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助医学生处理好医患关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熟练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医学生搞好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更好的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以适应医学新模式对医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叙事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从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丰富当前医学生职业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叙事医学对促进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社会实践阶段、临床实习阶段三个阶段将叙事医学贯穿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期改善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是缓解医患矛盾,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更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要从医学教育观、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育方式、人文熏陶、评估体系等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西北医学教育》2015,(6):1009-1012
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训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循证医学作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硬件",强调了医学的严谨性。人文关怀作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软件",强调了医学的人文性。将循证医学与人文关怀结合,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评估体系对培养效果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教学中为实习医学生树立医患关系的正确理念,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医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挖掘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服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精神源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医学实践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医学人文精神正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但仍存在医学人文教育缺失、职业道德滑坡、医患关系严重物化等现象。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医学生医疗思维转变。通过挖掘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教育资源,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顶层设计,拓展医学院校人文精神教育实践平台,深化医学院校的人文学科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7.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作为医生后备军的医学生其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论述医德思想的核心探讨医学生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医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养是医学教育永久的需要。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道德培养和人文精神培养相对落后,职业道德和人文医学的教育亟待加强。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医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培养现代职业道德,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进一步培训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教医学生建立医患关系,正确有效的采集病史,制定双方同意的治疗方案及学会进行病情告知来培养医学生在实践中的人文精神。医疗模式的迅速转变和医学教育模式的相对滞后使得在医学生中开展正规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重医学生素质教育促医患和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方法 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探讨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途径.结果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既有医疗体制的因素,也有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因素,因而改善医患关系,既要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又要注意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人际沟通能力、法律意识等.结论 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经常开展政治思想与提高业务能力相结合的教育。尊重患者权利,强化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拒绝红包、回扣、吃请现象,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内部和谐是外部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之间首先必须和谐。我  相似文献   

11.
医患关系是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患者及家属为另一方,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在医疗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德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医疗服务行业的一种主要生产力。现代社会医患关系及医患沟通问题是全球性的,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并正确处理的职业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在法律上给医疗卫生行业,同时也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具体的要求。那么如何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技能的培养呢?以利于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并融入社会,顺利地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为人民服务。现谈几点建议。1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基本教育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追求人性化服务是医学界一种新的境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的发展也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了适应新的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课程的同时,首先应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古人云:“医者父母心”,这是人类社会对医生医德的一个永恒要求,在医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的爱心教育、良心教育、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团队建设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医学生职业认同、医患关系认知、角色认知,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符合职业素养要求。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医患关系是否融洽会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医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尤其在相对特殊的儿科实践教学中.首先应转变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沟通意识;其次要牢记平等、尊重、保密和灵活原则;还需要赢得病人尊重,掌握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树立信心;最后应加强法律意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使医学生成为合格的医生,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北医学教育》2016,(3):480-482
临床实习是一名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由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经环节。在当前我国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的现状下,向医学生引入医学法律知识教育可促进医学生全面进步,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尽一份力。本文具体探讨了我国目前医疗环境的现状,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在医学生妇产科学临床实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事业发展、医患关系模式转变,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而且更强调其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实社会情境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分析医患关系视野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医患关系和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作用,提出医患关系视野下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医学院校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及时调整医学生的培养方案,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帮助医学生成长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以积极的心身状态投入到医疗卫生职业中,进而改善医患关系向积极的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素质培养;对现代医学目的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欠缺,缺乏主动沟通意识;缺乏沟通技巧,沟通能力不足等现象,这是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应从加强医学人文教育,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弘扬传统医学"医乃仁术"的职业伦理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信心,有针对性的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加强沟通能力训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西北医学教育》2015,(3):409-411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究其原因是由社会、医院和患者诸多因素造成。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彰显出医学生医患关系教育的迫切性。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后,在注重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医学生医患关系方面的人文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掌握法律法规,按照医疗规范操作,正确面对和处理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帮助医学生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维护专业精神的过程,对医生和医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医患矛盾频发,医患矛盾对传统医学专业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在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分析和探讨医学专业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我国社会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出发,剖析了我国目前医学高等教育中严重忽视人文教育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指出只有切实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涵养,提高整体医疗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效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频发的医疗纠纷和事故,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和国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