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外侧壁的一般概念、外侧壁损伤的原因及治疗进展,以期提高对外侧壁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查阅国内外股骨粗隆外侧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外侧壁的上界是股骨外侧肌嵴,下界是股外侧皮质与下股骨颈切线的交点。外侧壁的完整性对于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失败和再手术非常重要。损伤原因主要是无合适的分型标准作为指导、X线片显示的骨折模式与骨折实际情况不符、骨折类型特殊、术中操作不当等。治疗方法主要是重建外侧壁,根据不同骨折模式选择不同的重建方法。结论外侧壁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外侧壁破裂应一期固定,最大限度减少再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钢丝张力带在合并外侧壁损伤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20-05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合并外侧壁损伤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介绍钢丝张力带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股骨大粗隆重建时的应用方法.4例置入主钉时出现股骨小粗隆再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卧位重建外侧结构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侧卧位重建外侧结构治疗,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相关资料,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从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4个方面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5个月。复查X线提示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髋内翻畸形或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8.00%(22/25)。结论侧卧位重建粗隆外侧结构治疗合并外侧壁破裂型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骨折愈合率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外侧壁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研究中的较新概念,近年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完整的外侧壁能够支撑头颈骨块,对抗股骨干内移和头颈骨块旋转、内翻,防止头颈螺钉后退切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鉴于外侧壁的重要性,临床治疗中常需重建外侧壁或根据外侧壁是否完整选择内固定类型。该文对股骨粗隆外侧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外侧壁对不同内固定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O/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4-05诊治并行内固定治疗的106例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A2.1型29例,A2.2型45例,A2.3型32例。结果本组106例均得随访7~34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需再手术行内固定翻修治疗。部分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畸形及股骨头内螺钉退出。结论对于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在A2.2、A2.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A2.3型骨折,使用DHS或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等髓外固定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术中或术后医源性外侧壁骨折。当患者存在有骨质疏松、股骨外侧壁骨量明显减少、骨折线向小粗隆远端延伸较长时,宜选用Gamma 3或PFNA等髓内固定系统,从而避免因股骨外侧壁的破坏而出现髋内翻和退钉,甚至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重建股骨外侧壁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7-02采用有限切开重建股骨外侧壁PFNA内固定治疗的25例股骨逆粗隆间骨折。于股骨大粗隆稍远端骨折处作切口,A3.1型骨折用顶棒或复位钳辅助复位并维持,A3.3型骨折复位后用钢丝捆扎或锁定钢板固定股骨大粗隆骨折块,重建股骨近端外侧壁。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25例均完成12个月随访,无肺栓塞、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7.5(3.5~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0%。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术中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恢复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能使内固定物更好地支撑头颈骨块,防止退钉及髋内翻,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联合重建锁定钛板治疗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35例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31-A3.3)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是否重建外侧壁及内固定方式分为PFNA组(未重建外侧壁)、PFNA联合重建组(使用重建锁定钛板复位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内固定),通过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发生。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所有骨折骨性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PFNA联合重建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Harris评分PFNA联合重建组均优于PFN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重建锁定钛板治疗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PFNA组多,手术创伤较PFNA大,但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等均优于PFNA组,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46例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43~88岁,平均74.7岁。大粗隆外侧壁破坏者为19例,完整者为27例。外侧壁破坏组有17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2例采用DHS固定。外侧壁完整组18例采用PFNA固定,9例采用DHS固定。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5~62个月,平均21.4个月。末次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其中外侧壁破坏组优10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78.9%;外侧壁完整组优19例,良5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提示外侧壁的完整性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结果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术前评估应明确外侧壁的完整性,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术中应避免医源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地 探讨和评估PFNA-II联合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重建治疗外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通过切开复位,应用PFNA-II联合外侧支撑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并外侧壁不稳定型骨折 21例,通过术后随防复查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按Harris髋部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1例患者通过支撑钢板复位固定股骨粗隆外侧壁骨折和PFNA-II髓内固定后均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固定牢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防,随防时间3-18个月,平均(9+2.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6 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2%。结论 通过PFNA-II联合外侧支撑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并外侧壁不稳定型骨折的有关效方式,保留了股骨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增强了骨折端的稳定,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固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用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对髓内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指导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方法:采用成人尸体同侧股骨标本12具,均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随机分为外侧壁完整PFNA组、外侧壁完整PF-LCP组、外侧壁破损PFNA组、外侧壁破损PF-LCP组,每组3具,4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载荷实验,观察股骨标本的最大载荷力,并用游标卡尺测量骨折断端的压缩前后的间隔位移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外侧壁完整PFNA组的最大载荷力大于外侧壁完整PF-LCP组,并且外侧壁破损PFNA组的最大载荷力也大于外侧壁破损PF-LC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前4组股骨标本的骨折端间隔距离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后外侧壁完整PFNA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压缩前后的骨折端位移及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与外侧壁完整PF-LCP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侧壁破损PFNA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压缩前后的骨折端位移及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均小于外侧壁破损PF-LC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强的载荷力,股骨外侧壁完整时髓内与髓外固定均有较强的稳固性,但股骨外侧壁破损时髓内固定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可见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完全骨折,减少并发症,尽早恢复病人生活能力。方法: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38例病人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滑动鹅头钉是治疗粗隆间骨折较好方法,但严重的骨质疏松,并发严重内科疾患禁忌,手术中尽量保持内侧骨皮质稳定性。对于合并小粗隆骨折要给予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内固定选择、手术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3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2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测量并收集其影像学指标,包括:术前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尖顶距(TAD)、断端正位对位差、侧位对位差、髓内钉顶点位置和外侧壁分型。同时记录患者的Singh指数和AO/OTA分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易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291例中49例出现内固定失败。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侧壁厚度、TAD、外侧壁分型和AO/OTA分型与内固定失败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断端正侧位对位差、髓内钉顶点位置和Singh指数与内固定失败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AD、外侧壁分型和骨折稳定性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AD过大,脆弱的外侧壁及不稳定骨折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需谨慎使用,使用后需延缓下地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手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61例,平均69岁,96%合并内科疾患,进行了围手术期治疗。应用外固定架固定9例,股骨重建钉固定12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结果无一例发生骨折愈合前死亡,功能优良率为外固定架治疗组88.9%,股骨重建钉治疗组100%,髋动力螺钉治疗组90.16%,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组100%。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保障,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卫红  张军波 《中国骨伤》2013,26(4):340-343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该术式对股骨粗隆外侧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0例,男212例,女268例,年龄60~103岁,平均78.3岁.按Evans骨折分型:Ⅰ型166例,Ⅱ型212例,Ⅲ型86例,Ⅳ型16例,其中外侧壁危险型粗隆间骨折46例.观察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中延长切口套入侧板到闭合切口时间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在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按影像学评定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8.0±1.2)cm,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0.0±6.4) ml,手术中延长切口套入侧板到闭合切口时间平均为(22.0±1.3) min,术后外侧壁破裂1例,拉力螺钉在股骨头内切出3例,过度退缩4例.术后6个月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 (14.8±1.1)分,步行活动能力(6.40±0.34)分.结论:改良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伤口暴露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能很好地维持外侧壁的完整性,术后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及行走活动能力恢复较理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股骨小粗隆固定器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和评估股骨小粗隆固定器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将尸体骨造成股骨小粗隆骨折,使用股骨小粗隆固定器固定小粗隆骨折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临床结合加压滑动鹅颈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并随访研究。结果 股骨小粗隆固定器能有效固定小粗隆骨块,防止骨折块移位和旋转,有效减轻股骨颈干外侧的张应力,避免了髋内翻的发生,临床使用疗效优良率达93.3%。结论 股骨小粗隆固定器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小粗隆骨块的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分析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的治疗结果。方法收治1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髓外固定122例,髓内固定48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5~18d顺利出院,3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个月~1年内有6例因其他疾病死亡,术后5~12个月内固定失效8例。根据曾铁良评定标准,髓内固定组优良率略高于髓外固定组。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股骨距、小粗隆完整者行髓外固定可靠,反粗隆骨折或股骨小粗隆不完整者应行髓内固定;另外,应考虑患者年龄、骨质情况及伴发疾病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建钉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周晓清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4):250-250,256
目的总结重建钉治疗老年人(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41例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经6~12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除1例死亡外,其余40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重建钉具有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联合重建钢板治疗伴外侧壁损伤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提出伴外侧壁损伤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复位内固定的五点稳定性理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治疗的56例伴外侧壁损伤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其中26例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研究组),30例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和Parker-Palmer活动度评分(Parker-Palmer mobility score, PPMS)。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为(96.2±27.4)min vs.(64.7±31.8)min,术中出血量更多,为(236.8±53.6)mL vs.(147.3±58.3)mL (P<0.01),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为(11.7±3.2)周vs.(15.4±4.3)周(P=0.034),固定失败率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时对小粗隆骨折固定与否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新鲜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其中小粗隆骨折固定(以下称为A组)治疗36例,小粗隆骨折不固定(以下称为B组)治疗42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固定与不固定,在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小粗隆骨折不固定组在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固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