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浏阳市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人口学资料调查、SF-36健康调查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感知压力量表对987名农村留守妇女、984名对照妇女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妇女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生理、心理健康综合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妇女(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生理健康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有是否留守、年龄、家庭月收入、个人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及抑郁症状;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有是否留守、家庭月收入、个人健康状况、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及抑郁症状。结论:留守妇女的生活质量较非留守妇女差,是否留守、年龄、家庭月收入、个人健康状况、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及抑郁症状为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齐齐哈尔所属地区5所农村学校338名初中留守儿童和35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量表中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在对支持利用度维度上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主观支持与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与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躯体倾向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呈负相关。结论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留守老年人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及求助与社会支持方式,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351位温州市分层随机抽取的留守老人为对象,采用统一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婚、非独居、有业余爱好和参与团体活动是温州留守老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够显著预测老年抑郁总分的降低。结论: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业余爱好和团体活动是温州市留守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对山东省济宁地区及临沂地区的5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父母外出情况、生活情况、年级和性别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 394名,其中留守儿童622名,非留守儿童772名。采用自编儿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进行调查,非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宁夏农村6~15岁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8%,留守儿童PSQ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回族留守儿童PSQ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留守儿童以及回族非留守儿童(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女童(OR=2.001)、回族留守儿童(OR=2.945)、住校留守儿童(OR=2.572)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学校在远离县城的农村的留守儿童(OR=0.487)则不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结论:宁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情况不乐观。其影响因素复杂,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形态量表、儿童自尊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自编小学生健康问卷对22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和焦虑、合群与幸福因子得分及儿童自尊量表总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女生合群因子得分高于男生,高年级留守儿童躯体、幸福等因子得分高于低年级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居住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自尊水平较低,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湘西地区农村苗族留守儿童获取基本医疗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留守儿童获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调查问卷》,以便利抽样方法对M JA乡小学和M JA乡2所幼教机构的392例苗族留守儿童和101例其他民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湘西地区农村苗族留守儿童意外伤害救治,常见感染性疾病就医,家庭急救,计划免疫等获取基本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苗族留守儿童男202名,女190名,中位年龄8.8岁,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者占82.9%,监护人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8.7%,留守儿童家庭使用苗语者占66.8%,家庭留守儿童平均数量为(2.1±0.5)名;在幼教机构中的107例留守儿童获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评分为(45.3±7.3)分,在小学调查的285例留守儿童为(66.0±9.3)分。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监护人年龄、家庭交流语言、家庭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年龄、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在预测留守儿童获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531,R2=0.373,P<0.05)。结论家庭交流以苗语为主、监护人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留守儿童年龄小、家庭留守儿童数量多、急救知识和计划免疫健康宣教知识缺乏可能影响湘西地区农村苗族留守儿童获取基本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318名农村中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阳性检出率(81.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18.2%)(P<0.05);女性留守儿童在MHT的过敏倾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这4个因子水平及全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P<0.05);非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比留守儿童要多,社会支持的亲密感、价值肯定、个体情感支持、陪伴娱乐支持、信息支持和帮助6个维度与MHT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因子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南省株洲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及心理健康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调查结果。结果调查中有260(42.62%)名调查对象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留守儿童具有明显较高的抑郁障碍量表得分及消极情感发生率,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调查对象;学习成绩的优劣及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对儿童情感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具有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应加强关注,以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其中留守儿童489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3~6年级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孤独感有86人,占17.6%,孤独感发生率男、女相同都是17.6%.不同年级、年龄间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970,P=0.015).留守儿童孤独感可能与成绩、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父母亲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感知教师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570名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满意度和感知教师支持等。结果: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满意度和感知教师支持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感知教师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是一个中介模型,对制订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儿童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黔西县定新乡4所小学和1所中学914例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家长用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0.85%,6~11岁与12 ~ 16岁2个年龄段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亲性格是否开朗、婚姻关系是否融洽、是否了解孩子、孩子是否长时间看电视、孩子性格、对孩子学习状况是否满意、是否积极参加家长会与行为问题有关(P<0.05);不同年龄段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表现不同,12~16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家长对待孩子态度及教育方式等有关,关注农村青春期儿童及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卫生状况并予以早期干预措施是降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相关社会学影响因素,阐明初中生发生行为问题的原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量表和自制的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社会因素调查表,对庐江县54所中学按照学校东西南北中的地理位置各随机抽取2所中学,共10所中学,12~16岁在校的625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农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39.4%,其中男孩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6.3%,女孩行为问题发生率为42.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是否留守儿童、父亲在家的时间长短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结论农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与农村地区文化素质低、留守儿童比例高有关。同时在农村地区父亲在儿童行为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差异,及留守儿童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来源,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相应的留守儿童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内容及健康教育形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对847名农村儿童(留守儿童478人,非留守儿童369人)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差异。与非留守儿童不同,留守儿童生殖健康知识来源途径更多得依赖于学校、同学/朋友和杂志/书籍。结论 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皖北某地区小学高年级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状况,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皖北某地区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问卷和亲子依恋问卷。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结果:儿童攻击行为方面,父亲单方打工与父母均打工男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男童(P<0.05),父母均打工留守女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和父、母单方打工的留守女童(P<0.05);儿童父母依恋方面,各年级比较显示,四年级男童父、母亲近维度得分均高于五、六年级(P<0.01),而四、五年级女童高于六年级(P<0.05);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父母依恋四维度关系显示:父母依恋得分高的儿童,其攻击行为低(P<0.05~P<0.01)。男童方面,非留守和父亲单方打工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因子影响因素仅为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留守男童的影响因素有父亲信赖和亲近2个维度,父、母均打工男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父、母亲近2个维度;女童方面,父、母依恋4个维度中影响非留守女童的因素仅有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女童的影响维度为父、母信赖,父亲单方打工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与母亲亲近3个维度,父、母均打工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和父、母亲近4个维度。结论:留守因素主要影响女童攻击行为;亲子依恋关系对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同,针对性地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可有效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6.
孙萍  杨黎  周建军 《重庆医学》2017,(35):4996-4999
目的 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现状,分析农村不同留守状态对留守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重庆三峡库区巫溪、云阳、万州三地的1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12~15岁农村留守初中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和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438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86.8%.其中,留守初中生204人,非留守初中生176人.农村留守初中生典型精神质(T≥61.5)占31.4%,典型内倾型和典型外倾型各占7.8%、7.4%.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年龄均对留守初中生的掩饰性有明显影响(P<0.05);祖辈看护对不同性别留守初中生的内外向有明显影响(P<0.05).父亲看护的留守男生内外向得分与掩饰性得分均低于非父亲看护的留守男生(P<0.05).结论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其中留守儿童489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3~6年级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孤独感有86人,占17.6%,孤独感发生率男、女相同都是17.6%。不同年级、年龄间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15)。留守儿童孤独感可能与成绩、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父母亲教育方式、父母问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和社会支持的差异,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情绪性问题行为评定问卷对宁夏某县农村留守儿童205名和非留守儿童235名进行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33±1.84)分、(9.65±1.91)分、(8.43±1.73)分、(11.22±2.55)分、(5.32±1.59)分,高于非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生偏执和孤僻冷漠的得分分别为(12.04±2.76)分、(6.04±1.90)分,高于留守女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3.07±3.25)分、(19.10±1.82)分、(6.53±1.68)分,低于非留守儿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生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2.00±3.21)分、(6.00±1.61)分,低于留守女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社会支持总分与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0.541、-0.459、-0.539、-0.289,主观支持与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647、-0.539、-0.588、-0.303,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抑郁焦虑、自卑、偏执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7、-0.314、-0.382,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性问题行为。留守男生较女生存在较多的偏执和孤僻冷漠的情绪性问题行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得分较低;留守女生较男生获得较多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较高。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尤其是感受到的主观支持越多,越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越不容易引发情绪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受艾滋病影响严重的地区抽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300名,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进行测评,对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cbootstrap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43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457,P<0.01),自尊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477,P<0.01).(2)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变异的解释率为20.8% (F=67.944,P<0.01).自尊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变异的解释率为22.8%(F=76.146,P<0.01).(3)自尊作为中介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领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效应估计值为0.272 (P=0.02),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208(P<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尊是影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庆彭水县黄家镇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 2012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3个自然村136名8~15岁学龄期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了解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父母和老师有敌对心理;98.7%的留守儿童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和疑惑;92.3%的留守儿童曾遇到社会侵害等问题。结论在国内某些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应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