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与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效果,为预防接种门诊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是否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将管理儿童分为干预组(n=256)与对照组(n=183),对两组管理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的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与疫苗及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详细、全面、系统地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强化了接种门诊与儿童监护人的沟通联系,提高了儿童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但对于周岁以上儿童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效果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新的免疫模式,提高儿童接种率。方法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信息化管理和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及时有效通知家长,实施安全接种,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结果家长满意度高,预防接种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结论开展与家长的快速有效合理沟通高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率。使服务儿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辖区疫苗相关疾病发病率极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现况,分析信息化建设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方法 全市各级预防接种门诊添置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安装并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实现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完成向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上传及交换.调查宜春市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基本情况,随机调查450名儿童家长满意度情况,收集宜春市2006~2012年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设有乡级以上接种门诊200所,村级接种点232个,覆盖人口总数为5 661 232人.2007~2012年按日接种的单位数及按日接种门诊覆盖人口数较2006年有较大的增长.2007~2012年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配置由2006年的服务总人口的1.63/万增加到2.88/万.2012年100%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完成信息化建设.92.86%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免疫规划工作,使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各方面得到改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宜春市近年来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评价信息化建设对查验工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2012年宜春市入托人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春市2006—2012年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机构覆盖率由84.79%上升为100.00%,儿童查验率由87.61%上升为99.33%,持证率由86.18%上升为96.89%,疫苗补种率由83.52%上升为90.47%。学校与托幼机构查验覆盖率、儿童查验率、持证率、疫苗全程接种率和疫苗补种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各接种单位完成信息化建设后,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各项指标均大幅度提高。结论接种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查验证工作,提高了查验质量,宜春市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建议教育、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配合,切实做好查验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聆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388-389
目的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疫苗及时率、接种率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上门宣教,社区讲座及预防接种门诊宣传片播放以及信息化管理来突显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重视对儿童家长的宣传,采用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宣传可及性和覆盖面。结论改进服务态度,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与及时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信息化建设前后接种信息资料。结果2006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前宜春市适龄儿童建卡率为95.59%,其中常住儿童建卡率95.99%,流动儿童建卡率82.50%;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2.90%,加强免疫接种率为81.07%;2006年适龄儿童建卡重卡率为27.35%。2012年100%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完成信息化建设,共635862例适龄儿童建立接种档案,总建卡率99.94%,其中常住儿童建卡率99.97%,流动儿童建卡率99.13%,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233.09,P<0.05;χ2=4136.43,P<0.05)。2012年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9.65%,加强免疫接种率99.27%,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690.02,P<0.05;χ2=85705.83,P<0.05)。2012年适龄儿童建卡重卡率为2.96%较2006年下降89.18%。结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提高了建卡率及接种率,并解决了异地接种问题,同时有效地防止漏种、错种和重复接种。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市已实现了接种流程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太原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录入质量,同时探索影响系统使用质量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下一步工作优化的合理建议。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时间与对象:2017—2018年太原市所有二级接种点的系统操作人员以及适龄儿童。1.2调查方法及内容:现场调查分两部分。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224家门诊中依据门诊量大小按比例抽取18家,然后用现场偶遇和电话采访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该门诊管理的适龄儿童在系统上的录入率,同时调查儿童信息在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同伴教育对流动儿童监护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两个流动人口聚居地接种单位进行干预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预防接种点各调查流动儿童监护人60名,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一类疫苗预防接种调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结论实施同伴教育的流动人口聚居地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行为有明显的改观,有利于流动人口聚居地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11年3月的800例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接种2周后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接种2周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龙岗街道传染病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对龙岗街道1224名0~6岁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比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前、后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结果实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以前,龙岗街道的流行传染病发病率为6.5%,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证的建证率为75%,免疫疫苗(六苗全程接种)的接种率为87.73%;实施管理以后的发病率为1.9%,建证率为95.3%,免疫疫苗(六苗全程接种)的接种率为94.64%,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建证率以及免疫疫苗的接种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对控制龙岗街道传染病的流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许昌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状,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资料,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全市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单位覆盖率100%,持证率93.22%,补证率99.68%,疫苗补种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脊灰疫苗99.23%,麻疹疫苗99.2%,乙肝疫苗99.09%,流脑疫苗98.56%,白破疫苗98.49%,乙脑疫苗98.47%,百白破疫苗98.24%,甲肝疫苗97.88%。结论许昌市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效果良好,但仍需继续完善接种证查验及漏种疫苗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儿童预防接种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方案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从2022年1~12月在预防接种处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中,抽取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儿童进行传统常规预防接种护理,研究组儿童采用系统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儿童依从性、接种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儿童依从性方面,研究组儿童较对照组更愿意配合接种人员工作,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种疼痛方面,研究组儿童接种疼痛评估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中,研究组儿童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儿童对接种工作的配合,降低接种疫苗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缓解儿童在接种过程中感受到的疼痛不适,值得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龚华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5-176
目的: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有效防止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10例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进行有针对的预防接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对接种后儿童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对照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19例,中度热反应12例,重度热反应9例,总发热反应率为25.81%;实验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9例,中度热反应3例,重度热反应2例,总发热反应率为9.03%,两组发热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27例,发生率为17.42%,实验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6例,发生率为3.87%,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种前加强疫苗的规划处理,对各受体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在接种过程中注意注射器及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接种技巧与注射深度的把握等,可以有效防治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计划免疫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中山火炬开发区流感疫苗的门诊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根据是否接种流感疫苗,将研究对象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每个年龄层按照等距抽样原则抽取接种组和对照组儿童各30名进行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来了解影响儿童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因素,通过核查6月龄以上流感疫苗的接种记录从而对儿童的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及接种服务需求、家庭收入、接种门诊离家远近、文化程度等4个因素是影响儿童接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对流感接种率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该区政府制定流感接种疫苗的相关对策以及建立其他疫苗的接种宣传教育渠道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同时也为开发区的预防接种点合理设置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以来在本社区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并统计2013年1~12月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2012年1~12月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08.37%)和接种及时率(97.00%)均较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88.92%、84.32%)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82,P〈0.05)。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统计的658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达0.91%;而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统计的722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结论通过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与儿童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履行告知义务,可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了证据,起到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及家属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本中心预防接种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29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儿童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共149例、研究组共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接种教育,研究组则以微信平台为支持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及时性、家属知识掌握程度、家属预防接种行为以及家属对预防接种相关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预防接种及时率95.33%高于对照组的87.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儿童家属各项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儿童家属预防接种行为中及时预约进行接种预约、关注传染病流行状况、主动带儿童接种、检查儿童接种完成情况、主动阅读预防接种健康知识占比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家属对预防接种中的接种流程、健康教育、操作技术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儿童...  相似文献   

17.
李莹 《首都医药》2014,(24):105-106
目的为及时掌握安定门街道3个居委会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继续顺利开展[1]。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OSA)在安定门街道调查2~3岁组适龄儿童30名,进行入户调查现场询问,查看接种证、卡、填写《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结果疫苗接种率卡介苗96.7%、及时接种率30%,乙肝接种率100%,乙肝首剂及时接种率83.3%,脊髓灰质炎100%、百白破100%、麻风100%、麻腮风100%、A群流脑96.7%、乙脑93.3%、甲肝93.3%。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接种率比较,流动人口乙肝首剂及时接种率,乙脑、甲肝接种率均低于本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潘光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63-3663
目的:分析我院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不及时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009年1066名儿童0岁组卡片进行查卡、清卡、剔卡.结果: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缺乏,对预防接种不重视,对疫苗接种认识有误区,预防接种信息不对称,儿童患病以及医护人员与儿童家长沟通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儿童不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结论:只有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才能有效的保证疫苗接种率,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真正的保护广大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罗溪镇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罗溪镇选取的180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这些儿童先前全部都给予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随机分为观察组(1400例)和对照组(400例)。其中,给观察组儿童进行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而对照组儿童都没有进行加强。以两组儿童血清中的HBsAg,抗-HBS,以及抗-HBC含量为评定标准。结果:观察组儿童加强接种后的HBsAg阳性率,抗-HBc的阳性率都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儿童的抗-HBc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乙肝型疫苗预防接种有较好的效果,且对儿童实施加强性接种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对疫苗的影响,加强了预防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及护理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家长心理需求及护理需求调查表,随机抽取预防接种的648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将2组儿童父母随机分组进行研究,对照组为未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家长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2组接种疫苗儿童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儿童父母家长希望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结果儿童父母对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接种护士的沟通能力、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选择和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出现后的处理,均表现为最高需求,需求率大于95%,而对于疫苗接种的种类需求最低,需求率为76膊.1%。经过健康教育后,对2组儿童父母的最担心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在调查的所有问题中,其表示担心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儿童父母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取方式最希望通过宣传卡片的形式获得,希望率为57.9%。结论护士根据儿童家长在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服务需求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