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倩  毕肯  王孝先 《中医药学刊》2004,22(4):646-647
温病学直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之后,才真正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是中医外感热病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伤寒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温病学直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之后 才真正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是中医外感热病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 伤寒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嘉熙  刘亚敏 《新中医》1994,26(5):12-13
刘仕昌教授治疗肠伤寒的经验钟嘉熙,刘亚敏刘仕昌教授对肠伤寒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清热祛湿,贯穿始末肠伤寒多归于温病的湿温范畴。刘老认为湿热之邪是本病主要的致病因素,饮食不节,脾胃受伤,导致湿邪内困是本病发生的条件。吴鞠通说:...  相似文献   

4.
刘仕昌教授对岭南温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6):16-17
刘仕昌教授对岭南温病研究吏志云主题词温病/中医病机,温病/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刘仕昌教授在长期防治温病的实践中,根据“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中医学特点,结合岭南之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人的体质类型,认为岭南温病在发病、病因病机及其证治都具有与其它...  相似文献   

5.
钟嘉熙  刘亚敏 《新中医》1994,26(7):14-15,57
刘仕昌教授辨治小儿温病的经验钟嘉熙,刘亚敏主题词温病/中医药疗法,儿童,刘仕昌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等生理特点,小儿温病在临床症候上有其特殊表现,治疗上也有其特殊性。刘仕昌教授在治疗小儿温病时根据小儿生理...  相似文献   

6.
冯宗文 《新中医》1994,26(4):1-2
刘云鹏用温病方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冯宗文主题词温病学说,妇产科杂病/中医药疗法,刘云鹏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刘云鹏主任医师,对温病学说研究颇深,并将叶天士、吴鞠通等人的理论和方法,用于诊治妇科急、重症,有极丰富的经验。兹选拾随师验案数则,介绍于下1高热案田...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于温病的分类和治则,一向推崇以叶天士的“卫气营血”和吴鞠通的“三焦”学说为辨证的纲要,论治的依据。叶天士在其《温热论》中以“卫气营血”为纲,提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相似文献   

8.
刘仕昌教授温病辨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嘉熙 《新中医》1994,26(3):14-15,17
刘仕昌教授温病辨治经验钟嘉熙刘仕昌教授在长期的温病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刘老有关温病辨证论治经验特点介绍如下。1将温病辨治理论系统化刘老认为,温病学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主要理论“卫气营血”、“...  相似文献   

9.
刘仕昌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嘉熙 《新中医》1995,27(1):11-12
刘仕昌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钟嘉熙主题词糖尿病/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刘仕昌教授不但擅治温病,为治温病名家,而且对内儿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亦有丰富经验,疗效卓著。本文特总结刘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以飨读者。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特点。故历代...  相似文献   

10.
<正> 温病试题选[题一]清代温病学家以哪些医家为代表?他们在温病学术方面有哪些重要著述?答:清代温病学家以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为代表。他们对温病学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叶天士:在根据他口授整理而成的《温热论》中,对温病的病因病机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卫之后方言  相似文献   

11.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12):12-13
刘仕昌教授治疗温病斑疹经验史志云主题词温病/中医药疗法,斑疹/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刘仕昌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温病斑疹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肺胃热盛是斑疹形成原因刘老认为斑疹虽均出现于肌肤表面,但其形态有所区别,成因亦有所不同。斑,刚...  相似文献   

12.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2,32(4):402-402
温病学说,在宋、元时期就有酝酿,至明代开始萌芽,到清代,温病学派逐渐形成并发展,清中叶以后,温病学派影响日益深远,涌现出以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他们力主温病不同于伤寒之说,各以自己的主张与经验著书立说,创立了温病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2):15-16
刘仕昌教授治疗温病昏谵经验史志云主题词刘仕昌,温病,谵妄/诊断,谵妄/中医药疗法温病过程中昏谵证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后果堪虞。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温病辨证论治方法,积累了治疗温病昏谵的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1温病昏谵的临床特点温...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临证特点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医案》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毕生精力之所荟萃 ,充分体现了吴氏的学术渊源、思想和临证特点 ,笔者不揣浅陋 ,试作探讨 ,就正于师长同道。1 精研仲景学说 善用经方治病吴鞠通是温病大家 ,一般认为其学术渊源师承叶天士、薛生白。秦伯未先生说“天士、鞠通侧重温热”,又说吴鞠通“发愤治医 ,师法叶、薛”(《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但吴氏精研《内经》和仲景学说 ,功底深厚 ,《医案》中用仲景方法的 ,并不少见。遗精之治 ,后世习用三才封髓丹、秘精丸、金锁固精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吴氏用仲景桂枝龙骨牡蛎汤而获良效 (《卷二·虚劳…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温病三焦辨证的特点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刘坤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0):415-417
三焦辨证是吴鞠通温病学说的核心,对温病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却遭到医界非难,不仅伤寒学派攻击其为标新立异、异端邪说,就连许多温病学者也认为,既然已有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何必再创三焦辨证,屋上架屋,多此一举呢?而其之所以遭到如此攻击,除少数学者  相似文献   

16.
温病大师吴鞠通继承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了《温病条辨》一书,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是后人学习温病学的必读之书。大家都认为《湿病条辨》阐发了叶天士的学说,以三焦学说为经,以卫气营血学说为纬,进一步地提出了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完善了温病学说。虽然人们对《温病条辨》一书评价甚高,但也有些医家如王孟英、叶子雨、郑雪堂等曾根据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如对温病初起、恶风寒者用桂枝汤进行治疗,既违背了温病的治疗原则,也与《温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温病“伏气”学说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气”和“伏气温病”是温病学说中历来最有争议的问题。同学们结合温病课的学习,在刘仕昌老师的倡导和主持下,进行集体讨论,兹择要记录于下: 一、从温病学说的发展过程看“伏气”和“伏气温病”晋·王叔和在《伤寒例》中引《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之说,认为温病均是  相似文献   

18.
温病要义     
温病学说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这是清代医者的卓越的贡献。从叶天士口授温证论,到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王孟英编温热经纬,以及其他温病研究者的努力,温病学说普遍的被医家所学习,在临床实践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写下了清代医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本篇分为五点来论述:(一)什么是温病;(二)温病学说的发展;(三)温病所包涵的疾病;(四)温病的证候群、诊断及治疗;(五)一些温病学家的生平及其著述;(六)附论温病学说的几个问题。在一九三五年,我编写了一本温病论衡,现在选取原  相似文献   

19.
对温邪首先犯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叶天士在吴又可《温疫论》:“邪从口鼻而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长期临床实践和体会,而提出的。这对进一步认识温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影响极大。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于太阳”。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温病发病的一种形式,不能做为温病发生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肖相如 《中医杂志》2014,(7):628-630
卫气营血辨证来源于叶天士的《温热论》,现在的教材根据《温热论》中"在卫汗之可也"的记载将卫分证定义为表证。但是叶天士没有提出卫分证的具体临床表现,而且叶天士还有与此并不完全一致的论述。通过对《温热论》的整体研究,结合张仲景、吴鞠通对温病的认识,认为卫分证不是表证;温病初期的治法不是解表;温病只有气分证和血分证两个层次;透热转气的实质是气血两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