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PCV-VG和VCV模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腹部手术的术中氧合功能及创伤程度。方法:选择60例接受腹腔镜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照VCV序贯PCV-VG模式进行通气,B组按照PCV-VG序贯VCV模式进行通气,气腹开始前(T0)、气腹开始后第一种通气模式开始后1h(T_1)、切换通气模式通气后1h(T_2),气腹结束后(T_3)分别测定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参数以及血清损伤指标。结果:T_1时间点处,A组患者的P_(peak)、P_(mean)、P_(plant)均显著高于B组,PaO_2显著低于B组,SpO_2、PaCO_2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T_2和T_3时间点处,A组的P_(peak)、P_(mean)、Pp la n t均显著低于B组,PaO_2显著低于B组,SpO_2、PaCO_2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T_1时间点处,A组的血清sRAGE、KL-6、TNF-α、MDA含量显著高于B组;T_3时间点处,A组的血清sRAGE、KL-6、TNF-α、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结论:PCV-VG模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腹部手术能够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以及肺泡氧化、减轻肺损伤以及全身创伤。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PCV-VG)这3种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VCV、PCV和PCV-VG组.分别记录术前,OLV后20、40、60 min及恢复双肺通气后20 min时患者血流动力学、通气和动脉血气的各项参数.结果 PCV和PCV-VG组患者的Ppeak值明显低于VCV组(P<0.05),而PCV和PCV-VG组之间比较,患者的Ppeak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OLV 后40 min时PCV和PCV-VG组患者的PaO2高于VCV组(P<0.05).PCV-VG组患者PaO2较高,但与PCV组比较,在OLV期间并无明显改善(P >0.05).结论 胸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实施OLV时,使用PCV和PCV-VG通气模式可提高动脉氧合作用和降低气道压力,较VCV通气模式更具有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合并轻中度COPD的9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术中采用相应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呼吸调控。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及PaCO2。结果 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V组和PCV-VG组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短于VCV组(均P<0.05),而PCV组与PCV-VG组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MAP、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CV-VG组40例,VCV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后10 min(T_1)、气腹低头位后60 min(T_2)、气腹解除平卧位后10 min(T_3)、清醒拔管后5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和计算T_1、T_2、T_3时的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平台压(P_(plat))、气道峰压(P_(peak))。结果:两组患者PaO_2在T_2时间点低于T_1、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时Cdyn低于T_1、T_3,而P_(plat)、P_(peak)高于T_1、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VG组T_2时Cdyn高于VCV组,而P_(plat)、P_(peak)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点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CV相比,PCV-VG能够有效提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改善氧合,从而降低机械性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田野  代志刚 《新疆医学》2015,(2):215-218
目的:比较肥胖病人全麻分别应用PCV和VCV通气模式,对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压力控制通气组(PCV)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CV),每组20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 Hg之间。术前30分钟(T0),手术开始30分钟(T1),手术开始60分钟(T2),手术结束后(T3),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和计算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VCV组比较,PCV组的Pa O2、OI在T1、T2、T3均高于VCV组(P<0.05)。结论:和VCV比较,PCV在肥胖患者的麻醉中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促进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CV-VG通气模式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患者肺保护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VCV组和PCV-VG 组,每组30例。记录气腹前5min(T1)、气腹后 30min(T2)、气腹后60min(T3)、气腹结束后10min(T4)各时点吸气峰压(Ppeak)、气道平均圧(Pmean)、潮气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采集各阶段动脉血进行分析,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无效腔率(VD/VT);于诱导后、术毕及术后24h采集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肺损伤标志物CC16和KL-6,此外,随访患者术后3天肺部并发症(PPCs)情况。结果 与T1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2~3时点Ppeak、Pmean、PaCO2、PA-aDO2、VD/VT、 MAP及HR均显著增高(P<0.05),Cdyn和OI降低(P<0.05);T1~4时:PCV -VG组较VCV组Ppeak明显降低(P<0.05),而Cdyn更高(P<0.05),两组Pmean、PaCO2、PA-aDO2、OI、VD/VT、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后比较,两组术毕及术后24h的CC16和KL-6血清含量上升(P<0.05),同一时点PCV-VG组CC16和KL-6值较VCV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3天两组PPCs发生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手术中,PCV-VG通气模式可通过降低吸气峰压、提高肺顺应性来减少血清中肺损伤特异性指标水平,不逊于传统VCV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7.
孙海云  黑子清  关健强  陈信芝 《广东医学》2005,26(10):1389-1390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术中观察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及P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胸肺顺应性则明显降低,而在气腹后,PCV组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要显著低于VCV组,胸肺顺应性及PaCO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选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将对预防肺的气道压力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rendelenburg体位下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上、下肢动脉PaO2、及血乳酸的变化,为合理实施围术期机体功能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及参考。  方法  选择40例行择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每组20例,观察比较Trendelenburg体位下2种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不同时间点同侧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血乳酸值的变化。  结果  2组患者上肢动脉血氧分压较下肢高,VCV组T1、T4时,上、下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T0、T4时,上、下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患者上下肢动脉血氧分压均较VCV组高,2组T2、T3时,上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T1-4时,下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点比较,VCV组上肢T2-4时点,氧分压明显下降,下肢T1-4时点,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上、下肢在T5时点,动脉氧分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上肢动脉血乳酸较下肢低,VCV组T2、T4时,上、下肢动脉血乳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T3时,上、下肢动脉血乳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患者上下肢动脉血乳酸均较VCV组低,PCV组T0、T2、T3时,下肢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点比较,2组上、下肢T1-4时点,动脉血乳酸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围术期采用PCV通气模式,在提高动脉血PaO2及降低血乳酸值,改善组织灌注方面更具优势,对下肢改善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减轻Trendelenburg体位对患者机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英  杨小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23-124
目的观察肥胖患者行腹腔镜LC手术时,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行腹腔镜LC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VCV组与PCV组PaCO2和S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和O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的腹腔镜手术麻醉中,PCV较VCV能有效改善氧饱和度,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为肥胖患者施行LC手术通气模式选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下吸痰后采用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循环和呼吸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5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各27例,分别采用PVC模式和VC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吸痰后均采用高呼气末正压吸痰肺复张,观察两种模式下患者的呼吸指标。结果 PCV组和VCV组患者在吸痰后肺复张前HR、MAP均较吸痰前明显升高(P<0.05),且肺复张后1 min HR达高峰PCV组明显低于VCV组(P<0.05),两组MAP从肺复张后1 min均开始下降,PCV组肺复张1 min明显回落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而VCV组仍显著高于吸痰前。PCV组吸痰过程均维持稳定Ppeak,VCV组Ppeak至肺复张后1 min达高峰(P<0.05);两组Cdyn均在肺复张前明显下降并达低谷(P<0.05),肺复张后1 min PVC组仍明显低于吸痰前(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C模式和VCV模式机械通气吸痰后均可能出现一过性循环和肺顺应性波动,PVC模式下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血流动力学较VCV稳定,VCV模式下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更利于肺顺应性恢复,两种模式下行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48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例,A0组:容量控制通气(VCV)+自动变流(auto flow)模式;C0组:VCV+恒定送气流速(const flow)模式;A8组:VCV+呼气末正压(PEEP)8 mm Hg+auto flow模式;C8组:VCV+PEEP 8 mm Hg+const flow模式.监测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吸气峰压(APIP)、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各组患者在应用VCV+const flow模式通气60 min时,APIP、Raw、C、MAP、HR及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在应用各自通气模式4h后,A0组与C0组比较或A8组与C8组比较,APIP和Raw显著降低,C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8组Raw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P、HR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8组与A0、C0组比较,或C8组与A0、C0组比较,PaO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应用VCV+const flow+ PEEP 8 mm Hg通气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改善胸肺顺应性,同时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利于组织供氧,可能有助于预防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定压和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对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级中、下段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模式时,20例先采用VCV模式,30 min后转为PCV模式.另20例单肺通气模式采用P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分别在单肺通气期间每种模式结束后测量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OLV-PCV与OLV-VC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27.9±7.68)kPa和(26.2±8.56)kP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PCV气道压较OLV-VCV低(P<0.05).结论 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CV-VG通气模式对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65岁以上,ASA分级I~II级,性别不限,BMI 20-25kg/m~2,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组)与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组(P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机械通气即时(T_0)、15min(T_1)、30min(T_2)、60min(T_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同时采集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结果 V组在各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peak)与平台压(Pplat)均高于P组,Cdyn均低于P组。两组在各时间点的PaO_2、PaCO_2、SaO_2与ScvO_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VCV通气,PCV-VG模式在保证氧分压与组织供氧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气道峰压与气道平台压,保证较好的肺顺应性,减小肺损伤风险。PCV-VG模式可安全应用在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肺保护及肺功能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VCV常规组)占46.88%(45/96),采取传统通气策略进行容量控制(VCV)通气模式;观察组(PC-VG肺保护组)占53.13%(51/96),采取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G)通气模式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2h(T3)及术毕拔管后10min(T4)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气腹前(T2)及T3的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标。结果:与T1时对比,两组患者T3、T4时pH值均显著减小,PaCO_2值均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T3、T4时的PaCO_2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pH、P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时的PETCO_2、Ppeak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时的A-aDO_2、RI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aO_2/FiO_2、Cdyn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的氧合指标及T3时的V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G)通气模式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较传统通气策略进行容量控制(VCV)通气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肺通气效率,减小气腹对肺功能的影响,在呼吸管理中起到保护及优化肺功能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呼吸力学及氧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25例ASAI~II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气腹前呼吸机参数均为VT=8ml/kg,F=15次/min,I∶E=1∶2。气腹后,A组:VT=10ml/kg,F=12次/min,I∶E=1∶3;B组:VT=6ml/kg,F=20次/min,I∶E=1∶2;C组参数设定同气腹前。记录气腹前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台压Plat,气道阻力Raw,分别计算胸肺静态顺应性Cst,动态顺应性Cdyn;测定气腹前后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计算各组气腹前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A组气腹前后Cst无差异(P>0.05),而B、C组气腹后Cst减小,且明显小于A组(P<0.01);三组气腹后Cdyn均明显减小(P<0.01)。气腹后A、C组的P(A-a)O2较气腹前升高(P<0.05),ERO2较气腹前下降(P<0.05)。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腹后三种通气策略下胸肺动态顺应性均减小,P(A-a)O2及ERO2组间相比无差异。不能肯定何种通气策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俯卧位可以通过改善机体通气血流比例而提高氧合能力。本研究将俯卧位应用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探讨俯卧位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俯卧位结合药物治疗患者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2.64±6.34岁),药物治疗患者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4.10±7.30岁),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八天测定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反映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探讨俯卧位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俯卧位结合药物治疗患者中的13名志愿者,还要在第一天俯卧后变回到仰卧前,第二、四、六天俯卧前1小时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反映患者由俯卧位变回仰卧位后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和俯卧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1)俯卧位通气结合药物治疗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药物治疗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俯卧位通气结合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程度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0.0010.01或P>0.05)。(5)俯卧位通气结合药物治疗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随俯卧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部分患者(28%)俯卧1天内出现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5),部分患者(23%)由俯卧位变回仰卧位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结合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均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的升高;俯卧位通气结合药物治疗组比药物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的升高程度更显著,且升高程度和俯卧时间存在正相关。俯卧位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且安全性好,经济方便,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时,使用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PCV)两种呼吸模式对气道压力与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单肺通气开始后V组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模式。术中连续监测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分钟通气量(MV)。在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做血气分析,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分压(PaO2)。结果 PCV模式时,Ppeak、Pmean都明显低于VCV模式,MV明显高于VCV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肺通气(TLV)期间,两组PaCO2和PaO2无统计学差异;OLV期间,两组PaCO2无统计学差异,但PCV组的PaO2明显高于VCV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时,采用PCV模式能够降低气道压力,预防气压伤的发生;同时PCV模式使肺内分流减少,能够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比VCV模式更适合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  相似文献   

18.
周炜  金孝岠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3):229-230,23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气道峰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并筛选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择期手术病人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5组(V、P1、P2、P3、P4组),每组各20例,各组均设置分钟通气量为100ml/kg。V组为容量控制模式(VCV),呼吸频率为16次/min;P1~P4组为压力控制模式(PCV),频率分别为12、14、16、18次/min。监测气腹前和气腹后20min的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①气腹后20min,V、P1、P2、P3、P4五组的PaCO2值较气腹前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腹后20min,V组和P3组的PaCO2增加值较P1、P2、P4组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腹后20min,V、P1、P2、P3、P4五组的Ppeak值较气腹前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气腹后20min,P3组的Ppeak值较V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分钟通气量为100ml/kg,呼吸频率设置在16次/min时,压力控制模式与相同分钟通气量和呼吸频率下的容量控制模式比较,在保证了患者正常通气的前提下,可以维持更低的气道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中两种机械通气病人相关呼吸力学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呼吸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 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和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两组分别于气腹前5rain(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20rain(T3)、撤气腹前即刻(T4)及撤气腹后5rain(T5)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dyn)、静态顺应性(Cstat)、机械通气的总阻力(Rtot)。结果PCV组T1时间点各指标与VcV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2>O.05);T2、T3、T4、T5时间点Ppeak、Pplat、Rtot显著低于VCV组(t=2.01~3.54,P<O.05);T2、T3、T4、T5时间点Cdyn、Cstat高于vcv组(t=2.18~14.80,P<O.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PCV模式在保护呼吸系统顺应性方面优于VCV模式。  相似文献   

20.
周翔  吴明春  宋晓阳  王焱林 《重庆医学》2012,41(3):260-261,263
目的探讨长时间后腹腔镜手术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60和180min,抽取颈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不同时点动脉血pH(apH)、颈静脉球pH(jv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糖(aGS)、动脉血乳酸(aLac)、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颅内动静脉氧含量差(A-jvDO2)、颈内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jvCO2)、血糖(jvGS)和乳酸(jvLac)的变化。结果气腹后10、60min时间点PaCO2、PjvCO2与气腹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apH、jvpH显著降低(P<0.05);A-jv-DO2、jvLac、aGS、jvGS与气腹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气腹后180min时,血气结果显示apH、jvpH显著降低(P<0.05);PaCO2、PjvCO2与气腹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A-jvDO2气腹后各时点与气腹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aLac、jvLac与气腹前相比有升高趋势(P<0.05);aGS、jvGS气腹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期间,随着气腹时间延长,脑氧供需逐渐趋于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