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 (OA)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分析185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85例患儿实施LA(LA组),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30例,化脓性阑尾炎36例,坏疽穿孔阑尾炎19例;另外100例同期行OA患儿作为对照组(OA组),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28例,化脓性阑尾炎38例,坏疽穿孔阑尾炎34例.比较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LA及OA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发生腹腔脓肿、切口感染、肠梗阻例数.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行LA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OA组,手术时间长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坏疽穿孔阑尾炎患儿行LA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与O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腹腔脓肿、切口感染例数均低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对于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LA在缩短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发生腹腔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发生肠梗阻方面存在优势,但对于坏疽穿孔阑尾炎,LA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发生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辅助儿童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60例儿童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将行非气腹腹腔镜辅助手术的30例患儿与行常规开腹手术(open appendectomy,OA)的30例患儿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区别.结果 非气腹LA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OA组明显缩短(P<0.01).LA组无并发症,OA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结论 非气腹LA较OA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儿148例,其中68例采用腹腔镜(LA组)手术治疗,80例采用开腹(OA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LA组较OA组短(18.2±2.4 h vs 25.5±4.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01);术后排气时间:LA组较OA组短(32.6±8.4 h vs 53.0±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1);住院时间:LA组较OA组短(7.0±1.4 d vs 9.3±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23);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15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1);残余感染发生率:LA组0例,OA组7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01);肠梗阻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8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18)。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经验,并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82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97例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L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的使用、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OA组(P〈0.01),而在住院费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治疗小儿阑尾炎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36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单纯阑尾炎92例、化脓性阑尾炎184例、坏疽性阑尾炎86例),按手术方式将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患儿分为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组(LA组)和开腹手术组(OA组),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2例(4. 3%),OA组出现肠梗阻9例(19.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2. 2%); OA组出现切口感染8例(17.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脓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5例(6. 0%),OA组出现肠梗阻14例(14. 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6. 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 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坏疽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3例(6%),OA组出现肠梗阻4例(8. 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1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纯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但化脓性阑尾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选择何种术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各型小儿阑尾炎术中行腹腔冲洗与未行腹腔冲洗的疗效,探讨术中行腹腔冲洗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内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共350例,其中A组为单纯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B、C组为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B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C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冲洗+腹腔引流术;D、E组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D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E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冲洗+腹腔引流术。术后对患者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和相应分析。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儿预后良好。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术中行腹腔冲洗后,术后患儿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直肠刺激症状、间断腹痛情况明显增加,且术后腹腔脓肿的发生率明显增多,术后5 d血常规白细胞稍高,1例并发右侧膈下脓肿,平均住院时间较未冲洗组明显延长;相反,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组,术中行腹腔冲洗后,患儿术后舡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直肠刺激症状、间断腹痛情况降低,术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5 d血白细胞较未冲洗组稍低。术后患儿恢复相对较快,住院时间短。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术中冲洗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术中调节体位,充分显露脓腔,引流彻底,引流管位置适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者不需行腹腔冲洗,而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则需术中行腹腔冲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 ERAT)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及临床疗效的优势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阑尾炎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ERAT组3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组36例, ERA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 LA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分析对比ERAT组和LA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炎症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 ERAT组符合急性阑尾炎表现, 临床诊断成功率为100%, 技术成功率为96.9%(32/33), 临床治疗成功率87.8%(29/33)。与LA组比较, ERAT组术后进食时间早、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LA组(P<0.01)。1例ERAT术后随访6个月时复发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随访期间复发率为3.4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及临床疗效的优势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阑尾炎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ERAT组3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组36例,ERA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LA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分析对比ERAT组和LA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炎症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ERAT组符合急性阑尾炎表现,临床诊断成功率为100%,技术成功率为96.9%(32/33),临床治疗成功率87.8%(29/33)。与LA组比较,ERAT组术后进食时间早、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LA组(P<0.01)。1例ERAT术后随访6个月时复发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访期间复发率为3.45%(1/29)。结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儿童早期急性阑尾炎运用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阑尾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小儿复杂性阑尾炎100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LA组和OA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LA组有24例中转开腹手术,Trocar孔/切口感染发生率(6.1%)较OA组(11.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LA组较OA组高(7.4%vs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LA组手术时间较OA组长[(54±12)min vs (53±14)min],且费用较OA组高[(7305±426)元vs (7255±435)元],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6,P=0.066).结论 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微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成人外科医生Gotz首次报告了经腹腔镜行小儿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以后,LA成为治疗阑尾疾患较为有效的新方法。理论上讲,腹腔镜技术具有双重优点:既能术前微创地进行诊断,又能术后迅速地恢复。但是奇怪的是LA并没有象LC成为通用的术式。Cochrane数据库的一项系统性综述按照循证医学的标准确认了在成人中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39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判别意义及对手术时机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行阑尾切除术并同时检测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的患儿206例,根据术后病理类型分为坏疽性阑尾炎组(53例)和非坏疽性阑尾炎组(153例),将206例患儿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水平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坏疽性阑尾炎组和非坏疽性阑尾炎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是判断小儿坏疽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P =0.000,OR=1.071);ROC曲线显示CRP对判断小儿坏疽性阑尾炎的作用优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659、0.599),其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4.4 mg/L,敏感度75.5%,特异性93.5%.结论 CRP水平有助于判别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可以作为选择是否手术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mscopic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儿童复杂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A组和OA组,其中LA组21例,OA组2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直肠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留置腹腔引流的比率等。结果本组45例均痊愈。LA组手术时间(88.6±20.1)min,OA组手术时间(84.1±10.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LA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LA组术中出血(14±10.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12.3)h,住院时间(4.2±1.9)d,Troear孔感染率(4.8%),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9.5%),置腹腔引流率(19.0%),腹腔脓肿发生率(9.5%)。OA组术中出血(26±9.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50.6±19.2)h,住院时间(6.2±1.8)d,切口感染率(33.3%),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37.5%),置腹腔引流率(75%),腹腔脓肿发生率(37.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44,0.029,0.000,0.029。所有患儿术后随访4~12个月,无一例发生阑尾残株炎、肠瘘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经腹腔镜与经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经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例。每组均含242例化脓性阑尾炎及138例坏疽性阑尾炎。结果 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术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的10/380、6/380和2/380,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经腹阑尾切除术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阑尾炎早期诊断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阑尾炎病儿10例,及误诊为胎粪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结果 10例患儿有7例被误诊,10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阑尾切除,腹腔引流,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合并阴囊脓肿切开引流治愈。病理检查:化脓性阑尾炎3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7例。结论 新生儿阑尾炎临床无特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有相应症状时应排除此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hrelin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阑尾炎患儿34例,分别于术前(t1)、术后3天(t2)、术后6 d(t3)采集静脉血;选择肠套叠且无明显腹腔感染患儿为对照组(C组),入院时采集静脉血;测定其白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和Ghrelin浓度。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将急性阑尾炎分为单纯性阑尾炎(A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A2)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A3)。同时收集阑尾炎、肠套叠患儿手术切除阑尾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Ghrelin含量。结果在急性阑尾炎组,A1、A2、A3血清Ghrelin都低于C,A2、A3标本IOD值低于C。t1、t2 Ghrelin浓度明显低于t3,而t1、t2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检测小儿外周血中Ghrelin浓度,对于判断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价值较小,对病程、治疗、预后的评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脐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脐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 对120例阑尾切除术患儿采取自脐孔置入单孔腹腔镜,将阑尾拖出体外进行常规切除的方法 完成手术.结果 120例患儿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7例,坏疽性阑尾炎15例,阑尾脓肿2例.105例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获得成功,12例改为两孔法,3例中转开腹手术.患儿均治愈,7例术后出现脐部感染.结论 单孔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隐蔽性及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坏疽并穿孔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加基础麻醉,进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结果 41例手术成功,1例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5~70 min,平均37 min。术后住院3~7 d,平均4.1 d。30例切口轻微红肿,10例脐窝有积液,2例切口感染换药,所有切口愈合后外观满意,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应证宽,损伤小,费用低,且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急性阑尾炎也成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但由于小儿大网膜发育不成熟,病史不典型,病情进展快,阑尾壁薄,阑尾易发生坏疽、穿孔,风险较高,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是临床上亟待关注的课题。作者总结了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4岁以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6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动臂辅助单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112例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将53例行气动臂辅助单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儿设为观察组, 其中男21例, 女32例, 年龄为(9.2±2.4)岁;59例常规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儿为对照组, 其中男26例, 女33例, 年龄为(9.0±2.2)岁。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早期炎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情况。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8.6±7.2)min, 较对照组手术时间(27.8±5.1)min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早期炎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情况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出院后恢复良好, 随访2~6个月, 未再有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气动臂辅助单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安全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80—2011年诊断的新生儿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腹部立位X线片提示消化道穿孔或B超提示阑尾穿孔者为穿孔组,其余为非穿孔组,总结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期间我科共收治新生儿急性阑尾炎患儿20例,其中非穿孔组12例,穿孔组8例。患儿表现为发热15例,拒乳、反应弱13例,腹胀10例,呕吐7例,血便3例;临床表现结合腹部超声诊断16例,入院后剖腹探查明确诊断4例,其中3例入院诊断消化道穿孔,1例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腹膜炎。穿孔组胃肠外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穿孔组[(12.5±5.1)天比(6.0±3.3)天,(20.3±5.8)天比(14.0±5.0)天,P<0.05],两组胎龄、性别、体重、发病日龄、发病至诊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儿中经内科保守治疗11例,经手术治疗9例,17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阑尾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需结合腹部X线、B超检查或剖腹探查明确诊断。穿孔患儿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