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佑安医院以克力芝作为初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106例HIV/AIDS病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TC/HDL比值的数据,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特点。结果 106例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总的血脂异常率为74.5%,其中TG、TC、HDL、LDL和TC/HDL异常的HIV/AIDS病人百分比分别为31.1%、9.4%、49.1%、6.6%和18.9%;抗病毒治疗后总的血脂异常率为89.6%,TG、TC、HDL、LDL和TC/HDL异常HIV/AIDS病人的百分比分别为63.2%、16.0%、56.6%、5.7%和21.7%。与基线比较,TG升高的HIV/AIDS病人比例从31.1%到63.2%(P0.001),且其数值水平中位数从1.2mmol/L升高到1.93mmol/L(P0.001);TC在治疗后数值中位数从4.06mmol/L升高到4.32mmol/L,但异常HIV/AIDS病人百分比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01);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重要的预警指标的LDL,在治疗后并没有升高。结论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影响病人的血脂代谢,但仅对TG和TC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于ASCVD最主要危险因素的LDL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以克力芝(LPV/r)为基础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治疗中,经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曾接受包含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HAART的90例HIV/AIDS病人,给予2个核苷类似物(NRTIs)加克力芝进行治疗,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18个月,观察与基线相比实验室生化指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 90例HIV/AIDS病人中,67例做了病毒载量检测,HIV基线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人比例为23.9%,改用克力芝治疗18个月后,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人比例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54个/mm3,随访结束时CD4细胞计数中位数达到421个/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组病人较200个/mm3组病人增加显著(P0.05)。10%(9/90)的病人报告了28项不良反应,但大多数与研究药物无关。结论以克力芝为基础的HAART是中国经治HIV/AIDS病人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替诺福韦+拉夫米定+依非韦伦(TLE)方案对初治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血脂及致动脉粥样硬化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MSM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基线及抗病毒治疗(ART)96周血脂及致动脉粥样硬化率的变化特点。结果共收集MSM的HIV/AIDS患者209例,基线表现为甘油三酯(TG)升高(20.57%),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46.89%);治疗96周表现为TG升高(24.40%)、总胆固醇(TC)升高(5.26%)、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10.05%)和HDL降低(11.00%);比较ART前后血脂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基线及治疗96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P0.05,Castelli危险指数-1(CRI-1)P0.05,Castelli危险指数-2(CRI-2)P0.05,动脉硬化指数(AC)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96周致动脉粥样硬化率改善的患者例数增加(AIP0.1减少9例;CRI-15.0减少3例;CRI-23.3减少14例;AC≥4.0减少6例)。结论使用TLE进行ART 96周对MSM的HIV/AIDS患者单项血脂指标有不良影响,但可更好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率未提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的艾滋病(AIDS)病人,换用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继续原HAART方案加用中药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免疫重建不良AIDS病人的疗效。方法 47例免疫重建不良病人中,30例换用克力芝治疗,17例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半年后两组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结果克力芝组30例病人换药半年后,CD4细胞水平较前有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17例病人加用中药半年后,CD4细胞水平较前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克力芝组的CD4细胞水平较中药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中药及克力芝治疗均可改善AIDS病人HAART后的免疫重建,换用克力芝治疗能较快提高病人CD4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依非韦伦(EFV)的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佑安医院2013—2015年,采用以EFV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进行初始抗病毒治疗的110例成人HIV/AIDS病人的一般资料、基线血脂和治疗随访12个月后的血脂数据,比较血脂指标的变化,并对于影响ART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病人均采用2种核苷类似物(NRTIs)联合EFV进行治疗;均为男性,他们的年龄中位数为32(28~38)岁。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均未接受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与病人基线血脂指标比较,观察终点病人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异常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抗病毒治疗后LDL-C指标中位数较基线略升高,中位数较基线略升高,但LDL-C异常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抗病毒治疗前后HDL-C和血脂总体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HIV核糖核酸(RNA)载量≥105拷贝/mL的病人相对于HIV RNA105拷贝/mL的病人,LDL-C浓度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比值比(OR)=6.21,95%可信区间(CI):2.01~19.25]。结论基于EFV的初始抗病毒方案可导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的指标LDL-C升高,基线HIV RNA≥105拷贝/mL是LDL-C升高的风险因素。对于采用基于EFV的ART方案的病人,建议将血脂监测纳入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3年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HAART失败的转入二线HAART的89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评估HAART后3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及临床结局。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中位年龄37岁;男性88例,占98.88%;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69例,占77.53%;接受二线HAART中位时间为30个月。二线治疗基线时HIV病毒载量中位值为4.51Log,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9.74%、79.41%、93.62%和92.59%,HIV病毒载量4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92.11%、95.59%、95.74%和96.30%。二线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67.18±144.93)个/μL,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至(276.27±143.66)个/μL、(329.47±151.05)个/μL、(420.71±145.27)个/μL和(531.27±209.32)个/μL,上述各个时间点的CD4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随访结束时,仅1例病人发生病毒学失败,4例发生低病毒血症。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HAART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持续病毒应答和免疫重建,在保证服药依从性基础上,不容易发生二线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2岁母婴传播HIV感染婴幼儿启动一线ART后血脂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8年全国初始ART的经母婴传播感染的≤2岁HIV感染婴幼儿启动ART的基线和随访资料,比较治疗前后血清TC、TG水平变化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符合条件的147例HIV感染婴幼儿中,未启动ART时的基线显示TC、TG的异常率分别为9.52%(14/147)和46.94%(69/147),ART 12个月后异常率分别为53.06%(78/147)和48.30%(71/147)。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含LPV/r的一线方案(P=0.001)是TC异常升高的危险因素;TG异常升高与含LPV/r方案的使用(P0.001)和基线年龄别身长(HAZ)-2(P=0.003)有关。结论≤2岁HIV感染婴幼儿启动ART后,使用含LPV/r的一线ART方案及基线HAZ-2者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应予警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内目前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方案,对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初治为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HIV/AIDS病人,以及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二线方案的HIV/AIDS病人,收集他们治疗48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结果共收治96名病人,其中初治接受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治疗的病人30例,初治接受替诺福韦(TDF)+3TC+依非韦伦(EFV)的病人46例,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TDF+3TC+克力芝(LPV/r)的病人20例。三组病人治疗48周后,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与基线相比,一线治疗失败后更换为TDF+3TC+LPV/r方案的病人治疗48周后,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但eGFR平均水平与基线相比下降程度明显,为-14.12ml/min/1.73m2。结论三组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病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eGFR的变化,可能需要对HIV/AIDS病人进行长期的肾脏功能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替勃龙组(替勃龙2.5mg/d)和对照组(更年安6片,3次/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含量。结果替勃龙治疗3个月后血清TG、TC、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NO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LDL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替勃龙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探讨HIV/AIDS病人体内这些因子是否与CD4+T细胞数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相关。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HIV/AIDS病人34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RP含量。统计分析血脂及CRP与CD4+T细胞数及HAART的关系。结果入选的348例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为47(14~165)个/μl,72例(20.7%)已经开始HAART,HAART时间为6(1-15.75)个月。HAART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相比具有较高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po)A1,P值分别为:0.0288、0.0004、0.0052。272例(78.2%)CD4+T细胞数≤200/μl病人与76例(21.8%)>200个/μl的病人相比,具有较低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1高浓度CRP,P值分别为:0.0015、0.0000、0.0000、0.015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吸烟因素调整后,表明HAART治疗同HDL(β=0.1476,P=0.004)、Apo-A1(β=0.1341,P=0.007)具有独立相关关系,CD4+T细胞数的变化同总胆固醇、HDL、LDL、Apo-A1、Apo-B具有独立相关关系。结论 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及开始HAART治疗同血脂及CRP浓度密切相关,HAART治疗有利于提高HDL、Apo-A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流动人口艾滋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收集流动人口艾滋病病人的人口学特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确诊与开始ART时间间隔等信息。对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市进入国家免费ART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北京市居留时间和转诊情况。结果北京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组新纳入的1074例病例中,户籍人口占29.7%(319人),流动人口占70.3%(755人)。流动人口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203±116)个/μL,确诊与开始ART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3个月。流动人口病人与户籍人口病人在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确诊与治疗时间间隔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在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北京接受ART的流动人口AIDS病人,年龄较轻,多为家政和商业服务人员,数量超过户籍人口,治疗需求大,需要更早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了解HIV/AIDS病人被确证感染后的转归及相关情况。结果 HIV/AIDS病人被确证时的年龄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风险值(HR)=1.04,95%可信区间(CI):1.01-1.06,P〈0.01]。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HR=0.10,95%CI:0.03-0.33,P〈0.01)及初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则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存的保护性因素(HR=0.69,95%CI:0.58-0.82,P〈0.01),接受抗病毒治疗、初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高的生存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Liver enzyme elevations among patient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were determined by prospectively evaluating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data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in Kampala over 36 months.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had hepatitis B virus (HBV) status determined. Hepatotoxicity was graded I to IV according to the AIDS Clinical Trial Group criteria. Of 546 patients, 377 (69%) were women; overall median baseline CD4+ T-cell was 97/μL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20-164).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was detected in 42 (9%) of 470 persons. ART included lamivudine, with either nevirapine and d4T (74%) or efavirenz and AZT (26%). Median (IQR) AST level at baseline was 35 (27, 53 IU/L). Over 36 months, only eight patients had grade III AST elevation. Neither HBsAg nor ART regimen influenced AST levels. Male gender and CD4+ change from baseline were correlated with AST elevation. Patients with HIV/HBV co-infection were not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AST elevation, which occurred uncommonly in this setting.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检索分析国内外文献及指南,收集国内外与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文献,分析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开展复方新诺明针对机会性感染预防用药的效果和影响其推广使用的因素。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开展抗病毒治疗,复方新诺明预防用药能够降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肺孢子菌肺炎(PCP)、弓形虫病、腹泻的发病率,其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0.3、0.7、0.4,并可降低20%~40%的病死率。患者对复方新诺明的认知、医务人员的水平和医疗实践、交通条件、药物供应、国家政策等,是影响复方新诺明预防用药使用及推广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或之前,开展复方新诺明的预防用药,对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的AIDS病人有着重要意义。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效推广复方新诺明预防用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都安县艾滋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对近两年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3个月后,观察其体重、机会性感染控制情况、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水平的变化。结果 109例病人中,78例病人治疗前体重下降,治疗后所有病人体重上升,治疗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1例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病人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治疗前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治疗后有69例恢复了劳动能力;58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经更换方案或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104例病人全血CD4水平上升,治疗前后CD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AART治疗HIV/AIDS病人临床疗效良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能提高病人全血CD4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和总结云南省成人和青少年AIDS抗病毒治疗10年结果,讨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的治疗人数和覆盖率都有了显著增长,在50 241例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截至2013年12月底仍然继续治疗的占82.3%;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患者的失访、停药和病死率显著高于性途径感染者;患者的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期间的病死率越高;1年的治疗队列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患者的终止治疗率低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患者;治疗第1年的患者治疗保持情况不佳,停药、失访和病死率较后期的高;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有82.9%达到病毒检测不到水平;耐药率低于5%;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已经低于2%。结论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扩大治疗的策略和目前情况下仍然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HIV risk behavior among HIV-uninfected adults living with people tak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n Uganda.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455 HIV-uninfected non-spousal household members of ART patients receiving home-based AIDS care was enrolled. Sexual behavior, HIV risk perceptions, AIDS-related anxiety, and the perception that AIDS is curable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6, 12 and 24 months. Generalized linear mixture models were used to model risk behavior over time and to identify behavioral correlates. Overall, risky sex decreased from 29% at baseline to 15% at 24-months. Among women, risky sex decreased from 31% at baseline to 10% at 6 months and 15% at 24 months. Among men, risky sex decreased from 30% at baseline to 8% at 6 months and 13% at 24 months. Perceiving HIV/AIDS as curable and lower AIDS-related anxiety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y sex. No evidence of behavioral disinhibition was observed. Concerns regarding behavioral disinhibition should not slow down efforts to increase ART access in Africa.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功能转氨酶异常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经中医药连续治疗2年后其临床特征变化。方法收集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云南)临床信息数据库中,176例肝功能转氨酶异常的HIV/AIDS病人,对其在中医药干预治疗前后5个时间点(0、6、12、18、24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病人在中医药干预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ALT异常患者的比例从100%降低至43.8%、53.5%、42.1%和46.1%,AST异常患者的比例从100%降低至55.2%、51.1%、43.0%和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及其以上异常的构成比,从治疗前的28.3%降低至治疗后的17.9%、17.1%(第6、24个月)。结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一定程度降低HIV/AIDS病人的肝功能转氨酶异常,尤其对ALT的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