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同ER、PR、HER-2、P53和KI-67间表达的关联性,对乳腺癌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乳腺癌患者彩色多普勒特点与免疫组化指标,判断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恶性肿瘤ER、PR、HER-2、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肿块大小2cm组都分别高于≥2cm组,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肿块血流组(血流2~3级)、无肿块伴钙化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肿块血流组(血流0~1级)、肿块伴钙化组和淋巴结转移组,且有无肿块伴钙化同PR阳性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5),HER-2、P53、Ki-67的周围侵犯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都分别低于无周围侵犯组织,HER-2的肿块血流组和淋巴结转移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ER的有无侵犯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在一定程度显示出一些病理特征,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小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对123例直径小于2cm的乳腺肿块进行检查。结果:72例良性肿块有57例检出血流信号,51例乳腺癌有45例检出血流信号,二者无显著差异。以0~Ⅰ级为少血流信号,Ⅱ~Ⅲ级为多血流信号,对乳腺癌与良性肿块的血流信号多少进行对比分析,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良性肿块以0~Ⅰ级为主,乳腺癌以Ⅱ~Ⅲ级为主。良性肿块Vmax为9.14±3.25cm/s(-x±SD),乳腺癌Vmax为14.33±3.31cm/s(-x±SD)(P<0.01),良性肿块阻力指数为0.60±0.21(-x±SD),乳腺癌阻力指数为0.71±0.24(-x±SD)(P<0.05),两组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良性小肿块与乳腺癌在血流丰富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小肿块诊断及鉴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能量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的分析,试图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术前1周运用能量多普勒超声对76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的血流形态学以及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能量多普勒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色血流分级总体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血流信号的检出是乳癌的非常重要的指标(P<0·05)。但χ2分割后发现良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Ⅱ级有部分重叠,且25%的良性肿瘤可检出Ⅲ级血流信号。良性肿瘤以分支型和散在星点状为主,其中散在星点状为最多见的良性肿瘤血管形态学特征。恶性肿瘤以中央穿入型和分支型为主(P<0·05),其中中央穿入型为最多见的恶性肿瘤血管形态学特征。只有肿瘤内部的Vmax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方面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边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肿瘤内的RI在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如果用百分位数法求得肿瘤内部Vmax:13cm/s为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的最佳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83%。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能量多普勒显像和三维血管重建血流灌注及形态特征的变化。方法:171例乳腺肿块,选用能量多普勒和三维血管重建对照,观察血流程度变化、血流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彩色血流灌注面积。结果:三维血管重建显示乳腺癌和良性肿块血流信号比能量多普勒有显著增强效果,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灌注面积显著大于良性肿块,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血管重建能有效增强乳腺肿块的血流信号,能量多普勒和三维血管重建对照能显著提高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并对超声误诊的小乳腺癌加以分析,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采用Agilent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3例乳腺癌(包括超声误诊的6例小乳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获取肿块的二维影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最大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等多参数指标,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超声误诊原因。结果:63例乳癌中形态不规则56例(56/63),占88.9%,回声不均57例(57/63),占90.4%,病灶内簇状微小钙化点45例(45/63),占71.4%,后方回声衰减53例(53/63),占84.1%。血流动力学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为2-3级48例(48/63),占76.1%,Vmax≥20cm/s42例(42/63),占66.6%,RI≥0.746例(46/63),占73.0%,超声误诊的6例小乳癌中误诊为纤维腺瘤3例,乳腺增生结节2例,乳腺脓肿1例,且均为直径少于2cm的小乳癌。结论:综合分析乳腺癌的二维及彩色血流特点,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而对<2cm的小乳癌,包块境界较清晰,回声较均且包块内血流不显示者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UE)在微小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行超声及病理学检查乳腺结节患者,根据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结节127例和微小乳腺癌23例,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对比改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BI-RADS-US);统计联合诊断结果并分析灵敏度、特异度;计算患者收缩期血流峰速(Vmax)、阻力指数(RI)以及弹性应变率(SR)。结果 1)病理结果显示良性127例,恶性23例;联合检查结果显示良性108例,恶性42例。联合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9%、90.16%,均高于高频彩色超声检查的77.12%、7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微小乳腺癌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边界毛刺检出率分别为78.26%、82.61%、65.22%,高于乳腺良性结节的3.94%、2.36%、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乳腺良性结节与微小乳腺癌BI-RADS-U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良性结节以2~3级为主,恶性结节以4~5级为主; 4)微小乳腺癌Vmax、RI结果及SR比值分别为(20.88±5.16) cm/s、(0.99±0.33)、(2.16±0.62),均高于乳腺良性结节的(14.26±3.12) cm/s、(0.59±0.11)、(1.0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性结节与微小乳腺癌中显示出结节的超声特征,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7.
夏云昆  张卫兵  刘华  陈建 《武警医学》2013,24(10):863-865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微小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超声检查乳腺结节≤1 cm的42例患者(微小癌组),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并选择同期40例乳腺结节≤1 cm的良性病变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微钙化、血流显示、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 两组微钙化、血流显示、RI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乳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57%、92.50%、71.07%、85.37%。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微小癌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以病理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疾病诊断符合率,并与彩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90.82%,89/98)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3.67%,82/9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钙化39例,钙化检出率为45.35%(39/86);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出钙化68例,钙化检出率为79.07%(68/86);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病灶内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操作简单安全,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数字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女性乳腺癌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前均同时经数字乳腺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全部数字乳腺像(100份)为第1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100份)为第2组;每例患者的数字乳腺与其超声的组合图像(共100份),为第3组.3名诊断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诊断,用5分法:肯定是、可能是、不确定、可能不是、肯定不是,独立诊断是否为乳腺癌.将3名医师阅片结果的平均值用SPSS 11.0版ROC曲线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z)行Z检验.结果 3名医师用数字乳腺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组合图像诊断乳腺癌的平均例数分别为42、38、48例;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平均例数分别为40、43、47例.数字乳腺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42/50),特异度为80%(40/50);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6%(38/50),特异度为86%(43/50);组合图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6%(48/50),特异度为94%(47/50).3种方法ROC曲线下平均面积(Az值)分别为0.852、0.825、0.952.2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Az值较单独使用数字乳腺摄影或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Az值显著增大(Z1=2.183,Z2=2.581,P值均<0.01).结论 数字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诊断价值最大,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相似文献   

10.
新型钼靶X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新型钼靶X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检查对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直径≤2.0cm的118例钼靶X线、CDUS乳腺结节资料采用双盲法进行前瞻性分析、定性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钼靶X线与CDUS对乳腺结节灶性质的判断、灵敏度分别为96.2%、85.9%;特异性分别为100.0%、92.5%;总一致性比较,钼靶X线(97.5%)优于CDUS(88.1%)(P<0.01);二者联合诊断与单独钼靶X线诊断结果相比较,灵敏度、特异度、总一致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良、恶性乳腺结节灶血流信号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流丰富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检测到的良、恶性结节灶内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钼靶X线机与CDUS均为评价乳腺结节灶较理想的设备。二者相比较,钼靶X线优于CDUS,但两者在诊断乳腺结节性质方面有很强的互补;CDFI检测乳腺结节灶内血流敏感性高,可作为B型超声检查鉴别乳腺结节性质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频超声检测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CDF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结合CDFI技术对146例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46例乳腺肿瘤中,乳腺纤维腺瘤90例,符合率94.4%,浸润性导管癌56例,符合率91.1%。结论: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毛刺状或蟹爪状,致密小钙化灶和后方回声衰减,CDFI:RI>0.75。乳腺纤维腺瘤的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有包膜和侧边声影,CDFI:RI<0.75。但是部分良、恶性肿瘤有交叉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DM)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不同乳腺结构内检出乳腺癌的价值。方法:185例经病理证实的单乳单灶性乳腺癌及179例正常乳腺均行DM检查,根据BI-RADS将所有乳腺分为非致密组和致密组。将所有乳腺摄影图像采用CAD法进行诊断,计算CAD的诊断敏感性,记录CAD在病例组及正常组的平均每例假阳性标记数,并进行不同结构乳腺组间及病例组与正常组的比较。结果:CAD检出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8.6%;在非致密组与致密组中检出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7.4%和8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组和正常组中cAD的假阳性标记数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0,12)个和2(0,8)个,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较高,乳腺密度可能影响DM对单纯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对小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0例(21个病灶)小乳腺癌(最大径≤2cm)的MRI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小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分叶、边缘不规则或者毛刺、不均匀环形强化的肿块样病变以及局灶、不均匀或簇集样强化的非肿块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7例(33.3%),流出型14例(66.7%)。对侧对称部位正常乳腺为逐渐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持续型。结果显示小乳腺癌灶与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3T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能够提供清晰、丰富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均经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中,锯齿状或蟹虫样病变见于41例,内部低回声45例,后方衰减28例,肿块内微钙化23例,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10例。术前超声正确诊断38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30例,单纯癌5例,黏液腺癌1例,乳头状癌1例,以及浸润性小叶癌1例,而其余7例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包括纤维腺瘤2例和增生结节5例。与病理对照,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4%。结论早期乳腺癌有一定的超声表现特征,因此,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尽早发现乳腺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周围腺体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个浸润性导管癌和23个纤维腺瘤的DWI图像,测量瘤区(G1)、近瘤区(G2)、远瘤区(G3)及对侧正常腺体区(G4)ADC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差异。结果41个浸润性导管癌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1.13±0.16)×10-3 mm2/s,而23例纤维腺瘤D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平均ADC值(1.69±0.18)×10-3 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浸润性导管癌自G1区至G4区ADC值逐渐升高,其中G1与G4区、G2与G4区、G1与G2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与G4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各区与对侧正常腺体G4区之间及G1与G2区之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在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周围区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近瘤区ADC值测量,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周围浸润及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琳  陈克敏  陆健  张丽云  王忠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16-1019
目的:探讨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摄影、CT灌注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28%和88.89%,综合X线摄影和CT灌注诊断符合率为95.56%,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灌注中,乳腺恶性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的均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CT灌注对病变范围、乳腺癌坏死灶的判别优于X线摄影(P〈0.05)。X线摄影对钙化灶的定性诊断优于CT灌注(P〈0.05)。结论:X线摄影和CT灌注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ABC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112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46%,其中肿瘤≥3cm者和〈3cm者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用PCNA来反映乳腺癌增殖活性和估测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联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bone marrow micrometastasis,BM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MB富集联合SEM鉴定的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上皮来源细胞的阳性发生率,分析其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蛋白(ER、PR)表达及术后1年远端转移发生情况等常用病理学观测指标的关系。结果:106例乳腺癌骨髓标本中,37例检测到肿瘤细胞,骨髓微转移阳性率为34.9%;乳腺癌BMM阳性率与原发肿瘤大小正相关(P〈0.05);临床分期越晚,出现BMM的概率也越高(P〈0.01);BMM不仅与腋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且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BMM阳性率亦增高(P〈0.05);此外,乳腺癌BMM阳性率还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正相关(P〈0.05);与ER、PR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负相关(P〈0.05);与术后1年内患者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正相关(P〈0.05)。结论:IMB联合SEM检测骨髓微转移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和乳腺X线密度等级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1621例乳腺X线受检者中,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92例经手术及其它影像手段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按受检者年龄将患者分成≤30、31~40、41~50、51~60及≥61岁共5组,按乳腺百分密度分成〈25%、25%~50%、51%~75%及〉75%共4个等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密度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乳腺密度逐渐减低,在41~50岁和51~60岁两组之间密度变化最显著(Z=-11.7,P〈0.001)。62例乳腺癌在5个年龄组中按从低到高其检出率分别为2.1%、1.1%、3.3%、4.3%和10.9%,在4个密度等级组(从低到高)的检出率分别为17.7%、16.1%、21.0%和45.2%。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Waldχ2=40.9,P〈0.001),随乳腺密度增长呈升高趋势(Waldχ2=17.6,P〈0.001);年龄每增长10岁,乳腺癌检出率是前一低年龄段的3.0倍(OR值=3.0);密度每增加1个等级,癌检出率是前一低密度组的1.9倍(OR值=1.9)。乳腺良性病变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乳腺密度与良性病变检出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及乳腺密度均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对乳腺癌的影响更大,乳腺密度与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关系在绝经后的老年女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3.0T 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I扫描仪和16通道乳腺相控阵线圈对45例怀疑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共发现病灶52个,其中5例为2个病灶(1例为双侧,4例为单侧),1例为3个病灶(双侧),所有2个以上病灶都取最大的病灶纳入研究.分别测量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distribute volume per unit tissue volume,V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乳腺癌、纤维瘤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组间差异,受试者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组间差异.结果 乳腺癌(n=23)的Ktrans和Ve均值分别为(10.18±2.65) min-1和7.64±1.20;良性病变(n=22)的Ktrans和Ve均值分别为(5.68±1.15)nind和8.44±2.01;良性病变中纤维瘤(n=12)的上述均值分别为(7.31±1.42) min1和11.25±2.75,其他良性病变(n=10)的上述均值分别为(3.73±0.83) min1和5.07±1.13.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间Ktran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271,P值<0.05),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1.553,P值>0.05);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与其他良性病变3组间Ktrans和V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16和3.944,P值均<0.05).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Ktrans和Ve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7.5%和8l.3%;特异度分别为55.6%和38.9%.综合2个定量参数作为联合指标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21/23),77.3% (17/22)和84.4%(38/45).结论 3.0T 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Ve对鉴别乳腺癌与纤维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