d,总住院时间中位值为21(11~35)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14(7~29)d。术后1例进入ICU病房。术后<3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19例(46.3%),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15例、感染2例、低钾血症1例、不全肠梗阻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lavien 3~4级并发症1例(2.4%),为空肠穿孔行手术治疗治愈。术后30~9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2例(4.9%),分别为切口感染和低白蛋白血症各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无Clavien 3~4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7.6(2~64)个月。36例(87.8%)生存,其中2例(4.9%)转移,1例(2.4%)复发;5例(12.2%)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骨转移1例、多发转移2例,心脏疾病2例。术后12个月复查血肌酐平均77.2(54.3~104.1)μmol/L;影像学检查40例无肾积水,1例出现肾积水。41例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无需导尿,术后12个月37例(90.2%)日间控尿满意,29例(70.7%)夜间控尿满意。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构建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尿控恢复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回肠新膀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回肠新膀胱术的方法.方法 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51~69岁,平均57岁.浸润性膀胱癌7例,腺癌1例.临床分期:T27例,T21例.经腹取5个穿刺点,腹腔镜下清扫双侧闭孔、髂内及髂外淋巴结;游离膀胱腹侧,剪开双侧盆筋膜,缝扎阴茎背静脉复合体;游离输精管和精囊,剪开狄氏筋膜,分离前列腺与直肠间隙;分离前列腺尖部尿道,切断尿道,将切下的膀胱和前列腺装入标本袋.下腹正中切口6~8 cm,取出标本,于该切口外距回盲部20 cm处截取45 cm回肠.取远端40 cm段对折,纵行切开对系膜缘肠壁,交叉折叠缝制新膀胱,将双侧输尿管吻合于新膀胱近端未剖开的5 cm肠管上.新膀胱颈部与保留尿道断端间断缝合.结果 8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 6~8 h,平均7.2 h;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2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后病理分期pT2 6例、pT31例、pT2N2M01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右侧输尿管套叠1例,经输尿管镜下还纳松解.8例随访3~1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11小、出血少,技术可行,Stueder原位膀胱技术简单、输入袢长、术后功能好.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女性恶性肿瘤居10位以后[1].我国膀胱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且呈逐渐上升趋势[2].根治性膀胱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加盆腔淋巴结清扫(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一直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标准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开展与完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已有逐步取代RC的趋势.我国泌尿外科医师在LRC和尿流改道术(urinary diverison,UD)上也不断探索,现将LRC和UD的应用现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61~76岁,平均68.5岁。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延长脐下切口取出标本,于体外选择40cm回肠,对系膜缘切开后W形折叠形成新膀胱,双输尿管乳头状再植于新膀胱,腹腔镜下将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耗时4~7h,平均5.3h;出血量100~110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3.9d。术后随访7~27个月(平均16.2个月),患者排尿良好,行B超、IVU及新膀胱造影检查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2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其中移行细胞癌23例,T1 6例、T2 12例、T3 5例,鳞癌1例.术中近端回肠输入袢改为10cm;远端袢完全去管道化后排列成W形,输尿管直接与回肠输入袢的近段端侧吻合.观察随访术后排尿及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24例手术时间220~330 min,平均270 min术中出血量400~1600ml,平均600 ml.患者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可自行排尿,13例发生遗尿.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36个月).2例膀胱剩余尿>100 ml,合并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23例肾功能正常,无电解质紊乱.结论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术中一般不做预防性输尿管抗反流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1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8年7月~2011年5月,选择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生存率、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17(5.5~7.5)h,平均出血量为300(0~800)ml,仅1例输血4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19%(2/11)。上尿路检查,提示18.19%(2/11)术后拔出双J管后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1例血肌酐上升。随访15(1~67)个月,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91%(10/11)无复发生存。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到90%(9/10);夜间完全控尿率70%(7/10),小于1块尿垫20%(2/10)。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行改良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顺向蠕动输入袢能够保护上尿路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术者对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改良回肠通道术(MIC)的学习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42例接受完全LRC+MI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63.4±9.1)岁。其中术者1行34例手术,术者2行8例。将术者1的3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12例为A组,第13~23例为B组,第24~34例为C组;术者2实施的8例为D组。4组中有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0、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的重要步骤包括光源透射下离断肠系膜、输出袢固定的条件下行输尿管-输出袢反流性对端吻合、缝合后腹膜缺口。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比例等重要手术指标。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A~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30.0(320.0,360.0)、300.0(250.0,308.0)、270.0(216.0,3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组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分别为136.5(131.3,147.5)、92.0(79.0,119.0)、79.0(72.0,11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和构建回肠通道时间组间两两比较,A、B组,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量[200.0(125.0,300.0)、100.0(100.0,150.0)、200.0(100.0,40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4/12、4/11、3/11]、淋巴结清扫数量[(19.0±10.7)、(16.0±9.8)、(23.3±8.5)枚]、切缘阳性比例(1/12、1/11、2/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420.0(350.0,450.0)mi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量200.0(112.5,35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2/8,淋巴结清扫数量(13.8±7.1)个,切缘阳性比例1/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LRC+MIC学习效果明显,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及构建回肠通道时间显著下降;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8月对19例膀胱癌行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打开盆腔腹膜,暴露外侧入路三层面;离断膀胱两侧血管蒂及输尿管;切除膀胱及附属器官;盆腔淋巴结清扫;盆腔腹膜重建;尿流改道:包括回肠新原位膀胱(全腹腔镜下操作)、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护控尿重要结构对原位新膀胱功能的作用. 方法男性膀胱癌患者68例,平均年龄63(42~73)岁.均为多发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新膀胱术,术中积极保护尿道横纹括约肌、阴部神经及尿道肌筋膜支持组织等控尿重要结构.对新膀胱术后的控尿功能进行随访. 结果手术时间210~360 min,输血0~800 ml,分期为T3aN0M0 20例,T2N0M04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恢复生理控尿.术后3个月时IVU显示新膀胱形态良好,上尿路无扩张,无反流及明显残余尿.BUN、SCr和电解质均无异常.术后6个月白天控尿率为100%,夜间遗尿1例,给予夜间定时唤醒排尿后克服.膀胱完全排空者59例,残余尿20~30 ml者9例.膀胱容量200~350 ml;充盈期膀胱压17~22 cm H2O(1 cm H2O=0.098 kPa),排尿期膀胱压45~80 cm H2O;Qmax 16~32 ml/s. 结论保护控尿重要结构可改善Studer新膀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Gao ZL  Wu JT  Liu YJ  Shi L  Men CP  Zhang P  Liu QZ  W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8):595-59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4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采用经腹腔入路5部位穿刺法.结果 43例手术中,18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5例行回肠膀胱术.2例因术中损伤直肠中转开腹行直肠修补术,1例术后放置肛管引流1周,另1例则行乙状结肠造瘘术.41例手术获得成功,腹腔镜下切除全膀胱连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为140~270 min,平均195.4 min;术中出血150~700 ml,平均273.7 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2~3 d下床活动;术后病理示3例盆腔淋巴结阳性.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镜下手术作为观察组,40例行开放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新膀胱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控尿率、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肠梗阻、尿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排尿困难、切口感染等;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3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新膀胱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回肠新膀胱术6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总结10 年来行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体会。 方法 对60 例行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尿流可控性、尿动力学、影像学、核医学及生化检查,手术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的随访观察。随诊时间6 ~96 个月,平均3 年。 结果 病人白天均可自控排尿,仅有2 例夜间尿失控。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新膀胱容量为250 ~400ml( 平均300ml) ,膀胱充盈时最大内压15 ~25cmH2O( 平均20cm H2O) ,排尿膀胱压力为50 ~70cm H2O( 平均56cm H2O) ,平均最大尿流率16ml/s,剩余尿为0 ~120ml( 平均20ml) 。影像学检查仅发现2 例上尿路轻度扩张,肾功能均正常,无电解质紊乱现象,肾图无梗阻。再次手术修补尿瘘2 例,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2 例,围手术期死亡1 例。肿瘤转移死亡12 例,尿道肿瘤复发1 例,与肿瘤无关死亡3 例。 结论 对于肿瘤未侵犯前列腺或尿道的膀胱肿瘤病人和结核性挛缩小膀胱的病人,回肠新膀胱是一种低并发症的膀胱替代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480、450和420min,出血量分别为400、750和330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6、62和78h,引流管于术后8~15天拔除。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13和15d,术后4周拔除单J管。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无尿瘘、肠瘘或肠梗阻等发生。随访3~6个月,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安全可行,但手术难度大,需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后方可开展。  相似文献   

18.
回结肠代膀胱术临床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回结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5例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 ,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 结果  2 5例中获随访 2 2例 ,随访时间 6~ 3 4个月 ,平均 19.5个月。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排尿可控率 91% ,1年夜间尿失禁 2 6%。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 86± 75)ml(2 90~ 550ml)、最大尿流率 (12 .5±2 .2 )ml/s、剩余尿量 (2 6± 11)ml ,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返流 2例 ,无尿道狭窄、输尿管狭窄 ,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 1例术后 8个月发生肿瘤多处转移 ,余 2 1例无瘤存活。 结论 回结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 ,正位排尿 ,可控性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例接受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式治疗的高反射、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2 ~ 62岁,平均35.8岁.其中脊髓损伤15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泌尿系统结核3例.病程1 ~15年,平均8.5年.对术中、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观察评价,对术前、术后3、6、12、18、24、36个月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肾积水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 ~ 150 min,平均(105±17) min,术中出血量60 ~ 150 ml,平均(90±26)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d,平均(2.5±0.7)d,术后住院时间11 ~20 d,平均(15 ±4)d,术后均未发生回肠吻合口瘘、肠梗阻、严重腹腔感染或败血症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6.5个月,17例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患者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的(103±38)ml增至术后末次随访的(405±46)ml (F=381.7,P=0.000),膀胱顺应性由术前的(10±3)cmH2O(1 cmH2O=0.098 kPa)增至末次随访的(38±4)cmH2O(F=678.1,P=0.000),末次随访时充盈期末膀胱内平均压力为(16±6) cmH2O,较术前的(45±16)cmH2O明显降低(F=221.5,P=0.000),血肌酐水平从术前的(184±32) μmol/L降至末次随访的(120±28)μmol/L(F=189.1,P=0.000),总肾小球滤过率从术前的(40±26)ml-1·min-1·1.73 m-2升至末次随访的(66±32)ml-1·min-1· 1.73 m-2(F=137.7,P=0.000).3例泌尿系统结核膀胱挛缩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另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恢复自行排尿.结论 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可明显改善术后膀胱功能,有效改善和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1例,其中利用手助操作通道的切口行回肠膀胱术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7例;并观察围手术期的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5~530 min,平均365.7 min;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9 ml.其中3例需输血,输血率为9.7%.术后进食时间为2~15 d,平均4.3 d.住院时间平均19.7 d(9~83 d).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19.4%.3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1~38个月),2例回肠膀胱切口疝,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肺部转移及局部复发并全身转移各1例,带瘤生存.肿瘤转移死亡1例,猝死1例.其余27例无瘤存活.结论 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