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电解质变化对心率变异性(HRV)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选取40例MHD患者为研究组及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均安装24 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HRV时域指标,研究组测定HD前后血清钾(K+)、钠(Na+)、氯(Cl-)、钙(Ca2+)、碳酸氢根(HCO3-)。结果 24 h HRV时域指标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后血K+明显下降,血Ca2+、HCO3-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生化指标与HRV各项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迷走神经功能下降、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为主;HD前后血电解质、HCO3-的改变与HRV时域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血电解质指标的快速变化对HRV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研究提示含糖透析液可有效稳定血糖水平,显著减少透析低血糖事件发生,同时有助于稳定血压和改善心率变异性,对心脑血管风险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这些发现揭示了含糖透析液在提升糖尿病患者透析治疗质量中的潜在价值。然而,针对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就含糖透析液对合并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对血糖、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探究含糖透析液在糖尿病维持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4h心电图下心率变异性(HRV)联合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29例和未发生组79例。分析入院时、术后7d两组24h心电图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24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0.04~0.15Hz低频成分(LF)、0.16~0.40Hz高频成分(HF)]、血清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各指标(术后7 d)对AMI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术后7d两组HRV指标升高,BNP、CK-MB水平降低(P<0.05),且发生组改变幅度大于未发生组(P<0.05);联合预测AMI后MACE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HRV指标(SDNN、LF、HF)降低,BNP、CK-MB水平升高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 入选规律行MHD 6个月以上的49例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按照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变化分成血压不变组和透析低血压组,并于透析过程中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HRV的不同及其与低血压的关系,分析相关机制.结果 两组比较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及RR间期功率变异比值(LF/HF)透析低血压组均较血压不变组显著降低(P<0.05).近似熵(ApEn)在透析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HD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IDH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10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分为高24 h SBPCV组(n=48)和低24 h SBPCV组(n=56)。观察各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左心室肥厚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分布情况,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高24 h SBPCV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依次为(17.6±4.2)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4.1±3.4)mm Hg、(12.2±2.8)mm Hg,(13.2±2.7)mm Hg比(11.3±2.2)mm Hg、(9.7±1.9)mm Hg,(16.3±3.1)mm Hg比(13.8±2.1)mm Hg、(11.9±1.6)mm Hg,(12.8±2.4)mm Hg比(10.7±2.5)mm Hg、(9.5±2.2)mm Hg,(13.5±2.9)mm Hg比(11.2±3.6)mm Hg、(9.8±3.2)mm Hg,(11.9±2.4)mm Hg比(10.7±2.9)mm Hg、(9.3±2.6)mm Hg,(14.1±2.5)%比(10.4±1.7)%、(8.2±1.8)%,(10.4±1.9)%比(9.3±1.5)%、(8.1±1.3)%](P<0.05),低24 h SBPCV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非杓型比例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性,且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MHD治疗的1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将其分为心梗组与无心梗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与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压变异性对MHD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率为14.94%;心梗组年龄、透析病程及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收缩压变异标准差(SBP-SD)、舒张压变异标准差(DBP-SD)、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均大于无心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病程、CRP、NT-proBNP、Hcy、UA、SBP-SD、DBP-SD、SBP-CV、DBP-CV均是MHD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BP-SD、DBP-SD、SBP-CV、DBP-CV联合预测MHD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96.15%)与曲线下面积(AUC)(0.925)均高于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 高SBP-SD、DBP-SD、SBP-CV与DBP-CV均可增加MHD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难治性心绞痛(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RFA)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特点,探讨HRV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难治性心绞痛患者60例,并以同期非难治性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HRV指标,包括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功率(very low frequency power,VLF)、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LF)和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power,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难治性心绞痛的危险因素。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难治性心绞痛组分为MACE和非MACE两个亚组,分析并比较两亚...  相似文献   

8.
9.
周进  刘牧 《四川医学》2009,30(12):1917-1918
目的观察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规律血液透析患者78例,根据不同Hb水平由低到高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于Hb靶目标值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另外两组,5/23(21.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1/23(8.6%)例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纠正贫血,将Hb升高到高于靶目标值的水平对M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0.
郭东风 《中外医疗》2012,31(21):88-8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1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中单独副交感神经活性受损65例,单独交感神经受损5例,副交感与交感神经同时受损5例;其透析前的nLF值升高,nHF值降低,而透析全过程的SDNN值、pNN50值及TI值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多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受损.且以副交感神经受损为主,这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0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收缩压的变化情况分为升高组、不变组和下降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维持性透析后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红蛋白和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压降低的相关因素。接受ESA治疗、血清Alb、Hb、体重矫正脱水速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接受ESA治疗、血清Alb、Hb、体重矫正脱水速率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与住院率、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治疗的306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析三组,每组102例,分别制定高中低不同的血红蛋白水平,即A组Hb水平为95~110g/L,B组Hb水平为110~125g/L,C组Hb水平为Hb125~140g/L,患者Hb达标后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比较三组患者住院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共有123例患者住院,占40.20%,其中心血管事件54例(17.65%);A组患者住院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22%和32.35%,明显高于B组(26.47%、8.82%)、C组(35.29%、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住院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控制水平在110~125g/L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普通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处方稳定不变3个月以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40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者作为研究组,两组透析时间均为9个月,每个月监测1次24 h动态血压,取平均值。9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压情况及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0例患者感染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够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且感染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血压变异性与CKD-MB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透析患者112例,记录透析治疗参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营养指标等,比较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与△SBP<10 mmHg患者比较,△SBP≥10 mmHg患者透析龄更长,P、PTH水平更高(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瘦素、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关系.方法:测定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及23例健康者血脂、瘦素(Leptin)、血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MHD患者出现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eptin、CRP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行PCI的CHD患者113例,依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41)和非MACE组(n=7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清ALP、白蛋白(ALB)、hs-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ALP、hs-CRP对CHD患者行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结果MACE组ALP和hs-CRP高于非MACE组,ALB低于非MACE组(P<0.05)。MACE组年龄≥70岁、心肌梗死患者、BNP≥500 ng/L、左主干病变及支架数≥2个的占比均高于非MACE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NP、ALP、hs-CRP、冠心病类型、左主干病变及支架数≥2个均为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ALP、hs-CRP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P<0.05)。 结论血清ALP及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CHD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段斌  职瑾  杜鹏  高妍婷  李振江 《西部医学》2019,31(2):250-254+25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与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浆内皮素 1(ET 1)及瘦素(Lep)的影响,并对其机制作初步分析。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透析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常规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实验室血液指标、机体矿物质、骨代谢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4、8、12周后稍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 ET 1 、Lep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ET 1、Le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观察组ET 1、Le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 6(IL 6)指标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a明显下降,P、PINP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GF 23、iPTH、Ca、P、β CTX、PINP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常规透析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更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改善血浆ET 1及Lep水平,但血液灌流联合常规透析对患者机体矿物质、骨代谢指标存在一定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