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48,自引:12,他引:48  
石学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57-1058
“醒脑开窍法”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新的学术观点。这种观点不仅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改变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脑卒中所沿用的以阳经穴为主,阴经经穴为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而且针对这一学术观点的提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从而使这一学术思想成为目前指导临床治疗脑卒中最为普遍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运动促进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与评价了运动促进技术,集中反映了世界康复医学界目前对运动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所提出的疑问,以及 Bobath 与 Hirschberg 等人学术观点上的基本分歧,指出运动促进技术虽是目前医学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的确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与验证,只有一分为二的看待这门技术,才能在引进的同时,有所创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临床科室常见的病症,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则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分析了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程和康复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现代临床医学中对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的前沿内容,揭示了关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这一困扰很多临床医生并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的新见解、和新治疗方法。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发病机制及临床康复治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临床科室常见的病症,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则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分析了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程和康复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现代临床医学中对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的前沿内容。揭示了关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这一困扰很多临床医生并且给患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的新见解、和新治疗方法。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发病机制及临床康复治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吉赓教授行医50余年,擅长治疗咳喘病,导师对咳喘病论治的学术思想观点之中,提出了“阴虚痰饮证”这一常见的临床证侯群的病脉证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弼臣教授简介刘弼臣1925年6月生,江苏扬州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教授。刘粥臣教授在继承师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注重汲取前贤之精华,对《黄帝内经》、《伤寒染病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仔细研读,体会颇深。他崇尚孙思邈、钱乙、万密斋、龚廷贤、吴谦、叶天士等诸家,并深入研究和探讨。尤其重视钱乙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钱乙“五脏证治”的学术观点。他根据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的生理特点及小儿体属少阳,邪后极易传变,波及他脏的病理特点,提出了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经多…  相似文献   

7.
"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开创的治疗中风病(脑卒中)的大法。针对中风的基本病机,提出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改变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中风所沿用的以阳经穴为主、阴经穴为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历经30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氏伤科是我国重要的骨伤流派之一,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探索,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并提出"气血兼顾、以气为主"等学术思想,而参蝎虫粉方是其治疗颈腰腿痛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急性及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急诊科急危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高,预后差,治疗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对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最为有效,最有前途的却是溶栓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越早,临床效果越好。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早期往往症状轻微,病情发展较快,临床疗效差,致残率高。尽管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早期药物的选择及治疗时机尤为重要。为临床工作者提出了如何开展急性及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救治及用药时间窗新课题。现对急性及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院前、急诊科抢救和院内治疗现状及趋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朱丹溪与张景岳论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辨析,以丰富中医妇科学关于月经病的临床与理论研究。方法:通过研读朱丹溪、张景岳著作中涉及月经病的内容以及后人论述二者学术思想的文献,对两位医家论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探析。结果:朱丹溪突出调补脾胃之气对治痰的重要地位,在治疗上提出辨证论治和辨症论治;张景岳则以"血"为首要原因,在治疗上擅长从气血入手,并注重补益脾肾。结论:朱丹溪与张景岳两位医家对月经病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均做出较大的贡献,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和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