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海市北蔡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北蔡镇3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共608名60~79岁的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老年人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男性骨质疏松率23%,女性61%;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4组骨质疏松率分别为40%、44%、53%、66%;体力劳动组骨质疏松率52%,非体力劳动组骨质疏松率42%;25岁时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骨质疏松症率分别为56%、41%、58%;男性现体质量<60 kg、60~70 kg、70~80 kg、>80 kg 4组骨质疏松率分别为54%、19%、15%、23%;女性现体质量<50 kg、50~60 kg、60~70 kg、>70 kg 4组骨质疏松率分别为76%、67%、63%、30%;现体质指数BMI正常体质量组和超质量组骨质疏松率分别为61%、43%;无骨折史、1次骨折史、2次及以上骨折史三组骨质疏松率分别为41%、67%、74%;有生母驼背史和无生母驼背史组骨质疏松率分别为60%、47%.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史、生母驼背史及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史与骨质疏松发病关系密切,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高龄女性,患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有骨折史及生母有驼背史者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糖尿病和骨质疏松患者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据统计,2007到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人群患病率高10倍[1]。2003到2006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2]。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遗传倾向和分子机制。这2种慢性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黑龙江部分地区20~74岁人群的糖代谢异常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期间黑龙江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20~74岁的人群共3058例(男1219例、女183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143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333例,IFG+IGT患者113例,糖尿病患者265例,糖调节正常(NGR)个体2204名.测定受试者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及OGTT 2 h血糖.依据WHO1999年糖尿病的诊疗标准进行诊断.采用M-H x2检验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糖尿病女性患病的高峰在60~74岁组,患病率为15.57%(20~29岁组:4.35%;30~39岁组:4.68%;40~49岁组:6.87%;50~59岁组:12.20%);男性患病的高峰在50~59岁组,患病率为21.84%(20~29岁组:5.96%;30~39岁组:10.60%;40~49岁组:11.79%;60~74岁组:15.0%).糖调节受损(IGR)女性和男性患病的高峰均在60~74岁组,患病率分别为35.33%(20~29岁组:13.04%;30~39岁组:14.56%;40~49岁组:20.62%;60~74岁组:24.58%)和30.83%(20~29岁组:16.80%;30~39岁组:14.90%;40~49岁组:28.05%;50~59岁组:17.78%).结论 IGR、糖尿病和IFG+IGT组的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和IGT组的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而IFG组的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以及IGT组男性患病率和年龄无关.性别和年龄是糖尿病患病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老年人糖尿病,特别是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现况。方法入选宁波市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健康体检人群5569例,将有高血压的2572例分为:男性60~69岁组451例,70~79岁组364例,≥80岁组192例;女性60~69岁组946例,70~79岁组431例,≥80岁组188例。将非高血压2997例按上述方法分为:男性60~69岁组578例,70~79岁组448例,≥80岁组241例;女性60~69岁组773例,70~79岁组601例,≥80岁组356例。分析清晨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5569例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为33.0%。女性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者明显高于男性(28.3%vs 17.6%,P<0.01);男性单纯收缩压≥140mm Hg比例高于女性(70.6%vs 57.6%,P<0.01)。无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清晨高血压总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2.5%vs 16.9%,P=0.000),60~69岁组女性清晨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P=0.000),而≥80岁组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结论上午健康体检常规测量血压是发现清晨高血压最有效、简便的方法,老年女性更应关注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5.
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居住海口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群531名,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2~4)正位和髋部骨密度测量,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一年内因摔倒致骨折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骨折的发生部位,进一步分析得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结果 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但在男性65~69岁及75~79岁组反有略下降表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但80岁以上组反而下降,骨折发生部位以髋部为主.同龄男性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女性组.结论 海口地区老年人群应普及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加强锻炼,以减少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报道的关于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其中具有区域性代表(以北京市、甘肃省、河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代表北方地区,以广东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和江西省代表南方地区)的文献。然后人工提取各文献中的相关数据,包括研究对象样本量、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患病人数等。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从中收集到研究对象38 941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8 334例(21.4%)。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呈现出一致的流行病学特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增龄逐渐增高;除20~29岁外的其他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0.01);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南方地区80~89岁女性患病率更是高达73.46%),老年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北方地区:χ2=960.180、1 315.400,均P<0.01;南方地区:χ2=773.290、1 482.720,均P<0.01)。与南方地区比较,北方地区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更高(非老年人:χ2=39.740、44.660,P<0.01;老年人:χ2=34.540、16.140)。与南方地区对应年龄段比较,北方地区40~49岁、50~59岁及60~6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高(男性:χ2=29.300、8.000、3.900,P<0.05或0.01;女性:χ2=15.580、50.590、5.860,P<0.05或0.01),但70~79、80~8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低(男性:χ2=21.570、90.240,P<0.01;女性:χ2=4.430、97.200,P<0.05或0.01)。 结论南方地区总体发病率高于北方,两个地区均为70~8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并且各个年龄段女性患者均多于男性。南北两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两地区50岁年龄段人口骨质疏松患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临床上应在此时间段予以干预,预防骨质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在职医务人员血脂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在职医务人员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医院1 885例医务工作者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血脂异常及影响因素。结果:该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1%,男性患病率(53.4%)显著高于女性(28.1%)(P<0.01);<30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组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23.8%、31.8%、46.8%和58.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人群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50岁患病率女性(56.8%)与男性(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增加、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与血脂异常有关。结论:该人群血脂异常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明显升高;男性、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增加、BP升高、Glu升高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及8年间患病率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社区调查研究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较高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生活在32个社区的全部60岁以上老年人12000名,逐户、逐人调查,包括查询个人医疗档案和门诊病史。漏检率控制<7%,并与8年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97~1998年间,老年人总骨折患病率为15.92%,其中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为20.1%(男15.58%,女23.45%),农村老年人总患病率为8.83%(男7.04%,女9.81%)。与1989~1990年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比较,老年人总骨折患病率较8年前的15.57%仅增加了0.35%,其中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增加了3.6%(男3.3%,女3.9%),农村地区增加了1.9%(男3.4%,女1%)。骨折患病率在≥75岁时与增龄关系密切。骨折部位在老年期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以前臂远端为多见。老年期男性以髋部骨折略多,女性以前臂远端、髋部和前臂远端为主,在农村男性老人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骨折无专一好发部位,髋部骨折发病率1990~1997年间基本稳定在250/10万左右。结论上海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在8年有明显增高,应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江苏昆山地区骨量减低的患病率及发病趋势,提高骨量减低认知度,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1 551例20~80岁人员,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检测人员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 1 551例受检人群中,男性924例,女性627例。男性人群中,股骨颈BMD随着年龄递增呈现下降趋势(P0. 05);女性腰椎和股骨颈BMD在50岁之后均急剧下降,51~70岁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P 0. 05)。受检人员中腰椎骨量减低165例,患病率为10. 64%;骨质疏松23例,患病率为1. 48%;股骨颈骨量减低患病率为14. 44%,骨质疏松患病率为0. 39%。进一步分析显示,和≤50岁人群相比,女性51~70岁和≥71岁年龄段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极为显著(P0. 001)。结论昆山地区中老年患者存在较高骨量减低患病率,需进一步分析并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中国五大行政区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联合抽样调查骨密度 ,以T值≤ - 2 .5s诊断骨质疏松 ,发现 6 0岁以上中国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男性 (调查 1891例 )明显低于女性 (调查2 0 5 3例 ) :腰椎2 4 男女分别为 11.0 %和 2 1.5 %,股骨颈分别为 10 .6 %和 2 7.3%,Wards三角分别为15 .0 %和 2 8.6 %,而大粗隆部骨质疏松男性略高 ,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 14.4 %和 11.8%。男女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增龄而升高 ,以股骨颈骨质疏松为例 ,6 0~ 6 9岁男女分别为 4 .9%和 14.5 %,70~ 79岁分别为 11.3%和 2 8.6 %,80岁以上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为武汉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骨密度检测仪,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武汉市江汉区初次行骨密度检测的11559名体检者(年龄20~99岁,男6434名,女5125名)进行右侧足跟部骨密度检查,受试者按年龄、性别和骨量情况分组,计算各组受试者的BMD值以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结果骨量正常者的比例从20~岁组的80.5%降至80~岁组的31%。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女性骨量正常者的比例较同年龄组的男性明显减少,60~、70~和80~岁组女性骨量正常的比例为36.5%、26.7%和15%,相应年龄组男性骨量正常的比例为55.6%、46.2%和38.2%。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的比例从20~岁组的18.7%和0.8%升至80~岁组的40.3%和28.7%,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从50~岁起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从60~岁起明显增高。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的比例较同年龄组男性明显增加。在60~、70~和80~岁组女性骨量减少的比例是男性的1.26、1.16和1.39倍,骨质疏松者的比例为男性的2.48、1.92倍和1.36倍。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中,男性与女性受试者BM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BMD值均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骨量正常者比例在20~岁组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比例在20~岁组最低,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骨密度均较同年龄组女性高,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国人人均寿命逐渐增加,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20%,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将成为国家的一个社会公共问题.近年来以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急剧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1].研究显示美国20~29岁人群MS患病率为6.7%,60~69岁达到高峰为43.5%,≥70岁为42.0%[2].  相似文献   

13.
高美娟  于桂娜 《山东医药》2008,48(38):110-111
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据2005年世界糖尿病联盟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OP,其中女性60~70岁者约1/3、80岁以上者约2/3患OP;男性50岁以上者约1/5发生OP性骨折.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0P患者约8 800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DM)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的发病率和OP性骨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1型DM患者骨量减少和DO发病率48%~72%,女性患者的骨折发病率是非DM妇女的12.25倍1;2型DM患者D0发病率20%~60%,其中老年女性比非DM女性骨质丢失快,骨折发病率明显增加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北蔡镇老年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为本地区OP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261例60~79岁老年人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髋部BMD逐渐下降,而腰部从60~64岁组、65~69组、70~74岁BMD逐渐上升,而后下降。男性组与女性组O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OP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79岁老年人腰椎BMD对诊断OP贡献率为83%,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为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4岁组腰椎BMD与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69组岁腰椎BMD与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4岁和75~79岁组腰椎BMD与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BMD对诊断OP贡献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结论上海北蔡镇老年人群OP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70~79岁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最高,预防骨折的重点在老年妇女。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及时检查BMD,积极治疗OP,并注意防止跌倒导致的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深圳城区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 (PBM )和骨质疏松患病率 ,以期为深圳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三年调查期间体检的健康成年人 747名 ,年龄 2 0~70岁 ,每 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 10组 ;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并得到峰值骨密度 (PBM )值。结果 男性各部位PBM值出现在 2 5~ 2 9岁 ,女性除Ward’s部位PBM值出现在 3 0~ 3 4岁外 ,其余部位PBM值均出现在 3 5~ 3 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 :女性 5 0岁为 2 3 % ,60~ 70岁为 67% ;男性 60~70岁为 5 4%。深圳城区女性髋部PBM高于南宁 (P <0 .0 1)和广州 (P <0 .0 5 )而与北京相近 ,腰部PBM低于北京、南京 (P <0 .0 5 )而高于南宁 (P <0 .0 1)。男性PBM腰部和髋部低于北京 (P <0 .0 5 ,P <0 .0 1) ,高于南宁 (P <0 .0 1) ,与广州、南京相似。结论  1.女性骨质疏松症于绝经后五年出现高峰 ;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症又达一个高峰 ,且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2 .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提高PBM开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及其特点,并探讨城郊差异。方法在上海3个城区和2个郊区社区中,按人口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共纳入65岁以上老年人2 444名,其中男性1 456人,女性988人。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并拍摄胸腰椎X线片,按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法进行结果判定;观察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总体和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椎体骨折的分布及严重程度,并比较这些指标是否存在城郊差异。结果 (1)上海社区老年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6.1%vs.20.7%),郊区椎体骨折患病率高于城区(26.2%vs.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城区居民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U型分布,男性65~69岁椎体骨折患病率为24.5%,而后出现下降,到75~79岁最低为10.5%,此后又出现上升,≥85岁组最高为33.3%;女性65~69岁椎体骨折患病率为20.0%,70~74岁降到最低为10.0%,而后逐渐上升,≥85岁组最高为35.7%;(3)在骨折类型中,T11、T12和L1三者合计占骨折椎体总数的52.4%(城区)和64.3%(郊区),T6、T7和T8三者合计占椎体骨折总数的21.4%(城区)和9.3%(郊区);1°椎体骨折的比例最高,且郊区老年人群1°椎体骨折的比例高于城区(75.8%vs.63.1%);骨折分型则以Ⅰ型楔形变最为常见,且郊区的比例大于城区比例(87.4%vs.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高龄以及郊区居民更易发生椎体骨折,椎体骨折好发部位在胸腰交界处和中胸段,1°和Ⅰ型骨折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性分析四川地区彝族和汉族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7月至8月在四川地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岁以上的成年人开展横断面调查,本研究选择60岁以上的彝族和汉族老年人群进行分析。诊断标准采用200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结果彝族和汉族老年人群的MetS的患病率分别为23.6%和29.0%,两民族老年人群中女性MetS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彝族老年男性MetS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老年男性。彝族农村老年人MetS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彝族农村老年人MetS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农村老年人。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和城市居住是彝族老年人Met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汉族老年人MetS的患病率仅与女性呈独立正相关。结论四川彝族和汉族老年人群MetS患病率均以女性较高,彝族城市老年人MetS患病率较高,与汉族城乡老年人患病率相当,但彝族农村老年人患病率较低,因此在彝族和汉族老年人群中应广泛且有重点的开展MetS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贫血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全球约24. 8%的人口~([1]),其定义为外周血单位容积中HGB浓度、RBC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尤其是HGB浓度低于正常标准。老年人贫血患病率较高,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的男性贫血患病率为11%,女性贫血患病率为10. 2%,85岁以上的男性贫血患病率约为25%,女性贫血患病率约为20%~([2])。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50~60岁人群的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 55%,到75岁以上则增加至12%~([4])。因此,心房颤动主要影响老年人,65岁以上人群约占心房颤动总人口的80%,到2050年,比例将增加至88%左右~([3])。心房颤动患者的死亡率是窦性心律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西靖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规划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4—9月,对西靖乡7个行政村所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掌握西靖乡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结果西靖乡1 261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普查确诊高血压393例,患病率31.17%,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P0.05);60岁~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0,P0.05);70岁~组(χ2=0.19)和80岁及以上组(χ2=0.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患病率以60岁~组最低(23.09%),70岁~组最高(49.56%),80岁及以上组略有下降(42.86%);古山、平原、高峰、七墩台、西靖、感恩新村和阳光新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1.36%、27.12%、31.67%、31.82%、25.53%、24.30%和39.24%,阳光新村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9.24%)、感恩新村最低(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0,P0.05);393例6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5.22%、38.68%和9.16%。结论高血压是农村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及古浪县西靖乡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需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