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手术方式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对不同分期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我科3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方式,其中经腭进路8例;鼻内镜手术9例;鼻侧切开术7例;面中掀翻+LefortⅠ2例;面中掀翻+同侧上颌骨拆装2例;颅面联合进路患者3例。19例术前行超选择性瘤体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术中出血量为200~3000ml,平均1060ml,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85ml,未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00ml。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复发1次2例,复发2次1例。结论术前行CT或MRI检查对于选择合理的手术进路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术前行血管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应以利于完整切除、创伤小、功能保护好和美容效果佳为原则,根据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行患侧颌内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例鼻咽血管瘤患者术前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患侧颈外动脉造影诊断以及超选择行患侧颌内动脉栓塞。3d后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并对2例患者的手术过程以及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栓塞造影造成患侧颌内动脉远端完全栓闭;外科手术中出血量少(〈80ml)、视野清晰,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和降低手术风险。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术前患侧颌内动脉栓塞对临床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报道1例经鼻内镜下切除的累及中颅窝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回顾并总结该类病变现有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收治的1例有广泛颅底骨质破坏并局限性累及中颅窝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复习相关文献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结果本患者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在鼻内镜下完整地切除了肿瘤,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累及颅底骨质而颅内侵犯比较局限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及鼻内镜下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均行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栓塞,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或咽升动脉,栓塞物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90%肿瘤血供完全消失,栓塞后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栓塞后3~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前出血,对于Ⅰ~Ⅲ期病变,于栓塞术后再行鼻内镜直视下切除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变传统手术入路,寻求创伤更小、不影响颅面骨生长、避免功能损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术式。方法:2003~2007年我院收治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11例,均在鼻内镜辅助下手法钝性分离行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结果:1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均顺利切除,平均出血量650 mL,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至4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法钝性分离对鼻咽血管纤维瘤尤其位置深达翼腭窝、颞下窝且暴露差者的切除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鼻咽血管纤维瘤部位隐蔽,切除时出血剧烈,肿瘤及其基底部的充分显露是快速切除肿瘤和减少出血的重要条件。惯用的鼻侧切开径路和经腭径路存在术野暴露欠充分、操作不方便和影响美容效果的缺点。1993~1999年,我们采用改良半面中部掀翻式径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20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14~48岁,平均20.8岁。鼻阻伴反复鼻衄,病史3月至3年。其中1例为手术后复发患者。术前CT扫描评定Zanaret分期,Ⅰ期18例、Ⅱ期2例。术中发现病变情况大致同Zanaret分期,1例肿瘤切除后出血剧烈行右颈外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对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的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72例,进行经鼻内镜鼻咽切除术,将鼻咽肿瘤和足够的安全边缘进行连续、整块切除,观察治疗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手术全部在鼻内镜的引导下经鼻进路顺利完成,1年总生存率100%,无局部复发和局部残留率为88.89%,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结论采用经鼻内镜进路对鼻咽癌患者进行切除手术,能够充分暴露鼻咽以及咽旁间隙浅部,对鼻咽残留、复发病灶进行连彻底地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术前3~5 d对20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进行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主要是PVA颗粒。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果:主要由颌内动脉的分支血管供血者18例,咽升动脉供血者2例。20例栓塞治疗均成功,其中15例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分消失。栓塞治疗3~5 d内手术,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有10例患者术中出血少于200 mL。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颖侠 《哈尔滨医药》2013,(6):483-483,486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治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鼻内镜鼻窦手术是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以清除不可逆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手术[1],不仅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已发展应用于治疗鼻腔鼻窦范围的其他疾病,并向邻近区域如鼻咽部、鼻颅底和鼻眼相邻结构和器官延伸,已广泛被医生和患者所选择.因此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亦尤为重要,现将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径路治疗颅底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1例颅底疾病行鼻内镜径路手术患者,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各种颅底疾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随访时间,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略有不同。其中脑脊液鼻漏复发均为采取第1次手术未修补成功而复发,采取第2次手术修补均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径路可以处理多种颅底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但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特别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镜经鼻腔人路手术治疗前颅底中线区和鞍上病变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在10例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内镜下经鼻腔至前颅底中线区和鞍上的手术入路.采用经双鼻孔-鼻中隔黏膜间入路,前、后组筛窦和双侧上、中鼻甲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切除.研究该人路下的手术可及范围、路径、各区域的解剖特点,确立术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解剖标志等.结果 以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OCR)的连线定位,在鞍结节、蝶骨平台处磨开骨质,可暴露前达额窦、两侧达眶内侧壁的整个前颅底中线区域,向鞍上可以显露鞍上池、视交叉池、终板池及其内的重要组织结构,并可经终板进入第三脑室.测定了鼻小柱至蝶窦口、鞍底、鞍结节、OCR内缘、筛后动脉、筛前动脉的距离,两侧OCR内缘间的距离.结论 内镜下经鼻腔入路视角明显扩大,手术可及范围得到极大扩展,且具有可以直接到达病变区域、避免对脑组织、血管的牵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李德炯  钟平  谢惠琴  韦大荣  代茹  宋丽娟 《贵州医药》2006,30(12):1078-1080
目的评估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MRI影像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otoshope软件在经海绵窦冠状位颈内动脉C2、C4段切面间进行划线标记,肿瘤生长超越外侧壁连线视为海绵窦侵犯,达外侧壁连线但未超越视为海绵窦可疑侵犯,达中心点连线视为海绵窦无侵犯,并与手术对照及结合脑膜病理活检。结果MRI视为海绵窦侵犯的手术证实符合率为及阳性预告值(PV )均为95%,MRI视为海绵窦无侵犯的手术证实符合率及阴性预告值(PV-)均为100%。结论MRI术前评估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64排VCT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8例,术前均行64排VCT血管造影,注射流率采用4.5~5.0ml/s,有效层厚0.625mm,获得图像用adw4.3工作站进行VR、MPR、MIP、SSD、血管分析等后处理。结果18例颈动脉体瘤中右侧8例,左侧6例,双侧4例;其中16例肿块外周见多发滋养血管;15例显示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呈杯口状。平扫显示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迅速强化且显著。结论颈动脉体瘤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内及周围,多围绕颈总动脉和颈内、外动脉生长;VCT可以清楚有效地显示颈动脉体瘤位置、大小、范围及累及血管的程度,在手术方案制定上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4月对临床拟诊CBT的5例行颈部双源CT检查,根据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性质及其与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的关系,评估手术的风险及可行性。结果 5例DSCT检查结果均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界线清晰的软组织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呈明显强化,瘤体血供丰富。4例单侧瘤体较小CBT呈现典型的"高脚杯"征。1例双侧瘤体较大,虽未见到颈总动脉分叉处典型"高脚杯"征,但表现为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外生性的肿瘤,动脉管腔无明显狭窄。5例均可做出CBT的诊断,均在保留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基础上完整切除瘤体。结论 DSCT具有检查方便,迅速无创的优点,对CBT的诊断、分型、判断手术难易情况及评估风险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要点。方法 对13例颈动脉体瘤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特征以及外科手术技术要点。结果 13全均有下颌角后方肿块;7例经B超及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4例行颈动脉造影、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示:(1)富含血管;(2)颈动脉分叉增宽;(3)颈内动脉通畅性显示良好。12例完整切除肿瘤(仅1例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超声探头(UMP)检查在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12MHz UMP检查。以手术探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UMP检查诊断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UMP检查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5%。UMP检查诊断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为75%。结论UMP检查对于胃癌侵犯的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最大直径6.1-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在术前5-7 d,对14例巨大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10例。术中出血量300-1000 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巨大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用介入造影可了解肿瘤血运情况,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血管。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