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及阿奇霉素的疗效。方法:选择哮喘发作患儿46例,肺炎患儿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MP—IgG、MP—IgM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P;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将哮喘患儿分为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和肺炎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喘息症状减轻及消失时间。结果:哮喘急性发作及肺炎患儿血清MP—IgG、MP—IgM检测:哮喘组用PCR法或IgM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哮.喘患儿,其症状减轻和消失时间均比肺炎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急性感染可能是哮喘发作的病原之一,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有类激素作用,治疗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痰培养及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及无支原体感染组。并收集两组患者Iga、IgM、Ig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免疫蛋白差异。结果MP感染组30倒患者血清IgA水平明显低于无支原体感染组,IgG水平明显高于无支原体感染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较健康人群明显增加,而MP感染可致人体免疫应答紊乱,表现为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或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结果1701例肺炎患儿的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569例,阳性率为33.5%。男性、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0.1%、3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组婴儿MP-IgM阳性率为5.8%;2~3岁组幼儿MP-IgM阳性率为35.3%;4~6岁学龄前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43.3%;7~14岁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52.9%。各组患儿MP-]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2008年与2009年MP-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分布上,2007年流行年四季M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他两年春季MP感染率较低,另外三季无明显差异。结论MP感染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流行季节为春季。  相似文献   

5.
魏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91+94-91,9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CVA患儿59例,同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正常小儿32例,均用金标快速检测法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结果CVA患儿MP-IgM阳性率(40.7%)明显高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4.3%)和正常小儿(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A的发病与MP感染有关,这一结果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方法对9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监测并与92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两组采用颗粒凝聚法测定MP—IgM抗体。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43例(46.74%),普通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12例(13.04%),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28例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采用ELISA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MP—IgM阳性为MP感染组,MP—IgM阴性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发病年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儿均有咳嗽、喘鸣及呼吸困难,感染组高热、肺部X线片状阴影、C反应蛋白(CRP)阳性、WBC升高、肺外并发症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MP感染的婴幼儿肺炎以高热为主,且持续时间较长;WBC和CRP增高,肺部X线有肺气肿伴单侧片状阴影;肺外表现多见。对高度怀疑MP感染的患儿,应及时做MP抗体的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潍坊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5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lg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56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达29.5%,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段儿童中,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达47.9%,1岁以内患儿感染率亦有升高趋势。秋季感染率最高,达35.2%,各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现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学龄前儿童易感性强,有感染幼龄化趋势,且高发季节已有原来的秋冬季变为全年多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18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35.8%(76/212),对照组是14.4%(26/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5~12岁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1—5岁组高(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支原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CVA患儿作为观察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为37.21%,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王治国 《安徽医药》2014,(12):2292-2294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临床特点状况,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53例该院儿科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分析临床特点。结果253例标本中72例MP阳性,阳性率为28.5%;年龄分析3~6岁儿童更容易发生MP感染,6~12岁儿童发生率最低;季节分析发现冬秋季发生率高,但四节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喘息、哮鸣音表现比较三组有差异,分别为1~3岁41例(60.3%)、34(50.0%),3~6岁34例(30.6%)、34例(30.6%),6~12岁15例(20.3%)、12例(16.2%)(P均<0.05);白细胞计数亦有差异(P均<0.05),3~6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为主,6~12岁以白细胞计数升高为主。结论患儿MP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观察组),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就其临床资料与健康小儿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32.0%高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阳性患儿中,其中<1岁婴儿阳性率为18.8%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年龄段M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阳性患儿均以发热、刺激性咳嗽为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卡他症状较为少见,均以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为体征。无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皮疹、眼结膜充血、口腔溃疡、疱疹。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无法确诊支原体感染或病毒感染时,可做肺炎支原体培养,操作方便,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了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周边部队新兵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常见呼吸道病原谱构成。方法采集409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新兵的咽部分泌物,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筛查流感病毒A、B(FluA、B)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腺病毒(ADV)抗原,留取中段尿液筛查军团菌(LP)抗原,快速培养法筛查肺炎支原体(MP)抗原。比较上述抗原阳性率在南、北籍新兵间及MP抗原阳性率在5个驻地(1~5组)新兵间的差异。结果病原总检出率为28.85%,抗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P(17.85%)、LP(9.78%)、RSV(0.73%)、FluA(0.49%),FluB和ADV未检出。MP、LP、RSV、FluA阳性率在南、北籍新兵中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不同驻地新兵M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ICA和快速培养法筛查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方便、快捷。新兵在人训期间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以MP为主。提高官兵防病意识,科学施训,改善官兵的居住环境,有利于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的检测对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并分析M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IA—MYCOII),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824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者850例,阳性率为46.60%。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70.64%)高于男性(49.2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3,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59.84%,1~3岁组47.03%,4~6岁组40.68%,7~13岁组30-27%,年龄组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24.88,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15±3.23)天和(7.32±2.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但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的难度增大,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留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并合理控制药物用量,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应立即停药,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6.
郑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95-289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法检测6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PCT,同时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与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WBC阳性率(P<0.05);非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明显低于CRP和WBC阳性率(均P<0.01).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中,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及CRP等传统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引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的46例MP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咽拭子进行培养,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咽拭子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为(7.21±1.69)d,多数患儿有咳嗽现象,MP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组健康儿童MP阳性率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于1岁的患儿MP阳性率为15.2%,显著低于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段儿童(P〈0.05)。结论MP引发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且MP培养可帮助确诊.对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革兰阴性杆菌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4例革兰阴性杆菌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胸腺肽联合比阿培南治疗组26例(A组)和比阿培南治疗组28例(B组),疗程均为7~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阿培南使用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6%、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时间(8.2±3.4)d,优于B组的(13.2±3.6)d(P<0.05);A、B两组细菌清除率86.7%、80.7% (P >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革兰阴性杆菌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比阿培南单用治疗时间短,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高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高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4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高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改善率明显优于单纯抗菌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29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2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96例,总阳性率22.4%;其中男性阳性率21.3%,女性阳性率23.6%,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中,春季发病率最高(29.2%),夏季发病率最低(15.7%),夏季与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分别与秋、冬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45.8%,对罗红霉索的耐药率(44.8%)次之,对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均为19.8%).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