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明显增加,甚则一日达数十次的症状,属于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尿频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肾为水之下源,主津液蒸腾气化;脾居中,主运化水液,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睥,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人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从整体观点全面论述了脏腑功能及其相关学说。其中肺肾关系,有许多专述。《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肺与水液代谢有调节的作用。即所谓“气化水行,水行气化”之意。而水液代谢则是“肾”的重要功能之一。临床上由于风邪袭肺,肺气闭塞,不能通调水道,影响(肾)膀胱气化失常,故见小便不利,遍身水肿,并见发热、  相似文献   

3.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有贮存和排放尿液的作用;“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在水液代谢方面,肺有通调水道的作用。水液在人体的生成与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体内水道上始于肺,下终于膀胱,其流域之长,历贯三焦,有上、中、下游之分。“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之所以能正常贮排尿液,与肺的关系极为密切,世徒执肾对膀胱的气化,殊不知,肺主一身之气,且主治节。膀胱的贮排作用,虽然下受肾阳  相似文献   

4.
<正> 痰饮是由于人体阳虚,气机不畅,水饮不得温化,停积于脏腑肌肤之间而为患的一种疾病。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专篇论述此病。提出“温药和之”为其治疗大法。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情况。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制水无权,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停聚而为痰饮,如肺气虚损,易受外邪所犯,肺之敷布津液,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职,亦可致水液内停而为痰饮;又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主化水,如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亦造成水液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5.
<正> 水液代谢的平衡与调节,对机体正常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祖国医学把水液代谢概括为“津液气化”.津液即为体液成分,包括水、电解质和其它有机物质,其中以水为主,亦称水液.津液与脏腑、气血、经络密切关联,构成机体整体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内经》早有论述,《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从这一大体代谢过程说明,脾、肺、肾为主要调节机制,并与胃、肠、膀胱等  相似文献   

6.
“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183;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原文主要论述了水肿病的发病机理。人体内的水液代谢,首先来源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而完成。《素问&#183;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即是对水液代谢过程的高度概括。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亦为人体气化作用的原动力。无论是胃的游溢精气,脾的布散精微,还是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皆需要肾的蒸腾气化而完成。肾的蒸腾气化,一方面使“清者”上升,布散全身;一方面使“浊者”下降而化为尿液,注入膀胱。故《素问&#183;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水液的代谢虽与肺脾等脏密切相关,但其协调和平衡的功能依靠肾来完成。《景岳全书&#183;肿胀》篇亦说:“风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因此说肾在津液的输布排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医宗必读》治癃闭七法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上材在《医宗必读》一书中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治癃闭七法,执简驭繁,对临床具有指导价值。1 清金润肺法 正常人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三焦的气 化又有赖于肺脾肾三脏来维持。肺主肃降,通调水道。由于肺气的肃降,使上焦的水液不断下输于膀胱,从而保持小便的通利。若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导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证  相似文献   

8.
从《内经》“饮入于胃”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经.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总结了人体的津液代谢过程,提出了人体的津液代谢与肺、脾、肾3脏紧密相关,为后世的津液代谢及津液的病理、治疗的论述提供了依据。后世在治疗关于水液疾病的问题上,多以此为依据,收益颇多。  相似文献   

9.
李志明  朱思敏 《河北中医》2009,31(7):966-967
1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的水液代谢有关,《素问·经脉别论》曰“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凋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经并行”,即是对正常津液代谢的概括。而肺气不宣,肃降失司,不能通调水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致水湿潴留;肾虚不能气化水湿泛滥,皆可出现水肿。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症属中医水肿的一种,以蛋白尿、浮肿反复出现为主症。它的病因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为水之上源,外邪伤肺,肺气不宣,气机雍塞,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致水肿;脾阳不足,湿困中焦,水湿停滞;肾阳虚亏,不能化气行水,使水液泛滥横溢而肿。关于水肿的洽疗.笔者分肺脾肾施治,  相似文献   

11.
于克慧  郭润华 《陕西中医》2002,23(10):960-960,F003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及慢性肾炎的现代研究 ,提出气虚血瘀在慢性肾炎中具有普遍性。益气活血法当贯穿于慢性肾炎治疗的始终 ,现将思路探讨如下。   1 气虚证与慢性肾炎1 .1 气虚证的产生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输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精并行。”阐明了水液代谢的生理情况。而张景岳说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 ,故其制在脾 ,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治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则妄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素问·经脉别论>经文的分析,认为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文义上,"肺主通调水道"都是讲不通的;通过对中医学关于尿液形成认识的考察,认为<内经>所说之"水道"都是指下焦而言,将"通调水道"解释为下焦功能正常,水液(包括津液)归于膀胱,不仅与<素问·经脉别论>经文之文义契合,而且也更加符合中医理论之原旨;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注释的分析,得出了之所以认为"肺主通调水道",乃是将"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连上句误读所致的结论.并对"肺为水之上源"、"提壶揭盖"等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肿的病机理论《内经》已有记载,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脏腑的气化功能及血液运行有密切关系,为后世水肿的辨证施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气化失司与水肿水液代谢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气化失司、水液停留为水肿。对此,《内经》在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已有论述,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肾者水脏,主津液”,说明人体饮食精微生化输布的概要过程。水液经胃的受纳腐熟,水精布散输送  相似文献   

14.
董阶平系我市已故名老中医,其临床经验颇丰。笔者今将先师昔年关于肾病常见症状的治疗经验追述于后。水肿董师认为,水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且肺主宣降,能通调水道,使水液下输膀胱。脾主运化转输,使水湿敷布。肾主开合,能蒸化水液并助膀胱气化,使小便通利。若外邪内侵或正气虚损,则肺之宣化、脾之运化、肾之温化功能障碍,水液潴留泛滥而为肿,临床分三型辨证施治。1.风邪伤肺型:初起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水肿,腰及四肢酸痛,咽喉痛,胸闷咳嗽,小便短少。多兼发热恶寒,无汗…  相似文献   

15.
张国铿 《新中医》2003,35(7):78-78
前列腺肥大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的多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癃闭范畴,多因久病或劳伤肾精,或感受外邪,致三焦水液的运化及气化失司而发病。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湿热下注膀胱;肾阳虚衰,下焦气化失司,致开阖不利。故应从肺、脾、肾三脏入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肺主“通调水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与肾、肺、脾三脏机能活动有关,其中尤以肾脏为最,故称"肾主水".由于肺在全身的水液敷布和转输过程中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又称"肺为水之上源",从而肯定肺脏具有主宰肾脏的统水排尿机能.但是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肺的机能活动能否影响肾脏的泌尿过程,目前资料不多.本实验依据祖国医学理论,通过人工的扩张肺以增强其肺通气量观察对家兔排出尿量的影响,旨为祖国医学脏象理论提供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 ,一直为医家尊为经典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其内容博大精深 ,几尽医学之妙。现代临床痰饮为病较为多见 ,而《金匮要略》对于痰饮论述甚详 ,其理、法、方、药之完善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痰饮病的辨证治疗。今不揣浅陋就痰饮之证治浅述一己之得。1 痰饮病机仲景论痰饮本于《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此为正常水液运化过程。《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肾…  相似文献   

18.
《内经》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具体指出了人体内的水液最终将汇聚膀胱,故膀胱是水湿的汇聚之所及总出处,若人体的升降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液停滞为温。所以产生了“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医“痰浊”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爱洁 《光明中医》2010,25(9):1695-1696
<正>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它来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的运化以及大、小肠的吸收而生成。《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其代谢过程的描述,表明津液  相似文献   

20.
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肾病蛋白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肾病综合征的整个治疗过程中 ,小便化验长期存在大量蛋白尿 ,是颇为棘手的难题。此类患者 ,多是经过西医大剂量激素治疗后 ,尿蛋白持续不降 ,又改投中医治疗的 ,病情复杂多变难愈。近几年来 ,笔者辨证施治 ,以五子衍宗丸为基础方 ,随证化裁 ,治疗本病 50余例 ,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笔者认为 ,消除蛋白尿 ,首当调理脾肾两脏。盖脾主运化 ,作用于精微的摄取与水液的输布。《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可见精微的输布与水液代谢过程中 ,脾之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