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有睑板腺功能障碍(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行睑板腺按摩对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MGD的白内障患者90例93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术前1 wk每天行眼睑部热敷及睑板腺按摩,对照组不采取措施。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 wk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结果。结果:与术前相比,对照组的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显著提高,BUT和SⅠt显著下降。而试验组的术后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BUT和SⅠt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以加重合并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破坏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按摩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  相似文献   

2.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是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主要原因,也是十分常见的眼表疾病。MGD可引起眼表睑酯异常和细菌增殖,进而引起相关眼表体征和症状。临床上,常采用局部物理、药物和全身药物等方式治疗MGD。抗生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菌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眼表细菌增殖,调节眼表睑酯异常和菌群微环境,进而缓解与改善MGD的体征与症状。目前,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MGD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本文从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的角度出发,对各类抗生素治疗MGD的机制、方式方法和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MGD提供新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感染影响睑酯菌群组成的相关分析。方法:采用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07/2021-02我院39例受试者,根据有无蠕形螨感染或有无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对照组(14例)、睑板腺功能障碍组(MGD组,14组)、蠕形螨感染组(FM组,11组)。对三组受试者睑板腺睑酯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V3~V4片段的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研究眼部蠕形螨受试者睑酯菌群的构成及差异。结果:蠕形螨感染组的假单胞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MGD组(P<0.05),罗尔斯通氏菌属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MGD组(P<0.05)。MGD组和FM组睑酯菌群微生物丰富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改变了睑酯菌群的构成,并提高了睑酯菌群的微生物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洪晶 《眼科研究》2012,(10):865-868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导致脂质向泪膜的排出减少,引起泪液蒸发过强。睑缘和睑板腺的炎症是引起睑板腺阻塞,进而导致MGD的直接原因,可引起眼表功能的异常。MG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其症状与干眼的症状相似,因此无诊断特异性。体征主要包括睑缘形态的变化、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睑板腺缺失。MGD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清洁睑缘、促进睑板腺的分泌、抗菌、抗炎治疗及润滑眼表,中度、重度MGD患者可给予必要的抗炎治疗,常用的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临床医师在进行眼部疾病的检查时应重视睑板腺的功能状态,尤其在角膜屈光手术及内眼手术前更应重视MGD的筛查,以免术后引起严重的眼表并发症,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Shim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睑板腺分泌物的检查,将74例145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根据疾病程度,分别行睑缘清洁、疏通、按摩、人工泪液、或抗炎、抗感染等联合治疗。结果: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74例145眼治疗1mo后,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下降,睑腺分泌物评分下降,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眼表活体染色评分下降。各型MGD的总治愈率34.5%,总有效率98.6%。结论:眼科医师应掌握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重视症状、病史的询问及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检查。避免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的质量和数量改变为特征,可引起泪膜异常、眼部刺激症状、炎性反应以及眼表疾病.MGD发病主要与睑板腺分泌异常以及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有关,炎症是发病的关键.此外泪液特殊前蛋白和细胞凋亡在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对眼表损害大,影响眼部手术预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临床眼科医师的重视.MGD的治疗主要为眼睑清洁、热敷、睑板腺按摩、营养治疗及抗生素等.近年来一些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仪器用于临床,如眼睑加热装置、强脉冲光疗法、显微探针睑板腺疏通等,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周维  程娟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3):492-495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多种睑板腺异常的总称,睑板腺分泌睑酯濡润眼表,维持泪膜稳定,当睑板腺功能发生异常时,泪膜稳定性失衡,可引发干眼。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病因、病理及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 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睑板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皮脂腺,其形态学和功能学的严重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有关,研究睑板腺形态学和功能变化与干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衰老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眼表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5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3例9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45~ 59岁组和≥60岁组;按照睑板腺缺失范围将受检眼分为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和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组织、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形态和睑脂性状;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问卷对眼表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受检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结膜充血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 93例受检者均无干眼主观症状,OSDI问卷评分均<12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受检眼均未发现睑缘及皮肤黏膜交界线的形态学变化,无睑板腺开口、睑脂排出及睑脂性状的异常.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发现,42眼BUT缩短,占45.16%;52眼泪河高度下降,占55.91%;58眼睑板腺缺失范围≥1/3,占62.27%.45 ~59岁组受检眼睑板腺缺失评分为1.65±0.79,≥60岁组为1.86±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1,P=0.197).但相关分析示年龄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弱正相关(r5=0.323,P=0.002),与BUT及泪河高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141;r =-0.024,P=0.821);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r3=-0.251,P=0.015),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BUT异常的发生眼数明显多于缺失范围<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结论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腺缺失逐渐加重;睑板腺缺失范围较大者发生泪膜不稳定的风险增加;早期MGD患者体征先于症状出现,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无症状的MGD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K5M)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眼表情况及显微镜下观察睫毛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分析睫毛蠕形螨感染对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MGD患者110例(110只眼),对入组患者依次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眼红分析、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睫毛蠕形螨计数,分析蠕形螨感染情况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眼表指标有无差异,以及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眼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GD患者110只眼中检出蠕形螨感染的有66只眼,阳性率为60%,其中女性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高于男性(68%vs.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SDI评分、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MGD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OSDI评分与NI-KBUT(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蠕形螨感染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2018-04/0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94例94眼,入组患者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Schirmer I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河高度、上睑板腺缺失评分、下睑板腺缺失评分、睑板腺缺失总评分、蠕形螨计数,对比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上指标有无差异并分析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以上指标相关性。

结果: MGD患者94眼中54眼蠕形螨阳性,检出阳性率57%,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男性中检出率高于女性。蠕形螨检出阳性组上睑板腺缺失评分及睑板腺缺失总评分高于蠕形螨检出阴性组\〖2.00(1.00, 2.00)vs 1.00(1.00, 1.50)分,P=0.02; 3.00(2.00, 4.00)vs 2.00(1.00, 3.00)分,P=0.04\〗,OSDI、S I t、BUT、FL、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无差异(P>0.05)。蠕形螨检出阳性的MGD患者中蠕形螨计数与上睑板腺缺失分级评分(rs=0.37,P=0.03)、睑板腺缺失总评分(rs=0.44,P=0.01)呈正相关,与其他检查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蠕形螨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有一定影响作用,与睑板腺缺失呈正相关,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加,睑板腺缺失加重,进而加重眼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眼表特征性变化与其吸烟行为的关系。 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11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组织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23家多中心医疗单位眼科门诊连续观察的MGD患者923例和健康志愿者114例,分别命名为MGD组和对照组。其中,MGD组男性330例,女性593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42.54±13.62)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91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41.96±17.11)岁。所有对象均检查右眼眼表疾病指数(OSDI)填写吸烟评估量表,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Schirmer Ⅰ检查、睑板腺缺失率、泪膜脂质层厚度及睑板腺分泌物。其中,MGD组与对照组、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眼表测量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MGD患者眼表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吸烟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MGD组患者OSDI评分(33.07±16.50)高于对照组(20.12±14.04),具有统计学意义(t=9.104,P<0.05);TBUT值为(4.31±2.51)s低于对照组的(6.06±3.9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4,P<0.05);MGD组患者角结膜染色评分(0.69±1.18)高于对照组的(0.5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7,P<0.05); MGD组患者Schirmer Ⅰ值(10.10±7.95)mm与对照组的(9.63±8.53)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05);MGD组患者睑板腺缺失率(14.35±12.18)与对照组的(12.31±11.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7,P>0.05);MGD组患者睑缘异常评分(4.47±3.76)高于对照组的(5.57±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3,P<0.05);MGD组患者睑板腺显像评分(1.39±1.95)及睑脂评分(9.34±7.56)均高于对照组的(5.57±3.66)及(13.34±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5,-4.403;P<0.05);MGD组患者脂质层厚度(62.32±24.88)与对照组的(64.98±21.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4,P>0.05),MGD组患者不完全眨眼率(0.56±0.35)与对照组的(0.66±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0,P>0.05)。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以上MGD患者OSDI检查结果随年龄增加而加重。OSDI、TBUT、Schirmer Ⅰ值及睑板腺缺失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94,3.866,15.904,9.030;P<0.05)。MGD患者吸烟率为10.40%,高于对照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6,P<0.05);MGD患者吸烟指数为(159.36±26.83)高于对照组的(73.15±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6,P<0.05)。MGD组内,男性吸烟率为91.8%,高于女性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4,P<0.05)。吸烟患者的Schirmer Ⅰ值为(10.22±8.13)高于对照组的(8.00±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5);吸烟患者平均脂质层厚度为(63.30±24.86)高于对照组的(54.22±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吸烟患者睑缘异常评分为(4.49±3.66)低于对照组的(5.8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吸烟患者睑脂评分为(9.61±7.76)低于对照组的(11.85±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 结论MGD患者OSDI和角结膜染色评分提高,TBUT、睑缘异常、睑板腺显像及睑脂评分降低;而OSDI、TBUT、Schirmer Ⅰ值及睑板腺缺失率,患者眼表症状随其年龄增加而加重;MGD患者中吸烟率和吸烟指数高,且吸烟组中患者角结膜染色增高、睑缘异常评分增高、睑板腺显象评分增高,而脂质层厚度减小,吸烟行为是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非MGD(NMGD)患者的眼表菌群的组成及差异。方法 招募了57例MGD患者为MGD组,32名健康志愿者为NMGD组,对两组受试者结膜拭子进行16S rRNA基因V3-V4 片段的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研究MGD组患者和NMGD组受试者眼表菌群的组成及差异。结果 MGD组患者和NMGD组受试者眼表菌群的16S rRNA的测序结果显示,眼表菌群多样性没有差异(均为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门和属水平上两组受试者显示了相似的眼表菌群构成。MGD组患者中,I级、II级和III级患者Shannon指数(P=0.006)和Dominance指数(P=0.012)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使用未加权和加权的Unifrac方法构建的主坐标分析图也表明,I级、II级、III级MGD患者之间的样本区分明显(P=0.039)。结论 有无MGD的患者眼表菌群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严重程度的MGD患者的眼表菌群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类主要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和/或量的改变为特征,从而引起泪膜变化所导致的眼表疾病,其涵盖了包括从先天性到获得性的数种睑板腺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与MGD相关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包括眼科疾病、系统性疾病、各种治疗手段(如局部和全身用药、手术治疗等)、环境因素等,均可导致不同类型MGD。因此,正确认识导致MGD的各类危险因素能更有助于MGD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MGX)(IPL/MGX)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短期 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汉口爱尔眼科医院门诊连续就诊 的MGD患者55例,最终完成随访的有48例(96眼),双眼均行IPL/MGX治疗,每3周治疗1次,共3次。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睑板腺 功能及成像、结膜眼红评分、共聚焦显微镜下睑板腺及蠕形螨检查等。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IPL/MGX治疗结束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 OSDI评分降低(t=2.300,P=0.024),睑板腺分泌能力与睑酯质量均得到改善(Z=-3.617,P<0.001;t= 2.472,P=0.017),角膜染色评分、球结膜眼红评分降低(Z=-2.757,P=0.006;t=2.040,P=0.044),睑 板腺腺周炎症细胞密度下降(t=4.765,P<0.001),睫毛根部蠕形螨总数减少(t=2.121,P=0.037)。睑 板腺萎缩面积<50%的MGD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眼表炎症状态及睑板腺功能显著改善,睑板腺 萎缩面积≥70%的MGD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IPL/MGX可明显改善睑板 腺萎缩程度尚轻的MGD患者主观症状及睑板腺功能,减轻患者眼表炎症,减少眼蠕形螨数量,降低 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对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7-09/2018-07合并有MGD的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1wk给予眼睑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在院内进行一次全套治疗后,嘱患者每晚进行家庭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一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试验组为行睑板腺理疗前)、术后1wk,1mo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等,LipiView检查脂质层厚度(LLT),并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TBUT、TMH、OSDI比较有差异(P<0.05); 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 1mo NITBUT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NITBUT较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TMH术后1wk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破坏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王媛  王薇  侯志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29-1332

目的:探讨眼表面干涉仪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辅助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10/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62例MGD患者和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人员均按规定顺序,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表面干涉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受试者检查结果,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观察MGD组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受试者中均有眼睑缘形态改变者,且病变形态各异。MGD组OSDI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BUT、不完全瞬目时间比例、睑板腺开口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D患者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与OSDI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呈负相关(rs=-0.730,P<0.01; rs=-0.639,P<0.01; rs=-4.15,P=0.001),与BUT呈正比,与睑板腺排出能力和分泌物性质的评分均呈反比,但均无明显相关性。OSDI评分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790,P<0.01)。

结论:MGD症状和体征与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的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显著相关,眼表面干涉仪可快速、无创、客观地诊断MGD并评估病情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徐凤  王梅艳  李之忠  张季瑾 《国际眼科》2017,10(11):2164-2166

目的:研究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12/2016-1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MGD患者100例189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wk,1、3mo患者的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下降幅度及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MG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何佳佳  王雁  赵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146-1149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常见类型之一。MGD患者常常出现眼部干涩不适等眼表刺激症状,主要因为睑板腺分泌的睑脂成分发生质和(或)量的变化,导致泪膜欠稳定,蒸发速度增快,泪液渗透压增加。目前,治疗MGD的方法分为:物理治疗、局部滴眼液治疗及口服抗生素治疗。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各位临床医师提供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案选择,并为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眼科》2013,(3):137
本期以角膜及眼表疾病的诊治为主要报道内容,特别刊出了"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研究专题征文活动中的部分获奖论文。随着人们对干眼认识的提高,睑缘炎、MGD作为干眼的重要因素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重视。邓世靖等的论著对84例睑缘炎患者的睑缘炎类型、相关角膜病变特点、范围及其睑板腺功能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