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28例(32膝)髌骨脱位患者。男6例(6膝),女22例(26膝);年龄17~29岁,平均21岁。病程2 d~2年,平均8个月。患者髌骨恐惧试验阳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68.34±12.26)分。膝关节正位X线片显示髌骨半脱位或完全脱位,髌骨Q角(17.67±4.21)°,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距离20 mm。采用关节镜下滑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MPFL重建术,MPFL股骨止点分别行骨隧道可吸收加压螺钉(16膝)或锚钉(16膝)内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88±6.42)分,髌骨Q角为(12.15±3.6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P=0.006;t=–2.317,P=0.004)。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随访期间无膝关节疼痛、无力及髌骨脱位复发。锚钉组及加压螺钉组Lysholm评分、髌骨Q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254,P=0.820;t=–3.576,P=0.940)。结论对于髌骨Q角20°、TT-TG20 mm的髌骨脱位患者,关节镜下滑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MPFL重建术,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早期疗效较好。MPFL股骨止点采用锚钉或骨隧道可吸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lateral retinaculum release,LRR)、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严重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了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15~30岁,平均(22.7±1.5)岁;均采用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记录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Q角)、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1.3)个月。患者术后Q角、TT-TG值、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严重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显著,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改良Fulkerson截骨三联术。术后进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观察再脱位率,测量髌股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6个月内,有2例出现髌骨外侧疼痛,经康复理疗后均逐渐好转或消失。18例患者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Q角在正常范围。末次随访时患膝CT显示:髌股适合角5.83°±2.46°、外侧髌股角3.52°±0.64°、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28分±3.32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92.15分±12.4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恢复髌股关节功能并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84-2087
[目的]介绍"三联手术",包括膝关节外侧结构彻底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胫骨结节內移术,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与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7月应用"三联手术"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16例19膝。患者仰卧位,行常规关节镜检查,评估髌骨脱位的状况及股骨滑车的情况,取半腱肌肌腱备用。并进行膝关节髌骨外侧结构广泛松解,髌骨内侧缘中上1/3做一骨槽,2枚锚钉固定移植肌腱中部,在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之间中点处钻孔,移植腱游离端导入股骨隧道,适当张力下固定,重建MPFL。胫骨结节截骨,向内上移位,空芯螺钉固定。[结果]本组内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髌骨脱位,术后膝关节Q角、TT-TG值和InsallSalvat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Kujala评分由术前(47.85±10.1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5.26±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联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临视下髌骨双隧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髌骨双隧道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31个月(14~52个月),未见髌骨脱位复发.髌骨轴位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外侧髌股角均有所改善.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8.3±5.1)分和(91.1±5.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72.3±4.6)分和(90.6±4.7)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髌骨双隧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紧缩与髌股韧带重建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5—2014-05诊治3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前均未行手术治疗,常规测量Q角和CT片中TT-TG值。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和IKDC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8(13~30)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髌骨脱位复发,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为(94.23±8.38)分,术前为(48.25±6.92)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0,P0.001);术后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为(93.20±5.33)分,与术前(35.57±5.1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3,P0.001)。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紧缩与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治疗急性髌骨脱位(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 APD)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手术治疗19例APD病人,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为(21.5±6.3)岁。所有病人于术中进行关节镜检查,评估髌骨轨迹,然后进行MPFL重建。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及膝关节CT,测量膝关节Q角,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7±5.3)个月。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阴性,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19例病人的髌骨Q角为15.37°±1.46°,较术前的17.63°±1.83°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38,P<0.001);术后6个月19例病人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47±2.83)分,较术前的(67.63±7.14)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52,P<0.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治疗APD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青少年髌骨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为33例青少年髌骨半脱位患者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的临床资料。分别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Q角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35 min,平均(25.3±6.4)min;术中出血30~85 mL,平均(54.4±14.3)mL。无手术导致的死亡病例,未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复发半脱位,予以石膏外固定。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1.9)个月。术后患者Q角、膝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有效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ysholm与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可有效治疗青少年髌骨半脱位,调整Q角与髌股轨迹,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内外侧支持带调整术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47例49膝复发性髌骨脱位,脱位均有明确运动或外伤诱因,有典型髌骨外侧脱位表现,术前未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关节镜监视下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并松解外侧支持带。术后行正规康复训练。随访11~47个月,了解膝关节脱位复发情况及患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无髌骨脱位复发,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分别为(55.4±7.3)分和(93.6±6.8)分(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58.2±7.4)分和(94.4±8.1)分(P0.05);手术后影像测量对比髌骨适合角从术前(21.2±5.3)°纠正到(6.4±3.1)°(P0.05);外侧髌股角从术前(-1.3±1.6)°纠正到(6.1±1.4)°(P0.05),上述四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行髌骨内外侧支持带调整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骨复发性脱位伴陈旧性骨软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12例髌骨复发性脱位伴陈旧性骨软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5~24岁,平均18.3岁。左膝7例,右膝5例。患者均有髌骨脱位史,伤后至该次就诊时间6~13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89.17±13.11)°,Lysholm评分为(56.67±18.91)分。Q角为(17.50±5.28)°,胫骨结节-股骨滑车(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为(18.33±4.03)mm;其中6例Q角20°且TT-TG间距20 mm。髌骨关节面骨软骨骨折6例,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5例,髌骨关节面合并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1例。于关节镜下去除游离骨折块,其中2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4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内侧髌股韧带重建,6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胫骨结节移位。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2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髌骨脱位纠正,6例行胫骨结节移位术者Q角为(13.33±1.37)°、TT-TG间距为(12.17±1.17)mm,与术前(22.50±2.17)°及(21.33±2.34)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5,P=0.00;t=8.27,P=0.00)。患者膝关节疼痛及交锁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20.42±11.57)°,Lysholm评分为(89.25±9.7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1,P=0.00;t=—8.66,P=0.00)。结论通过去除无法复位的陈旧骨软骨骨折块、矫正髌骨脱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伴陈旧性骨软骨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带线锚钉缝合修复MPFL。术后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用CT、MR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位置、MPFL连续性及信号。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髌骨脱位复发。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骨损伤和MPFL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一期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块联合锚钉紧缩缝合MPFL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平衡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2年1月对43膝(3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行关节镜下探查和髌骨外侧松解术,同期行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先行关节镜下探查,7膝髌骨嵴或内侧部骨软骨缺损,面积约0.8~2.0 cm2,陈旧性血痂或不规则的软骨覆盖,伴有游离的骨软骨块,取出;另有5膝关节软骨严重损伤(OuterbridgeⅢ~Ⅳ级),11膝轻中度软骨损伤(Ⅰ~Ⅱ级),予软骨成形处理,然后在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及紧张的外侧结缔组织;再取胫骨结节外侧纵向切开约5 cm长,行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内移距离约2 cm,先用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中检查髌骨运动轨迹和稳定性。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患膝关节,扶拐6周后负重行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12~71个月),无一例再脱位,平均屈曲活动度丢失8°(0~25°),Lysholm评分从术前(44.5±10.9)分改善到(84.3±7.8)分差异(t=24.866,P=0.000);Tegner活动评分从术前(3.8±0.8)分提高至(7.9±0.7)分(t=22.157,P=0.000)。Q角由术前20.5°±2.5°减小至术后12.5°±1.4°(t=18.486,P=0.000),X线显示均已骨性愈合。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平衡术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创伤小,可有效改善复发性脱位髌骨稳定性,进而缓解症状,改善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改良Fulkerson截骨术。术后随访,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Kujala髌股关节评分。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4.3±7.82)个月。患者无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Q角在正常范围。患膝CT显示,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13.30°±5.1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5.72°±3.32°(P0.01),髌股关节外侧张开角从术前0.70°±2.8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13°±2.75°(P0.01)。Lysholm评分从术前47.92分±16.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3.27分±7.91分(P0.01);Tegner评分从术前5.32分±1.1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6.37分±0.83分(P0.01);Kujala髌股关节评分从术前55.3分±11.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3.2分±13.91分(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防止复发和恢复髌股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锚钉缝线减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髌骨止点的技术及其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3采用锚钉缝线减张缝合法重建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其中17例非固定型髌骨脱位,4例固定型脱位。采用自体肌腱双束重建,髌骨止点用缝线固定并锚钉加强。比较术前及术后1 d、6周、1年于膝关节0°位CT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术前及术后1年Kujala评分。结果本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2例髌骨再脱位,2例屈膝受限,17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髌骨不稳。19例术后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周、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固定型脱位17例术后1年Kujala评分(85.8±3.4)分,较术前(54.1±5.6)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结合锚钉内固定重建的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和Fulkerson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35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髌骨支持带调整术,包括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同时进行Fulkerson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术前脱位次数3~16次,平均6次;初次脱位机制均为外伤。术后通过平均25个月(13~37个月)的随访,了解膝关节脱位复发、患膝主观症状以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最后随访时,髌骨脱位无复发。8例仍有膝关节前侧疼痛,但疼痛均较术前有所减轻。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7.4±4.9)分和(92.1±5.3)分(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3.0±6.3)分和(93.2±6.1)分(P<0.01)。所有患者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初次脱位前和术后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分别为(6.9±1.1)分和(7.0±0.9)分。术后X线检查对比发现,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的27.7°±7.9°改善为1.4°±8.1°(P<0.01),髌骨外侧面张开角从术前的-1.1°±7.4°改善为术后的11.8°±4.9°(P<0.01)。结论关节镜下进行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和外侧支持带松解,创伤小;结合Fulkerson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防止复发,并有利于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39例(51膝)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男1例(1膝),女38例(50膝);单膝27例,双膝12例;平均年龄49.6岁(28~71岁).临床症状以髌股关节钝痛为特点,疼痛位置不易确定,髌股关节负荷过度的活动会使疼痛加重.物理检查见Q角增大(>20°)45膝,髌软骨外侧小面抠触痛50膝,外侧支持带压痛39膝,被动髌骨倾斜试验阳性51膝,内外侧滑动试验阳性49膝,压髌试验阳性51膝.X线检查轴位片见髌股对合角异常32膝.术中在关节镜监视下,用射频汽化钩刀松解外侧支持带,必要时可向近端扩大松解范围,切断部分股外侧肌,达到完全松解.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4.5个月(3~26个月).疗效评定参照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优37膝,良12膝,可2膝.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2.04±5.98)分(49~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71±3.55)分(86~100分),有显著性差异(t=6.63,P<0.001).髌股对合角异常的32膝中术后有30膝髌股对合角恢复正常(94%).术后5膝有血肿形成(10%).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是一种微创的软组织平衡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引起的髌股关节疼痛,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采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9月,采用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13~45岁,平均20.3岁。髌骨脱位2~10次。末次髌骨脱位至手术时间为1~144个月,平均43.9个月。术前CT检查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并行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为(72.03±17.38)、(72.65±14.70)、(5.25±1.83)分。手术采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在股骨侧使用骨隧道技术,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髌骨内侧缘制作双L形隧道,调节移植物张力后,缝合固定移植物的游离端。同时行关节镜检查、游离体取出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于TT-TG>20 mm的16例患者,同时行胫骨结节内移截骨。结果 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0~67个月,平均45.5个月。患者术后均无髌骨再脱位,也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能够完全下蹲。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94.10±7.59)、(95.44±6.2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评分为(4.33±1.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2,P=0.213)。术前TT-TG>20 mm的患者末次随访时TT-TG为(16.88±5.92)mm,与术前(23.38±3.7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2,P=0.026)。结论 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且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运动等级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髌骨支持带外侧松解内侧紧缩术治疗髌骨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4例髌骨半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电刀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同时采用PDS线沿髌骨内侧缘上极、中点、下极缝合加强内侧支持带,使术中膝关节屈曲过程中髌骨处于正常轨道。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KDC 2000主观评分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4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髌骨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患肢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无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表现,未见复发半脱位。Lysholm评分由术前44~71(52.2±6.3)分提高到术后80~94(88.1±3.9)分(P0.001),IKDC 2000主观评分由术前42~69(52.7±6.1)分提高到术后82~97(89.7±3.1)分(P0.001)。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外侧松解内侧紧缩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可维持髌骨活动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髌骨脱位股骨侧止点定位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9月,收治35例髌骨脱位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16~38岁,平均22.6岁。患者均有膝关节扭伤史;病程1~7 d,平均2.8 d。髌骨脱位2~4次,平均2.5次。术前Lysholm评分为(47.60±11.24)分,Kujala评分为(48.37±9.79)分。髌股适合角为(31.40±6.81)°、髌骨倾斜角为(29.95±5.44)°、外侧髌股角为(-11.46±5.18)°,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为(16.66±1.28)mm。于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在髌骨内缘中点与中上1/3点应用带线锚钉固定韧带,分别在内收肌大结节、股骨内上髁及其两点间中点以及偏前、偏后位置钻入克氏针,将肌腱固定于克氏针,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观察韧带等长性、张力、髌骨轨迹及髌股对合关系,选择最佳股骨侧止点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影像学检查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评估髌股对合关系;应用Lysholm评分与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及切口感染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4.40±3.99)分、Kujala评分为(92.28±4.1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内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为(6.57±4.59)°、髌骨倾斜角为(9.73±2.82)°、外侧髌股角为(7.14±4.63)°,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时,应用股骨侧解剖标志定位,通过观察内侧髌股韧带张力、等长性以及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轨迹,可以使股骨侧止点定位更准确,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 位29例(31膝),男11例,女18例(20膝);年龄16~32岁,平均22岁。游离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以双锚钉及骨槽固定于髌骨,股骨止点 采用界面螺钉固定,于关节镜下调整髌骨复位。5例同时行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 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结果 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65°±2.23°、 外侧髌股角3.52°±2.63°、髌骨外移率0.25±0.4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93.20±5.33)分、Lysholm膝关 节功能评分(93.02±6.08)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6.58±0.8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 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